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胸部CT检查及血浆PCT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急性PQ中毒患者根据中毒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8例)、中-重度组(34例)及暴发组(2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中毒后第1 d、3 d、5 d、7 d及后期(第8 d~14 d)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常规胸部CT检查和血浆PCT水平检测。结果对照组胸部CT无异常影像表现,PQ中毒患者早期胸部CT影像表现明显异常。PQ中毒患者的血浆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组患者中毒后第3 d~7 d的血浆PCT水平明显高于第1 d和后期;中-重度组和暴发组患者血浆PCT水平均随中毒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且均显著高于轻度组。死亡组早期胸部CT表现总得分和血浆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Q中毒患者中,高PCT水平组早期胸部CT表现总得分明显高于低水平组和正常水平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Q中毒患者胸部CT影像检查和血浆PCT水平监测对评估中毒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百草枯中毒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对16例百草枯中毒的病人进行胸部X线摄片检查并分析征象。结果 16例病例中,3例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13例出现肺实变影,9例出现肺纤维化及肺小囊肿,5例中毒程度重的病例尚合并气胸、胸腔积液、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结论百草枯中毒的胸部X线表现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并与中毒程度密切相关。胸部平片检查可对百草枯中毒的病情及预后作出大致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沧州地区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通过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判断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以2008年10月—2016年9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43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职业、中毒途径、中毒原因、中毒剂量、中毒距就诊时间、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再将其中经口途径中毒且转归明确的363例患者列为观察组,按转归不同细分为3组:存活组、3 d内死亡组、3 d后死亡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3、5、7 d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结果全部432例患者中,男女比1∶1.15(201∶231),年龄以20~50岁为主(71.99%),主要为农民(68.98%),口服途径占85.42%,中毒原因以自杀居多(60.65%);治愈或好转患者最多,占48.84%,未愈或死亡患者占46.06%,转归为其他占5.09%。363例观察组患者中,3 d内死亡组和3 d后死亡组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3、5、7 d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 d内死亡组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3 d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第3 d,3 d内死亡组和3 d后死亡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率高,早期救治是关键,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对判断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和大剂量盐酸氨溴索(HAMB)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3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分为HAMB治疗组16例和常规治疗组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以及12例健康对照组的TNF-d和IL-6的水平,并予对比;并进行治疗前、后肺损伤评分(LIS).结果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以及LI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但HAMB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存在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高表达,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发病过程;HAMB的干预能一定程度地抑制促炎因子的水平,对减轻或延缓中毒性肺损伤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部损伤的X线、CT表现。方法对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X线肺部平片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部X线和CT表现中毒时间变化而有差别。≤7d,21例表现肺纹理增多,16例磨玻璃样改变,3例肺实变,肺纤维化、胸腔积液2例,纵膈积气、心脏增大各1例;7~14d,肺纹理增多、肺实变及纤维化各6例,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14d,肺间质纤维化7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纹理增多3例。结论 X线肺部平片、CT对观察肺部损伤的发展、演变及估计预后、确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服百草枯中毒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肺HRCT和肺功能的变化,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不同时期肺部损伤情况及对临床意义。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存活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37例,将患者分为轻度中毒组和中重度中毒组,重点分析各组患者中毒后第1天、3天、7天、14天、21天、8周、20周肺部HRCT影像学检查,中毒后3周、8周、20周肺功能及相应体力负荷耐受情况。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HR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渗出、纤维化、胸腔积液、气胸、胸膜肥厚、肺间质病变等,部分病例伴有心包膜肥厚、心包积液;轻度中毒患者发病至远期恢复,肺HRCT影像学均无明显变化;中重度中毒患者,渗出性病变、胸膜肥厚、纤维样变的远期与早期、中期、后期比较均P0.05,胸腔积液远期与早期、中期比较P0.05,间质病变中期与早期、后期、远期比较P0.05,早期与后期比较P0.05。轻度中毒组与中重度中毒组肺功能异常率比较P0.05;中重度中毒组患者FEV1.0/FVC%、TLCOSB、VC、TLC、FVC、FEV1.0等指标与轻度中毒组患者比较,均P0.05。结论重度百草枯中毒存活患者肺HRCT呈现动态变化;肺功能障碍以通气障碍为主,少数患者存在肺弥散功能障碍。肺功能的异常随着时间的延长、肺HRCT的好转而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5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收集百草枯中毒入院后即刻(15 min内)及2、4、6、8、10、12、18、24、36、48及72 h,5和7 d时的血、尿液标本各5ml,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尿中uNGAL水平.同时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 百草枯中毒患者中发生AKI 62例,发生率为72.94%(62/85).AKI患者18、24、36、48、72 h及5、7 d各时间点的SCr水平明显上升,与基线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组24、36、48、72h及5、7 d各时间点的SCr水平与非AK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百草枯中毒AKI组2 h尿中uNGAL即明显高于基线值,达(96.21 ±45.32)μg/L.4、6、8、10、12、18、36、36、48、72 h及5、7 d各时间点百草枯中毒AKI组患者尿中uNGAL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对照组和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和基线值比较,12、18、24、36、48、72h及5、7d各时间点非AKI组尿中uNGA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百草枯中毒AKI组尿中uNGAL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百草枯中毒后2 h尿中uNGAL水平明显升高,其诊断AKI的时间早于SCr.尿中uNGAL可作为百草枯中毒后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的11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以中毒30 d后的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4例)和死亡组(51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确定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NLR对中毒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Spearman分析探讨NLR与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severity index of paraquat poisoning,SIPP)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平均年龄(38.9±13.6)岁,男性54例,女性61例,总体病死率44.35%(51/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477,95%CI: 1.035~2.107,P<0.05)。NLR预测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0.821 2~0.966 3,P<0.01),最佳截断值为11.71(敏感度71.79%、特异度94.29%;阳性预测值93.33%、阴性预测值75.00%;阳性似然比12.57、阴性似然比0.30)。NLR与SIPP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525, P<0.01),且SIPP≥10组患者NLR值(15.02±12.40)较SIPP<10组(6.19±2.54)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LR值增高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其与SIP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中毒患者的30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百草枯农药急性经口染毒对小鼠的毒性反应和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 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百草枯农药染毒6 h、1 d、3 d和7 d和对照组共5组,百草枯农药60 mg/kg.BW一次经口灌胃染毒,对照组使用蒸馏水灌胃。观察动物的体重和死亡数等中毒表现,并测定血液中14项血细胞参数。结果百草枯农药染毒动物体重下降、活动减少、毛发蓬松、呼吸困难,死亡率为16.67%。百草枯农药染毒3 d组与对照组比较,雌鼠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降低(F=2.96,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增高(F=3.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草枯农药60 mg/kg经口染毒对小鼠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症状,染毒后3 d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2008年经诊治的重症百草枯中毒患者155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强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3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5d,后改为120mg,每天1次,视病情再应用2~3周至逐渐减量停药。分别于中毒后7d、14d、21d和12周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的患者入院后都要检查三大常规、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动态观察肺部CT。结果中毒后7d、14d、21d和12周强化治疗组患者不同服毒剂量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血液灌流强化治疗重症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