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去甲肾上腺素对B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A,10^-10-10^-6mol/L)对大鼠B细胞功能的影响。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钙离子通道在NA影响B细胞功能中的作用,从细胞水平了解NA对B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体外抗体生成的检测方法,即用绵羊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AFC),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1)10^-10,10^-9,10^-8  相似文献   

2.
多巴胺对实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和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了两种深度多巴胺(DA,10^-5和10^-6mol/L)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皿刀豆素A(Con )诱导的增殖反应的影响;并动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了大鼠在注身抗原绵工细胞(SRBC)后的2 ̄7天,胸腺和脾脏中D芩 变化。结果说明:(1)10^-5和10-^6mol/L DA都能显著增强T细胞增殖。(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细胞增殖诱导能力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结果:纯化SEA在10^-12 ̄10^-15g/ml浓度范围对体外培养的BALB/C鼠脾细胞表现了细胞增殖诱导能力,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中10^-7 ̄10^05g/mlSEA的作用强于最适量(25μg/ml)PHA。在E/T为5 ̄20:1条件下,10^-5g/mlSEA活化48小时的BALB/C鼠脾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NK细胞,但SEA未能增强BALB/C鼠脾细胞对B16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葡萄球菌肠毒素A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诱导能力,据此超抗原特性可应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DN)的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及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培养T细胞功能的影响,以了解神经递质NA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脾细胞用刀豆素A(Con A)刺激并培养72h,在刺激的开始加入10^-10~10^-5mol/L NA,或在刺激的不同时间加入NA,或再加入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然后应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检测T细胞的转化反应。结果:10^-8~  相似文献   

5.
SKF38393对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鼠新癣分离DRG神经元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作记录,观察了多巴胺D1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SKF38393HCI对GABA-激活电流的作用,大部分受检细胞(60/70)对GABA敏感。10^-6~10^-3mol/LGABA可引起呈剂量依赖性的明显去敏感作用的内向电流,在60个对GABA敏感的细胞中,预加SKF38393引起的膜反应如下:(1)外向电流(7/60),(2)内向电流(5/60),  相似文献   

6.
江艳艳  陈亚琼 《医学争鸣》1998,19(3):325-327
目的:探讨苯并(α)芘(B(α)P对人胎盘绒毛膜上皮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活性的诱导作用。方法:离体培养人胎盘绒毛膜上皮细胞,观察B(α)P(1×10^-6mol/L~1×10^-6mol/L)诱导细胞24h以及7.5×10^-6mol/L的B(α)P诱导细胞12h~48h。细胞中AHH,EROD活性的变化,结果:细胞经B(α)P诱导后,AHH,EROD活性显著增加,在7.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皮肤CD1a^+树突状细胞(CD1a^+DC)、Somatostatin^+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表达和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下沉人皮肤中CD1a^+DC、ASomatostatin^+DC的定位定量情况,分别采取BGIP/NBT、AEC和双标法以;双标民研究包括CD1a、Somatostatin、S-100、HLA-DR四种抗体,结果 CD1a^+DC主要分布于  相似文献   

8.
CD-10的B-ALL和NHL以及CLL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免疫表型表达的区别。方法 采用ABC-AP法结合多种B淋巴细胞相关单克隆抗体,对78例初发B-ALL(均为CD^-10的病例)、21例初发NHL和25例初发CL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CD^-10的B-AL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以CD19和HLA-DR呈高阳性率表达;NHL患者的肿瘤细胞以CD  相似文献   

9.
^14C—缬氨酸在实验性大鼠肝性脑病脑组织中的示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经颈总动脉快速注射示踪剂后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所致肝性脑病(HE)的脑组织对^14C-缬氨酸的摄取情况,并电镜观察其血脑屏障(BBB)改变。结果发现,HE大鼠脑细胞对^14C-缬氨酸的摄入量较正常大鼠增多(P〈0.05)。电镜下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和细管内皮细胞胞裴中囊泡增多。说明大鼠BBB对^14C-缬氨酸的通透性增加,实验性HE大鼠BBB结构和功能均有改变。本研究提  相似文献   

10.
