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放化疗后使用极高频电磁复合波辐照对患者外周血IFN-γ和IL-4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进行极高频电磁复合波辐照,并采用ELISA法检测辐照治疗前、后外周血IFN-γ和IL-4水平变化;对照组为30例恶性肿瘤单纯放化疗后患者,同比进行IFN-γ和IL-4检测;再分别对上述患者外周血进行IFN-γ和IL-4水平变化的自身对照研究,以评价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免疫功能影响。结果(1)恶性肿瘤单纯化疗组第8天,患者IFN-γ水平(24.66±12.85)pg/ml与第3天水平(27.88±17.0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54.80±28.56)pg/ml则显著高于放化疗后第3天水平(44.97±27.53)pg/ml,P<0.05。(2)极高频电磁复合波辐照组,放化疗后第8天,患者的IFN-γ水平(34.79±27.23)pg/ml显著高于第3天水平(20.39±12.67)pg/ml(P<0.05);而IL-4第8天(43.49±34.04)pg/ml与第3天水平(35.77±22.23)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纯放化疗组第3天至第8天,IFN-γ/IL-4水平比值有显著性降低(从0.62±0.26到0.45±0.15)(P<0.05);经极高频电磁复合波辐照组,IFN-γ/IL-4水平比值明显升高(从0.57±0.44升至0.80±0.67),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IFN-γ/IL-4水平比值降低,反映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患者Th1/Th2平衡异常,向Th2漂移;但极高频电磁复合波辐照治疗,患者的IFN-γ/IL-4水平比值升高,可阻止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Th2细胞的异常漂移,增强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nd cell death protein l, PD-1)、干扰素-γ(into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与辅助性T细胞(helper-T cell, Th细胞)及T细胞亚群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8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组,另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D-1,IFN-γ和IL-4水平;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h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占比,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d)、血清PD-1和IFN-γ水平、外周血Th1细胞占比、Th1/Th2比值、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血清IL-4表达水平和外周血Th2细胞及CD4+水平占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1~19.847,均P<0.01),而两组CD3+水平无显著差异(t=1.132,P=0.259)。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伴随着患者血清PD-1水平降低以及IL-4水平增高,从而抑制了Th1细胞产生IFN-γ,并使得Th1/Th2和CD4+/ CD8+平衡状态破坏,各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制约、相互调节,构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对哮喘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少华  高兴林  舒峻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372-3274
目的:了解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IL-4、IFN-γ的变化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IL-4、IFN-γ的百分率,同时行肺功能检查。结果:CD4+淋巴细胞IL-4表达百分率3组各为(2.6±2.2)%、(1.3±0.9)%和(1.5±0.8)%,急性发作期组高于缓解期组(P<0.05)和对照组(P<0.05);IFN-γ表达百分率3组各为(10.5±4.6)%、(17.5±3.8)%和(18.4±5.9)%,急性发作期组低于缓解期组(P<0.05)和对照组(P<0.05);CD8+淋巴细胞IFN-γ表达百分率3组各为(26.4±10.3)%、(20.2±12.3)%和(21.3±10.4)%,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和对照组(P<0.05)。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与CD4+淋巴细胞IFN-γ表达百分率显著正相关(r=0.48,P<0.05),与CD4+淋巴细胞IL-4表达百分率及IL-4+/IFN-γ+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和-0.65,...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外周单个核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mRNA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内NLRP3mRNA的表达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IL-1β、IL-18水平,比较组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NLRP3mRNA的表达及IL-18、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P0.05)。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NLRP3mRNA的表达及IL-18、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经治疗后的NLRP3mRNA的表达量及IL-18、IL-1β水平较各自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IL-18、IL-1β均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且与哮喘患者的病情严度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检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IFN- γ和IL- 4水平,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治疗和预后与Th1/ Th2类细胞因子失衡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2 - 0 9~2 0 0 3- 10在本院就医确诊特发性肺纤维化4 0例,其中男2 9例,女11例,年龄(4 5±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强的松和环磷酰胺治疗3个月,其中16例治疗反应良好,2 4例失败,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疗效判定见《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 ] ,不伴感染性或免疫失调性疾病。对照组为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 0±7)岁。…  相似文献   

6.
