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产地狗肝菜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狗肝菜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狗肝菜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在15-105μg范围内,葡萄糖μg数与吸光度A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2.12%,R2=0.9997。不同产地的狗肝菜中多糖含量为5.77%-31.49%。结论:各产地狗肝菜中多糖含量差异较大;野生品多糖含量高于栽培品;以广西桂林产狗肝菜中多糖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狗肝菜多糖对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狗肝菜多糖对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D-半乳糖胺(D-GalN)诱发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不同浓度狗肝菜多糖干预后,测定动物血清ALT、AST.肝组织常规制片及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狗肝菜多糖能使肝损伤动物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狗肝菜多糖处理后肝组织损害程度降低 .结论 狗肝菜多糖对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狗肝菜多糖是狗肝菜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可使用水提法等方法提取,采取苯酚—硫酸法等测定其纯度。狗肝菜多糖可通过调节TNF-α、IL-6等相关信号途径减轻肝纤维化及肝损伤程度,并可介导VEGF、DPPH自由基等的表达对放射损伤及免疫低下具有一定的治疗和改善作用。本文综述了狗肝菜多糖的提取测定方法以及在上述疾病中的药理作用,并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狗肝菜多糖保肝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海燕  王旭深 《中药材》2006,29(8):833-834
目的:观察狗肝菜多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建立CC l4致大鼠肝损伤模型及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发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动物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结果:狗肝菜多糖能使肝损伤动物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结论:狗肝菜多糖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红丝线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红丝线草干预后,分别测量大鼠血清AST、ALT、HA、LN含量,肝脏常规制片并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红丝线草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ST、ALT、HA、LN含量(均P<0.05),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红丝线草高、中剂量组中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红丝线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狗肝菜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冯小映  周诚  黄恩  林颖  陈自泓 《中药材》2003,26(9):643-644
狗肝菜为爵床科植物狗肝菜Diclipterachinensis(L )Nees的全草 ,其味苦、性寒 ,具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等功效 ,临床常用于治疗热病斑疹、便血、溺血、小便小利、肿毒疔疮等证。据文献报道 ,狗肝菜主要含有多糖、有机酸、氨基酸等物质〔1〕。笔者对狗肝菜中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 ,为利用狗肝菜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1 仪器、试剂与样品仪器 :75 2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制造厂 ) ;CQ 2 0 0超声振荡器 (上海音波声电科技公司 ) ;试剂 :无水葡萄糖 (批号 :2 0 0 10 4 0 8,广东汕头新宁化工厂 ,AR级 ) ;其余试剂均为国产AR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狗肝菜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多糖对大鼠D-半乳糖胺(D-GlaN)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透析的方法将狗肝菜多糖分为<6 kD,>6kD<10kD(6kD~10kD),>10 kD,以及总多糖组.D-GlaN (500 mg·kg-1)ip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处死后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制备肝组织匀浆测定其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取肝、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狗肝菜总多糖和相对分子质量<6 kD给药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P<0.01);各给药组均能降低肝匀浆MDA含量(P<0.01或P<0.05),均能有效升高肝组织匀浆中GSH-Px活性(P<0.01或P<0.05),降低肝脏指数(P<0.01或P<0.05),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狗肝菜各多糖给药组均有一定保肝作用,且以相对分子质量<6 k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7,(10)
目的:研究狗肝菜多糖对大鼠肝纤维化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1 mg/kg)阳性组及狗肝菜多糖高(300 mg/kg)、中(150 mg/kg)、低(75 mg/kg)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0.5%DMN溶液(1.5 m L/kg),隔天1次,连续8w。造模同时秋水仙碱组与狗肝菜多糖各组按剂量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第8周末取血和收集肝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HA、LN、PCⅢ、Ⅳ-C和血清Hyp、NO含量;肝脏病理组织经Masson染色加以验证;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MAPK信号通路中JNK、ERK、p38相关蛋白及相应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狗肝菜多糖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HA、LN、PCⅢ、Ⅳ-C及血清Hyp、NO含量,并能降低肝组织p-JNK、p-ERK、p-p38蛋白表达;Masson染色结果与之呈一致性。结论:狗肝菜多糖可抑制HF大鼠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缓解或阻止HF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狗肝菜不同分子量多糖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降酶作用,研究其可能的保肝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联苯双酯、狗肝菜总多糖(A组)、相对分子质量<6000狗肝菜多糖(B组)、相对分子质量6000~10000狗肝菜多糖(C组)和相对分子质量>10 000狗肝菜多糖(D组)和对照组;A组(250 mg· kg-1)、B组(500 mg· kg-1)、C组(150 mg·kg-1)和D组(300 mg· kg-1)、联苯双酯组(150 mg·kg-1)在造模前灌胃给药7d,其他各组用生理盐水对照;在末次给药1h除对照组外,均灌胃0.1% CC14花生油(0.01 mL·g-1)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对照.于16 h行腹主动脉取血用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计算肝脏指数(肝体比)、脾脏指数(脾体比)、肾脏指数(肾体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P水平显著升高(P<0.01),提示本实验模型成功.狗肝菜各多糖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可显著减少由于肝损伤造成的TP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B组效果最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B组升高SOD活性(P<0.05或P<0.01);A,C组升高GSH-Px活性,(P<0.01);对于MDA含量狗肝菜多糖各部位组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肝组织大片坏死、淤血,狗肝菜多糖各给药组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以B组效果最佳;对于肝脏指数,D组效果最优(P<0.05).结论:狗肝菜各多糖组均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效果显著,综合分析相对分子质量<6 000组(B组)保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红丝线草中红丝线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琳  张尚荣  张少欢  马艺华  陈佃 《中药材》2008,31(8):1180-1181