尾加压素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近年新发现的活性肽尾加压素(Urotensin Ⅱ,UⅡ)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采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测定UⅡ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DNA合成的影响,应用不同阻断剂观察UⅡ诱导细胞DNA合成的信号转导通路。(2)采用Fura-2/AM荧光探针,测定UⅡ对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1)UⅡ呈浓度(10^-10~10^-6mol/L)依赖性刺激ASMC^3H-TdR掺入,10^-6mol/L时,为对照组的7倍(P〈0.01);(2)蛋白激酶C(PKC)阻断剂H7、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阻断剂PD98059及钙通道阻断剂尼卡的平均能抑制UⅡ刺激的ASMC^3H-TdR掺入,其抑制率分别为29%(P〈0.05),45%(P〈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M型胆碱能受体在ACh调节T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0-10mol/L浓度ACh对T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而10-9~10-4/mol/L浓度ACh均可显著增强T细胞对刀豆素A的增殖反应;其中以10-7mol/L和10-6mol/L两个ACh浓度的作用最强。10-6mol/L的阿托品可阻断10-7mol/L的ACh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提示:ACh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内均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ACh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可能是通过M型胆碱能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ACh)对大鼠淋巴细胞由刀豆素A(ConA)诱导的白细胞介素2(IL-2)生成的影响。方法:取大鼠的脾脏制成单个细胞悬液进行体外培养,用ConA诱导脾细胞的IL-2生成,然后以MTT比色法间接测定IL-2的生成。结果:ACh,M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和N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烟碱在10^-10-10^-6mol/L浓度范围都能显著增强ConA诱导的IL-2生成,M型胆碱能受体阻断剂阿托品(10^-10和10^-9mol/L)能阻断同浓度ACh的增强作用;N型胆碱能受体阻断剂筒箭毒碱(10^-10和10^-9mol/L)可部分阻断同浓度ACh的增强作用。结论:在机体内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T淋巴细胞的功能增强,其免疫调节作用由免疫细胞上的M和N受体介导,可能M受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TTC染色和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乙酰胆碱(ACh) 和谷氨酸(Glu) 对梗塞面积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采用皮质脑电图记录方法, 观察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后, Glu、ACh 及ACh 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脑电图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 Glu 可使梗塞面积扩大, ACh 可使Glu 的这种效应放大30% (P< 0.01); 脑缺血后Glu 使缺血区细胞破坏加重,ACh 可加剧细胞的崩解,Glu 致缺血性皮质神经元兴奋性存在量效关系,其阈值为10- 2m ol/L, ACh 可使之降为10- 3 m ol/L, ACh 的这种作用可被阿托品所阻断而不被六羟季胺拮抗, 可被氨甲酰胆碱呈浓度- 效应模拟, 而不被烟碱模拟。可见, 脑缺血时, 乙酰胆碱通过M 型受体降低谷氨酸兴奋毒性的阈值而表现出加强谷氨酸的神经兴奋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ACh 在10~(-7)~10~(-3)mol/L 时,可使以α受体为主的离体小鼠输精管收缩,呈量-效关系(pD_2=4.2257);与同样浓度的 NE 无显著差异;M 受体激动剂匹罗卡品则使其舒张.该作用在利血平耗竭 CA 后制备的标本上,或以箭毒阻断 N 受体时依然存在;但可被阿托品(pA_2=8.3146)、酚妥拉明(pA_2=5.3526)和异博定(pA_2=5.3377)阻断.表明 ACh 可作用于输精管的α受体使其收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蛋脑啡肽 (MENK)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的骨髓瘤细胞 (NS-1 )增殖的作用及抗阿片受体单克隆抗体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3H-Td R掺入法测定不同给药组细胞的增殖。结果 :1 μmol/ L MENK可促进 NS-1细胞增殖 ,促进作用达 1 0 9.5 % ,而 0 .1~ 1 0 nmo1 / L的抗体可抑制MENK的作用。