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陈良瑞  王葵 《上海医学》2023,(8):530-534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预后较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ICC基础研究的进展对ICC外科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免疫治疗联合化学治疗在晚期IC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相关患者预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外科围手术期治疗的进步。但手术切缘、淋巴结清扫、肝移植等外科治疗问题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围手术期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的应用表现出了一定潜力,相关问题的解决仍需前瞻性研究予以证实、解决。本文就ICC的肝切除手术方式、手术切缘、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淋巴结清扫和肝移植,以及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的应用等进行探讨,以期为ICC的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罗光辉  苏兴桂 《河北医学》2003,9(3):208-21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置入记忆金属内支架术,在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作用。方法:20例估计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置入记忆金属内支架(PMSE)20例,观察其减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再梗阻时间及生存率。结果:全组术后2-3月的减黄有效率92.85%;引流效果与Bismuth分型有密切关系。引流维持通畅平均时间7.3个月。术后随访平均存活期7.3个月。结论:对无切除可能的肝门部胆管癌,经皮经肝记忆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可作为首选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6例肝门区胆管癌的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评估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16例经CT诊断的肝门区胆管癌病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GEProSpeedII全身螺旋CT,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延迟扫描。结果16例肝门区胆管癌中浸润型10例。巨块型4例,管内型2例。肿瘤外的CT表现: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3例有胆系结石,1例可见肝门及腹膜后肿大的淋巴结。增强扫描时病灶多具有"慢进慢出"即延时强化特征。结论CT薄层增强延时扫描是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朱大华  付凯  赵世煜 《四川医学》2007,28(5):492-493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价值及病理基础。方法本文收集2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管癌,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21例均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①胆管扩张14例;②21例肝门胆管癌动态扫描,呈低密度13例,等密度6例,高密度2例;③延迟扫描,呈相对高密度18例,等密度3例,无低密度,肿瘤边界更明确。结论CT是诊断原发性肝门胆管癌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发于肝内的胆管细胞癌越来越多,对其的诊断也有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陈鸣 《四川医学》1995,16(5):299-303
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近况陈鸣①综述张建希②夏觉中①审校肝门胆管癌约占胆管癌的56%[1],尸检发现率为0.01~0.20%[2]。1954年Brown和Myers[3]首次报道肝门胆管癌。1965年Klatskin[4,5]描述了13例肝门胆管癌的病理...  相似文献   

8.
9.
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振平 《重庆医学》2002,31(11):1025-1028
1 概  述胆管癌由类似胆道上皮的癌细胞组成 ,根据部位可分为肝内与肝外胆管癌 ,据严格解剖学划分 ,主肝管及分叉位于肝外 ,所以肝内胆管癌应定位于远离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内 ,也称胆管细胞癌或外周型胆管癌。Okuda将其分为肝内及肝门型 ,后者也称Klaskin肿瘤 ,随着影像诊断的进步 ,早期胆管癌的诊断已相对较易 ,并可证明其始发地。在日本肝内胆管癌被确定为源于Ⅱ级以远的肝内胆管 ,肝门部癌则被划入肝外胆管癌 ,两者在症状上与肿瘤进行性生长方面有明显差别 ,但在组织病理上常很难区分 ,肝内胆管癌与胆管癌之肝内型是同义…  相似文献   

10.
付兵  曹瑛  王忠  彭竹琴 《四川医学》2010,31(12):1865-1867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门胆管癌多层螺旋CT表现与手术结果,评价肝门胆管癌多层螺旋CT扫描术前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3月~2010年7月间CT术前扫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66例,由3名主治以上医师联合读片诊断。以下情况认为肿瘤不可切除:对侧肝动脉侵犯、门静脉主干或对侧门静脉支侵犯、腹腔及膜膜后淋巴结肿大。由3名主治医师以上放射专家集体读片得出诊断结论。结果与术后结果对比,CT诊断门静脉侵犯准确性达80.8%(21/26),CT显示肝动脉侵犯准确性约90.5%(19/21),淋巴结肿大显示准确性约93.8%(15/16),沿管壁侵犯显示准确性约82.0%,CT认为可切除肿瘤47例中,手术中36例(76.6%)成功切除,19例CT提示不能切除,术中17例(89.5%)不能切除。结论术前CT对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判断总的准确性约80.3%。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16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6例中,12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5-10cm,4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8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6例,局部肝轮廓凹陷6例,增强扫描见;6例病灶边缘轻度不规则细线状强化,3例明显不完整环状强化,1例早期无明显强化,病灶内轻度片状结节状强化2例,中度结节状强化3例;轻度线状强化1例,明显网格状及线状强化各2例,三期扫描内,大片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8例病灶在三期内强化情况无明显变化,1例呈“快进快出”,1例缓慢强化,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当有手术史或有明显胆道结石时,仍应仔细观察各种征象,否则会造成漏,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癌IHPCC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28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5例,右叶9例,尾叶4例,CT上病灶呈分叶状、结节状,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改变,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密度低于正常肝组织,延迟后内部呈条索状强化,并向中心延伸.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IHPC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血管成像系统(DSA)的监视下,采用股动脉穿刺技术,将导管超选择分别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后注入栓塞材料,完全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本组治疗26例子宫腺肌症病人,采用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技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个月、6个月、一年各复查一次,追踪1~3年不等。术后16例病人3个月痛经消失,9例6个月消失,1例1年后部分缓解。