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观察重组干扰素 α2a(r I F N α2a)对 C I T P患者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 I T 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增殖和成熟的影响,采用血浆凝块法培养33例巨核祖细胞,经 S Z21单克隆抗体和 A B C试剂盒染色后计数其集落,用图象分析仪测定巨核细胞的直径、面积和黑度值,并与25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C I T P组患者的巨核祖细胞面积和直径均低于对照组,但集落数正常;r I F N α2a 在体外对患者巨核祖细胞集落生成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患者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增高组巨核祖细胞集落抑制率明显低于巨核细胞数正常组。结果表明,r I F N α2a 在体外对 C I T P患者巨核祖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正常对照组弱;用r I F Nα2a 治疗 C I T P患者宜选择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增高者  相似文献   

2.
采用血浆凝块法对24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体外培养,重点观察巨核细胞成熟度及α-干扰素对C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和成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CITP组骨髓巨核祖细胞的CFU-MK和总集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巨核细胞数正常者BFU-MK和总集落数低于对照组;图像分析发现巨核细胞的直径、面积、GPⅢa和GMP-140阳性细胞的黑度值均较对照组低。由此表明CITP患者的巨核细胞存在一定的成熟障碍,α-2a干扰素对C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作用是抑制集落生长。  相似文献   

3.
人βNGF cDNA探针制备及人骨髓组织中NGF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近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对非神经系统也个有重要的功能效应。为探讨NGF与骨髓造血组织的关系,本实验制备地高辛标记的人βNGFcD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正常人骨髓NGFmRNA的分布。实验显示,βNGFcDNA探针与其互补的mRNA杂交反应信号存在于巨核细胞系和组织嗜碱细胞杂交后反应产物呈紫蓝色颗粒,分布于阳性细胞胞浆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血浆凝块法对24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体外培养,重点观察巨核细胞成熟度及α-干扰素对C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和成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CITP组骨髓巨核祖细胞的CFU-MK和总集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巨核细胞数正常者BFU-MK和总集落数低于对照组;图像分析发现巨核细胞的直径、面积、GPⅡa和GMP-140阳性细胞的黑度值均较对照组低。由此表明CITP患者  相似文献   

5.
Zhang L  Yang RC  Lu SH  Liu B  Ren H  Han ZB  Han ZC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374-378,I0005
目的 研究抗凋亡蛋白Bcl-xL在巨核细胞分化和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DBu诱导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RNA干扰阻断Bcl-xL在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诱导分化中的表达,RT-PCR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其改变。采用免疫磁珠从正常骨髓中富集CD34+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下用TPO诱导其向巨核细胞分化,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分化过程中Bcl-xL的表达改变。结果 PDBu诱导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24h后,CD61+细胞百分比迅速增加,并且在72h内维持较高的阳性率;用siBcl-xL干扰后72h内,CD61+细胞百分比只有轻度增加,同时RT-PCR检测显示24h后Bcl-xLmRNA表达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检测显示Bcl-xL蛋白的表达也相应降低。正常骨髓中CD34+细胞经TPO诱导后,在培养5—20d间Bcl-xL蛋白表达阴性的巨核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未成熟的巨核细胞Bcl-xL蛋白表达呈强阳性,而在成熟的巨核细胞中表达为阴性。结论抗凋亡蛋白Bcl-xL在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巨核细胞发育晚期Bcl-xL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巨核细胞成熟的关键,并与成熟巨核细胞的特殊凋亡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人类骨髓中的巨核细胞由巨核系祖细胞经血小板生成刺激素的刺激分化发育而来,在其分化成熟后,胞浆中部分颗粒开始聚集逐渐形成血小板,从而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文献记载巨核细胞是没有吞噬功能的。但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却经常发现某些巨核细胞吞噬一个或多个完整的血细胞。为此,  相似文献   

