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刘健冰 《重庆医学》2006,35(10):946-947
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对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150例。给予依那普利及双氢克脲噻规律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脉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及12个月观察,患者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脉压显著缩小(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亦有效降低脉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双氢克脲噻治疗,研究组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2及3个月两组患者收缩压均有所下降,脉压显著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及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有效率为92.5%,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赵雪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12-112,114
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治疗的3个月后,和治疗之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脉压明显地减小,收缩压也有一定的下降,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脉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脉压和收缩压,且P〈0.05。通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66%,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有效率,且P〈0.05。讨论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区干预配合小剂量联合用药防治高血压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社区干预配合小剂量联合用药防治高血压的效果并探讨社区防治高血压的方法.方法:59例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入组接受治疗随访时间长短分两组:A组满6个月未超1年,B组满3个月未超6个月.均给予健康教育,制定干预手段,配合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或双氢克脲噻治疗,平均随访(4.86±2.65)个月,观察血压下降情况.结果:总达标率为59.32%,显效率为33.9%,有效率为5.08%.连续治疗满6个月组达标率为82.35%,高于未满6个月组的50.00%(P<0.05).结论:在社区干预基础上,配合使用小剂量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或双氢克脲噻.对社区防治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是一种方便、有效、经济、可持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采用两种不同方式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优于氨氯地平与双氢克脲噻联用,能有效降压和改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学军 《河北医学》2013,19(10):1545-1547
目的:观察分析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并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尼群地平片、硝酸异山梨酯片以及氢氯噻嗪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经2个月的治疗后,在血压的控制情况,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例,年龄37~70岁,运用卡托普利片面25mg、硝苯地平片10mg,2~3次/日口服治疗1个月后,以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评估临床有效率。结果:28例患者运用卡托普利片联合硝苯地平片治疗1个月后,治疗前后血压有显著变化,有效率92.8%(P<0.05)。结论:卡托普利片联合硝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地疗效。  相似文献   

8.
尼福达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红兵 《吉林医学》2011,(33):7064-7064
目的:分析比较尼福达单独应用与尼福达和卡托普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临床上诊断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尼福达(20 mg,2次/d,口服),一组给予尼福达(20 mg,2次/d,口服)和卡托普利(12.5 mg,3次/d,口服)联合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尤以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较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福达和卡托普利联合应用疗效确切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方案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仅给予卡托普利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占32.14%,有效37例,占66.07%,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氢氯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BP与DB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杜春菊 《中外医疗》2012,31(22):3+5-3,5
目的分析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各58例,降压饮食,合理运动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12.5mg,tid,观察组在口服卡托普利12.5mg,tid的同时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12.5mg tid,2个月1个疗程,观察血压下降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耐受性好,服用方便、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ACEI联合利尿剂与ACEI联合CCB治疗狼疮肾炎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78例狼疮肾炎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一组给予ACEI联合利尿剂治疗,一组给予ACEI联合CCB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降压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联合利尿剂与ACEI联合CCB治疗狼疮肾炎合并高血压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血压特征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n=78)患者及双期高血压(DH,n=86)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分析HRV指数,采用颈动脉多谱勒超声检查IMT。比较两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IMT与HRV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SH组年龄、收缩压、脉压显著高于DH组而舒张压显著低于DH组(P<0.05),ISH组患者IMT显著高于DH组(P<0.05),HRV时域参数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5 min节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内5 min节段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显著低于DH组(P<0.05)。在ISH组患者中,校正年龄、脉压等影响后,IMT与SDNN(r=-0.29,P<0.01)、SDANN(r=-0.27,P<0.01)、SDNNindex(r=-0.32,P<0.01)、RMSSD(r=-0.35,P<0.01)呈负相关。在DH组患者中,IMI厚度与HRV各指标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H患者具有IMT显著增高以及HRV显著降低的特点,且IMT与HRV密切相关。IMT与HRV可作为评价ISH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玉萍  黄荣杰 《广西医学》2012,34(7):831-833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10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普利酮组及氯沙坦组各53例,依普利酮组口服依普利酮片50 mg,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钾片50 mg,均为1次/d,疗程12周.治疗前后检测坐位血压、左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LbaPWV)及右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RbaPWV)、血生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LbaPWV及RbaPW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依普利酮在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能减慢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具有改善动脉血管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别嘌呤醇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脉压和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将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n=55)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别嘌呤醇组(n=54),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酸值测定、24h动态血压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24h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及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后24h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及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两组治疗后非杓型血压有改善(P〈0.05),但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联合别嘌呤醇不仅能降低尿酸,还可能有利于减小患者的脉压,使这类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结合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综合干预结合药物治疗高血压可更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能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方法2 619例中老年人年度健康体检,测血压,检查心电图,并对其中75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人群ECG异常率与非高血压人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人群中ECG异常者脉压差大于ECG正常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水平,随着脉压差的增加ECG异常率、收缩压相应增加(P<0.01),舒张压增加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ECG异常率逐渐增加(P<0.01).结论高血压人群脉压与ECG改变相关,脉压应作为评价高血压危险度和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疏甲丙脯酸对左室肥厚的消退作用。方法 观察45例高血压患者口服疏甲丙脯酸一年前后血压,左室形态结构变化,并与45例尼群地平组对比。结果 疏甲丙脯酸和尼群地平组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降低P〈0.001,两组疗效相似。提示两药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结论 巯甲丙脯酸在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时,可考虑为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valsartan)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将160例高血压(A)合并高尿酸血症(B)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80)和卡托普利(n=80),分别给于缬沙坦80mg/d和卡托普利25mg/d,2周为一疗程,观察期间两组均不能使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观察两组血压和血尿酸、尿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缬沙坦降压效果平稳,与卡托普利比较,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缬沙坦组用药1周后,血尿酸即明显下降,同时伴有24 h尿尿酸排出增加和24 h尿蛋白排出减少,而卡托普利组无此变化.结论:缬沙坦能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更好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时动脉僵硬度和顺应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8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被分为:亚组1:单纯高脂血症组(n=25),亚组2: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组(n=43),亚组3: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组(n=14)。另选46例年龄相仿健康人为对照组。测量入选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作为反映大动脉僵硬度指标;应用超声技术测定每搏输出量(SV),以每搏输出量除以脉压(SV/PP)所得出的动脉僵硬度指数为动脉顺应性指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PWV明显增高(P<0.01),SV/PP明显降低(P<0.05);PWV在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差异加大;SV/PP在亚组3和亚组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WV与收缩压(SBP)、年龄(Age)、空腹血糖(FBS)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PWV=1.98+0.055(Age)+0.024(SBP)+0.023(FBS);SV/PP与P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SV/PP=5.178-0.020(SBP)-0.016(HDL-C)。结论PWV可作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引起早期血管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之一;SBP、FBS、HDL-C均是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和顺应性减低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