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产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吡格列酮是由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合成和开发的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此药通过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我们对吡格列酮国产制剂进行Ⅱ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配体依赖性激活的核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可以在全身包括脂肪、肝脏、肾脏以及肿瘤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发挥抑制炎症、抗增生和抗肿瘤及调节糖稳态等生物学作用。本文就PPAR-γ与炎性反应的关系进行综述:它可以通过NF-κB、AP-1、JAK-STAT及活化T细胞核因子等途径来抑制炎性反应,明确这些相关信号通路,可以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盐酸吡格列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理作用] 本品为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与磺酰脲类不同,本品不是一个胰岛素促分泌药.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的激动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1],PPAR-γ的活化可调节许多控制葡萄糖及脂类代谢的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是一类依赖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已明确其在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糖代谢及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PPARγ与胰腺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是核激素受体家族中配体激活受体,主要影响糖尿病的靶蛋白,可以调控葡萄糖、胆固醇及脂代谢紊乱。本文综述了PPARs的结构、分类及其功能,并对单一受体激动剂及PPARα/γ双重激动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PPARs:脂代谢调节与胰岛素增敏治疗药物的作用靶标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PPARα、PPARγ可分别被氯贝特类和TZD类药物特异性激活 ,调节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有研究表明PPARβ也参与脂肪代谢。因此 ,以PPARs为药物靶标 ,发现和优化单一或双重激动剂将为肥胖和 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哺乳动物中存在3种亚型:PPARα、PPARγ和PPARδ。它们的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8.
《药品评价》2011,(3):43-43
答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为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其作用机理均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从而增加肝脏以外的组织,如脂肪和肌肉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由于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的分子结构不同,吡格列酮高选择性地作用于PPAR-γ,因此它们在心血管的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PPARβ/δ在炎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s有3种亚型,即PPARα(NR1C1)、PPARβ/δ(NUC1;NR1C2)和PPARγ(NR1C3)。大量研究表明PPARs广泛参与机体的脂质代谢、糖代谢、能量代谢、血压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及生殖过程,并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PPARβ/δ在炎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对PPARβ/δ在炎症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配体激活的核受体超家族转录因子。PPAR家族包含3个蛋白:PPARα(NR1C1),PPARβ/δ(NR1C2),PPARγ(NR1C3)。与其他核受体一样,所有PPAR亚型在4个功能域中包含5~6个结构区域,称为A/B,C,D和E/F[1]。PPAR调节基因转录的方式是:PPAR被激动剂激活后,与维甲酸类X受体(RXR)结合成一  相似文献   

11.
使用罗格列酮有可能导致女性用药者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展 《药学进展》2007,31(5):238-239
在《临床内分泌和代谢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对50位绝经后的妇女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短期使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会抑制该类人群体内的骨生成并加速骨的丢失。这项新的研究涉及到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的抗糖尿病药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商品名为Avandia),研究认为该药在引起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有高度的危险性。研究者认为应该在罗格列酮的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的有关栏目中增加该药物会引起骨质疏松(尤其对绝经后的妇女)的“警告”。至于PPAR-γ激动剂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可能与…  相似文献   

12.
赖雁妮  李益明 《上海医药》2010,31(12):539-541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是噻唑烷二酮类的代表药物之一,为过氧化物酶PPAR-γ受体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可激活PPAR-γ核受体,对参与葡萄糖生成、  相似文献   

13.
PPARs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ion-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nuclear hormone receptors)超家族。PPARs的激活可能对某些细胞的生长、分化甚至凋亡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PARs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所致的脑组织损害,PPARs激动药可能用于阿尔采末病、帕金森病、缺血性脑中风及多发性硬化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对PPAR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功能、PPARs介导的信号途径及PPARs对阿尔采末病、帕金森病、缺血性脑中风及多发性硬化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霆  黄中伟  沈雁波  祁雷  蔡琦 《江苏医药》2012,38(18):2131-2133,223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术手术组(CLP组)和罗格列酮4mg.kg-1.d-1治疗组(RT组)。术后2、6、12、24、48h检测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计数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SO组相比,CLP组术后肺泡肺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渗出加重,PaO2显著下降,BALF中WBC计数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RT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PPAR-γ配体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s被激活后,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IR)、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逆转心肌肥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的病理性重构,并具有降压效应。因此,PPARs激动剂的研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近几年的PPARs激动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PPAR-γ对肝纤维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成  李俊  马陶陶 《安徽医药》2008,12(5):385-387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其关键因素为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使肝脏内纤维性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过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er-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在肝星状细胞由静止表型向活化表型的转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以近期研究中引人注目的肝纤维化的信号通路为重点,探讨PPAR-γ对肝纤维化信号通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是合成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选择性激动剂,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通过与存在于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如肝脏、脂肪和肌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在脂肪组织表达,在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敏感中起重要作用。噻唑烷二酮为PPARγ的激动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它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最近的研究表明,PPARγ拮抗剂体外同样具有抗糖尿病作用,有可能发展成为新一代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PPARγ及其配体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家族,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1990年由英国科学家Isse mann和Green首先发现[1].目前已知PPAR存在三种亚型,即PPARα、PPARδ(亦称PPARβ)及PPARγ,其中对PPARγ的研究最广泛、最深入.PPARγ最初是在脂肪细胞中被发现,并发现它在脂肪细胞的形成、分化及胰岛素敏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3].近年来,PPARγ配体在抑制肿瘤侵袭转移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研究拟对PPARγ及其配体在抗肿瘤侵袭转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8,(1):58-62
目的:从黑沙蒿所含黄酮类化合物中筛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激动活性成分,为发现黑沙蒿中抗糖尿病药效物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已知PPAR-γ激动药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黑沙蒿中已分离得到的18个黄酮类化合物与PPAR-γ靶点进行一一分子对接,并对化合物与PPAR-γ靶点的对接亲和力、对接构象等进行分析比较,筛选黑沙蒿中可能的PPAR-γ激动活性成分。结果:有5个黄酮类化合物呈现了较好的对接亲和力,其中以化合物3(5,3′,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亲和力最高(-8.3 kcal/mol);对接构象分析发现,黄酮类化合物A环与B环上的氧原子易与PPAR-γ配体结合域活性位点形成1个(Tyr327)或2个(Tyr327、Arg288)氢键结合,这对于黄酮类化合物与PPAR-γ的结合以及PPAR-γ构象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结论: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的虚拟筛选结果表明,黑沙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含有多个自由酚羟基)易与PPAR-γ形成较好的对接模式与较高亲和力,具有潜在抗糖尿病活性;本研究可为黑沙蒿治疗2型糖尿病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