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目的干扰素α(IFN-α)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ematosus,SLE)的发病,但在不同临床表型中的作用不同,本研究拟根据SLE患者不同临床表型建立IFN-α血清水平的预测模型,为筛选靶向干扰素治疗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检测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IFN-α的血清水平,以健康对照组IFN-α“均值±2×标准差”为界,高于“均值+2×标准差”定义为升高组,低于“均值-2×标准差”为降低组;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特征,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建立预测干扰素血清水平变化的预测模型。结果筛选了96例初发或复发SLE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IFN-α的血清水平为100.4122.37(pg/mL);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N-α降低的预测模型G1=LOG[P(降低)/P(正常)]=-36.90-15.29无皮疹+0.83无肾炎+1.74无关节炎+16.73无血小板减少+16.28无其他脏器损害;IFN-α升高的预测模型G2=LOG[P(升高)/P(正常)]=-1.55+1.53无皮疹+0.03无肾炎-0.01无关节炎+0.95无血小板减少-0.07无其他脏器损害,其中有无皮疹预测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23);预测IFN-α降低的正确百分比为0,预测IFN-α升高的正确百分比为58.7%,预测IFN-α不变的正确百分比为73.3%。结论根据患者有无肾炎、关节炎、皮疹及血小板减少等因素可以预测SLE患者血清IFN-α变化,特别是对预测是否升高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APS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9例SAILS患者血清SO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患者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SOD含量明显低于普通型。恢复期不同阶段患者血清SOD含量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SAILS患者体内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分子,使SOD过度消耗。SOD含量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程度,检测血清SOD水平有助于病情的观察。加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能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与肺结核发病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6月72例肺结核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同期51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肺结核感染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水平。分析血清IFN-γ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与肺结核发病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6、IL-10、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IFN-γ、IL-6敏感性优于IL-10、TNF-α,其中IFN-γ特异性最高;IFN-γ与IL-6、IL-10、TNF-α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FN-γ、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了肺结核感染发病及进展过程,为肺结核感染免疫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且通过外源性IFN-γ,有助于调节Th1/Th2动态平衡,促进肺结核感染患者体内Th2优势向Th1优势转换,为临床防治肺结核感染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抗结核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IL-2、TNF-α、sEas、IFN-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 选取同期的3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IL-2、TNF-α、sFas、IFN-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2、TNF-α、IFN-γ及CD3+高于对照组,sFas、CD3+、CD4+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且急性患者的变化幅度较慢性患者更大.[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IL-2、TNF-α、sFas、IFN-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且与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水平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ET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EG-IFNα-2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10水平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IL-10、PCⅢ、HA、LN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PCⅢ、HA、L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ETV联合PEG-IFNα-2a治疗CHB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10水平,并缓解肝纤维化,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和非生物型人工肝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测定正常组、重型肝炎保守治疗组及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GFβ1、TNF-α、sFas、IFN-α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人工肝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2、IFN-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6、TGFβ1、TNFα-、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工肝治疗后血清IL-2、IFN-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IL-6、TGFβ1、TNF-α、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保守治疗后血清IL-2、IL-6、sFas、IFN-α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TGFβ1、、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死亡及疗效差自动出院的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极易反弹,治愈及好转的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不易反弹。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对IL-6、TGFβ1、TNF-α、sFas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可使IL-2、IFN-α水平升高,对重型肝炎疗效明显。观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病情评估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和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观察组)或联合阿达帕林凝胶(对照组)外用治疗扁平疣患者各30例,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治疗前后扁平疣患者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血清IL-2水平及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2水平及IFN-γ水平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L-2、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t-2b凝胶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48例为AECOPD感染组,另外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无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为未感染组,同时取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肺功能并进行分级,以及感染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菌种。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量,对比三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不同肺功能分级间血清炎症因子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显著升高,其中感染组IL-2、IL-6及TNF-α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未感染组,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未感染组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间血清IL-1β、TNF-α存在显著差异,以Ⅲ级IL-1β、TNF-α含量最高(P<0.05);急性感染组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间血清IL-2、IL-4及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Ⅲ级IL-2、IL-4含量最高(P<0.05)。结论血清IL-2、IL-6、TNF-α含量测量对AECOPD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病情的评估及感染预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血清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20例健康对照者和7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TNF-α含量测定.结果对照组血清TNF-α的含量较低,肿瘤患者明显升高(P<0.01);肿瘤转移和/或复发时无进一步上升,而肿瘤合并胸腹水和恶液质时TNF-α上升明显.结论肿瘤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肿瘤的局部控制及消退,体内TNF-α含量呈下降趋势,因此TNF-α含量的变化对肿瘤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TNF-α和IFN-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1例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TNF-α及IFN-γ含量,并与对照组结果比较.