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海省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死亡情况,探索改进防治措施,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方法对青海省200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报告的137例HIV/AIDS死亡病例的传播途径、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137例HIV/AIDS以男性为主,年龄段以青壮年居多,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因艾滋病临床相关疾病死亡的占37.06%,因非艾滋病临床相关疾病死亡的占62.04%,16.79%死于意外情况。结论青海省HIV/AIDS因歧视、经济条件差等多种因素导致晚发现、晚治疗,最终导致死亡。应制定有效措施促进检测和治疗,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减少及消除社会歧视,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范围,及时、早期、规范治疗是减少青海省艾滋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HIV/AIDS面临的社会压力、感受到的歧视及其反应的分析,来阐述减少歧视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作用。方法 对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选择存在HIV/AIDS患者的村庄或附近村庄的居民,调查社区内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原因。结果 HIV/AIDS面临着较大的社会压力,43.8%的感染者感受到村民对他们的歧视。结论 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歧视和不尊重HIV/AIDs病人权利的危害性,从而通过减少歧视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关怀支持工作。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社区居民,调查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其原因。结果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生存危机。结论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性的关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联大特别会议2010年国家进展报告中估计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人数为74万左右[1],但是近两年我国累计报告的 HIV/AIDS 只有22~32万例[2],尚有4万多的 HIV /AIDS 人群未进行检测和治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存在。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羞辱和歧视使 HIV /AIDS 人群失去了经济和情感支持,不能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被迫失业,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内疚或负罪感,自杀倾向和自杀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3‐6],这不仅使 HIV/AIDS 人群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也成为社会综合防治艾滋病的重大障碍。在我国,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干预措施集中在通过大众传媒、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等提高人们的知识,增加大众对 HIV/AIDS 人群的可接受程度[7]。这些干预措施在短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发现,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能完全改善人们对 HIV /AIDS 人群的歧视态度,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很小[8]。国外对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如何降低 HIV/AIDS 人群感知到的羞辱和歧视,于是,强调感染者积极参与的干预项目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本研究以患者为中心,融合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理念,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模式,为进一步开展社区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活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关怀支持工作.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社区居民,调查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其原因.结果 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生存危机.结论 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性的关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区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认知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全区226名外来农民工进行了AIDS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城市之间的流动性大、文化水平偏低、对艾滋病盲目恐惧和歧视,对电视、报纸等方式艾滋病宣传较受欢迎。针对城市外来农民工的特点,应提高其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度,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歧视,采取有效的宣传教育措施,提高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家庭和社会关怀和支持体系。方法 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村庄或附近村庄的居民,调查社区内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原因。结果 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的生存危机。结论 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歧视和不尊重HIV/AIDS病人权利的危害性,真正消除对艾滋病恐惧;建立对感染者和病人的保护机制;提供关怀、护理、社会和情感支持等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受其感染者一直遭受着人们的歧视。对HIV/AIDS感染者的歧视,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歧视,加剧了HIV/AIDS感染者人群同社会的隔离,严重影响了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根据艾滋病的3个基本特点及被误解的传播途径,结合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分析医务人员HIV/AIDS感染者歧视的直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认知和行医态度。方法 对西安市4个市级三级甲等医院1258名医护工作进行了艾滋病(AIDS)认知状况的调查。结果 87.0%-92.3%的人员知道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80%以上的人认为游泳,握手不会传播艾滋病,但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认识欠缺。虽然72.6%的人表示不会歧视AIDS患,但只有21.8%的人愿意为AIDS患诊治。结论 今后对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对艾滋病患的歧视,让全社会共同关爱他们。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的隐秘性,使得人们对艾滋病极度恐惧、对高危人群的不良行为极端鄙视,并由歧视和敌视引发一些特殊的伦理学问题。歧视无助于对HIV感染者及高危行为人群的干预,而采取宽容策略,公正、尊重、善待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则是防治工作的核心。