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至2006年,我科收治4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止血、补充血容量、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维持水电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治愈38例,死亡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1980-2004年期间,作者对24例食管癌伴肝硬化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5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所进行的护理中,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获得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0404/2006—12收治的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29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肝源性糖尿病标准,男21例,女8例,年龄37~67(52.4±6.7)岁,病程3~17(12.4±2.7)a;乙肝后肝硬化19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丙肝后肝硬化3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1例、隐源性肝硬化1例;肝功能评级:Child-pughA级6例、B级9例、C级14例;存在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1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疏肝运脾消渴方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疏肝运脾消渴方联合常规护肝药,不用任何降糖西药。治疗23例患者,早期肝硬化者加服鳖甲煎丸或大黄庶虫丸,2个月一疗程,观察血糖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一疗程后,23例患者血糖治疗达标者6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78.3%。肝功能化验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稳定和不加重。结论 疏肝运脾消渴方是针对肝病合并糖尿病的病理机制而设置的方剂,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有显著疗效,在目前,在此病治疗比较棘手的情况下,提示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病变之一,常伴有糖代谢紊乱。有研究表明,肝硬化病人不易发生低血糖而易发生高血糖,严重时出现糖尿病。本文收集了我院近年来住院确诊的肝硬化并糖尿病病人22例,对其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门静脉宽度与血糖水平间的关系作一对照研究,并结合有关文献作一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患者2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肝原性糖尿病是指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肿瘤及其他慢性肝病等肝实质损害的基础上继发的糖尿病。以糖负荷后高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高达80%的肝硬化患者有糖耐量减低,其中10%~20%有临床糖尿病。现将2004-2005年住院肝炎肝硬化合并肝原性糖尿病患者5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是由于慢性肝炎反复发作而引起肝脏功能失代偿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活性绝对或相对不足或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二者均为慢性疾病,肝病易导致糖代谢紊乱,而糖尿病能使肝糖元减少,二者互相影响。因此正确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糖尿病的关系及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11.3%,通过控制饮食、保肝、小剂量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治疗,除5例死亡外,其他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发生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应首选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为脑梗塞的70例患者,对算进行血糖检查及监测。结果70例脑梗塞患者中有34例符合中国糖尿病预防指南-2003的诊断标准。合并脑梗塞的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程度、感染控制、致残率及病死率都较血糖正常者高。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有近一半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愈高,病情愈重,病情发展更迅速。因此,较好地控制血糖对脑梗塞的转归及预后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11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11例的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为24.2%,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空腹血糖大多轻度升高,控制饮食及改善肝功能或胰岛素治疗有效。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3.
黄平  邵正斌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1):1938-1942
通过搜集近年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论文著作及期刊报道等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并分析各医家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方面的观点,归纳并总结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以便于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及不同比例的短效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率.方法 监测、对比糖尿病组和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升高时给予不同比例的短效胰岛素治疗后,监测低血糖的发生.结果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患者以餐后2h血糖升高为主,空腹血糖无明显升高(P<0.05).给予短效胰岛素剂量时,量应偏小.短效胰岛素与目标血糖减少量为1U∶4 g,可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餐后2h血糖升高明显,而空腹时大多正常.临床监测要以餐后为主.如出现血糖值升高,应使用小剂量的胰岛素.在使用胰岛素后,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并与出血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2005年3月~2006年5月,我院共用凯时配合冶疗肝硬化合并肝肾脏综合症患者9例,将其与同期住院未用凯时配合治疗的肝肾综合征患者10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在合并糖尿病的3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的降压疗效。方法 从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对17例应用卡托普利、心痛啶、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或卡托普利、波依啶等降压治疗不满意的合并糖尿病的3级高血压病患者为期3—7个月加服卡维地洛的临床观察。结果 在原治疗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治疗2个月左右,血压由180~240/100~140mmHg逐渐降至120~130/70~80mmHg。结论 在合并糖尿病的3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廉价的短效降雎药物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也可获得临床满意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中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机制及治疗.方法 42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与同期住院42例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从临床及实验室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以消化症状为主要表现,很少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肝功能下降,糖尿病发生率增高;糖尿病亦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临床表现复杂.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严格控制血糖是主要治疗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性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金英  黎观妹 《现代护理》2005,11(16):1320-132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性治疗(PCI)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2年11月~2004年10月收住本科行PCI的4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及血糖的监测与控制,术后除做好血糖监测与控制外,加强并发症的监测及护理。结果 42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血糖升高,1例低血糖,8例发生PCI相关并发症。经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恢复良好,PCI成功率100%。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重视血糖的监测与控制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能有效消除或减轻并发症的危害,大大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黄精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常规抗痨、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黄精,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并加以比较。结果:在结核病灶吸收、症状改善、痰菌转阴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黄精能提高抗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医学》2007,38(12):834-834
1 诊断 1.1 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妊娠前从未进行过血糖检查,孕期有以下表现者亦应高度怀疑为孕前糖尿病,待产后进行血糖检查进一步确诊:①孕期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不升或下降,甚至并发酮症酸中毒,伴血糖明显升高,随机血糖等于或超过11.1 mmol/L者.②妊娠20周之前,空腹血糖等于或超过7.0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