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智  王幼兰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41-142,145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地区血液非检测原因报废的主要原因,寻求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血及成分制备过程中报废的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0577袋血液因非检测原因而造成报废,血浆和浓缩血小板是血液成分报废的主要品种,乳糜血和过期(浓缩血小板)报废是造成血液成分报废的主要因素.2010年1月~2013年12月由于非检测不合格原因造成的报废血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储存和后勤管理多阶段多部门配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报废,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天津市血液中心2008—2010年全血及成分血报废的原因,寻找减少血液报废的途径,在确保血液安全的基础上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本血液中心2008—2010年所采集的全血及成分血报废的各种原因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2008—2010年本中心共采集全血及成分血1 068 705.8 U,报废43 742.9 U,报废率4.1%。报废主要原因依次为实验室检测不合格、乳糜血、非标量、破袋、凝块、析出、溶血和黄疸。实验室检测不合格和乳糜血是全血及成分血报废主要原因,占报废总数的88.4%。结论:为降低血液报废率,需要加强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招募时的教育宣传和病史征询,同时加强与临床沟通,制定实施血液采集计划,必要时对初次献血前加做胶体金法检测抗-HCV、抗-HIV和抗-TP检查。  相似文献   

3.
苏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01-40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宿州市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人员的采血量以及红细胞成分的报废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糜血的报废率居首位,梅毒阳性在各项指标中占较高的比例,抗-HCV阳性也有较高的比例。结论为保证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必须控制好无偿献血的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将血液报废率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导致血站血液报废的相关原因,探讨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节约资源,避免浪费,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对2010年~2011年血站采集的血液标本报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导致血站血液报废的原因有:ALT升高、HBsAg阳性、HCV-Ab阳性、HIV-Ab阳性、梅毒、脂血、破袋、溶血等。其中,ALT升高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HBsAg阳性、HCV-Ab阳性、HIV-Ab阳性、梅毒,再次是脂血、破袋、溶血。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做好采血计划、筛检、血液制备等一系列环节的过程控制,能够使每一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证血液质量,保护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单采血小板的报废原因,探讨减少报废的措施和方法,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 对东莞市中心血站2010至2012年单采血小板报废作统计分析.结果 2010至2012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共采集单采血小板9542治疗量,报废50治疗量,平均报废率为0.52%.报废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污染、ALT偏高、检测阳性、过期、破损、凝块、脂肪血.结论 单采血小板报废的首要原因是细菌污染;过期、破损和脂肪血是可有效控制的关键.完善血站的管理,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的无偿献血者队伍,能有效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血站血液报废原因。方法 对2004年自贡市中心血站报废血的报废原因做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血库中经本站确认的报废血液共计1073袋,报废率8.40%,报废原因为脂肪血、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和凝块、溶血、血袋破损等。结论 加大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并完善献血者的信息反馈,严格操作规程以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丹东地区2010年2012年无偿献血可控项目报废情况。方法统计2010年2012年无偿献血可控项目报废情况。方法统计2010年2012年无偿献血可控项目报废率。结果可控项目HBsAg、抗-TP、ALT、脂肪血平均报废率分别为0.48%、0.52%、0.70%、3.66%,其中抗-TP、ALT报废率波动幅度较大,脂肪血的报废率较高。结论我站无偿献血可控项目的初筛检测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加强体检征询、规范初筛操作可有效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6):187-189
目的针对成分制备过程中导致血压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报废率。方法针对血站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成分制备过程中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预防血液报废的应对措施,比较实施预防措施前后的血液报废发生率。结果 2012~2015年各年影响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其次为颜色异常、容量不足、破袋渗血及溶血;以2012年血液报废率1.78%居多,其次是2013年1.05%,2014年0.78%、2015年0.72%。实施干预措施后2014~2015年血液报废率为1.46%,实施干预措施前的2012~2013年血液报废率为2.76%,可见实施干预措施后效果较佳,可明显降低血液报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分制备过程中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应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从而达到降低血液报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血液制备过程中出现报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关的措施,以提高血液制备的质量,充沛血液资源.方法 统计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之间血液制备过程中的报废情况,根据相关记录分析报废的原因.结果 2009年至2012年血液的成分报废率在2.91%~3.05%之间.其中,在报废的血液当中,主要成分为冰冻血浆最高,其后依次为全血、悬浮红细胞、冷沉底等.血浆报废主要由为脂肪血(81.02%)引起,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全血、红细胞、冷沉淀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制备过程中影响血液质量的原因主要是脂肪血,为了有效提高血液的质量,应该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血液制备的相关知识,降低血液报废情况,提高血液的质量,缓解血液资源紧缺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血液报废的生化原因和非生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站近3年血液报废的生化原因和非生化原因,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方法:选择近3年报废的血液制品资料,对所有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生化检测报废血液制品ALT升高为主要原因,其次为梅毒阳性,血液成分制品悬浮红细胞报废原因主要是过期未使用,血浆报废原因则主要是因为脂血,浓缩血小板相对较多的报废原因是过期。