[结果]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IL-4和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患儿血清IL-4和TNF-α明显下降(P<0.01),而IFN-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4、TNF-α及IFN-γ参与患儿免疫功能 改变,在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31-932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痰液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5例,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2HRZE/4HR治疗,观察组采用2HRZE/4HR治疗联合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 (IL-2)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灶吸收率,并检测治疗前后的痰液和血清TNF-α、IFN-γ和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病灶吸收率为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3%(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痰液和血清TNF-α、 IFN-γ、 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 IL-10水平明显下降(P <0.05),IFN-γ水平明显上升(P <0.05),且观察组的TNF-α、 IFN-γ、 IL-10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痰液和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不同类型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女性(有生育史)20例,实验组为不孕症患者133例(服用桂枝茯苓胶囊3个月,3次/d,3粒/次):慢性盆腔炎41例,子宫肌瘤3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28例。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妇女血清中IL-2、TNF-α、IFN-γ、IL-4、IL-10、IL-21的蛋白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hCGAb、AsAb、AOAb、EMAb的阳性率,同时追踪停药6个月内的妊娠率。结果:实验组服药前血清中IL-2、TNF-α、IFN-γ、IL-21的蛋白含量及AhCGAb、AsAb、AOAb、EMA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4、IL-10则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服药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类型不孕症患者停药6个月内的妊娠率分别为慢性盆腔炎43.90%、子宫肌瘤40.54%、子宫内膜异位症37.04%和多囊卵巢综合征32.14%。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通过下调血清中IL-2、TNF-α、IFN-γ、IL-21的蛋白含量及AhCGAb、AsAb、AOAb、EMAb的阳性率在不孕症治疗中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在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患儿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SP患儿168例为观察组,其中≤2岁104例为A组,2~5岁42例为B组,5岁22例为C组;同期随机选择正常健康儿童80名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4和IFN-γ水平变化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TNF-α、IL-4和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4比值和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4、IFN-γ、TNF-α/IL-4比值和IFN-γ/IL-4比值明显下降,分别为(9.8±6.2)、(69.1±13.4)、(20.5±5.3)pg/ml、(0.5±0.32)、(3.4±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不同年龄组患儿血清中TNF-α、IL-4和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4比值和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越小,血清TNF-α、IL-4和IFN-γ水平越高,血清TNF-α/IL-4比值和IFN-γ/IL-4比值越高。结论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和网络失衡是SP的重要因素,并与患儿的年龄呈反比,且TNF-α、IL-4和IFN-γ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各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设重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每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α-干扰素(IFN-α)的水平。结果各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1)。病情越重,IL-6,TGFβ1,TNF-α,sFas水平越高,而IL-2,IFN-α水平越低。结论血清IL-2,IL-6,TGFβ1,TNF-α,sFas,IFN-α的水平与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损伤和修复以及病毒的复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对评估重型肝炎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肌肉注射IFN-α1b 3MU,隔日1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肢原(C-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观察治疗前后上述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IFN-α治疗6个月后,血清HA、LN、C-Ⅳ、TGF-β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完全应答组19例、部分应答组8例,无应答组5例.只有完全应答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LN、HA、C-Ⅳ、TGF-β1含量达到正常水平,并且上述指标的下降程度在完全应答组最明显(F≥103.6,P<0.01),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干扰素(IFN-α)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PTB)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急性期合并PTB活动期(A组)、COPD急性期合并PTB恢复期(B组)、COPD稳定期合并PTB活动期(C组)、COPD稳定期合并PTB恢复期(D组)、单纯COPD稳定期组、单纯PTB恢复期组、单纯COPD急性期组、单纯PTB活动期组患者各25例及同期25名常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TNF-α、IFN-γ、sIL-2R、CR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病例组TNF-α、IFN-γ、sIL-2R、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COPD稳定期组、单纯COPD急性期组、单纯PTB恢复期组、单纯PTB活动期组、D组、B组、C组、A组血清TNF-α、IFN-γ、sIL-2R、CRP依次升高(P<0.05);病情好转者血清TNF-α、IFN-γ、sIL-2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TNF-α、IFN-γ、sIL-2R、CRP预测病情恶化AUC为0.706、0.718、0.768、0.807。结论 PTB合并COPD患者血清TNF-α、IFN-γ、sIL-2R、CRP明显异常,TNF-α、IFN-γ、sIL-2R、CRP均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对病情恶化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对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RV肠炎患儿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在补液、调整饮食、微生态疗法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西咪替丁10 mg/(kg·d)静滴;对照组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的恢复时间及3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显效率(治疗3 d)分别为94.7%和64.7%,总治愈率分别为97.4%和78.4%,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IFN-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IFN-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1).[结论]IL-2、IFN-γ、TNF-α参与RV肠炎的炎症反应.西咪替丁治疗RV肠炎有效,与调节机体炎症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血清IL-23、IFN-γ水平,以探讨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状态,为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23和IFN-γ含量.结果:1急性白血病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23、IFN-γ初治组明显低于完全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白血病不同类型间血清IL-23、IFN-γ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不同性别间血清IL-23、IFN-γ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23、IFN-γ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动态监测白血病病情变化以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关系,为产妇产褥期感染预防和治疗对策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2019—2020年分娩的109例产褥期感染产妇设为观察组,按照1∶1的比例及产后时间天数相同的同期产妇109例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产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并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感染部位分为子宫内膜炎组40例、盆腹腔感染组33例及外阴感染组36例,分组统计不同产褥期感染部位患者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按照确诊后治疗时间将观察组产妇分为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治疗后72 h,采集血液检测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并行不同时间段比较,综合分析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子宫内膜炎组高于盆腹腔感染组和外阴组,盆腹腔感染组高于外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患者治疗后72 h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低于治疗后48 h及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低于治疗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褥感染的部位及治疗时间,可在一定程度反应产褥感染发生发展变化,可作为产褥感染辅助诊断、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监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IL-4、IL-6、IFN-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对10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临床评价,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与10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IL-4、IL-6和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4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4增高,IFN-γ下降,提示IL-4和IFN-γ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起-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