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迎红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7):49-50,5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早产儿贫血及神经系统作用。方法35例胎龄34周以下、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出生第一周即给rHu—EP0750U/kg/w,隔日一次,每周3次,共6周。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均逐步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轻,二者对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NBNA得分较对照组的NBNA得分高,二者对比差异显著。结论早期应用rHu—EPO可防治或减轻早产儿贫血程度,并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出生第三天即rHu-Epo250IU/(kg·d),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6周;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早产儿自出生第三天起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d)]。结果:治疗组网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输血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治疗组体重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rHu-Epo能有效地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体重增长快,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148例贫血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8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蛋白琥珀酸亚铁剂治疗,观察组在铁剂治疗基础上加用rhEPO治疗;治疗期间如果Hb≤80g/L或Hb≤100g/L伴贫血表现,予以输血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复查RBC、Hb和HCT。结果两组治疗前Hb、RBC、HCT水平接近,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接受输血治疗的百分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一定剂量下rhEPO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用药安全,疗效显著,可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对早产儿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儿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20例,四组早产儿自出生第1周起口服维生素E、元素铁及叶酸片,于第4周注射维生素B12。分别于发现血红蛋白( Hb)下降后第1周、2周、3周、4周开始给予EPO治疗,每周200 IU/kg皮下注射,隔天1次,每周分3次使用;同时每天口服铁剂5 mg/kg,维生素E 25 mg,维生素C 25 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测定红细胞比容( HCT)、Hb、血清铁(SI)﹑网织红细胞(RET),并均于4月龄查HCT、Hb、SI ﹑RET,对4项贫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B组HCT、Hb、SI、RE及ALT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2周、4周及6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5.292,5.033,4.118,3.799,4.556;t2=6.099,7.112,4.383,5.936,6.039;t3=7.114,5.565,4.399,5.103,6.778;t4=7.388,6.113,5.882,4.190,6.664,均P<0.05),且B组治疗后与其他三组治疗后对应的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6.727,5.332,4.117,5.050,6.118;t2=3.393,4.134,5.996,4.176,5.002;t3=3.679,5.668,3.737,6.011,5.338,均P<0.05),但其余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早产儿4月龄时HCT、Hb、SI及RE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下降后第2周给予EPO治疗,其效果显著,为最佳治疗时间,能够起到有效预防早产儿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第2、4周各检测时间点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及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满40周时观察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可有效治疗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贫血是儿科常见疾病,可引起频繁呼吸暂停,体重增加缓慢,代谢性酸中毒及反复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因此早产儿贫血作为早产儿营养管理的常见问题,应引起重视.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其对贫血反应低下是导致早产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们使用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贫血的病因主要有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医源性失血、营养因素缺乏、红细胞寿命短、生长速度快、血液稀释、疾病因素等。随着重组人EPO(rhuEPO)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贫血,我们采用rhuEPO治疗早产儿贫血,以观察及评价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入院次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出生后第1周即予rHu-Epo600IU/(kg·w),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6周,对照组未予rHu-Epo治疗。两组早产儿生后第3周开始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d)],必要时输血,共观察7周。结果:治疗组网织红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红蛋白(H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组输血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早产儿体重增长的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rHu-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减少或避免输血,体重增长快,体内充足的铁储备是确保rHu-Epo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观察口服维生素A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早产儿,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A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及维生素D滴剂,观察B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维生素AD滴剂。3组患儿均在出生后第14天开始给予维生素E、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及依地酸铁钠口服溶液,疗程共4周;对比3组早产儿治疗前后体质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及网织红细胞(Ret)的变化情况,统计其输血例数。结果治疗后,患儿Hb、Hct、Ret水平及输血例数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SF水平观察B组高于观察A组及对照组(P<0.05),观察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观察组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A组及B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能有效地预防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贫血病例3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0例和观察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20例。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贫血病例Hb、Hct、Ret、SF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何宁  李江  谢伟煌 《肿瘤药学》2012,(5):370-372
目的探讨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肺癌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28例老年肺癌合并贫血患者,对其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每次10000单位,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治疗8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为(80.4±11.01)g.L-1,红细胞比容为(23.1±3.0)%,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为(1.02±0.07)%;而治疗后血红蛋白为(110.2±8.1)g.L-1,红细胞比容为(36.9±3.9)%,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为(1.84±0.09)%,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达78.57%,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皮疹、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9例患者血压轻度增高,均为治疗前伴有高血压症状,但是通过增加降压药物用量,血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肺癌合并贫血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萍  梁劲松 《中国药房》2005,16(13):1009-1010