结论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症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能完全保住女性子宫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刚  全显跃  杨琳 《广东医学》2005,26(4):478-480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A(3DDCEMRA)对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 2 1例,肝内胆管癌(IHCC) 14例,后者包括肝门型胆管细胞癌10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 4例。MR检查包括平扫、3DDCEMRA。结果 HCC组4 2支门脉主分支中,6支门脉侧壁虫噬样侵犯,8支门脉癌栓;IHCC组2 8支门脉主分支中,3支局部管壁受侵,5支缩窄,7支闭塞;两组病例的门脉受侵形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3DDCEMRA诊断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和直观性,且在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余帮龙  母其文  张福洲  祝林 《西部医学》2017,29(9):1307-1310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LAVA序列及其重建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影像资料。均作CT平扫及增强、MRI常规平扫检查并运用MRI中的LAVA序列作动态增强扫描,观察CT及MRI平扫图像特征和各期强化特点。结果 36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平扫均呈低或稍低密度,MRI平扫其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其中22例可见病灶中心斑片状或条状较低信号,经CT发现16例周围胆管扩张,T2WI则发现19例病灶周围胆管扩张,而经LAVA及其重建发现22例胆管扩张。MRI中32例在平衡期强化向中心扩大。仅4例在强化平衡期未向中心扩展,而在CT增强中,有6例无向心性强化。包含LAVA序列及其重建的MRI诊断符合率达到91.6%。结论 MRI的LAVA序列及其重建可以发现较细的胆管扩张,其扫描速度快,可很好地显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强化特点。是诊断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学羿  林唯栋 《海南医学》2012,23(10):12-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肝门部胆管癌的方法。方法将经手术治疗的54例肝门部胆管病例按年龄分为70岁及以上组(A组32例)和70岁以下组(B组2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等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总切除率为51.9%(28/54),其中根治性切除(R0)率为53.6%(15/28),姑息性切除(R1,R2)率为46.4%(13/28)。A组、B组切除率分别为53.1%(17/32)与50.0%(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P=0.08),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52.9%(9/17)与54.5%(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3),局部切除比例分别为82.4%(14/17)与54.5%(6/1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0.11),局部切除获根治率分别占57.1%(8/14)与5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9,P=0.77)。术后两周血清总胆红素与术前相比较,A组(t=5.19,P=0.000)、B组(t=3.67,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与B组比较,术前(t=1.52,P=0.14)与术后(t=0.69,P=0.49)血清胆红素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分别为13例(13/32,40.6%)、6例(6/22,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31)。R0切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8.0±9.6)个月,姑息切除为(11.0±2.5)个月,姑息引流为(6.0±3.0)个月,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04),但A组与B组的整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60)。结论年龄不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切除与否的因素,局部切除是老年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33例疑似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临床检出率、部位分布.比较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133例疑似患者中,病理诊断确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81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CT和MRI的敏感度、特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56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B超及磁共振(MR)对肝门部胆管癌56例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1.1%和100%。5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探查术5例,内、外引流术23例,均于术后2~15个月死亡;切除术28例,手术切除率50.0%;行根治性切除24例(3例联合肝动脉重建),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姑息性切除4例,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结论应用B超和MR等多种影像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高,能较准确地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可能性。根治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转录信号传导子及激活子3 (STAT3)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TAT3表达对手术切除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C组织中STAT3的表达,并分析STAT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 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STAT3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 (KM)法估计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Cox危险度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参数和STAT3表达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ICC组织中STAT3表达较瘤旁组织增加,且与肿瘤体积大、病理性卫星灶、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差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高表达STAT3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STAT3高表达是影响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TAT3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差,是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成为ICC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术在泌尿生殖系统出血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4例泌尿生殖系统出血的病例资料,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对出血动脉支进行栓塞治疗,总结血管栓塞术的疗效和操作中注意事项.结果 所有病例血管造影均明确了出血部位、程度、性质及其相应出血血管;74例栓塞后4~48小时内出血逐渐停止.栓塞术后再次出血共计20例次,膀胱癌栓塞后再次出血的比例为54.5%(6/11),其中2例行第3次栓塞治疗;2例肾癌、3例宫颈癌、1例自发性尿道球海绵体出血患者再次出血行栓塞治疗.3例尿道球海绵体出血病例栓塞后阴茎勃起功能无明显减退.结论 血管栓塞治疗泌尿生殖系统出血的创伤小,短期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手段,部分双侧多支动脉供血的肿瘤病变仍有反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