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脑血管造影术为有创检查,对病人有一定的危险性,病人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对其进行观察及护理,对确保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1998~2004年对52例患者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结论坚持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是全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梅 《医学文选》2002,21(6):958-95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 ( DSA)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治疗仪。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 ,成像清晰 ,造影剂用量少 ,更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我科自 2 0 0 1年 9月至2 0 0 2年 7月开展了经股动脉插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2 1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2 1例中 ,男 1 6例 ,女 5例 ,年龄 1 4~ 65岁 ,DSA检查结果脑血管畸形 8例 ,脑动脉瘤 5例 ,脑血管栓塞 2例 ,未发现异常 5例 ,1例未完成手术。出现并发症 2例。2 观察与护理2 .1 术前护理  1术前心理疏导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造影的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特征,评价DSA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2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SA资料,包括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血管狭窄部位、程度,责任动脉检出率及NIHSS评分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等。结果 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73.33%,责任动脉的检出率为77.27%;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18.18%)、大脑中动脉水平段(14.97%)、椎动脉开口处(12.30%)。狭窄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非狭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行DSA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对二级预防方案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药物治疗、支架置入术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DSA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接受DSA手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等护理干预。结果接受DSA的46例患者造影成功率达到100%,发现脑动脉瘤28例(60.8%),动静脉畸形17例(37.0%),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加重症状,积极地给予对症处理和心理护理后,患者头痛症状较前减轻,其他患者未发生不适及相应的并发症。结论通过精心的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坚持对DSA的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对造影成功、减少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医学》2017,(4):354-356
目的探讨应用流程图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影响。方法采用等组实验法将2015-03—2016-03间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138例行DS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试验组患者在入院后参照流程图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术后DSA相关知识知晓度、术中舒适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DSA相关知识知晓度得分分别为(9.42±0.67)分和(6.49±0.94)分,术中舒适度得分分别为(40.89±3.45)分和(67.26±3.48)分,试验组DSA相关知识知晓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舒适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DS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43)和13.95%(6/43),两组DS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88,P=0.115)。结论应用流程图对DSA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加深患者及家属对DSA知识的知晓度,提升术中舒适度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48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将对比剂直接注入脑血管内,使血管系统显影的一种X线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48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俊彬  林翔鹏  岑炳奎  苏广布 《海南医学》2005,16(11):96-96,143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28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进行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8例脑血管造影各血管分支均清晰显示,病变处血管的起源、走行、分布、轮廓都能得到良好显示。结论旋转DSA能清楚显示检查部位血管的结构,对脑血管病变的术前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态及检查方法。结果颅内动脉瘤单发病灶者33例,多发病灶者5例;发生于Willis环前部分的患者31例,发生于脑动脉远侧分支患者5例,发生于Willis环后半部分的患者2例;按动脉瘤大小分:小型9例,中型17例,大型10例,巨大型2例;按动脉瘤形状分:囊形动脉瘤26例,梭形动脉瘤12例。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共29例,其中26例为囊形动脉瘤,3例为梭形动脉瘤。结论DSA脑动脉造影能够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目前认为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动脉法数字减影 (DSA)作为一门微创医学 ,在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段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总结本院 1997年 6月以来 65例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和影像资料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65例 ,男 4 2例 ,女 2 3例。年龄 8~ 65岁 ,平均3 8.3岁。临床症状以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偏瘫、癫痫、昏迷为主要表现。全部病例均先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 ,4 1例显示颅内出血灶 ,2 4例无异常发现。脑血管DSA检查 :全部病例均在发病 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常规采用两侧颈动脉加单椎动脉造影 ,其中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压变化.方法:对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116例患者做了术前、术中及术后血压的监测,用立柱式血压计测血压,均在平卧状态下测量,测量时间为DSA前30min,术中连续血压监测,术后回病房分别观察血压1小时、2小时.结果与结论:DSA术前与术中,术后1小时血压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指导并提醒临床医生注意,应如何对待造影患者的血压变化,尤其在基层医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神经介入放射最基本的要求,它是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基础。