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隔肿瘤定性诊断中值得重视的几种X线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1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纵隔肿瘤影像学资料(全部有胸部正、侧位片,89例加作CT扫描,7例加作MRI检查)的分析,讨论了5种对纵隔肿瘤平片定性诊断有价值的X线征象。立舌征提示胸腺瘤;倒置三角形征提示胸内甲状腺;肺尖圆球征提示后纵隔神经源肿瘤;攀藤征见于前纵隔者提示胸腺瘤,见于中纵隔者提示脉管性肿瘤;蛋壳样钙化征见于前纵隔者提示胸腺瘤,见于纵隔中上区者提示胸内甲状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脉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脉管瘤的临床及CT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15例脉管瘤中血管瘤8例,淋巴管瘤2例,血管淋巴管瘤5例.血管瘤CT表现为向心性强化、轻度强化及延迟强化;淋巴管瘤表现为囊性不强化病灶或轻度强化结节影;血管淋巴管瘤表现为多发周边轻度强化结节影或囊性不强化病灶.结论 脾脉管瘤临床症状不典型,CT可为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脏脉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1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脉管瘤的CT资料,包括血管瘤5例,血管淋巴管瘤3例,淋巴管瘤3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检查,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脾脏脉管瘤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病灶,血管瘤强化显著,淋巴管瘤强化不明显或轻微强化,血管淋巴管瘤不同程度强化。血管瘤显示延迟均匀强化特点,淋巴管瘤及部分血管淋巴管瘤内间隔可轻度强化。结论:CT对脾脏脉管瘤有较高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纵隔肿留是常见肿瘤之一。但纵隔巨大脉管源性外皮细胞瘤,且位于中下纵隔实属罕见。我们曾收治一例,手术效果满意,瘤体净重3500克。现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患者女,39岁。1987年9月4日入院。患者乏力,胸部不适五月余,无发热、咳痰,咯血及盗汗史。右季肋部轻度隆起,肋间隙稍增宽,右肺语颤增强,叩诊第二前肋  相似文献   

5.
付靖楠  张瑞奎  汪超  王昕炜 《武警医学》2022,33(11):995-996
<正>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统称脉管瘤,可分布于全身各处,良性多见,常发生于口面部。脉管瘤发病率较低,胃肠道脉管瘤更为少见。胃肠道脉管瘤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胃肠道穿孔,出血腹膜炎体征及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由于脉管瘤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国内文献仅有1例报道。现报道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急救外科收治的1例罕见的胃巨大脉管瘤病例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CT对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T对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郑春雨①李铭山①陈金城②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均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侵袭性胸腺瘤经常侵犯纵隔诸间隙,累及纵隔的不同部位,恶性淋巴瘤经常侵犯、扩大到胸腺,出现类似胸腺瘤的前纵隔肿块[1~3]。因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在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纵隔巨大囊性淋巴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纵隔巨大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85—2004年收治的4例纵隔巨大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例肿瘤位于右上纵隔,术前均未明确诊断。3例囊性淋巴管瘤完整切除,1例囊壁少量残留。术后长期随诊无复发。结论本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术前确诊困难,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及纵隔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及纵隔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CT表现。结果 9例肺及纵隔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2例位于纵隔者均为单发团状病灶,7例位于肺组织者,2例为单发块状病灶,5例为多发结节病灶。CT平扫2例纵隔内均见软组织肿块,1例边界清晰,瘤内可见斑块状钙化灶,另1例呈浸润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7例内见团块状或多发结节状,部分瘤体内可见斑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团块状病灶强化相对明显,结节状病灶强化程度较弱。结论 肺及纵隔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较为罕见,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征性,仅能通过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确诊此病。  相似文献   

9.
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世伟  王文献  何小荣   《放射学实践》2009,24(6):619-621
目的:探讨CT对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6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6例肿瘤均位于前中上纵隔,病变范围较大。CT表现为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3例;2例边界清楚,4例可见周边浸润,1例侵及双侧胸膜和右上肺,1例累积心包,包绕主动脉及无名动静脉、上腔静脉受侵闭塞。结论:CT对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密度、周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该文报道1例前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与CT表现。患者男, 42岁, 因体检发现前纵隔占位入院。CT表现为前上纵隔与动脉关系密切、含钙化软组织密度占位, 增强后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肿瘤实性部分显著强化。手术病理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