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霰粒肿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对睑缘霰粒肿用疏通睑板腺排泄口的方法,再配合局部抗生素眼药的应用,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患者33例,其中男28例,女5例,年龄15~42岁,平均21岁。上睑发病31例,下睑发病2例,均为单眼。2.病例选择:患者发病1~3天,眼睑有异物不适感。检查见:睑板腺排泄口阻塞,睑缘轻度充血,局部隆起。翻转眼睑,从睑结膜面可看到淤积的睑板腺分泌物。3.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地卡因表麻后,金属板置于睑结膜面以衬托,在霰粒肿部位用术老母指甲由眼睑皮肤面向…  相似文献   

2.
霰粒肿是儿童常见、易诊断的眼睑疾病,是因睑板腺排泄口阻塞,睑板腺分泌物潴留而在眼睑部形成的无痛性脂肪肉芽肿.常见的病因有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由于儿童不易配合治疗的特殊性,目前国外常用保守治疗联合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于多发的较大的霰粒肿则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睑板腺腺瘤是一种罕见疾病,我们从收集的66例霰粒肿送检标本中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7岁,因左眼下睑长肿物2个月就诊。查体:左眼下睑可扪及一小的硬结,大小约为3×2mm,与皮肤不粘连,相应部位睑结膜有肉芽组织形成。临床诊断为“霰粒肿”而行常规霰粒肿刮除术。术中切开结膜面,肿块内为均匀灰白色质硬的组织,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光镜下,瘤细胞呈腺泡样结构,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其周边部细胞呈栓状,近中心处细胞渐大呈多边形,胞浆内有大量空泡,瘤细胞集落间有血管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4.
霰粒肿为睑板腺分泌物滞留而致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常规治疗为切开引流法,因儿童惧怕手术,术中不合作,而多采取保守治疗。本院用去炎舒松囊腔内注射治疗小儿霰粒肿45例,报告于下。临床资料:霰粒肿患儿45例,男24人,女21人,年龄3~14岁,平均71...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右眼轻度异物感1月余,近3d加重来院就诊。检查右下睑缘正中距睑缘1mm处可见小米粒大小黄白色隆起,相应结膜面距睑缘2mm处,可见黄白色结膜结石。用5g·L-1地卡因滴眼行表面麻醉,用2ml一次性无菌针头从结膜面挑出一长约3mm条形结石,结石取出后可见结膜及皮肤面形成瘘管,用注射针头由皮肤面可穿通至睑结膜面。冲洗消炎,包扎术眼,次日复查穿通道基本闭合。2讨论睑板腺包藏在上睑内,单行排列,近端为盲端,远端开口在睑缘,睑板腺排泄管阻塞易形成结石。该患者发病1月余,睑板腺口阻塞后,结石穿破皮肤贯穿眼睑全层。临床上结…  相似文献   

6.
霰粒肿切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霰粒肿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509例(515只眼)霰粒肿常规手术切除,术后随访1周至半年,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术中出血1只眼(0.19%);(2)术中切断险缘2只眼(0.39%);(3)术中剪破皮肤1只限(0.19%);(4)术后皮下遗留硬结2只限(0.39%);(5)术后睑缘变形3只限(0.58%);(6)术后复发5例6只限(1.16%)。结论 霰粒肿虽是小手术,但其并发症值得重视,轻巧的操作,必要的药物,物理治疗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罗×男15岁学生患者于两年前,偶然发现右下睑生一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于1986年2月17日就诊。眼部检查:右下睑皮肤色正常。外下方隆起,可扪及一个约1×1×0.5cm的肿块与皮肤无粘连,与睑板粘连,较硬,肿块外下侧边界欠清。无压痛。结膜相直部位充血。双眼球位置,运动正常。诊断右下睑霰粒肿。在做霰粒肿刮除术中发现,位置与外下相连,切开后并无囊液刮除。术后包块仍未缩小。在3月11日又一次在外下穹窿部切口,切开后见  相似文献   

8.
睑板腺囊肿旧称霰粒肿,是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睑板腺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而形成的一种无菌性的慢性肉芽肿.该病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少儿和青壮年,主要原因为该年龄段人群皮脂腺分泌旺盛,睑板腺阻塞后形成囊肿…,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切开刮除术.虽然睑板腺囊肿手术是眼科门诊最常见最简单的手术之一,但由于手术时机掌握不好,而造成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失败者常有发生,因此,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霰粒肿是常见眼病之一。由于睑板腺排出管受阻使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慢性炎症肉芽肿。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摘除。作者对传统手术操作进行简化改进,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一般资料:自1988年以来,门诊进行霰粒肿手术650例,其中单眼613例,双眼多发者37例。男341例,女309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4岁,平均约20.5岁。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位。若遇不合作患儿,用被单将肩部以下全部裹住,由助手扶住头部。常现消毒,先行表面麻醉及皮下和结膜下浸润麻醉。用囊肿镊夹住囊肿,翻转眼睑,暴露手术野,在囊肿结膜面作与睑缘垂直切开…  相似文献   

