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五项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5~2009年到泰安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4 500人血清标本检测HBV五项指标。[结果]检测4 500人,HBsAg阳性者370例,阳性率为8.22%。在370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1.08%,PreS1-Ag检出率为71.35%。其中,152例HBsAg(+)、HBeAg(+)、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89.47%;125例HBsAg(+)、HBeAb(+)、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63.20%。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Ag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标本,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1Ag可以完善HBV五项指标的检测,是一项新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指标。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对370份HBsAg(+)和110份HBsAg(-)血清标本进行Pre-S1Ag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患病儿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的临床意义,为准确了解患儿HBV感染状况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标本Pre-S1 383份,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HBV免疫标志物.结果131份e抗原阳性患儿血清标本Pre-S1的阳性率为91.6%,HBV-DNA的阳性率为97.5%,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2份e抗原阴性患儿血清标本Pre-S1的阳性率高达65.1%,HBeAg阳性患儿的Pre-S1相对滴度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儿(9.270±1.980)/(2.976±0.783);HBeAg阴性组Pre-S1的相对滴度显著高于抗HBe(+)患儿(2.976±0.783)/(1.233±0.452)(P<0.01).100例健康儿童血清标本Pre-S1全部为阴性.结论在反映HBV复制与活动方面,Pre-S1显著优于HBeAg,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量"的意义.检测学龄儿童Pre-S1可以比较及时、准确地了解患儿HBV感染与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及HBV-DNA和ALT、AST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及对乙肝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HBV-M及前S1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Pre-S1Ag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S1AS阳性和阴性的患者ALT、AS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 PreS1-Ag与HBeAg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与HBV-DNA有较好的一致性,与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前S2抗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Pre-S2)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53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用酶联法(ELISA)检测Pre-S2、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结果HBeAg阳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95.3%、97.6%;抗-HBe阳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58.1%、31.2%;e系统阴性组Pre-S2、HBVDNA阳性率各为74.7%、45.3%。结论乙型肝炎患者Pre-S2与HBeAg、HBVDNA呈伴随关系,是HBV复制活跃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抗-HBe阳性及e系统阴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2检出率偏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5.
乙肝患者HBV前S1抗原与HBV-DNA及HBV-M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在乙肝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评判其与HBV复制的关系。方法检测385例各型乙肝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标志物、HBV-DNA、Pre-S1抗原,比较分析Pre-S1抗原、HBeAg与HBV复制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385例各型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47.3%,HBV-DNA阳性总检出率为43.1%。在166例HBV-DNA阳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74.1%和55.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e-S1抗原能够比HBeAg更灵敏地反映HBV复制,但其敏感性不如HBV-DNA强,临床上可作为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前S1抗原、HBV—DNA和HBeAg在乙型肝炎感染期主要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五项”,用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PCR)检测HBV—DNA,对619例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9例中HBV-DNA阳性率78.4%[485/619],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69.34%[429/619],其中HBeAg阳性/HBeAg阴性[HBeAb阳性]又分为两组,结果:前S1抗原阳性率在EBeAg阳性模式组中明显高于HBeAg阴性/抗HBeAb阳性模式组,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有明显相关性和互补性。结论前S1抗原的检测可以较好的反映HBV存在和复制的情况,前S1抗原作为辅助或补充指标联合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同步动态监测,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Pre-S1)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的价值。[方法]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4年13246名门诊、住院病人Pre-S1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13246份血清,HBsAg阳性率为11.71%,Pre-S1阳性率为7.14%。Pre-S1阳性率,HBsAg阳性者为60.67%,HBsAg阴性者为0.04%。[结论]检测Pre-S1对于HBsAg阴性者的意义不大。对HBeAg阳性者的意义也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HBVPre-S1抗原、HBV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574例HBV感染的患者血清,用全自动酶免仪(TRITURUS)检测HBV标志物及Pre-S1抗原(Pre-S1),对其中73例采用PCR实时定量荧光检测技术作HBV DNA检测,同时对HBV标志物均阴性的正常健康人70名也进行了Pre-S1的检测。结果574例HBsAg阳性患者中,Pre-S1检出率为54.5%,HBeAg检出率为23.9%,Pre-S1的检出率较HBeAg高(P<0.01)。Pre-S1与HBV DN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与HBV DNA的检出率有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Pre-S1与HBeAg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1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与HBV活动性复制关系密切,可作为乙型肝炎(乙肝)传染性筛选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无症状HBV携带者中检测前S1抗原(Pre-S1Ag)的必要性。方法:Pre-S1Ag、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2006.06.05~2007.06.05公共场所体检人数10034人,单阳(单一HBsAg阳性)人数532人(5.30%),双阳(HBsAg、HBeAg阳性)人数231人(2.30%),单阳与双阳阳性检出率比较,2χ=123.44,P<0.0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单阳阳性率显著高于双阳阳性率。HBV-DNA阴阳性体检者血清标本中,HBV-DNA与Pre-S1Ag比较:2χ=1.13,P>0.05,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组中,Pre-S1Ag、HBV-DNA的检查率分别为:97.0%、93.9%,三者之间有较高符合率;HBV-DNA与Pre-S1Ag比较:2χ=2.44,P>0.05。HBeAg阴性组中,HBV-DNA与Pre-S1Ag比较:2χ=0.46,P>0.0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Pre-S1Ag阳性率进行比较:2χ=343.73,P<0.0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反映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血清学标志,前S1抗原和DNA与HBeAg密切相关,且更敏感,对"乙肝五项"检测有重要的补充和加强作用。前S1抗原具有独立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HBV病毒含量与血清HBeAg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检测乙肝病人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乙肝标志物e抗原 (HBeAg)。[结果 ]HBeAg阳性组其HBV DNA检出率 10 0 %,且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P <0 0 1) ,HBeAg阴性组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49 7%。检验结果能有效反应乙肝的临床治疗和监测发现。 [结论 ]用FQ PCR能直接 ,准确地反映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对乙肝诊断、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徐依峰  张晴  廉靖贤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54-1855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体检人员HBsAg携带情况,结合丙氨酸转氨酶(ALT)及HBeAg分析,探讨HBV感染者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对其中部分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结果2006-2008年92349名体检人员,HBsAg携带率为3.47%,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046,P〈0.05);其中1452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的人员ALT异常率为31.79%,与HBeAg阴性人员的ALT异常率14.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1.37,P〈0.01)。结论要加强宣传乙型肝炎相关防护知识,对HBsAg阳性者应做乙肝标志物并结合肝功能(ALT)来判断其病情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饮食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等五项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防止乙型肝炎在人群中传播。[方法]对崂山区2006年饮食从业人员和从事与食品相关的其他人员包括服务员、行政管理人员共8067人,采用乳胶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用赖氏法测定AL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共检测8067人,HBsAg阳性者218例,阳性率2.70%。其中,小三阳(HBsAg、HBeAb、HBcAb均阳性)115例,阳性率为1.43%;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均阳性)89例,阳性率为1.10%;HBsAg、HBcAb阳性者4例,单纯HBsAg阳性者6例。HBsAg、HBeAg阳性者4例。HBsAg阳性者ALT异常18例,异常率为8.25%,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异常率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崂山区饮食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低于一般人员,由于工种的关系,加强监测十分必要。另外对ALT异常者应进一步明确诊断,以防止传染病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准确地定量检测血清、唾液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进而全面评估唾液乙肝DNA在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检测2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中HBVDNA的含量。结果:(1)经FQ-PCR检测,200份标本中血清HBVDNA含量>103copies/ml的有180例(90%),相应的唾液中HBVDNA含量>103copies/ml的有145例(72.5%),同时病毒含量>105copies/ml标本中血清168例(84.0%),唾液98例(49.0%),血清HBVDNA与唾液HBVDNA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79,P<0.001)。(2)在不同的血清免疫指标组合中乙肝病毒含量也不相同,在HBeAg( )组与HBeAg(-)组中,血清与唾液的病毒含量与阳性率均存在HBeAg( )组明显高于HBeAg(-)组,在HBeAg( )组中血清、唾液HBVDNA平均水平分别为7.13、5.01 logcopies/ml。血清、唾液病毒含量在两组不同免疫组合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乙型肝炎患者除了血清外,唾液中也存在具有感染性的高病毒载量HBVDNA,可能成为传染源之一。(2)唾液中定量检测HBVDNA与血液中HBVDNA含量存在明显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HBVDNA在体内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血清标志物模式、HBV-DNA载量及肝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孕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监控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1月在我院产检的76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肝功能指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HBVDNA载量进行研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孕妇HBV-DN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ALT升高程度与HBV-DNA载量具有一定相关性(r=0.255,χ^2=80.150,P=0.000);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间HBV-DNA阳性率、ALT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大三阳孕妇中高病毒载量比例高,应加强乙肝孕妇孕期各项指标的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血清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276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preS1-Ag,HBV-M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同时测定患者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前S1抗原与AST、ALT之间的关系。结果HBV大三阳组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70.8%,77.1%,P>0.05,患者血清HBVpreS1-Ag、HBeAg和HBVDNA检出率高度符合。HBV小三阳组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29.5%和26.2%,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276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组与preS1-Ag阴性组比较,ALT、AST升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S1抗原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挽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2017年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乙肝合并肝硬化拉夫米定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患者89例,以替诺福韦酯进行挽救治疗%周。分别依据挽救治疗前患者HBV定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情况下HBV累积应答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累积转换率和ALT累积复常率。结果本组89例患者中,HBV累积应答64例,占71.91%;HBeAg累积转换32例,占35.96%;ALT累积复常74例,占83.15%。低定量组与高定量组HBV累积应答率、HBeAg累积转换率、ALT累积复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转氨酶组与高转氨酶组HBV累积应答率、HBeAg累积转换率、ALT累积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替诺福韦酯作为挽救治疗用药,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转氨酶和肝炎抗体指标,尤其是对病毒定量水平较低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和肝功能受损情况,分析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接受化疗治疗的2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激活组60例和HBV未激活组2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化疗方案、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基线HBV DNA等资料,归纳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滴度,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结果 29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60例(20.13%)。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血清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高于化疗前(P<0.05);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的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变化水平分别为(2 786.43±157.69)IU/ml、(64.87±6.15)IU/ml、(50.63±7.97)U/L、(44.72±6.82)U/L和(13.42±1.83)μmol/L,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P<0.05);基线HBV DNA阳性(OR=1.992,P=0.025)、基线AST升高(OR=1.923,P=0.037)和基线ALT升高(OR=2.063,P=0.012)是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HBV再激活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临床需重点关注化疗患者的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19.
徐立文  刘玉兰  李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13-91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其配偶、子女血清中的HBV-DNA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ELISA法和荧光PCR法进行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与HBV-DNA的测定.结果 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cAg(+)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1;χ^2156.11,P<0.01).乙肝患者配偶的HBV感染率为50.56%,母婴与父子女之间的传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97,P<0.01).结论 HBeAg(+)与HBV-DNA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母婴传播远高于父子女传播,家庭传播是导致乙肝、肝硬化、肝坏死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配偶之间的密切接触可感染HBV,但很少引起乙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