结合江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5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强调配合医师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管源性神经系统改变,以及并发症观察的必要性等,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9):201-20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针对246例患者行数字减影,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提出术前全面评估病情,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术中注重全身肝素化,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成功配合脑血管造影术的关键。结果246例患者全部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均取得满意效果,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结论做好全脑血管造影护理工作是决定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介入穿刺将导管分别置于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常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正侧位造影及旋转DSA造影对比分析2D-DSA与3D-DSA的两组造影资料。结果:脑动静脉畸形20例病灶1.2~8cm,位置:额叶6例、颞叶4例、顶叶2例、枕叶3例、基底节区3例。供血动脉36支,2D-DSA显示22支(61.1%),3D-DSA显示36支(100.0%);引流静脉40支,2D-DSA显示29支(72.5%),3D-DSA显示35支(87.5%);合并动静脉瘘3例中,2D-DSA显示1例,3D-DSA显示3例;合并动脉瘤2例,2D-DSA显示1例,3D-DSA显示2例。结论:常规脑血管造影中发现动静脉畸形,续做一次3D-DSA,为临床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DSA技术在复杂外周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常规血管造影难以明确诊断的复杂外周动脉疾病患者125例,对其病变血管分别行二维DSA和三维DSA,将两种技术得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DSA能更清楚的显示下肢假性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于肢体闭塞性疾病能够帮助判断血管成形术中导管导丝与血管真腔的关系;能清楚显示血管的连续性及管腔内的形态;能诊断出常规体位难以发现的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对其性质做出判定.结论:三维DSA技术对于复杂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 ,与常规的血管造影相比 ,具有很多优点。对于许多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性病变、脑供血不足或急性脑缺血等 ,是不可缺少的诊疗方法。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从 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以来 ,全国许多省市开展了此项手术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但该手术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并发症 ,因此 ,术前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所出现的不良反应。1 临床资料我院共对 2 3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男性 14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1~ 6 2岁 ,平均 43.7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既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对今后脑血管病介入诊治的开展提出建议。方法结合文献综述,对本院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启动与发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既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07年11月~2010年10月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11岁。其中出血性及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9例(48.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2例(36.7%),其他脑血管疾病9例(15.0%)。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11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锥动脉开口部支架置入术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碎栓及球囊扩张术2例;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2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发生轻度并发症2例(2.9%),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病例、材料和方法,并进行充分的术前血流动力学评价,结合谨慎而熟练的操作,配合妥善术后观察和处理,登记和随访研究等措施的实施,神经介入必将会作为安全有效的脑血管病诊治手段为脑血管病的诊治带来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探讨后循环缺血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病变血管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90.79%患者存在血管病变,按血管病变部位分类最常见的是单纯后循环血管病变47例(68.11%),其次是前后循环均受累9例(13.03%),单纯前循环病变8例(11.59%),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病变伴后循环病变5例(7.24%)。后循环血管闭塞/狭窄常见部位依次是椎动脉V1段病变最多见(42处,60%),椎动脉V4段(7处,10%)及BA(6处,8.57%)。结论:PCI主要累及后循环动脉,后循环血管闭塞/狭窄部位依次是VA颅外段、VA颅内段及BA,盗血综合征及后循环血管变异均是引起PCI的发病因素之一,因此DSA检查是诊断后循环缺血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如何对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DSA进行观察及护理,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总结了我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07年5月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68例实施DSA的护理经验,顺利完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 本组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坚持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是DSA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与CTA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造影(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显示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因肝脏疾病而同时行DSA、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与CTA检查结果,观察肝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分布情况,并分别统计其变异类型和发生率.结果 56例中,DSA显示正常型39例(69.6%);肝动脉变异17例(31.4%),其中14例属于Michels分型(占25.0%),Michels分型未包括在内者为3例,(5.4%).CTA中,正常型42例(占75.0%);肝动脉变异14例(占25.0%),其中例11例属于Michels分型(占19.6%),Michels分型未包括在内者为3例(占5.4%).CTA和DSA判断肝动脉变异的符合率为82.4%(14/17).结论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DSA与CTA在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方面有较高的符合率,但各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三维DSA(3D—DSA)是随着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旋转DS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高质量的3D图像、多角度的重建、“一站式”(在DSA机同一工作床上能提供摄影、透视、DSA及类CT成像)的优点,在临床诊断和血管性及非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介绍3D—DSA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