目的:观察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9000IU皮下注射,1次/wk;对照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IU皮下注射,3次/wk,均连用6wk。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90.0%(P>0.05),但前者较后者每周注射次数减少,费用低,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给药途径补铁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为口服铁组与静脉铁组,分别采取口服与静脉的方式对铁进行补充,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进行监测。结果静脉铁组Hct及Hb水平提升幅度高于口服铁组,且TAST及SF水平提升显著高于治疗之前,并与口服铁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口服铁组后期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有所增加,而静脉铁组随着Hb和Het水平的升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得以减少。结论静脉应用右旋糖酐铁的效果安全、有效,可促使肾性贫血的良好改善,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CHF)合并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8月,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肾内科共收治3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贫血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均>65岁,平均(74.2±5.8)岁;血红蛋白(Hb)均<120g/L。所有患者均静脉予以蔗糖铁(200mg/个月),皮下注射EPO(3000U/次,2次/周)治疗,共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第6、12个月观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直视模拟标度尺(VAS)评分、Hb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到治疗第12个月,Hb从治疗前的(99.1±14.2)g/L上升至(128.0±12.5)g/L;NYHA分级从(3.9±1.3)级降至(2.7±0.4)级;LVEF从(31.6%±14.1%)上升至(41.0%±12.9%);VAS从(8.4±1.6)降至(2.6±1.9),以上各指标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无明显改变。无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7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治疗1组用EPO按750IU/(kg·周),分4次皮下注射,治疗2组用EPO按750IU/(kg·周),分2次皮下注射,动态观察患者的血色素、网织红细胞比例、血清铁蛋白变化,记录输血次数,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比较,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例、输血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说明EPO对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例在治疗后期及输血次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剂量、早治疗的前提下,分多次给药对防治早产儿贫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于芳 《中国药房》2012,(34):3228-3230
目的:研究患贫血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确定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否影响肾血管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方法:30例患有贫血的CKD患者采用重组人EPO治疗,每2周皮下注射1次12000U的EPO,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测定各种参数。结果:6个月后,血清血红蛋白(Hbg)显著增加(P<0.05),尿蛋白水平、尿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血浆脑钠肽(BNP)和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CTR)和下腔静脉尺寸(IVCD)差异不大。结论:重组人EPO可改善肾功能损伤、氧化应激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还可改善CKD患者贫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CRF)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与血红蛋白(Hb)的关系。方法20例慢性肾衰贫血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rum erythropoietin,sEPO)的水平,分析sEPO与Hb的相关性;同时以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sEPO对贫血的反应作为贫血状态下sEPO对Hb正常相关关系的对照,测定20例IDA患者的sEPO,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20例慢性肾衰贫血组的sEPO水平明显低于IDA患者(P〈0.001)。慢性肾衰贫血组及IDA组的Hb与sEPO均呈明显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IDA=-0.458,PIDA〈0.005;rCRF=-0.226,PCRF〈0.05)。慢性肾衰贫血组Hb—sEPO回归直线的斜率(bCRF=-0.0123)与在Y轴上的截距(aCRF=1.98)均小于IDA组(bIDA=-0.0183,aIDA=2.797)。结论慢性肾衰贫血患者普遍存在sEPO相对缺乏,表现为sEPO对贫血反应迟钝。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早产儿(胎龄30~35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从出生第7天开始给予rhEPO250IU/(kg·次),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用药4周,必要时输血。分别检测用药前、用药后4周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39.6%)。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效果明显,可减少输血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进入试验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0 000 IU皮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3 000 IU皮下注射,每周3次,并视病情改善情况适当减少剂量.在12周疗程内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监测血常规[血白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比较两组EPO使用的总剂量、总费用及注射次数.结果:观察组74例、对照组76例完成12周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b、RBC、HC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两组Scr及BUN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Hb、RBC、HCT、Scr、BU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PO总剂量、总注射次数、总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与常规3 000IU皮下注射EPO比较,10 000 IU皮下注射EPO在较好地纠正肾性贫血的同时,又能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针刺痛苦和经济负担,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0.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华  苏东东  赵文琪 《中国药师》2011,14(7):1023-1024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伴有肾性贫血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全部患者均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4000u,皮下注射,每周2次。治疗组于HD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每周2次,疗程12周。所有患者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12周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贫血指标均得以改善,但治疗组升高的幅度更明显(P〈0.05),炎症指标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2.85%,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结论:左卡尼汀可加强EPO的疗效。左卡尼汀联合EPO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