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黄的地上部分在中药中作为发汗、解热、镇咳、抗炎的常用药。其药效根据植物部位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地上部分的节间有发汗作用,节及根具止汗作用。作者首先就传统认为麻黄的节间与节药效不同的角度着眼,研究了节间与节的各种药理作用。结果说明两者药理作用虽有不同,但无论哪一部分均含有麻黄素类生物碱。作者又采用等速电泳法测定了十一种麻黄的节间与节中  相似文献   

2.
麻黄去节除沫的讨论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41001)尚志钧,刘晓龙麻黄是一种常用中药。历代医家多取其茎发汗解表,平喘利水,用于治疗太阳表实证。麻黄根、节则专功收敛止汗,为治自汗、盗汗之良药。麻黄入药,根、茎功能各别,古今认识基本是一致的,然在去节、...  相似文献   

3.
麻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关于麻黄的炮制方法有20余种,其中以“去节”,“去根节”,“水煮去沫”应用最多,沿用历史最长,现今要求根与茎分开入药,广泛沿用蜜制方法,因去节的工艺费工费时,今已无此要求。本文对麻黄炮制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其炮制意图。  相似文献   

4.
麻黄     
植物名 Ephedra sinica,E.intermedia,E.equi-setina,E.distachya.E.gerardiana,E.shennun-giana,Ephedra species。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药用部位主要为干燥的嫩枝。通常较少用其根或全植物。存在于饮食补充剂中的麻黄一般为粉末状茎和地上部分的制剂或是一干浸膏。由于提取工艺的原因,其干浸膏中每单位重量的药材内含有较多的麻黄生物碱。主要的生物碱成分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如果作为粉末状提取物摄人,麻黄碱被较快地吸收。但是,在粉末状提取物或  相似文献   

5.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等省区。临床上具有发汗、平喘、利尿等作用。对于其人药部位,按《药典》规定麻黄仅取草质茎人药,加工时应去节。但近来市场上出现混有木质茎的麻黄,且炮制时不去节,其原因是有些药材加工部门片面强调经济效益,不重视药材的质量,为了能确保药效,正确使用麻黄之药用部位,本文从两方面讨论。麻黄主要有效成份的生物碱,鞣质和挥发油等。1985年版《药典》规定麻黄生物碱含量不应低于0.8%,对其挥发油虽未作规定。而有资料报道,麻黄的平喘、祛…  相似文献   

6.
麻黄     
中药饮片鉴别专用术语政瑰心麻黄的髓部近玫瑰红色,为麻黄类生物碱主要分布部位。关于麻黄去节之说古人用麻黄需去节。现代药理学研究,麻黄节生物碱含量很低,去节后提高了入药部位的有效成分,即保证了麻黄的发汗作用。古人认为麻黄节止汗是有道理的,但麻黄节占比量很小,故现代中医用药无必要去节。临床注意事项1麻黄从古至今,均用于以发汗、解表、镇咳、止喘、利水、消肿。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肿,支气管哮喘等病。  相似文献   

7.
麻黄不同部位生物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麻黄三个不同部位中的生物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草质茎含生物碱0.873%,木质茎只含0.0249%。前者为后者的35倍多,而过渡茎中生物碱也不到0.1%。三者所含生物碱的种类也不同,草质茎至少含5种生物碱,其R_f值分别为0.31、0.38(麻黄碱)、0.61、0.72、0.82,过渡茎中仅含R_f为0.38和0.72的2种生物碱。而木质茎中不含有效成分麻黄碱,只有少量R_f0.72的生物碱。  相似文献   

8.
<正> 麻黄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灌木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麻黄药用部分有地上干燥茎枝,去节,名净麻黄;捣绒,名麻黄绒;蜜炙,名蜜炙麻黄。地下根及根茎,名麻黄根。麻黄,麻黄根虽出同株,但因药用部分不同,药物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因而性味、功效、药理、临床应用各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方法对麻黄发汗与平喘药效的影响。方法:制备生麻黄、清炒麻黄及蜜炙麻黄供试液,并制备生物碱、挥发油、醇溶性及水溶性部位。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足跖汗液分泌着色实验,比较炮制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以豚鼠为研究对象进行喷雾致喘实验,比较炮制对麻黄平喘作用的影响。结果:生麻黄、清炒麻黄、蜜炙麻黄的发汗作用由强至弱;挥发油部位、醇提部位、水提部位、生物碱部位的发汗作用由强至弱;生麻黄的挥发油部位的发汗作用最强。蜜炙麻黄、生麻黄和清炒麻黄的平喘作用由强至弱;生物碱部位、挥发油部位、醇提部位、水提部位的平喘作用由强至弱,蜜炙麻黄的生物碱部位的平喘作用最强。结论:炮制降低了麻黄的发汗作用,增强了平喘的效果,还应深入探讨麻黄发汗及平喘的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野生与人工栽培麻黄不同部位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  易伦朝  高敬铭  刘向前  梁逸曾 《中草药》2007,38(9):1298-1301
目的比较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麻黄不同部位成分的差别。方法以50%甲醇为溶剂,用加热回流法分别提取野生与人工栽培麻黄的茎与根部,再以HPLC测定各个提取液中的麻黄碱的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麻黄挥发油,用GC—MS测定野生与栽培的麻黄挥发油中的成分。结果HPLC测定野生麻黄的茎与根的提取液中分别含麻黄碱0.55%和0.00057%,人工栽培麻黄的茎与根的提取液中分别含麻黄碱0.26%和0.0017%。用GC—MS确定了麻黄挥发油中的45种物质,其中野生和栽培品共有成分13种。结论野生麻黄茎中含麻黄碱的量约是人工栽培的2倍,而在两种麻黄的根中麻黄碱的量都非常低。在麻黄挥发油中未发现麻黄碱。  相似文献   