7.
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巨核系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E-CM)对巨核系细胞体外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纯化骨髓内皮细胞和骨髓成纤维细胞,分别收集其无血清条件培养液,比较两种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对体外扩增成熟巨核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作用。结果: E-CM和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F-CM)对成熟巨核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有体外扩增作用;E-CM对巨核系祖细胞的扩增作用明显优于F-CM(P<0.05);对成熟巨核细胞的扩增作用弱于F-CM(P<0.01)。结论: E-CM对巨核系细胞, 主要是巨核系祖细胞有体外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增殖及成熟状态。方法:采用血浆凝块法进行培养,经SZ-21单抗和免疫组化染色后计数巨核祖细胞集落数,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巨核细胞直径、面积。结果:CITP患者巨核祖细胞集落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面积直径值低于对照组;分组比较,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正常组巨核祖细胞集落数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巨核祖细胞集落数与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呈正相关,而与外周血小板计数、病程长短无相关。结论:(CITP患者巨核祖细胞存在成熟障碍,部分患者存在增殖障碍,集落数与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多少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病程长短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体外巨核系细胞生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制备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bone marrow fibroblasts conditioned medium ,BMF-CM),分别观察BMF-CM或BMF-CM联合IL-11对体外培养条件下成熟巨核细胞生成的影响及BMF-CM对巨核系祖细胞生成的影响,并用RT-PCR的方法检测Meg-01人巨核细胞系细胞NF-E2 mRNA的表达。结果:BMF-CM促进成熟巨核细胞生成。BMF-CM联合IL-11促进成熟巨核细胞生成的效果更佳。BMF-CM能促进巨核系祖细胞的生成。将30%BMF-CM加入Meg-01人巨核细胞系培养体系培养4 h,与对照组相比,NF-E2表达增强。结论: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体外巨核系细胞生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脾功能亢进的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22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ITP组,332例脾功能亢进患者为脾亢组,以23例正常人员为对照组,观察对比3组人员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3组骨髓巨核系形态学比较,巨核细胞总数、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巨核细胞裸核、变性巨核细胞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颗粒型巨核细胞、巨核细胞胞体、胞核体积大小ITP组与脾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巨核系成熟障碍重于脾亢,巨核系变异程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67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急淋)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变化,有16.4%的患儿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和增高,其中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高,颗粒型阶段明显增高,产板型阶段明显减少,同样伴有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及外周血片上血小板分布以罕见及少见为主。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ITP患者的预后与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的关系。结果 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越多,预后越好;初诊时骨髓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比例越高,预后越好。结论 初治时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与ITP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判断ITP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急性再障 )之间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方法 骨髓重度受抑和急性再障患者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末梢血涂片瑞姬氏染色后进行骨髓象和血象的检测 ;另外采静脉血应用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 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障患者外周血象极为相似 ,但骨髓重度受抑患者的骨髓涂片、活检不同于急性再障患者的显示 ,各系、各阶段有核细胞比例大致正常 ,巨核细胞、血小板数量虽少但还可见 ;骨髓重度受抑患者骨髓涂片的骨髓小粒并不少 ,且虽有部分空虚 ,但其中网络的是 3系造血细胞。结论 通过了解病史和治疗史 ,骨髓象和血象的检查 ,可以进一步找出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障之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重组成干扰素α-2a(rIFNα-2a)对CITP患者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增殖和成熟的影响,采用血浆凝块法培养33例巨核祖细胞,经SZ-21单克隆抗体和ABC试剂盒染色后计数其集落,用图象分析仪测定巨细胞的直径、面积和黑度值,并与25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CITP组患者的巨核祖细胞面积和直径均低于对照组,但集落数正常:rIFNα-2a在体外对患者巨  相似文献   

15.
对玉溪地区近10年内210例急性白血病首次骨髓巨核细胞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巨核细胞减少组(0~6个)占70.95%;正常组(7~35个)占17.61%,增高组(>36个)占11.42%。210例中巨核细胞超过100个者13例。在156例中发现15例有病态巨核细胞(小巨核和/或小多核巨核细胞2~70个/1000个有核细胞)。并就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NSAA)骨髓巨核细胞的比较观察,探讨其在MD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低原始细胞(5%)MDS患者78例,特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l TP)50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20例、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NSAA)18例患者的骨髓穿刺涂片,对巨核细胞进行观察分类、比较及分析。结果 MDS主要以单圆核巨核及多圆核巨核细胞为主要病态造血表现,其次为小巨核细胞。比较上述病态巨核细胞形态在各组的分布情况,发现MDS组显著高于ITP、PNH、NSAA组(P0.05),而小巨核细胞几乎只出现在MDS病例中。ITP组病态巨核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PNH、NSAA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分叶巨核细胞主要见于ITP和MDS组,并且ITP组与MDS、PNH、NSAA组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象中小巨核及单圆核和多圆核巨核细胞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与MDS病态造血程度有关,其病态巨核细胞特征的观察对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观察骨髓巨核细胞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18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1,疗程14 d或血小板〉100×109/L后停药,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并分析治疗有效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8例患者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7例,有效(R)8例,无效(NR)3例。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0±5.4×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最高值为116.4±82×10^9/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1)。多数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rhTPO治疗有效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血小板上升数值呈正相关(r=0.582,P=0.003)。结论 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骨髓巨核细胞数越多的患者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30例MDS患者骨髓片中5种病态巨核细胞分布规律的观察,探讨其分布规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对30例已确诊MDS的骨髓片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后病态巨核细胞的数量、形态和种类。结果:病态巨核细胞特别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数量的多少在MDS这类疾病的不同时期分布有一定差异。结论:病态巨核细胞种类和数量与MDS的转归和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血小板减少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的临床资料,分别观察骨髓涂片和活检切片的增生程度、骨髓造血容积、巨核细胞数及阳性结果检出率。结果骨髓组织切片能准确地反映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阳性结果检出率高于骨髓涂片。结论骨髓活检可作为血小板减少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骨髓活检和涂片同步观察能有效提高血液病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