目的:测定红丝线草中红丝线素含量.方法:HPLC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6.7 nm.结果:红丝线素分离良好,在0.900~2.40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99.78%,RSD 1.66%(n=6).结论:该方法可作为红丝线草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狗肝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忠杰  崔红花  于治成  沈志滨 《中成药》2012,34(7):1309-1311
目的研究狗肝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狗肝菜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萃取部分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八烷醇(1),乌苏酸(2),7-羟基香豆素(3),异土木香内酯(4),齐墩果酸(5),滨蒿内酯(6),薯蓣皂苷元(7)和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2、3、4、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均匀设计优选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盛家荣  李欣  陈佳伟  欧阳逊 《中药材》2005,28(12):1105-1107
目的:优选南板蓝根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水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测定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三个因素对有效成分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 50(g/ml),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率为3.26%.在此条件下,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率为12.76%.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马蓝根、茎、叶中靛玉红、靛蓝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侯惠婵  梁少珍 《中药材》2006,29(7):681-68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地区、不同采收期马蓝根、茎、叶中靛玉红、靛蓝的含量,为规范种植马蓝和重新确定南板蓝根药用部位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用C18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在289 nm处测定。结果:靛玉红、靛蓝线性范围分别为3.875~23.25μg/m l、3.05~18.3μg/m l。回收率分别为96.9%,RSD=3.5%,n=5(靛玉红);96.6%,RSD=2.8%,n=5(靛蓝)。结论:非花果期、花期、果期马蓝的根、茎、叶中靛玉红、靛蓝的含量依次递减;同一株马蓝根、茎、叶中靛玉红、靛蓝的含量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匙羹藤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结果:匙羹藤茎与叶各提取液的光谱特征吸收峰位大致相同。结论:可为匙羹藤的鉴别提供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桑寄生中槲皮素、槲皮苷的鉴定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琳  朱宇明  徐东铭 《中成药》2004,26(12):1046-1048
目的:分离并鉴定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中黄酮类化合物,建立槲皮素和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黄酮类成分,用红外、紫外、质谱等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HPLC法测定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结果:槲皮素在0.1~4.0μg范围内,槲皮苷在0.3~2.4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分离度良好,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薏苡非种仁部位(根、茎和叶)及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茎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品质评价,寻找薏苡新的药用部位.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结果 非种仁部位中多糖含量分别为:根54.374 mg·g-1,茎56.932 2 mg·g-1和叶52.754 9 mg·g-1;不同产地茎中多糖含量分别为:陕西汉中汉台区82.775 9 mg·g-1,广西恭城79.766 1 mg·g-1,云南大度岗74.305 2 mg·g-1,四川峨眉山69.89 mg·g-1,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植物园63.378 4 mg·g-1,四川新津59.698 6 mg·g-1,云南景洪55.782 9 mg·g-1,湖北恩施52.754 9 mg·g-1,四川大学华西植物园38.585 1 mg·g-1;不同采收期(6~11月)茎中多糖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 非种仁部位多糖含量中,根、茎和叶的含量差异不大,并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上,从资源的综合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建议薏苡的非种仁部位可作为薏苡多糖的稳定来源,可以入药;不同产地中薏苡茎的多糖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产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对薏苡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不同采收期(6~11月)中薏苡茎的多糖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表明薏苡花期(7~9月)、果期(8~10月)间多糖积累增多.  相似文献   

17.
野生射干与栽培射干化学成分的定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射干的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比较。方法:采用系统预试验。薄层层析法测定野生射干与栽培射干的根茎、根、茎、叶、花、果破及种子的化学尬发。并进行定性比较。结果:栽培与野生射干根茎的成分基本一致;根与根茎的成分相近;其它部位与根茎的成分有所差异。结论:射干非药用部位能否入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西匙羹藤茎降血糖活性部位。方法:利用系统溶剂分离法,提取分离广西匙羹藤茎,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各部分的提取物进行理化鉴别,并观察提取物各部分对四氧嘧啶小鼠模型血糖值的影响。结果:光谱扫描图和TLC鉴别均表明,匙羹藤茎正丁醇和95%乙醇提取物的吸收峰与斑点相似,提示两者主要成分有可能相同;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匙羹藤茎正丁醇和95%乙醇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值。结论:匙羹藤茎正丁醇和95%乙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广西GAP基地穿心莲药材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为提高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ODSC18(250mm×4.6mm,5μ);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25℃。结果广西GAP基地所产穿心莲药材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相对稳定。结论实施药材GAP规范化种植是稳定中药有效成分、提高药材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寄主来源为柚子的桑寄生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寄主来源为柚子的桑寄生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 GC - 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物中获得101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5个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占流出峰总面积的65.71%,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提取物中共获得69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9个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占流出峰总面积的52.75%.结论 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性成分有明显差异,该研究可为揭示桑寄生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