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迎红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7):49-50,5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早产儿贫血及神经系统作用。方法35例胎龄34周以下、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出生第一周即给rHu—EP0750U/kg/w,隔日一次,每周3次,共6周。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均逐步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轻,二者对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NBNA得分较对照组的NBNA得分高,二者对比差异显著。结论早期应用rHu—EPO可防治或减轻早产儿贫血程度,并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第2、4周各检测时间点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及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满40周时观察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可有效治疗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随访至纠正胎龄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情况。结果 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测情况比较,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0,P<0.01);胎龄纠正40周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胎龄纠正至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头颅MRI检查情况比较,观察组的脑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P<0.01)。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发育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早产儿远期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朱晓连 《中国当代医药》2015,(6):127-128,131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系统与贫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治疗方案为分组依据,将本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单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贫血评定指标变化和纠正胎龄至40周时的NBN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贫血评定指标和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贫血评定指标优于对照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和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叶清源  幸娟 《中国药业》2003,12(10):71-71,43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用r-HuEPO治疗早产儿贫血22例(治疗组);对照组20例予基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的变化。结果:r-HuEPO治疗2周后,外周血RBC,Hb,Ret和Hct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HuEPO治疗8周后,外周血RBC,Ret和Hct也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r-HuEPO能改善早产儿贫血的外周血红细胞指标,是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左旋卡尼汀纠正贫血的效果及贫血纠正对逆转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MHD伴贫血[血红蛋白(Hb)<90 g/L]患者40例,每周血透后予EPO(A组)或EPO 左旋卡尼汀(B组)治疗,为期24周,监测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CT)、血清白蛋白和肉碱浓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LVH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Hb均明显升高(P<0.05),且B组比A组更明显(P<0.05);白蛋白、肉碱浓度A组略有升高(P>0.05),B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EPO 左旋卡尼汀治疗能明显提高MHD患者Hb水平,同时可部分逆转LVH.  相似文献   

7.
杨敏 《中国药业》2013,(6):35-36
目的探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胎龄不小于36周的早产儿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维生素C和E各25 mg、铁剂5 mg/kg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的第1周给予重组红细胞生成素600 I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隔日1次,共6周。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输血率、体重增长情况及血常规变化。结果治疗组输血率(16.67%)低于对照组(47.22%,P<0.05);体重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快速增长早产儿体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7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治疗1组用EPO按750IU/(kg·周),分4次皮下注射,治疗2组用EPO按750IU/(kg·周),分2次皮下注射,动态观察患者的血色素、网织红细胞比例、血清铁蛋白变化,记录输血次数,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比较,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例、输血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说明EPO对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例在治疗后期及输血次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剂量、早治疗的前提下,分多次给药对防治早产儿贫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晚期早产儿贫血及其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跟踪的晚期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乳铁蛋白组和铁剂组,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并使用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评估其智能发育情况。结果矫正胎龄6月龄时,乳铁蛋白组及铁剂组婴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铁蛋白组及铁剂组婴儿盖泽尔5大能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铁蛋白对预防晚期早产儿贫血与铁剂补充有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光来  苏双全  王梅菊  付纯 《安徽医药》2013,34(8):1155-1156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慢性肾衰合并贫血患者共50例,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25例,单用EPO治疗,试验组25例,在EPO治疗的同时加用左卡尼汀,试验周期为12周。治疗期末观察各组贫血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贫血状况均明显改善。②两组之间对比,试验组的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PO治疗可以改善MHD患者的贫血状况,左卡尼汀可明显提高EPO治疗MHD患者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Bilibed婴儿蓝光床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Bilibed婴儿蓝光床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分组对照方法,选择90例符合光疗指征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面光疗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Bilibed婴儿蓝光床治疗;观察光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临床反应和护理问题。结果:两组早产儿在光疗后组间的总胆红素值和间接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出现的临床反应及护理问题明显多于治疗组。结论:Bilibed婴儿蓝光床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乳糖配方奶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胎龄28~34周、体质量1 000~1 800g的早产低体质量儿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早期使用免乳糖奶粉喂养,对照组常规使用早产儿奶粉喂养。结果:观察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为(11.11±2.43) d 及(9.93±1.92) 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喂养不耐受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使用免乳糖配方奶喂养可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心脏期前收缩的效果。方法:将180例心脏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3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7例,好转3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显效26例,好转28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6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心脏期前收缩效果优于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杨采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62-3363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996年1月 ̄2004年12月住院分娩早产329例为早产组和同期足月分娩32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双胎妊娠、臀位占据早产病因的前四位。早产与足月两组对母亲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重儿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生医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室性早搏186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室性早搏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变化.方法选择存在室性早搏(PVS)的患者186例,根据诊断分为病理组(有器质性心脏病组)106例和对照组(无器质性心脏病组)80例,动态心电图(DCG)记录24 h,人工识别PVS形态和与T波的关系,进行Lown分级和心率变异时域分析.结果两组间Lown分级有显著差异,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h DCG监测,可及时明确诊断,及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作为对照组,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作为治疗组,两组患儿都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治疗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无发生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有2例患儿用药时出现烦躁、心率增快,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枸椽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心悸、胸闷症状住院的室性早搏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美托洛尔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1次1袋(9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室性早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室性早搏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8%和9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7%和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是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氨溴索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发生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氨溴索,观察两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监测入院6 h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预防组HMD的发生率(χ2=6.54,P<0.05)、入院6 h血气分析结果(P<0.05)、并发症发生率(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氨溴索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有较好疗效,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继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47-2348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方法选择早发冠心病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1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发病因素和冠状动脉的病变特征,分析相关因素。结果两组BMI、高血压、吸烟、肥胖和家族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c、TG、LDL.C、ApoB、Lp和Fib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观察组HDL—C和ApoAl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家族史、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对早发冠心病起重要作用;早发冠心病单支病变和左前降支病变较多见。  相似文献   

20.
徐秀华  赵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49-3350
目的探讨早产危险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降低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2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早产儿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高;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及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