氨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治疗1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7)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L-4和IFM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的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IL-12、γ-干扰素(IFN-γ)、IL-4因子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及CD3^+、CD4^+、CD8^+、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IL-2、IL-12、IFN-γ、Th1/Th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助性T(T helper,Th)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这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再障的诊断及疗效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再障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和Th2细胞;RT-PCR法测定再障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用ELISA法测定再障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再障患者Th1/Th2显著失衡,Th1细胞显著增多,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的阳性表达率和血浆IFN-γ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再障患者Th1细胞百分数分别与IFN-γmRNA相对表达强度(RV)和血浆IFN-γ浓度呈正相关;Th1细胞百分比、IFN-γmRNA的RV及血浆IFN-γ的浓度在比值倒置型与比值超高型患者体内相近且均高于比值正常型患者。结论:Th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亢进可能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免疫机制之一;Th1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相互作用是再障患者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CD4+T或CD8+T细胞相对变化可能是Th细胞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后的外在表象。  相似文献   

9.
沈建雄  薛志忠  夏丰  何玮 《检验医学》2003,18(4):225-22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γ-干扰素(IFN-γ)与白血病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0例正常对照和60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IL-2、IFN-γ和血清中sIL-2R的水平.结果白血病患者治疗前IL-2、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s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IL-2、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而sIL-2R水平低于治疗前,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2、sIL-2R和IFN-γ的测定在白血病的治疗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阿奇霉素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潢川县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青霉素静脉滴注,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IFN-γ、IL-4水平,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血IFN-γ、IL-4水平变化.结果 经过连续3周治疗,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者的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FN-γ水平明显提升,IL-4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IFN-γ 、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可使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所以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哮喘患者Th1/Th2失衡及丙酸氟替卡松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病患者Th1/Th2的变化及丙酸氟替卡松(FP)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正常人和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结果γ-千扰素水平哮喘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9±30)ng/L、(83土35)ng/L,与正常对照组[(275±98)mg/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前、后γ-干扰素水平变化无显著性(P>0.05);白细胞介素-4水平哮喘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21±86)ng/L、(37±28)ng/L,与正常对照组[(14士8)ng/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哮喘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哮喘患者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表达减弱,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优势表达,存在Th1/Th2失衡;丙酸氟替卡松可抑制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从而调节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辅助 T 淋巴细胞(Th)亚群 Th1/Th2平衡及肠道正常菌群在儿童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意义,为临床通过益生菌的早期干预来纠正 Th1/Th2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ELISA 检测165例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哮喘组)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合格的150例儿童(对照组)的血清 IFN-γ与 IL-4水平,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在应用双歧杆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6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合临床相关检查资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初入院时血浆 IFN-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4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6个月的益生菌制剂的调理,哮喘组血浆 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则下降,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多,与初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童哮喘患儿中,肠道菌群的平衡关系到其免疫是否平衡,两者相互影响,临床应早期进行干预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3.