结论 :抗 delta阿片受体单克隆抗体能拮抗 MENK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提示MENK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可能是通过阿片受体机理所介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 EDH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的血管舒张作用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超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按照Longa 法对实验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大鼠脑组织硫化氢( H2 S)含量的变化;取局灶性I/R损伤大鼠 MCA,显微镜下测量 MCA 的血管直径;用微电极记录MCA的VSMC的膜电位;RT-PCR 法测定I/R大鼠 MCA 内皮细胞胱硫醚-γ-裂解酶( CSE ) mRNA 表达.结果 I/R大鼠脑组织中的H2 S含量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加;在离体I/R大鼠MCA,用3 × 10 -5 mol/L的 L-NAME (NO合酶抑制剂)和1 × 10 -5 mol/L的Indo(PGI2 合成酶抑制剂) 预灌30 min后,乙酰胆碱(ACh)(10 -7 ~10 -4.5 mol/L)可显著舒张血管,即 EDHF 介导的舒张反应明显增强;I/R大鼠 MCA 平滑肌细胞膜电位检测实验中,L-NAME 和 In-do 存在的条件下,ACh(10 -7 L~10 -4.5 mol/L )随着浓度增大,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超极化作用,并且与正常大鼠MCA相比,超极化作用有明显的增强;I/R 大鼠 MCA 内皮细胞中CSE mRNA表达上调.结论 EDHF明显增强I/R大鼠MCA的血管舒张反应和平滑肌细胞超极化反应,表明内源性ED-HF( H2 S)对局灶性I/R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 Fura- 2 / AM显微荧光测钙技术 ,检测培养新生大鼠单个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 ,并观察 1- (2 ,6 -二甲基苯氧基 ) - 2 - (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 )丙烷盐酸盐 (DDPH)对不同刺激〔去氧肾上腺素 ,高 K ,血管紧张素 (Ang II)〕所致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含钙、无钙标准台氏液 ,DDPH 10 - 4 m ol· L- 1 对去氧肾上腺素(Phe) 10 - 4 mol· L- 1 所致钙增高有显著抑制作用。 2 DDPH 10 - 4 m ol· L- 1 对高 K 5 0 m mol· L- 1 引起的 [Ca2 ]i增高有一定抑制作用 ,对 Ang 10 - 4 mol· L- 1 引起的 [Ca2 ]i增高有部分拮抗作用。提示 :DDPH可拮抗 α1 受体调控的 Ca2 通道 ,对钙库钙释放也有抑制作用 ,对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心肌M2 胆碱受体抗体 (M2 Ab)对大鼠心房和心室肌cAMP含量的影响 ,并与M2 胆碱受体激动剂卡巴可 (Carb)的作用进行了对比观察。方法 :采用离体生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M2 Ab及M2 胆碱受体激动剂Carb对心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 :①M2 Ab及Carb两者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异丙肾上腺素 (Isoproterenol,Iso)所刺激的大鼠心房及心室肌cAMP的增加。卡巴可浓度为 2 μmol/L ,10 μmol/L ,5 0 μmol/L时可分别抑制Iso所刺激的cAMP含量 (8.5± 1.2 ) % ,(16 .2± 1.4) % ,(2 9.5± 2 .1) % ,而M2 Ab浓度为 5 0nmol/L ,10 0nmol/L ,40 0nmol/L时 ,可分别抑制 (6 .1± 0 .6 ) % ,(17.3± 1.8) % ,(31.7± 3.1) % (P <0 .0 1)。②Carb(10 μmol/L)及M2 Ab(10 0nmol/L)两者可分别抑制基础cAMP(49.2± 4.3) %和 (6 4.3± 5 .1) %。③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 (Atr) (1.5 μmol/L)不但可阻断Carb对Iso的抑制反应 ,亦能阻断M2 Ab的这种反应。而相应的抗原性肽段也能阻断M2 Ab的这种反应。结论 :M2 Ab抑制Iso引起的心室肌细胞cAMP生成量的增加反应 ,类似于M受体激动剂Carb ,两者效应均通过作用于M2 受体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人离体阻力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ation,EDVD)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留取桡动脉,制备血管环,用机械法去内皮并设立内皮存在组和内皮缺失组。应用离体血管张力记录仪观察2组血管环在不同质量浓度ADMA(10-7mol/L、10-6mol/L、10-5mol/L、10-4mol/L和10-3mol/L)作用下张力的变化。