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77-78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8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24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27.9%,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其中2例囊袋内固定,8例睫状沟固定植入,14例行人工晶体双攀缝线固定法植入。随访时间1~24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或缝线固定是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 05 6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术中51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4.8%,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5例囊袋内固定植入,42例睫状沟固定植入和4例DGR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术后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46例(90.2%);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05,低于0.3者4例(7.8%);矫正视力低于0.05者1例(2.0%).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殊情况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18例病人中,Ⅰ期植入人工晶体5眼,均为外伤致晶体悬韧带或后囊膜损伤不具备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条件者。Ⅱ期植入13眼,其中伴有前节结构紊乱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6眼,外伤或Marfan综合征导致晶体脱位5眼,曾经行白内障囊内摘除的单眼无晶眼2眼,均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视力0.1-0.4的12眼,0.5-0.7的6眼, 病例随访时间最长3个月。结论: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为无晶体囊支持的患者提供了恢复视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55例(278只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31例(31只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8例囊袋内植入,23例睫状沟植入。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12例(38.71%),0.6以上者17例(54.83%);矫正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6例(19.35%),0.6以下者23例(74.19%)。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瞳孔缘损伤,玻璃体内皮质残存在前段玻璃体炎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利用其残存在的前、后囊作为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后,仍可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55例(278只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31例(31只眼)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8例囊袋内植入,23例睫状沟植入.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12例(38.71%),0.6以上者17例(54.83%);矫正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6例(19.35%),0.6以下者23例(74.19%).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瞳孔缘损伤,玻璃体内皮质残存及前段玻璃体炎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利用其残存的前、后囊作为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后,仍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内障或无晶状体眼患者合并各种虹膜缺损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同时虹膜修复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总结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各种原因所至的虹膜部分缺损患者18例20眼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其中并发白内障1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同时行虹膜修补术;无晶状体眼8眼植入人工晶体入睫状沟并缝线固定同时行虹膜缺损修补术。结果 所有术眼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并成功修补缺损虹膜。术后随访6~24个月.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预测视力,瞳孔正常生理功能得到恢复,畏光、眩光等不适症状消失。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手术治疗效果。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缺损修补术是治疗白内障或无晶体眼合并虹膜缺损的有效复明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2009年的60例(6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同时期60例(6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结果后囊膜破裂5眼,其中糖尿病组3眼,对照组2眼,经处理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2眼,植入睫状沟1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眼。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的丰富经验,术中娴熟的手术技巧,术后便可极大地改善患者视力,而术后并发症经过及时正确处理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认为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报告57只眼4 ̄15岁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一期或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随访6 ̄18m,一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葡萄膜炎和后囊膜混浊,有53%的患儿矫正视力低于0.4,并对儿童植入人工晶体的最小年龄和屈光度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13例(1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了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一期或二期植入人工晶体,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对手术的操作要点、并发症的处理、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原因及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996年至1999年间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227例(264只眼)。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22例,采用注入粘弹剂、囊膜剪处理或前段玻璃体切割处理后顺利地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晶体后囊膜破裂22例均为单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2例,并发性白内障9例,先天性白内障1例。年龄7~83岁,平均645岁,右眼9例,左眼13例,发生率为83%。人工晶体为Alcon公司和Storz公司PMMA单片式;囊袋内植入选择光学部直径50~55mm,袢长120~125mm;睫状沟固定选择光学部直径60mm,袢长130~135mm;缝袢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