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64例,误诊16例的原因。结果:本组64例,误诊16例,误诊原因为慢性格林巴利或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病例为多发性神经炎,脑梗塞,低钾麻痹,重症肌无力,颈椎病等。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面体检。配合CSF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急性免疫性周围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或亚急性进行性四肢软瘫,伴有感觉障碍,重症者常合并咽喉肌,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难或危机生命,过去对于呼吸肌麻痹的格林巴利综合征采用人工呼吸机进行抢救,这样不仅费用昂贵而且病人创伤大,易引发感染。  相似文献   

3.
术后发生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可能性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手术后发生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手术可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诱因,临床上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多种多样。结论:对术后发生及表现不典型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应注意诊断及治疗,防止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对5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4例呼吸困难的患者23例明显改善。运动障碍、颅神经麻痹、呼吸肌麻痹、感觉障碍、反射缺失等症状逐渐恢复,肌力增加,吞咽功能改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8.3天。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饮食护理、压疮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肌力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有利于患者病情缓解,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Miller-Fisher综合征首先由Miller Fisher于1956年报道,认为Miller-Fisher综合征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殊型,好发于青壮年,急性起病,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结合脑脊液常规、免疫学检查以及肌电图检查能早期确诊,若诊断不及时可转化为全身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较好[1].症状性癫痫是指有明确病因和脑器质性病变的癫痫,这类癫痫有局限性或弥散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相当一部分患者有神经影像学方面的异常或有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2].有研究表明,癫痫患者血清抗脑抗体高于正常对照,癫痫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身免疫应答异常,可引起免疫系统疾病[3].Miller-Fisher综合征发病率仅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0.8%,临床少见[4].我科2012年5月收治1例症状性癫痫并发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由于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但研究组的恢复程度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格林巴利综合征即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后大多可恢复的多发性脊神经根(可伴脑神经)受累后的一组疾病。呼吸麻痹是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的致死原因,呼吸麻痹的抢救成功是提高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于2007年12月收治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呼吸麻痹至呼吸衰竭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及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4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急诊误诊误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急诊处理时误诊误治原因。方法按《中华神经精神杂志》黄山会议诊断标准,对199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14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和临床类型分型,探讨其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急诊处理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14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2.5∶1;其中轻型34.5%,中型25.5%,重型13.9%,极重型7.6%,再发型4.1%,慢性型12.4%,变异型2.1%。首发症状多样,常见为双侧肢体乏力和/或麻木,部分表现为一侧肢体发病再发展到对侧,也可非特异性地表现为头痛、眼痛、口角歪斜、视物模糊、咀嚼无力等,急诊处理时误诊误治23例,占15.9%。71.3%患者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蛋白含量改变与病程相关而与病情无关,46.7%患者在发病超早期(≤7d)即可出现蛋白增高。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临床上急性弛缓性瘫痪的常见病,轻型预后良好,但极重型病死率极高,且在发病早期由于首发症状多样性易在急诊处理时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通过对2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经采用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认为格林巴利综合征通常瘫痪时间长,容易产生褥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Fisher综合征1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sher综合征由Fisher1956年首先提出,现认为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变异型 ,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该病青壮年发病率高,男性多见,多数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数天或数周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由于该病为GBS的变异型,在临床上不常见,医务人员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容易误诊,现就我的诊断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与激素治疗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黄良国韦秀碧作者单位:563003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我院1993年以来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与激素综合治疗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死亡率明显下降。资料和方法患者27...  相似文献   

12.
彭英  左泽兰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74-1575
目的:总结Orem自理理论在3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Orem自理学说中辅助教育,部分补偿性护理、全补偿性护理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的治疗过程中,给患儿家属提供情感、信息支持。结果: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及社会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可增进惠儿自理能力,帮助其主动参与护理,并为他们回归家庭、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起病急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特征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炎~([1])。该病常累及脑神经及外周神经,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有较高的病死率~([2])。该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其中丙种球蛋白是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3-4])。本研究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刘某某,男性,51岁,河北张家口人。主因"腰部外伤1月余,四肢力弱伴呼吸困难1月"以"四肢力弱待查,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性大"于2011年6月13日入本院。  相似文献   

15.
张金花 《天津护理》2002,10(5):223-224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早期并发症的预防监测,提高急性期救治质量。方法:对4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31例进行了预见性评估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例遗留轻度吞咽障碍,4例遗留心肌缺血改变,其余早期并发症均得到控制。结论:运用预见性护理可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并发症的危险信号,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固定电泳分别对 2 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并与 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组脑脊液的免疫球蛋白、2 4hIgG合成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固定电泳检测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组 5 5 %出现IgG型的寡克隆带 ,对照组只有 5 % ,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病情迁延及肌力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有免疫球蛋白的自身合成 ,存在着体液免疫的异常。通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对于判断病程和预后以及疗效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Miller-Fisher综合征首先由Miller Fisher于1956年报道,认为Miller-Fisher综合征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殊型,好发于青壮年,急性起病,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结合脑脊液常规、免疫学检查以及肌电图检查能早期确诊,若诊断不及时可转化为全身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一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应用T型管快速撤机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ian—Barre Sgndrome,以下简称GBS)是一种急性起病、以周围神经及脑神经损害伴脑脊液中蛋白和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病的首发症状是四肢急性、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最严重的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可致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引起的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是GBS致死的主要原因,采用机械通气保证足够的肺泡通气、纠正缺氧足急性期治疗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冰  任士卿 《临床荟萃》2004,19(5):289-290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症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典型GBS众所周知,GBS变异型如Miller-Fisher综合征,咽颈臂变异型,轻截瘫变异型,不伴眼肌麻痹的眼睑下垂型,急性运动和感觉性轴索性神经病和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则相对少见.1958年Wartenberg[1]提出了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概念,1981年Asburg[2]又提出了感觉丧失伴腱反射消失的GBS变异型的诊断标准,但临床上符合其标准者相当少见,仅见个例报道[3-5],故多年来就临床上是否存在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直有争论.近日Oh等[6]首次肯定了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存在,国内尚未见到如此变异型的报道.为了加强国内同行对此病的认识,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交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交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住院经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等检查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8例患者。结果 8例病人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00%,四肢肌力恢复到5级,能独立生活,基本治愈;使用呼吸机时间为7d,恢复到独自行走时间为25d。结论 血浆交换联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迅速清除血浆中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物质、减轻或阻断免疫损伤,中和抗原和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神经髓鞘的中毒性损害,促进髓鞘的修复、再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时间,病人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