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儿科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方法: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将近1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此类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其严重不量反应肾损害占52.63%,其它不良反应也占一定比例,不容忽视。结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肾毒性易在儿科患者发生,尤其对婴幼儿危害性最大,严重者可终身致残废,肾损害严重者可致死亡,应在严格监督下使用。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合理化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AGs)抗生素从40年代初应用到临床已半个多世纪 ,至今仍在治疗全身性严重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和金葡菌呈现峰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活性 ,但同时在治疗中和治疗后易呈现谷浓度依赖性的可逆性肾脏毒性和通常不可逆性耳毒性。因此 ,人们不断对其用药选择、用药方法、血浓度监测和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并降低耳、肾毒性的发生。1 用药原则AGs为高度水溶性药物 ,故不易穿过生物膜 ,口服难吸收 ,因而在全身性感染治疗时必须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体内主要分布于…  相似文献   

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药物滥用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临床医师来说,爱护抗菌药物资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最现实而又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本刊特别邀请我国著名烧伤科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孙永华教授就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特点及在临床使用中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链霉索、小单孢菌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溶于水的碱性抗生素。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小诺米星、妥布霉素等。近年来,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中毒致残或致死者时有报道。因此,合理与安全使用这类抗生素以及在应用过程中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是十分必要的。氨基精苷类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本院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08年6月15-30日的门诊处方,共计12000张,6—12月出院病历585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使用频率:门诊5.3%,住院9.3%;在抗菌药物中使用频率:门诊8.2%,住院15.6.%,;不合格率(不合理用药、不符合管理规定):门诊22.8%,住院16.3%;药物物使用排序: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滴耳液、奈替米星、新霉素滴眼液。结论本院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不符合管理要求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44(11):1261-1274
作为曾经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线临床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人类与病源微生物的抗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也成就了这一类抗生素的辉煌。虽然,伴随着其耳毒性和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以及日益严重的耐药性的严峻挑战,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许多不曾被了解的新的生物活性也正不断地丰富和拓展着它新的潜能,使之依然成为人类医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基于此,本文从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及结构生物学角度对常见的天然和化学半合成氨基糖苷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我院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08年6月15 ~30日的门诊处方,共计12000张,6~12月出院病历885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使用频率:门诊5.3%,住院10.28%;在抗菌药物中使用频率:门诊8.2%,住院15.6%;不合格率(不合理用药、不符合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 ,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引起的感染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但该族类药的耳毒性、肾毒性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本文就氨基糖苷类的耳毒性症状、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以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治疗中的耳毒性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体内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体内分析方法 .主要有 :生物学分析法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差示脉冲极谱及各种免疫法 ,如酶免疫法 ,荧光偏振免疫法 ,胶乳凝集抑制速率比浊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法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从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抗菌谱和耐钝化酶为依据,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进展分为三代或三个阶段,目前开发的品种已从不抗绿脓杆菌,耐钝化酶差,以卡那霉素为代表的第一代产品发展到以半合成为主的抗菌谱更广,耐钝化强,以奈替米星为代表的第三代高效,低毒产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与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联合用药病例,分类统计联合种类和不良反应。结果氨基糖苷类之间合用4例;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90例;与大环内酯类合用60例,与喹诺酮类合用26例;其他40例。不良反应:耳毒性4例,肾毒性6例,神经肌肉麻痹3例,过敏反应5例。结论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肾毒性,联合用药时以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学结构类型 ,分别介绍了有糖苷取代的氨基环己醇类抗生素和 2 脱氧链霉胺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的研究状况 ,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特点。结果与结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为进一步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进行克隆、研究及基因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6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及肾毒性早已为人们熟悉 ,但其过敏反应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查阅了 1 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0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 ,汇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病例如下。1 概况本资料共收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 6 5例 ,男 3 1例 ,女 3 0例 ,无性别记载 4例。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80岁。在 2 0~ 3 0岁年龄段发生率较高 ,这可能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与耳毒性严重 ,较少应用于儿童和老年人之故。2 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性休克、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  相似文献   

15.
1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质谱裂解规律。方法: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对1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分别进行ESI-MS^n和APCI—MS^n质谱分析。结果:多级质谱分析时,2-脱氧链霉胺双取代衍生物(小诺霉素、庆大霉素、西索米星、依替米星、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A、卡那霉素B、妥布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和核糖霉素)均先脱去C环或D环(氨基葡萄糖);再进一步发生A环(氨基葡萄糖)与B环(脱氧链霉胺)之间的糖苷键断裂;大观霉素可能首先在B环的异侧C-O键间断裂生成m/z189的碎片离子,再脱去羟基和甲基生成m/z158的离子,或在B环2个C-O键同侧断裂并脱去羟基和甲氨基生成m/z158的二级碎片离子;链霉素可产生二级碎片m/z407(脱去C环)、m/z320(脱去A,环)的离子,三级质谱中m/z407生成m/z390、m/z263(A,环碎片)、m/z246(A环链霉胍)和m/z221(再脱去一胍基部分)的离子。结论:质谱分析可获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丰富的结构信息,归纳其质谱裂解规律可用于对该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和有关物质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目前临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及近几年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质控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主要阐述了色谱法在有关物质检测方面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旋志刚  杨劼  潘颖 《中国药事》2005,19(6):382-38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疗效可靠,较受临床欢迎.但如使用不当,或用量较大,易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现报道两例,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注意,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的定义,首先来自于20世纪40年代链霉素的发现。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家族被大量发现并广泛应用,一度成为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并且细菌对其不断产生耐药性,加上其他结构类别的新型抗生素的不断发现,使其一度几乎退出历史舞台。然而随着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率急剧上升,人们开始关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为几种重要的治疗革兰阴性病原体的方案之一,并且发掘了其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艾滋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潜力,使这个“老牌”抗生素重焕生机。  相似文献   

1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但是随着临床上耐药菌株的出现较大地限制了此类抗生素的应用,因此,在对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如何控制细菌的耐药性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针对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抗性的机制不同,目前采用的措施主要有3种:1)对原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改造;2)开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修饰酶抑制剂;3)设计双功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1943年,瓦科司曼从灰链霉菌发酵液中获得了链霉素,使一类在化学结构中含有2或3个氨基糖分子和1个氨基脂环由配糖键相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问世而应用于临床;其后,1949年发现了新霉素,1957年又发现卡那霉素;时空进入70年代,更新更有效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继出现,包括庆大霉素(1964年)、妥布霉素(1967年)、阿米卡星(1972年)、奈替米星(1982年)、异帕米星(1988年)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珠联璧合,形成对抗细菌感染的组合拳,在人类与病原体的搏击中立下了巨大的功绩! 抗生素是一种珍贵和有限的资源,滥用它危害多,不良反应大,轻者损伤局限在个人,重者危害社会,延误子孙,已成为社会和公众问题!近年来细菌对氨基糖苷类,尤其是庆大霉素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另在妥布霉素、西索米星和地贝卡星之间也有很大程度的交叉耐药性,应当引起临床上高度的警惕!为评价其进展和推荐合理应用,由本刊编辑部举办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理应用专家论坛”在京举行,崔德健、王汝龙、肖永红、孙忠实、张石革等以及北京、天津市医药学专家百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央保健组成员、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崔德健教授担任主席。会上,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孙忠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汝龙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耐药:挑战与对策》、《异帕米星的临床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药学》的报告,现将报告的主要精华展现给读者,以在临床选择、合理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上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