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心电(Video-EEG-ECG)监测对老年癫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拟诊癫癎且常规脑电图(EEG)检查正常的老年患者进行24hVideo-EEG-ECG监测.结果确诊为癫癎者15例,心源性发作13例,短暂脑缺血发作10例,假性发作6例,癫癎伴假性发作2例.结论Video-EEG-ECG监测对老年癫癎和非癫癎性发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时程脑电图(LTME)和CT在癫(癎)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分析2005年1月~12月采用LTME(SOLAR ROVER一8型AEEG和SOLAR2000型VEEG)及GE1800型CT对320例癫(癎)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LTME正常123例(38.4%),异常197例(61.6%).临床发作48例(15.0%),同时占异常脑电图的24.4%.异常脑电图中癎样波114例,占异常的57.9%,非特异性异常83例(42.1%).在LTME中,AEEG和VEEG的异常率及临床发作率均无明显差异,x2=1.32,P>0.05及x2=0.93,P>0.05.CT正常229例(71.6%),异常91例(28.4%).CT与LTME两组异常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0.88,P<0.001.结论:LTME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癎)脑电图的阳性率,特别对无明显临床发作表现和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癎)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CT广泛应用使脑部疾病引起的癫(癎)阳性率大为提高,降低了原发性癫(癎)的诊断率,已成为癫(癎)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寻找癫(癎)最可能和最重要的潜在原因.CT与脑电图二者结合在癫(癎)病因诊断及定位诊断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癫(癎)的治疗、预后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时程脑电图(LTME)和CT在癫(癎)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分析2005年1月~12月采用LTME(SOLAR ROVER一8型AEEG和SOLAR2000型VEEG)及GE1800型CT对320例癫(癎)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LTME正常123例(38.4%),异常197例(61.6%).临床发作48例(15.0%),同时占异常脑电图的24.4%.异常脑电图中癎样波114例,占异常的57.9%,非特异性异常83例(42.1%).在LTME中,AEEG和VEEG的异常率及临床发作率均无明显差异,x2=1.32,P>0.05及x2=0.93,P>0.05.CT正常229例(71.6%),异常91例(28.4%).CT与LTME两组异常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0.88,P<0.001.结论:LTME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癎)脑电图的阳性率,特别对无明显临床发作表现和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癎)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CT广泛应用使脑部疾病引起的癫(癎)阳性率大为提高,降低了原发性癫(癎)的诊断率,已成为癫(癎)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寻找癫(癎)最可能和最重要的潜在原因.CT与脑电图二者结合在癫(癎)病因诊断及定位诊断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癫(癎)的治疗、预后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后继发性癫癎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并与对照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癎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A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的比率为35例,占87.5%,AEEG较REEG检查的中、重度异常比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5.0%;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癎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A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癎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癎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者1997年在韩国全北大学医院神经外科进修期间,通过电视—脑波监视器对12名颞叶癫癎患者做了癫癎手术前评价。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开始时脑波即有明显偏侧性。本研究即以两侧大脑半球同时被记录的52次癫癎发作为对象,探讨颞叶癫癎患者癫癎发作之后脑波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颞叶癫癎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48岁,平均35岁。为作客观观察,那些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波有明显慢波不对称和睡眠中有发作的患者不包括在内。本组病例系用头皮电极和蝶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对脑囊虫病所致癫(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脑囊虫患者进行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检查:正常57例(35.63%),异常103例(64.37%).CT检查:正常25例(15.62%)异常135例(84.37%).MRI检查:正常5例(3.16%)异常155例(96.84%).结论:以癫(癎)为主要症状的脑囊虫病,脑电图检查虽然适用,但对于较小病灶,发作间歇期不易出现阳性改变.CT对确定其位置大小数目方面敏感可靠,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力,在确定病灶周围水肿方面比CT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诱发方法是否可提高癫癎病人脑电图癫癎样波的阳性率。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癫癎,而常规脑电图描记正常的100例研究组行剥夺睡眠诱发实验,并选择46例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剥夺睡眠诱发脑电图呈现爆发性癫癎样波者42例(42%),对照组脑电图无1例呈爆发波,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电图有轻度改变者,剥夺睡眠诱发实验可提高癫癎病人脑电图癫癎样波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癫(癎)外科中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癫(癎)发作的起源和定位的作用和意义.方法:120例患者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其中73佣监测中可见明确的局灶性(癎)样放电,结合临床发作形式和发作期脑电图以及影像学检查,73例为症状性癫(癎),且均有手术治疗的意愿,经准确定位癫(癎)灶后,实施手术治疗,手术中均行皮层脑电图监测(CoEEG).23例脑电检测中发现明显(癎)样放电,因放电灶分散或位于功能区或因脑肿瘤伴发癫(癎)或患者发作不太频繁且不愿意接受开颅手术者,行伽玛刀治疗.结果:73例开颅手术者,术中均监测到皮层棘波放电.术后随访6~24个月,发作停止者70例,明显减少者2例,无显著改善者1例,有效率99%.结论: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在癫(癎)术前评估定位致(癎)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癫癎目前在我国的患者总数已经高达900多万人.并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根据影像学的诊断癫癎分为原发性癫癎和继发性癫癎.原发性癫癎是在影像学上没有大脑结构的改变,但是患者有明显的癫癎发作的症状和脑电图的异常.继发性癫癎影像学上显示脑结构的异常,同时有脑电图的异常.大约60%的患者可以控制发作,但长期使用抗癫癎药物又会产生毒性作用并且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1].约有30%癫癎患者不能用抗癫癎药物有效控制癫癎发作,还有一部分癫癎进行了正规的抗癫癎用药效果不明显,每个月仍会有1次以上的发作,就归类为难治性癫癎,难治性癫癎的比例高达30~40%.  相似文献   

10.