10.
睑板腺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 ,多发于老年女性的上睑 ,发展较快 ,恶性程度高 ,易早期转移。我科近期遇到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赵× 男  37岁 农民  2 0 0 0年 4月无明显诱因右眼上睑 1/ 3处生一肿物 ,约黄豆大小 ,靠近睑缘 ,与睑皮肤不粘连 ,相应睑结膜表面精糙 ,充血 ,睑缘外 1/ 2有糜烂及小溃疡 ,睑结膜面有散在黄白色小点。拟诊为睑板腺囊肿并睑缘炎 ,行睑板腺囊肿刮除术 ,术后给予抗生素药物口服 ,术眼点抗生素眼水及眼膏 ,未行病理切片检查。数月后肿物在原位复发 ,睑缘糜烂加重 ,且伴上睑下垂。先后在其它医院行两次睑板腺刮除术…  相似文献   

11.
霰粒肿是眼科常见病,我们对传统的手术方法给予改进,采用2.5%碘酒涂抹囊壁替代摘除囊肿壁。从1988年~1995年,共治疗32例,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龄在18-25岁。患病时间3个月一2年。手术方法:(l)眼部常现消毒,用2%利多卡因在皮肤面及穹窿结膜下浸润麻醉。(2)用囊肿镊子夹住睑板腺囊肿,翻转上睑,在眼结膜面作一长约2-3mrn与睑缘垂直的切口,用刮匙刮净内容物。(3)用弯的有齿镊子头卷少量干脱脂棉,沾25%碘酒,准确地从切口进入囊壁内,将碘酒徐抹整个囊壁,而后用刀%酒精及…  相似文献   

12.
睑板腺囊肿术后迟发性出血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6年 5月~ 2 0 0 1年 11月诊治睑板腺囊肿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 ,现报告如下 :例 1,女 ,12岁 ,主诉左上睑肿物 2月余。诊断为左上睑睑板腺囊肿 (霰粒肿 )。于 1996年 5月 10日在局麻下行睑板腺囊肿切开搔爬术 ,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抗炎治疗。第 8天在玩耍时不慎左眼与同伴头部相碰 ,左眼突然出血而来院急诊。检查 :左眼睑皮肤有血凝块 ,睑裂有鲜血外流 ,上睑结膜 ,睑板有约 6mm长垂直裂口 ,内有活动性出血。即在局麻下 ,用睑板腺囊镊夹住出血区 ,并翻转睑皮 ,缝合 2针 ,血止。术后体格检查及血常规化验均未见异常。 6天拆线 ,愈合良好。例 2 …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复发性霰粒肿患者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及引起霰粒肿复发的可能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19-01/05于我院眼表和角膜病科门诊就诊确诊“霰粒肿”的患者,A组32眼为复发性霰粒肿组,B组30眼为初发性霰粒肿组,C组35眼为无眼病的正常对照组。生物光学显微镜观察蠕形螨睫毛根部阳性感染率,活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睫毛根部、睑板腺管开口蠕形螨感染情况。

结果:生物光学显微镜观察情况:A组患者睫毛的蠕形螨检出率为78%,显著高于B组(57%)和C组(34%)。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情况:A组患者睫毛的蠕形螨检出率为88%,显著高于B组(67%)和C组(37%); A组患者睑板腺开口的蠕形螨检出率为69%,显著高于B组(23%)和C组(14%)。

结论:复发性霰粒肿患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较高,蠕形螨感染可能是顽固性霰粒肿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睑缘形态与睑板腺形态的相关性。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19年北京同仁医院行Lipiflow热脉冲治疗前的MGD患者30例(30眼)。方法 通过眼前节照相技术和Oculus眼表分析仪拍摄睑缘和睑板腺,并依据睑缘形态、睑板腺主体部形态、睑板腺开口和分泌物性状进行分类。睑缘形态分为肥厚、充血、角化和变形;睑板腺主体部形态分为缺失、白色节段、导管膨胀、萎缩、扭曲和分叉;睑板腺开口形态分为圆形、脂帽、脂塞和脂栓。依上述形态进行评分,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睑缘形态与睑板腺形态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睑缘及睑板腺形态评分,睑缘及睑板腺形态学相关系数(r)。结果 睑板腺开口形态与分泌物性状之间呈正相关(r=0.590,P=0.001),睑板腺白色节段与睑板腺开口形态呈正相关(r=0.439,P=0.015);睑板腺萎缩和分叉与睑板腺的分泌物性状呈负相关(r=-0.349,-0.374;P=0.048,0.042)。在睑缘形态中,睑缘角化的评分与睑缘形态总评分呈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最强(r=0.842,P=0.000);睑缘角化与睑板腺开口形态改变呈正相关(r=0.517,P=0.003)。在睑板腺形态中,睑板腺白色节段评分与睑板腺总评分呈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最强(r=0.535,P=0.002)。结论 MGD患者睑缘形态与睑板腺形态部分存在相关关系。睑板腺白色节段作为睑板腺主体部的形态评估指标更为合理;睑缘角化作为睑缘的形态评估指标更为合理,且睑缘角化与睑板腺开口的形态改变相关。(眼科, 2020, 29: 355-360)  相似文献   

