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不同方式的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术.结果:存活81例,死亡17例,随访6~12个月愈后良好12例,愈后不良8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目的是减压,颅骨内板下硬脑膜出现间隙是减压效果较佳的标准.不必完全清除血肿.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影像,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9例采取手术方式治疗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清除血肿术;5例行血肿清除并后颅窝减压、脑室外引流术;急诊钻孔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2例单纯脑室引流术。术后再出血2例,死亡3例。术后6个月,28例生存者预后按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3例。结论根据高血压小脑出血的血肿部位,脑积水情况和临床症状,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方式治疗,有助于清除血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方法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局麻下行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脑室微创穿刺引流术,跟踪随访3个月,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6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经微创手术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Ⅴ级4例,死亡9例。结论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结合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孝感市中心医院34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治愈21例,好转8例,死亡5例。结论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指征,应结合出血量、出血部位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考虑,对手术干预应持积极态度。发病后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压迫,打通脑脊液循环。对小脑出血量>10 ml,或血肿直径>3.0 cm;环池、鞍上池或四脑室受压,血肿破入四脑室、临近中线结构,伴随急性脑积水;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GCS评分持续下降>2分者均应考虑手术。视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单纯枕骨开窗清除血肿、环枕减压+血肿清除、枕角脑室外引流+环枕减压+血肿清除等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01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不同手术方法,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征,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机、手术适应征及手术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0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死亡22例,存活79例。对其中62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以GOS评分判断预后,其中死亡12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1例,中残23例,良好15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钻孔血肿减压外引流术,取得较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7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方法,首先行双侧脑室外引流,然后采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行尿激酶灌洗。结果全部病例引流1-5d后脑实质血肿及脑室积血清除率90%以上者54例,70-90%13例,患者意识状态改善明显。结论采用直切口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创伤小、操作简单、血肿清除引流满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与疗效观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与不同术式选择,从而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包括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CT或立体定向引导穿刺术、颅内钻孔血肿腔置管 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和微创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手术方法,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案选择、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术后1个月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结论 早期手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改善,应当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诊断,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 252例中全部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161例为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91例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原发血肿量40~80 mL.134例保守治疗,118例手术治疗.治疗后,保守组75例存活,59例死亡(44.0%);手术组102例存活,16例死亡(13.6%).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血肿残腔外引流与脑室穿刺尿激酶溶解持续外引流的联合手术方式可以及时、有效地清除脑内积血,加快脑内血肿清除速度,缩短脑内血肿完全消除时间,并能有效减少脑积水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孙玲 《黑龙江医学》2004,28(1):43-44
目的 讨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时机。方法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后在 6h之内施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 ,其中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 38例 ,颅骨钻孔引流术加脑外引流 8例 ,脑室穿刺引流术 3例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11例的病人恢复情况。结果 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 38例中 ,死亡 3例 ;颅骨钻孔引流 8例中 ,死亡 3例 ;脑室穿刺引流 3例中 ,死亡 1例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中 11例均存活。结论 超早期微创治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最佳时机 ,对病人疗效及术后康复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根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CT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而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10-2012年间在该院根据病情和头颅CT表现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包括:单侧/双侧脑室前角置管外引流8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5例,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20例,单侧/双侧脑室外引流+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5例,单侧/双侧脑室外引流+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2例.血肿清除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的预后采用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9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20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20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3例,V级(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5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时机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组男46例,女34例。采用(1)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2)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3)骨瓣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4)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5)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结果8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死亡23例(占28.75%),存活57例(占71.2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尽早争取手术时间,早期手术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术后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定位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后多次CT扫描以及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3例患者在CT定位下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首次血肿清除率小于20%有8例,20-50%有19例,血肿清除率大于50%有56例,50.6%(42/83)的患者血肿清除率较高。血肿完全消除时间小于3天的有9例,3到8天的有64例,血肿完全消除时间的大于8天的有10例,87.9%(73/83)患者的血肿能在8天内完全消除。根据CT影像,56例颅骨钻孔或小骨窗定位准确。结论 CT扫描能有效的对脑出血的部位、血量等进行评估,极大减小了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时导致大脑血管及分支处的损伤,以及穿刺治疗时血管损伤的可能,在对患者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的选择和定位提供精准、可靠的信息,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应用,是一种安全可靠、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合适的外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们采用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及微创置管血肿引流手术治疗21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的结果.结果:未昏迷病人开颅手术与微创治疗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昏迷病人开颅手术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微创治疗者.结论:患者意识呈嗜睡或朦胧状态,血肿量一般在40 ml左右,适合血肿腔置管溶血引流术,手术在发病后12~ 24 h实施为宜;如病人入院时呈昏迷状态,血肿量通常超过50 ml,适宜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手术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刘胜华  姚庆林  蒋忠 《西部医学》2010,22(10):1821-1822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积液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并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血肿清除加蛛网膜下腔造瘘31例,单纯血肿清除17例。结果血肿清除加蛛网膜下腔造瘘组积液消失28例,少量积液3例经保守治疗消失。单纯血肿清除组,12例经钻孔引流术后积液消失,5例经保守治疗消失。结论血肿清除加蛛网膜下腔造瘘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并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998年~2000年6月,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开颅手术的引流组与非引流组的治疗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脑室外引流组患者的死亡率、伤残率、并发症、复苏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低于非引流组。结论:开颅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郭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4,(2):149-150,153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ADL分级。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0.01);②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术后ADL分级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并发症23.33%,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建华 《河北医学》2005,11(8):717-718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式。方法:分析32例经改良术式行钻孔引流术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行钻孔引流手术,治愈29例,好转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少,其中并发颅内积气2例,无继发颅内血肿及血肿复发。结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改进术式术后并发症少,有一定的优越性,可提高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治疗丘脑出血(thalamus hemorrhage)对比传统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脑出血的临床手术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CT下及临床确诊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例72例,其中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34例(观察组),行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3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减少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肿清除更彻底,手术时间(1.65 ±0.45)h长于对照组(0.48±0.07)h,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出血量及术后引流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良率(61.76%)明显高于对照组(44.74%),死亡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0.5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对丘脑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仪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和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2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中等量HICH的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因HICH急诊入本院行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患者43例,依照患者家属意愿,采用立体定向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0例(立体定向组),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3例(简易定位组),均为中等出血量(30~70 mL)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和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在血肿腔内的长度、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与简易定位组比较,立体定向组患者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和术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等量HICH患者,立体定向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临床效果确切。及早清除颅内血肿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HICH远期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硬膜下积液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行改良微创硬膜下积液引流术,15例行常规微创术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改良引流组住院时间短、神经功能恢复好、复发率低。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微创硬膜下积液引流手术治疗顽固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效果好,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