近年发现,有免疫刺激活性的细菌DNA和一些人工合成的寡脱氧核苷酸序列中都含有非甲基化5'-CG-3’二核苷酸,统称为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主要免疫效应为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12、IL-18和TNF-α,促进B细胞分泌IL-12和IL-6;通过IL-12上调NK细胞产生了γ-干扰素(IFN-γ),增强杀伤活性;通过上述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的相互作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但有关CpG ODN能否改善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中国延边地区重症哮喘患者病情反复、肺功能差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开展本地区的重症哮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7-04~2008-03到延边大学医院就诊的50例重症哮喘患者和同一期间内到日本岩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0例重症哮喘患者进行血清中总IgE、特异性IgE及肺功能检查,了解用药情况,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干扰素-γ(INF-γ)水平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两个地区70%以上的重症哮喘患者血清中总IgE高于200 IU/mL,对户内、户外花粉、尘螨的特异性IgE阳性反应者占50%以上;②肺功能改变:中国延边地区重症哮喘患者用力肺活量(FVC)为(64.8±4.66)%、一秒量(FEV1) (48.9±3.78)%,与日本东北地区重症哮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合并COPD者中国延边地区重症哮喘患者50%,日本东北地区重症哮喘患者13%.④用药情况:中国延边地区重症哮喘患者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甚少,而日本东北地区重症哮喘患者用吸入糖皮质激素100%.⑤血清中IL-4、IL-5和IFN-γ水平:中国延边地区重症哮喘患者血清中IL-4、IL-5水平明显高于日本东北地区重症哮喘患者(P<0.01),而IFN-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延边地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反复、肺功能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气道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应积极推广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进行血清IL-4,IL-12,IL-13,IFN-γ和IgE水平的测定.结果 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FN-γ,IL-12水平均较对照组(40例)显著下降(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高于哮喘缓解期患者(P<0.01),而IFN-γ,IL-12水平均较缓解组显著下降(P<0.01);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IL-12,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网络失衡是哮喘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FN-γ,IL-12,IL-13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2、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ITP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免疫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ITP患者CD3、CD4、IL-2、IFN-γ的水平明显减少,IL-4、CD8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TP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即CD4/CD8比例降低,IFN-γ和IL-2降低,IL-4升高,使机体体液免疫亢进,抗血小板抗体(PAIg)增多,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7.
牛忆军 《检验医学》2006,21(4):427-428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2、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ITP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免疫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IM、CD8),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CD3、CIM、IL-2、IFN-γ的水平明显减少,IL-4、CD8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ITP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即CD4/CD8比例降低,IFN-γ和IL-2降低,IL-4升高,使机体体液免疫亢进,抗血小板抗体(PAIg)增多,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α干扰素(IFN-α)的诱导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评价慢性乙肝患者PBMC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poly 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肝病人PBMC,取培养上清利用病毒保护试验测定干扰素治疗前后病人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同时在IFN-α治疗前后,用RT-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病人PBMC IL-12表达的变化。结果干扰素治疗前应答组病人(n=4)和无应答组病人(n=12)PBMC分泌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10)(P<0.01)。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1个月时已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病人(P<0.01);无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始终处于低水平。治疗前,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人PBMC的IL-12 mRNA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应答组病人IL-12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1个月时已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病人(P<0.05),无应答组病人IL-12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PBMC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病人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慢性乙肝患者PBMC IL-12表达与肝脏炎症活动有关。慢性乙肝患者PBMC IFN-α活性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哮喘患儿血清IL-18、IL-4和INF-γ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IL-18、IL-4和INF-γ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 ISA法检测36例哮喘患儿和24例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对照者血清IL-18、IL-4和INF-γ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急性期患儿血清中IL-18和INF-γ的含量明显增高[IL-18:(210.32±81.12)vs(132.56±49.42)ng/L,P<0.01;INF-γ:(63.23±26.68)vs(46.96±18.52)ng/L,P<0.05],缓解期IL-18和INF-γ的含量降低;IL-4的含量降低[(208.28±90.56)vs(235.48±82.59)n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IL-18表达增高,增高的IL-18在调节T h细胞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了哮喘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体内Th1/Th2失衡及其与疾病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3例ITP患儿(急性32例,慢性21例)治疗前后和28例健康者外周血CD3^+、CD8^-细胞内IFN-γ和IL-4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急性ITP患儿起病时Th细胞中表达IFN-γ(Th1)阳性百分比高于正常人(P〈0.05),而慢性ITP患儿Th1细胞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缓解后急性ITP患儿Th1细胞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慢性ITP患儿Th1细胞比例增高(P〈0.05)。结论儿童急、慢性ITP呈现不同的Th1/Th2极化失衡,与疾病的活动、缓解有一定的关系,提示Th1/Th2极化在疾病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