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响颅内动脉瘤预后的因素颇多,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复习文献,总结发现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术前遗传因素、年龄、Hunt-Hess分级、改良的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病灶特点、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损伤、暂时阻断载瘤动脉、动脉瘤术中破裂、血肿清除、术中用药、术后蛛网膜下腔积血等。通过了解上述因素的作用特点,充分评估术前合并症,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和处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临床上少见,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多发性颅内动脉瘤46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附2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总结216例Ⅰ~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的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脑保护剂与暂时阻断载瘤动脉联合应用,脑血管痉挛治疗,直接手术处理动脉瘤的技术等.结果术后早期良好191例,差12例,死亡13例.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采取显微手术与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期(3d之内)经受了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26例患者共135个动脉瘤中,130个行瘤颈夹闭术,5个行动脉瘤包裹术,术中动脉瘤破裂21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恢复良好106例;4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8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3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结论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颅内动脉瘤破裂一经确诊,在条件允许下应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早期手术能减少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正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发病率约为6.0%,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1]。我国上海地区的大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7%,年龄峰值在55~64岁[2]。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均会导致颅内动脉内壁受损,血管壁平滑肌肉细胞对缺血、缺氧耐受力差,易形成动脉瘤,这是动脉瘤增大、破裂原因之一[3,4]。颅内动脉瘤未破裂前无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破裂后即刻因机械刺激可有短暂CVS,多能自然缓解,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2例手术患者中,有252例行瘤颈夹闭术,19例行夹闭后瘤体切除术,24例行包裹加固术,7例行孤立手术。术后根据GOS评分,治疗效果良好者258例(85.4%),效果不佳者25例(8.3%),死亡19例(6.3%)。结论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以防其破裂出血。充分开放脑池和正确夹闭动脉瘤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经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9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全麻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GOS愈后评分结果:良好61例,轻度病残16例,中度病残6例,重度病残4例,死亡5例。结论尽早手术治疗、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载瘤动脉穿支血管的保护、瘤颈的充分显露、术中破裂动脉瘤的处理、以及安全平稳的麻醉是成功手术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5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显微手术技巧及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依据动脉瘤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解剖动脉瘤颈,稳妥夹闭瘤蒂,结果:本组25例中术后恢复工作19例(76%),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并发脑积水2例,水灶性脑梗塞2例。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使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术后病人致残及死亡的重要措施。脑积水是最常见并发症,需行V-P分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神经功能预后的治疗作用。方法3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内,随机分到生理盐水组(A组)、硫酸镁治疗1组(B组)、硫酸镁治疗2组(C组),B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1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40 mL静脉滴注,C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2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80 mL静脉滴注,A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输入14 d并每日检测血清Mg2+浓度、血压及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6个月后随访并记录患者Glasgow Outcome Scall-Extended、Modified Rankin Scall用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1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A组7例,B组5例、C组5例;17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6个月GOSE评分,A组1/7例,B组3/5例、C组3/5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9例患者中硫酸镁治疗组患者6个月后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神经功能预后有改善倾向。然而,这些疗效评分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安全且血清Mg2+水平较容易维持,硫酸镁有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趋势,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少,其治疗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钠治疗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例脑动脉瘤破裂致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行开颅瘤颈夹闭术后常规留置颈动脉池引流。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单纯引流血性脑脊液;另一组每日经引流管注入100mmol/L。亚硝酸钠2ml,连续14d。TCD逐日随访脑血流速度变化,CT及临床观察脑血管痉挛性脑缺血出现情况。结果发现:亚硝酸钠能舒张痉挛血管,在脑血管痉挛高危期作用尤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脑血管痉挛。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术前SAH次数、动脉瘤术中有无破裂等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Fisher分级>Ⅱ级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86.7%)明显高于Ⅱ级及以下者(26.7%),P<0.01。Fisher分级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明显相关(r=0.3164,P=0.0135);SAH后3周内手术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5%)明显高于3周以后手术(20%),P<0.001。术前发生SAH2次以上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6.9%)明显高于1次(41.2%),P<0.001。动脉瘤术中有无破裂对脑血管痉挛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1)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可能是SAH后脑血管痉挛病理过程的延续。