结论:针对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工作检查,做好献血前宣传工作、提高初检敏感性,能有效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分析非常规因素血液报废的原因,找寻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和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统计2011年—2014年晋中市非常规因素血液报废原因、品种及报废率。结果:在非常规因素报废血量统计中,各原因报废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血>过期>枸橼酸偏多>离心破损>不规则抗体>破损>胆红素异常>不足量>凝块>亚型、其他>溶血。各血液品种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浆>红细胞制剂>单采血小板>全血。结论:完善质量体系,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避免血液报废,让血液资源更合理地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全血采集环节中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对我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全血采集环节中产生的报废血按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最常见的报废原因是不足量,其后依次是凝块、热合不良。结论加强采血前咨询、宣传的指导工作,严格掌握体检质量关,按标准规程操作,提高采血人员的穿刺技术水平,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指导工作,注重采血过程与献血者的情感交流,能有效确保献血安全及血液质量,从而减少血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丹东地区2014年~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从而降低血液的报废,保证血液的有效使用。方法对2014年~2015年丹东地区3926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归类、统计分析。结果各种原因报废的血液为1040人,血液总报废率为2.65%(血液总报废率=不合格人数/采集全血总人数),其中血液检测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占65.19%,原因从高至低依次为梅毒阳性18.75%、Hbs Ag阳性14.90%、抗-HCV阳性12.79%、ALT升高8.46%、抗-HIV阳性8.46%;另外重度脂肪血19.04%,也是重要的报废原因。结论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做好献血前饮食等注意事项宣传,提高献血前初筛的准确率,做好血液由采到发各个环节的工作,降低血液的报废,保证血液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凯里地区近三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原因。方法:对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结果:2010~2012年采集制备无偿献血血液成分共105804U,血液报废共7340u,血液总报废率为6.85%,其中血液检测ALT不合格2649U为主要原因,占血液总量2.47%,占报废总量的36.09%;脂肪血1330U,占血液总量1.24%,占报废总量的18.12%;梅毒阳性有821U,占血液总量0.77%,占报废总量的11.19%;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有621U,占血液总量0.58%,占报废总量的8.46%;不足量323U,占血液总量0.30%,占报废总量的4.4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有260U,占血液总量0.24%,占报废总量的3.54%;过期180U,占血液总量0.17%,占报废总量的2.45%;艾滋病毒阳性有96U,占血液总量0.09%,占报废总量的1.31%。结论:血站应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加强对献血者的征询及宣教,献血前增加ALT的快速筛查对减少血液报废、节省血液资源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报废原因,以达到血液的有效运用。方法对本站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报废血液按检测项目报废和非检测项目报废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两年半共报废血液1860U,占7.45%,其中检测项目中,以ALT报废率居首位,其他依次是HBSAg、梅毒、抗HCV、抗HIV。在非检测项目中,以脂血报废率居首位,其他依次是过期血、溶血、血凝块、破损、不足量等。结论加强血站质量管理,进行献血前的咨询和检查,严格操作规程,重视血液库存管理,是防止血液报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小板耗材报废原因。方法:对2010年1—12月成都市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耗材报废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共使用7 236套耗材,报废123套耗材,报废率1.70%。单采血小板耗材报废主要原因依次为脂血、冲红、献血反应、机器故障和耗材问题。结论:机采血小板耗材报废大多与献血者或操作因素有关,通过加强血小板招募时的宣传教育,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和仪器的维护,可减少单采血小板耗材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血液报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2007—2011年成都市医疗单位退回成都市血液中心的血液制剂报废品种和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本中心确认的医院报废血液共计1 059袋。报废品种依次为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血小板、全血。报废原因主要有血袋破损、絮状物、乳糜血、凝块、溶血、特殊抗体等。结论: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规范血液采集、制备、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可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有效。方法对2008年我市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统计分析归类整理。结果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依次是ALT不合格、脂肪血、破损、HCV、梅毒、析出、不足量、HBsAg、过期、溶血。结论为减少血液的报废,必须做好献血前宣传及咨询服务工作,严把采血第一关,同时完善采血前筛查,合理库存,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血液报废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本站血液初筛、血液报废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初筛共淘汰2889人次,其中ALT淘汰1686人次,占58.36%,脂肪血淘汰774人次,占26.79%。三年共检测标本25117人次,不合格率为3.33%,其中ALT排在第一,占2.16%。三年全血和红细胞报废为3.66%,其中ALT报废占2.33%,是导致血液检验报废的主要原因。另外,三年制备血浆报废为3.92%,其中脂肪血浆报废占0.60%,是非检测因素引起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执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征询、体检、初筛,建立自愿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等措施,是降低血液报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德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按卫生部要求对2005至2007年德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血液进行血液各种检测项目的初、复检并且进行物理外观检查,对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05至2007年度德阳市参加无偿献血者共72150人,其中2005年20892人,2006年23656人,2007年27602人;各年血液报废情况分别为7.53%、6.91%、6.39%,总报废率逐渐降低,实验室检测不合格以ALT为主要因素,其次是梅毒、HbsAg、抗-HCV;HbsAg、抗-HCV呈逐年下降趋势。物理外观检查不合格中以乳糜血和过期为主要原因。结论为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源,针对血液报废的各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血液报废:加强献血知识和献血注意事项的宣传、加强献血者咨询体检工作、规范血液采集、分离、运输等各环节操作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加强血液库存调控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