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医学专业04—0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近几年来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促进我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对04-07届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学生之间的就业率以及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就业率没有差异;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城市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医院;就业指导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以促进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江苏建康职业学院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就业观,准确定位,提高就业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根据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派遣系统数据进行资料收集,采用Excel和SPSS 11.0软件对江苏建康职业学院2008届~ 2010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届~2010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就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届毕业生在县级以上医院就业人数比例逐年升高,分别为69.8%、77.6%和78.4%;生源地在苏北地区的毕业生回当地就业的人数逐年减少.结论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就业质量比较好;为保持和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应当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新疆预防医学专业民、汉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新疆预防医学专业民、汉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设想与建议.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2007年毕业于预防医学专业的109名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去向以传统的医院、行政单位以及事业单位为主;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行业分布不同,就业标准以及择业方式无差异;男生和女生对工作的满意度经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加强自身素质,同时应积极倡导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高校医学生不同阶段就业观念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就业5阶段就业指导模式的新思路. 1 5阶段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构想 随着高校扩招、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毕业生人数大量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630万人.面对当前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迫在眉睫.本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原则,我们提出了5阶段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营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去向,为该专业就业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方法 从重庆医科大学有关部门收集2013至2015年共172名营养学本科毕业生的人口学和就业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统计方法主要为列联表卡方检验。结果 2013至2015年三届毕业生总的就业率为66.3%(114/172),三届就业率依次为82.9%(58/70)、56.9%(33/58)和52.3%(23/44)。对于三届所有毕业而言,不同性别( ?字2=1.05,P=0.30)和户口类型的就业率构成差异( ?字2=1.06,P=0.30)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政治面貌的就业率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75,P=0.01),中共党员及预备党员的就业率高于非(预备)中共党员。对于就业去向,大部分会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或继续攻读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7.4%(54/114)和26.3%(30/114)。而2015届毕业生表现最明显,其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例高达60.9%;且选择在重庆市内就业的比例占64.9%。结论 营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提高其就业率需要社会、学校创造支持性环境以及毕业生自身的积极拓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宁夏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本文从就业率、就业岗位、职业规划方向、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性质、毕业生待遇状况、毕业生培养质量等方面选择及分析,提出提升宁夏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践及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及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探讨提高中医药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方法]调查对象按地域分组,随机选择110家医疗单位及药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操作技能仍是用人单位的主要选才标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就业信息渠道不畅是当前影响毕业生择业主要问题。[结论]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必须大力加强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切实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医学人才市场与医学生初次就业率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普遍建立了在国家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下 ,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 ,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模式。通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跟踪调查模块化教学法对提高毕业生供需满意度的作用。方法: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在校时实验班采取模块化教学法,对照班沿用传统三段式教学法。学生就业后,分别对两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满意度的跟踪调查。结果:实验班就业率高于对照班;实验班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班;用人单位对实验班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班,三者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模块化教学法能加强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增加就业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现状及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方法 应用内容涵盖毕业生就业方向、工作与专业对口情况、毕业生就职途径及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某高校2011届至2016届309名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调查的方式进行就业情况数据收集;运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分析数据样本,比较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差异,并分别比较其用人单位反馈情况。结果 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19.75%(61/309)的毕业生变更过工作单位,大部分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较好,50.10%(155/309)的毕业生目前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或完全对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对于工资待遇、福利保险等满意度明显较高(?字2=18.805,P=0.04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较为满意,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与开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结论 公共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较好,尚有提升空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很高,极少有单位认为毕业生质量较差。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