(2)SAH后3周内手术是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期手术不能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动脉瘤性SAH继发重度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重度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本院近5年收治的118例动脉瘤性SAH病人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入院时临床因素,判定脑血管痉挛程度;统计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重度痉挛组年龄为(44.0±10.9)岁,明显小于无痉挛组的(52.1±11.4)岁和轻中度痉挛组的(50.7±10.7)岁(P=0.007);重度痉挛组的脑内血肿量为(24.87±3.72)m l、白细胞计数为(17.40±4.1)×109,大于轻中度痉挛组的(18±3.26)m l、(12.14±2.91)×109和无痉挛组的(9±1.41)m l、(9.08±2.16)×109(P均<0.001);年龄与血管痉挛程度呈负相关r=-0.241(P=0.008);脑内血肿量和白细胞计数峰值均与血管痉挛程度呈正相关r=0.753(P<0.01)和r=0.694(P=0.001)。结论低年龄、较大的脑内血肿量和白细胞计数峰值是重度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163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统计近年2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的16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成功夹闭162例,5例为栓塞失败后改为手术夹闭。术中过早破裂31例,其中1例在切开脑膜前破裂,未予夹闭。112例恢复正常工作(69.9%),轻残19例,重度残废21例,死亡8例(4.9%),术后脑积水32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积极处理,Hun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与术后转归。结果21例颅内动脉瘤中瘤颈夹闭20例.动脉瘤壁包裹1例;恢复良好18例,轻残1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充分开放脑池,术中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减少手术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时机、术中处理及术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2例在72h内行显微外科手术,术前术中采用了过度换气、脱水药物、侧脑室穿刺释放脑脊液等多种方法降低颅内压。术后采用"3H"疗法并应用尼莫地平。结果成功夹闭动脉瘤21例,动脉瘤包裹1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20例中,治愈17例,轻残2例,重残1例;Ⅳ级2例中,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可早期预防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有效地防止脑缺血或脑梗死和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337例(382枚动脉瘤)aSA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为动脉瘤(An),其中动脉瘤颈夹闭术297例,瘤颈夹闭及载瘤动脉塑形术29例,动脉瘤孤立术8例及包裹术3例。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扩血管、脑脊液引流、3H疗法等治疗,并于SAH1—3d.4~7d,8~14d、15~20d进行床边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主要观察MCA平均血流速度(VmMcA)、计算Lindegaard指数,即同侧MCA与颅外段ICAVm之比(LI),观察CVS及颅内压(ICP)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SAH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CVS,25%的患者1—3d就出现CVS,8~14d达高峰;Hunt-Hess分级与CVS的变化成正相关;102例患者(102/337,30.3%)出现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17例(17/337,5%)出现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颅内压增高且有CVS者预后较差。结论TCD可以床边、动态监测aSAH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无创、简单易行的特点。TCD检测的脑血流速度、Lindegaard指数和频谱形态相结合对临床和血管造影诊断CVS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颅内复杂动脉瘤搭桥孤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管吻合或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颅内巨大型复杂动脉瘤的术式选择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 1年12月经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的12例颅内巨大型动脉瘤患者术前评价方法 及手术治疗经过.结果 12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巨大型动脉瘤6例(4例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床突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交通段),大脑中动脉巨大型动脉瘤3例,后循环动脉瘤3例.其中7例术前MR灌注成像显示载瘤动脉远端组织存在明显缺血.选择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低流量血管吻合术;5例载瘤动脉远端组织供血正常,且搭桥血管长度较长(≥15 cm)、术前球囊闭塞试验呈阴性、患侧压颈脑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充盈不良患者,行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11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3分;1例术后4分,3个月后改善至3分.结论 对于无法施行塑形夹闭术的颅内复杂巨大型动脉瘤患者,颅内外血管吻合或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是其可选择的最后方法 ;而MR或CT灌注成像观察载瘤动脉远端组织供血正常与否.是选择不同流量血管吻合或搭桥术的关键.枕动脉、颞浅动脉或桡动脉为常用搭桥血管.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及脑血管痉挛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方法,分析影响脑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探讨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最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不同时期开颅手术的效果和急性期锁孔手术的相对适应证,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各种防治脑血管痉挛措施的效果.结果使用常规开颅显微手术治疗361例,其中急性期手术222例,92%动脉瘤夹闭成功;发病后4~14d手术63例;延期手术76例.非急性期手术患者在等待手术期间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27例(27/139).经眉眶上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31例.未行手术治疗20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总发生率为45.5%,其中静脉联合使用尼莫同加硫酸镁组为32.7%;尼莫同加环孢菌素-A组为33.3%.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333例,中残29例,重残及植物人15例,死亡23例,自动出院12例.病程中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动脉瘤多次破裂的预后较差.结论脑动脉瘤一旦发现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治疗,锁孔手术同样适合急性期手术.病程中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病情危重及动脉瘤多次破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静脉联合使用尼莫同加硫酸镁或尼莫同加环孢菌素-A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扩容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胶体溶液静脉输注扩容治疗。对比2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CT检查结果、GC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d和14d的TC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Fish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和14d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灌注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容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供血,但会降低血压,临床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