内皮存在组用10-5mol/L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引发血管环收缩,再用质量浓度为10-5mol/L的乙酰胆碱(ACh)引发EDVD,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ADMA处理,观察ADMA在内皮存在情况下对ACh所引起EDVD的抑制作用。内皮缺失组用质量浓度为10-5mol/L的PE引发血管环收缩后,再用质量浓度为10-7mol/L的硝普钠(SNP)引发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IVD),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ADMA处理,观察ADMA在内皮缺失情况下对SNP引起EIVD的抑制作用。结果内皮存在组用10-5mol/L的ACh处理可使67.10%±18.63%因PE(10-5mol/L)引起收缩的血管舒张,ADMA对ACh引起的EDVD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相对收缩幅度依次为EDVD幅度的7.32%±8.60%(10-7mol/L)、20.03%±13.49%(10-6mol/L)、29.93%±11.78%(10-5mol/L)、43.30%±11.29%(10-4mol/L)和80.21%±18.16%(10-3mol/L)。在内皮缺失组,ADMA对SNP引起的EIVD呈微弱的抑制作用,且不表现为浓度依赖性。相对收缩幅度为EIVD的2.76%±1.98%(10-7mol/L)、2.27%±1.82%(10-6mol/L)、3.38%±2.99%(10-5mol/L)、3.59%±3.66%(10-4mol/L)和4.16%±3.67%(10-3mol/L)。结论ADMA可以有效地抑制ACh引发的EDVD反应,该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内皮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Intracellular recordings were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membrane potential to acetylcholine (ACh) on neurons in isolated toad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In the 73 neurons examined, 67 were of type A, and the remaining 6 of type C cell. The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of these two types of cells was −67.5±1.3 mV (× ±SE).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ACh (4 × 10-4–6 × 10-4 mol/L), the changes in membrane potential were as follows: 1) hyperpolarization, with amplitude of 9.1±3.0 mV (X ± SE; n = 23); 2) depolarization, with amplitude of 12.9 ±2.2 mV (X ±SE; n = 20); 3) biphasic response, i.e., hyperpolarization with amplitude of 8.0±2.4 mV (X±SE) followed by depolarization with amplitude of 10.9±2.1 mV (X±SE) (n=24); no effect (n=6). The hyperpolarization induced by ACh was blocked by superfusion with atropine (1.3 × 10-5 mol/L; n = 23), while ACh depolarization was blocked by the mixture of d-tubocurarine (1.4 × 10-5 mol/L) and hexamethonium (1.4 ×10-5 mol/L) (n = 18). When ACh caused hyperpolarization, the membrane conductance wascin reased by 13.8% and the reversal potential was about -96 mV (n=3). TEA (20 mmol/L) superfusion enhanced ACh depolarization amplitude by 48.2 ±3.2 % (× ± SE;n = 6), and depressed ACh hyperpolarization amplitude by 79.4 ±4.3 % (× ± SE; n= 8).MnCl2 (4 mmol/l) superfusion decreased the amplitudes of ACh depolarization and hyperpolarization by 54.2 ±7.2 % (X ±SE; n= 5) and by 69.2±6.4 % (X±SE; n = 14)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polarization and hyperpolarization induced by ACh are mediated by nicotinic and muscarinic receptors on the soma of toad DRG neurons separately, and it seems that ACh hyperpolarization involves activation of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onduc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