11.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c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为常用的发汗、平喘、利水药。我们在抽检中发现,麻黄质量较差,混有不少碎根、木茎等杂质,此现象应引起注意。麻黄和麻黄根是二个不同药效药材,它们的药理作用完全相反。麻黄的功能为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蜜麻黄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并规范蜜麻黄炮制工艺.方法:以麻黄总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蜜麻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加炼蜜量为10%、润蜜时间0.5 h、炒制温度90±5℃、炒制时间11min,麻黄总生物碱含量理论预测值为1.849%,5个批次的验证试验结果为:1.89%、1.82%、1.84%、1.86%、1.85%.结论:本实验优化的蜜麻黄炮制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3.
陈康  林文津  林励 《中成药》2005,27(2):173-176
目的:分析麻黄蜜炙后生物碱与挥发油两类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用气质联用方法分析蜜炙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按<中国药典>测麻黄总碱的方法比较蜜炙后麻黄总碱的变化情况.结果:蜜炙后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其中异桉叶素、对-聚伞花素、D-柠檬烯、桉叶素、T-萜品烯等含量显著升高,苯甲醛、四甲基吡嗪、对乙烯基茴香醚、1-α-松油醇、T-松油醇等含量均降低;总生物碱含量则均表现为减少.结论:麻黄蜜炙后辛散发汗力减弱,润肺平喘作用增强,可能与总碱含量减少及挥发油特征变化有关,这为研究古人的炮制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麻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珊  贾云峰 《中草药》1995,(8):430-430
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荒漠地区以绿色茎校和根入药.全草含多种生物碱是提取麻黄素的原料植物。近年来,随着天然麻黄草产量急剧下降,人工栽培研究和基地建设开始兴建。麻黄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冷,栽培技术简单,经济效益显著。麻黄育苗600株/m2,单株现价0.05~0.07元/株,产值达30~42元/m2,成本9~12元/m2,纯收入18~30元/m2。大田栽培3~5年进入产草盛期,产鲜草1.5kg/m2以上,现价2.00-2.50元/kg。被当地群众称为“小康草”。为使广大农民尽快掌握这一技术,将近年来麻黄入工栽培成果简…  相似文献   

15.
炮制对麻黄发汗、平喘药效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炮制对麻黄发汗、平喘作用的影响,探讨麻黄蜜炙缓和发汗并增强平喘作用的机理.方法:选择麻黄生品、蜜炙麻黄以及在相同炮制工艺条件下不加炼蜜炒制的清炒麻黄,通过大鼠足跖汗液分泌着色法和喷雾致喘法测定麻黄不同炮制品及各药效部位发汗、平喘作用.结果:生品麻黄发汗作用最强,发汗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是挥发油和醇提部位;蜜炙麻黄的平喘作用最强,平喘的主要有效部位是生物碱和挥发油.结论:炮制对发汗作用的影响主要在于挥发油类的变化,对平喘作用的影响主要在于生物碱和挥发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具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发现麻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鞣质等,具有解热发汗、利尿、平喘、免疫抑制、抗氧化及抗病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麻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e Stapf、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ET c。a。mEY、或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咳嗽、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症。兹对近年来其化学成分、炮制、药理作用及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麻黄及其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诠  刘成基 《中药材》1989,12(8):21-23
本文采用药典法、电位滴定法、直接滴定法及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麻黄生品及炒黄、蜜炙2种炮制品中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麻黄经炮制后生物碱含量降低,其中以炒黄降低最多,蜜炙法次之。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上述三种麻黄样品中总生物碱,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麻黄为常用的发散风寒药,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和方书,笔者拟对经典名方所用麻黄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麻黄药材主流基原为麻黄科草麻黄Ephedra sinica。药用部位为麻黄的草质茎。南北朝以前著录的产地为“晋地”和“河东”,即今山西省;南北朝及后世产地范围变大,现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辽宁等地,其中内蒙古为主产区。历代采收加工方法均为秋季采收其茎,阴干或晾至7~8成干时再晒干。历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去节生用、酒炙、蜜炙、醋制等,现仅蜜炙法仍在使用。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的麻黄选取麻黄科草麻黄E. sinica为基原,以其干燥草质茎入药,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建议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20.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朱萱萱陈福林茅咏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矶崎隆史(日本大阪钟纺(株)汉方研究所)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的干燥草质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自古用于发汗,解热,镇咳,治喘等功效。为临床上治疗上呼吸道疾患的重要中药材之一。麻黄主要含生物碱,总生物碱含量约在1.315%,主要含麻黄碱(E)、伪麻黄碱(PE)、甲基麻黄碱(ME)、甲基伪麻黄碱(MPE)、去甲基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