脑电图在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1例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脑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前46例患儿脑电图异常,其中5例出现癫(癎)样放电.1~2周后复查仍有22例脑电图异常,其中1例仍有癫(癎)样放电.经1个月后复查有6例脑电图异常,其中1例仍有癫(癎)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对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早期诊断有很高的阳性率,而且对其预后的估计也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后继发性癫癎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并与对照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癎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A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的比率为35例,占87.5%,AEEG较REEG检查的中、重度异常比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5.0%;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癎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A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癎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癎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癫癎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6例老年癫痫患者作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正常者2例(3.57%),轻度异常8例(14.8%),中度异常34例(36%),高度异常12例(22:2%),脑电图总异常率96.43%。结论:脑电图对老年人癫癎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与头颅CT和脑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普勒技术对5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30例异常。其中25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对称性偏低,管径及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部分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幅慢波,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多普勒复查正常,说明CT正常不能否定脑缺性血管病的存在,CT不能代替多普勒检查,另5例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动脉血流量不对称,其中3例为双侧血管经狭窄,CT提示全脑萎缩,脑电图呈低幅慢波;另2例CT提示左颞后顶区,右枕外侧区梗塞,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表现相应部位慢波灶达6~7级。CT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多普勒检查和脑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故多普勒检查对监测脑动力循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晕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十六导联动态脑电图分析仪连续监测24小时的脑电活动。结果:242例晕厥发作患者中AEEG结果示:28例为正常脑电图,95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97例为中度异常脑电图,22例为重度异常脑电图,中、重度异常脑电图的异常率为49.2%。而REEG结果示:191例为正常脑电图,38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13例为轻-中度异常脑电图,有异常表现者51例,异常率为21.1%。结论:AEEG较REEG在对脑源性晕厥患者的中有明显的优势,对临床诊疗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相对波段功率(RBP)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38例,其中局灶性脑梗死组20例,大面积脑梗死组18例,其他疾病对照组30例进行床旁EEG监测。观察梗死部位脑区与对侧脑区、梗死侧枕部与健侧枕部的RBP变化,比较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局灶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各组与对照组的RBP差异。结果:梗死部位脑区与对侧脑区比较:梗死组RBP在双侧脑区呈现不对称性,病灶部位脑区8波RBP较对侧显著增大,a、B波的RBP显著减低;局灶组病灶部分脑区0波RBP较对侧显著增大,大面积梗死组0波RBP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疾病组比较:梗死组梗死脑区均表现为6、0波RBP增大,a、G波RBP减低。扰部RBP变化:两组不同面积脑梗者,梗死侧枕部较健侧枕部8、0波RBP增大,a、B波RBP降低;健侧枕部RBP与其他疾病,大面积组表现为6、0波RBP增大,n、口波RBP降低,局灶组中.除0波RBP轻微增高外,6、a、口波R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图RBP对于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具有早期定侧价值,结合枕部RBP变化,可早期鉴别大面积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神经症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方法:对78例神经症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78例神经症患者脑电图轻度异常18例,中度异常4例。结论:各型神经症以及男、女性患者脑电图表现无显著差异,脑电图改变说明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同时存在兴奋与抑制的失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时程脑电图(LTME)和CT在癫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分析2005年1月~12月采用LTME(SOLARROVER-8型AEEG和SOLAR2000型VEEG)及GE1800型CT对320例癫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LTME正常123例(38.4%),异常197例(61.6%)。临床发作48例(15.0%),同时占异常脑电图的24.4%。异常脑电图中样波114例,占异常的57.9%,非特异性异常83例(42.1%)。在LTME中,AEEG和VEEG的异常率及临床发作率均无明显差异,x2=1.32,P>0.05及x2=0.93,P>0.05。CT正常229例(71.6%),异常91例(28.4%)。CT与LTME两组异常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0.88,P<0.001。结论:LTME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脑电图的阳性率,特别对无明显临床发作表现和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CT广泛应用使脑部疾病引起的癫阳性率大为提高,降低了原发性癫的诊断率,已成为癫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寻找癫最可能和最重要的潜在原因。CT与脑电图二者结合在癫病因诊断及定位诊断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癫的治疗、预后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8.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为 2 3%~ 6 5 % [1] 。脑梗死后抑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可直接影响其康复和预后。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cerebralinfarction ,LI)的诊断率逐渐增高。为探讨老年LI患者抑郁的临床特点 ,我们收集老年LI病人 12 6例 ,对其抑郁的特点、抑郁症状与LI的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为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本院及济宁市一院精神科住院的LI病人 12 6例 ,年龄 6 0~ 8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SEPs检查,根据其异常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即重度异常、轻中度异常和正常组。在入院及发病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分析SEPs利NIHSS的关系。结果:71例患者中,SEPs异常者46例(64.79%),其中轻中度异常者27例(38.03%),重度异常者19例(26.76%);3组患者SEPs异常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EPs检查可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