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强化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CRP水平,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两组血浆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40mg/d)早期干预能更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CRP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溶栓前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相关炎症反应及心肌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58例接受急诊溶栓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艾通立(rt-PA,50mg)溶栓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对照组溶栓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且在溶栓后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小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可溶性粘附分子sVCAM-1、sICAM-1、cTnI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溶栓后sVCAM-1、sICAM-1、cTnI与溶栓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溶栓前和溶栓后的sVCAM-1、sICAM-1、cTn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能够显著减少溶栓造成的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8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48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服用一次。比较治疗8周前后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脂水平,同时观察血压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内皮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与ACS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75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强化组入院后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d,PCI术后持续,4周后减量至20 mg/d;常规组入院后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PCI术后持续,4周后仍维持20 mg/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入院时和4周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LR4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Gensini评分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与正常对照者相比,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明显升高,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 UP)患者,3支病变者明显高于1支、2支病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S类型、冠脉狭窄积分、冠脉病变支数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对其影响最大( P<0.05)。②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总胆固醇( TCH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甘油三脂( TG)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TCH、LDL-C降低更显著,HDL-C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增加与ACS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降低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后患者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84例成功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62例患者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22例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1年颈动脉通畅情况及血脂水平情况,评估阿托伐他汀对CE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效果。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未服用他汀药物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较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再狭窄患者7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再狭窄患者7例,其中闭塞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CEA术后患者颈动脉再狭窄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93例接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20和40mg口服,于术前及术后24h、1周测定MCP—1和hs—CRP水平。MCP-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术后24h3组hs—CRP与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1周均明显低于术后24h(P〈0.01)。术前和术后24h各组间hsCRP与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B组hsCRP、MCP—1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1);C组hsCRP与MCP-1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A、B组hs—CRP水平术后1周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C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hs—CRP、MCP-1水平与阿托伐他汀剂量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2和-0.6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24h血清hs—CRP与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周血清hs—CRP、MCP-1水平显著降低,以阿托伐他汀40mg组最明显;血清hs—CRP、MCP-1水平与阿托伐他汀剂量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维义  石娟  彭永权  李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4):3800-3802,380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与HO-1活性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从接受冠脉造影者中选择冠脉正常者45例(A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9例(B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6例(C组),抽取肘静脉血栓测血清OX—LDL、MDA浓度及HO-1活性,B、C组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2个月后再复查上述指标。结果B组及C组血清OX—LDL、MDA浓度及HO-1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相比之下,C组又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O-1活性与OX-LDL及MDA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445,P〈0.05;r=0.419,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组血清OX—LDL、HO-1及C组血清OX—LDL、MDA、HO-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升高的氧化应激水平。HO-1是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年至2010年12月2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其中试验组(145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141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半年内,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肌溶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烟酸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0mg/d,n=50)、联合治疗组(烟酸缓释片500mg/d+阿托伐他汀10mg/d,n=50),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联合治疗组中血脂水平的变化幅度更大,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②联合治疗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烟酸缓释片(500mg/d)与阿托伐他汀(10mg/d)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伴有2型糖尿病的中重度高血压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55例,每日静点前列地尔20μg,每日1次,疗程14d,此后坚持服用贝前列素钠片40μg,每日3次,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持续1年;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55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持续1年。钡0定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壁的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B组较C组减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的重构有较好的逆转作用,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情况。方法:确诊为ACS患者90例为研究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t组)患者45例人院后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口服1次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同样测定血清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UAP组和AMI组血清MMP-9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ACS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琴  姚震 《广州医药》2007,38(4):10-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7)g/L降至(0.51±0.21)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4±0.49)g/L降至(1.69±0.56)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 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9例 ,急性心肌梗塞 12例 )和 1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 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的水平。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及稳定性心绞痛血清中sVCAM -1和sICAM -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的sVCAM -1和sICAM -1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 .0 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中水平较不稳定性心绞痛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sVCAM -1和sICAM -1水平 ,可预测其病情和预后 ,操作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服用负荷剂 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其近期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科接受大脑中动脉支架植 入术的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强化组(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80 mg/d预处理3 d,术后原剂量巩固3 d,之后20 mg/d维持) 和对照组(同期均匀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每组20例。抽血检测术前24 h、术后24 h血清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soluable 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CD147)及solua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变化;术后1个月行神经专科及DSA随访,观察主要终点事件(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再狭窄、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复发、再次介入治疗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24h各指标无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24 h 血清hs-CRP、sCD147及sV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血清hs-CRP、sCD147及sVCAM-1水平在支架植入术 后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1个月强化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服用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 显著降低血清hs-CRP、sCD147及sVCAM-1水平,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高危患者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药理疗效,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56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6)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90)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疗程6个月。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测定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56%vs.21.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
尚晓斌  梁艺  黄学成  王琦武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ACS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CS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ACS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高,而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8-CRP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和hs—CRP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及升高脂联素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1)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40 mg/d,5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和B组(阿托伐他汀,10 mg/d,5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2组患者均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比较2组第4、12周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s-CRP及sVCAM-1的水平。所有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TC、hs-CRP及sV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hs-CRP及sVCAM-1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0.05);治疗第4、12周2组患者血脂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第12周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第12周A组患者hs-CRP及sVCAM-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第12周较第4周下降显著(P<0.05);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长期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安全有效,降脂的同时降低炎症因子,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86例为观察组,将观察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两组,UAP组47例,AMI组39例,另选健康成人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中sICAM-1和sVCAM-1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各组血中CRP浓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CS患者循环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1)。结论ACS患者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并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石增刚  胡茜  赵卓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171-1173,1177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前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溶栓效果及近期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糖尿病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溶栓治疗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他汀组,60例)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他汀组溶栓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2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检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溶栓前及1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他汀组溶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24 h他汀组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溶栓后1个月,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均较溶栓前明显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下降(P<0.01);但他汀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增加溶栓再通率,可能有助于延缓近期左心室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20.
贾新未  陆志刚  魏盟 《上海医学》2006,29(9):618-6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的造影特征与临床事件的关系,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预后提供预测指标。方法分析46例心肌桥患者的造影资料和临床资料。依据心肌桥是否合并肌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将患者分为单纯肌桥组和复杂肌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肌桥压迫程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吸烟、血糖、血脂等因素,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心肌桥合并桥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复杂肌桥组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而单纯狭窄组则多无临床症状。复杂肌桥组的收缩压、脉压、心肌桥的压迫程度、左心室重量指数等均显著高于单纯肌桥组(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脉压、心肌桥的压迫程度、左心室重量指数与是否合并肌桥前狭窄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与是否合并肌桥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关。脉压、心肌桥的压迫程度、左心室重量指数是合并肌桥前狭窄的主要决定因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