15.
睑结石是眼科常见的结膜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慢性结膜炎或沙眼,病变发生在睑结膜,尤其多见于上睑结膜,突出结膜面刺激角膜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取结石,我科采用睑板腺或霰粒肿夹剔取睑结石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1848年Desmarres在位粒肿手术中首次用证粒肿镊以防止出血以来,征粒肿手术几无改进[1]。传统方法,手术切开后将饭粒肿内容用刮匙刮去、内壁切除或腐蚀[2],这种手术往往术后有明显的摊痕、出血,切穿皮肤或结膜或切除眼轮匝肌;内壁切除不完全则导致复发等。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近睫毛根部切口法,可以解决复性征位肿传统切除法所带来的并发症匕]。方法和结果:局麻,平行于睑缘,在睫毛根部行睑皮肤切口,勿伤睫毛根部。切口长度应包括整个或整群需粒肿范围。以睑板为依托,切口尽量靠近睫毛根部。这样切口内练含睫毛毛囊、ms腺、Mo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比较抗炎药物1g·L-1氟米龙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将48例(96眼)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6例32眼),对照组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抗生素滴眼液+睑板腺局部物理治疗,激素治疗组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1g·L-1氟米龙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进行症状评分、视力、裂隙灯检查(睑缘评分等)、泪膜破裂时间检测、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液分泌试验检查以及眼压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1)治疗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3组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试验、睑缘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分别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提示3种治疗均有效;(3)治疗后1周及1个月:抗炎药物组(激素治疗组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评分和睑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以上各项指标均值抗炎药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激素治疗组与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相比: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和睑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以上各项指标均值前者优于后者。结论抗炎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有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显著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抗炎效果优于非甾体抗炎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PL)治疗儿童霰粒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干眼中心就诊并诊断为特发性霰粒肿并进行IPL治疗的患病儿童共21例(33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8例(13只眼),女性13例(20只眼)。年龄为2~12岁,平均年龄(4.0±2.3)岁。全部患者进行眼周的IPL治疗。霰粒肿治疗结果的判定标准分为三级。治愈,霰粒肿消退;好转,霰粒肿缩小;无效,霰粒肿大小不变。参考治疗前后眼前段照相及电话回访时患儿家长的真实描述,收集全部患者就诊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霰粒肿的患病时间、霰粒肿的部位、霰粒肿的大小及治疗结果。以上数据均采用例数(眼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结果全部患者21例(33只眼)均进行了眼周强脉冲光治疗。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共有13例(20只眼),占60.6%;治疗结果为好转的共有8例(13只眼),占39.4%;治疗结果为无效的共有0例(0只眼),占0.0%。全部患者21例(33只眼)中,治疗前霰粒肿患病时间<4周者共计5例(10只眼),占30.30%。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2例(4只眼),占40.0%(4/10);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3例(6只眼),占60.0%(6/10);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10)。治疗前霰粒肿患病时间≥4周且<8周者,共13例(19只眼),占57.58%。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10例(15只眼),占78.9%(15/19);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3例(4只眼),占21.1%(4/19);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19)。治疗前霰粒肿患病时间≥8周者,共3例(4只眼),占12.12%。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1例(1只眼),占25.0%(1/4);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2例(3只眼),占75.0%(3/4);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4)。全部患者21例(33只眼)中,霰粒肿类型为皮肤面型者有8例(13只眼),占39.39%。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6例(10只眼),占76.9%(10/13);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2例(3只眼),占23.1%(3/13);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13)。霰粒肿类型为结膜面型者有12例(18只眼),占54.55%。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7例(10只眼),占55.6%(10/18);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4例(8只眼),占44.4%(8/18);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18)。霰粒肿类型为近睑缘型者2例(2只眼),占6.06%。其中,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有0例(0只眼),占0.0%(0/2);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有2例(2只眼),占100.0%(2/2);治疗结果为无效的有0例(0只眼),占0.0%(0/2)。结论强脉冲光在儿童霰粒肿的治疗中疗效确切;皮肤面型霰粒肿较结膜面型治愈率更高;治疗前霰粒肿患病时间≥4周且<8周者,治愈率更高,未观察到IPL治疗过程中患者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6岁.右眼下睑长肿物一年余,自觉无明显症状,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眼下睑霰粒肿",给予热敷、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点眼治疗,不见好转,肿物渐长大.于2010年5月2日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眼球活动无受限;右眼下睑皮肤颜色正常,下睑正中可触及一约0.8cm×0.6cm大小肿物,高出皮肤表面约0.3cm,与皮肤无粘连,呈淡黄色,略发白,质硬,与周围组织边界尚清,无压痛,表面未破溃,下睑结膜无明显充血.  相似文献   

20.
睑板腺囊肿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病,又称霰粒肿。为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多见于年青人。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刮除。为了减轻术后眼睑红肿、疼痛,作者对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睑板腺囊肿58例行手术刮除术后,再做眼部超短波治疗2~3次,症状明显减轻,止痛效果好,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