在有利原则下,AIDS患者、HIV感染者、高危人群、一般人群和医务工作者为达到共同的目的一防治AIDS,携手合作,以宽容的心态,消除不同人群间的伦理学差异,唤起人们尊重生命健康权的意识,激发公众防治艾滋病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效果,有效遏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AIDS)是一个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虽然近年随着防治艾滋病宣传力度的加大,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但艾滋病的相关社会歧视仍然严重,并成颉制艾滋病流行,减轻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伤害的最大障碍之一,我们结合这一现象展开防治工作与宣传教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描述世界和中国艾滋病的发展与现状,阐述艾滋病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艾滋病歧视现象,分析我国艾滋病歧视现象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介绍我国为消除艾滋病歧视而实施的法律、政策等措施,并重点分析我国在反艾滋病歧视之路上的困难与困境,进而提出消除艾滋病歧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医科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他们对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消除社会歧视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对医科大学新生进行艾滋病反歧视教育,建议通过将关注点从“病人”转换到“病毒”、建立反歧视文化机制、艾滋病去道德化、媒体担负宣传责任、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建立拼图课堂等途径降低他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并进一步承担起减少社会歧视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佤族农村社区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就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医学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一直是阻碍有效防治艾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歧视不仅根源于艾滋病本身的生物医学特性,还与特定的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粘连在一起.调查并研究艾滋病歧视的表现形式,剖析引起歧视的社会与文化因素,才能找到减少或消除歧视的有效方法.通过采用人类学调查方法,对一个佤族农村社区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佤族社区艾滋病歧视不仅受本民族传统歧视文化、信仰文化、语言文化和性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政府政策、当地政治参与者的工作理念和媒体宣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州市服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有效措施降低艾滋病歧视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TATA10.0软件对资料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对应分析。结果 总体上服务人员对待HIV/AIDS患者的态度是积极、宽容(76.9%~93.4%)。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对态度有影响,OR值分别为1.30 (1.04~1.64)、1.57 (1.10~2.24)、2.84 (1.98~4.08)。对应分析表明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对HIV/AIDS患者态度越宽容。结论 今后应该在娱乐场所服务人员中大力开展旨在提高艾滋病知识、消除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歧视的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服务人员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AID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的研究状况和流行情况,明确AIDS的严重性,深刻认识目前可行对策的必要性.方法: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并求教于张北川教授,分析影响我国AIDS流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结果:由于对AIDS的认识不足和歧视严重地影响了AIDS的防治工作,造成我国AIDS感染的快速增长.结论:我国政府对AIDS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当前应该积极找出有效的治疗办法,坚定地进行反歧视和行为干预,这样才可以控制AIDS在我国快速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应用辩证唯物论分析了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感染者、感染者家庭成员以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指出了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不足,从艾滋病知识宣教、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这样需要做好社会公众、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即PLWHA)及其家庭成员三方面的工作。加强公众的正确认知,使他们能以正常的心态看待PLWHA,减少并消除对这一弱势群体的歧视;另外,作为医务工作者更需要重视与其家庭成员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身心需要,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使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和支持以及在心理上给予其关怀和鼓励,使患者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更好地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希望能为今后的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新观点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病人自我感知的艾滋病歧视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湖北省部分县市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歧视有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艾滋病病人进行艾滋病歧视有关KAP调查。结果:艾滋病病人对预防艾滋病途径的知晓率为100%,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7.7%,不会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知晓率为97.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病人所受不同歧视水平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与他人谈话、与他人同桌吃饭、家人接受情况、是否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结论:艾滋病病人被歧视与自我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应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最终消除艾滋病歧视。  相似文献   

19.
阐述当前我国艾滋病歧视的现状,分析艾滋病患者遭受歧视的原因及当前我国在消除艾滋病歧视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消除艾滋病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HIV/AIDS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歧视的相关性,为减少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问卷了解该地区目标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和与HIV/AIDS相关特征的11个维度的测评;同时探索HIV/AIDS人群生活质量及社会歧视影响因素.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及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MOS-HIV量表得分总体情况与国内研究基本一致,不同HIV传播途径影响研究对象的总体健康、认知功能和生命质量(P<0.01),不同的收入人群社会歧视态度不同,在不同歧视态度人群中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是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性别与职业,P<0.01.结论 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歧视越高,总体健康、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越低,应减少社会歧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