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煤矿工人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及特点,研究这些患者长期慢性脑部缺氧对脑干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煤矿工人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与对照组进行BAEP测试,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差(ILD),Ⅰ-Ⅲ/Ⅲ-Ⅴ之IPL比,同侧Ⅴ/Ⅰ波幅比等数值。结果:病例组IPL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BAEP能敏感反映煤矿工人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脑干的功能障碍,其对早期了解肺性脑病脑干功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伴其他颅神经症状的面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方法:选择50例面神经炎伴其他颅神经症状的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Ⅱ-Ⅲ、Ⅲ-Ⅴ、Ⅰ-Ⅴ波IPL明显缩短(P〈0.01),其中有一个以上的IPL缩短者42例占84%;Ⅰ、Ⅲ、Ⅴ波PL有一个以上缩短或治疗前BAEP波形消失而于治疗后出现者37例占74%;Ⅴ波波幅增高并且Ⅴ/Ⅰ IPL比大于0.5或双侧Ⅴ波侧间潜伏期差(IDL)小于0.3 ms,Ⅲ-Ⅴ波IPL小于Ⅰ-Ⅲ波IPL的35例占70%.结论:面神经炎不仅累及茎乳孔内面神经,还可累及脑干和其他颅神经.BAEP可以客观地反映面神经炎患者听觉系统和脑干功能,因此可以用于对该类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评价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早期脑力能状况价值.方法:对94例经临床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1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疾病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波峰间期(IPL)均延长.期中以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波峰间期(IPL)延长较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BAEP对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患者工能的评价提供了一项客观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4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及特点。方法:对40例听神经瘤患者(80耳)进行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双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ILD)等数值。结果:患侧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Ⅰ、Ⅲ、Ⅴ波消失,Ⅲ、Ⅴ波潜伏期延长,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延长。听神经瘤对侧异常率为68%。主要表现为Ⅲ-Ⅴ波峰间期延长。结论: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对于听神经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耳外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表现。方法:对108例耳外伤患者进行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ILD)等指标。结果:108例(141耳)中异常91耳,异常率为64.5%。主要异常表现为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IPL则无明显改变(P〉0.05),Ⅴ波反应阈升高。结论: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法,对于评价耳外伤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诊断为PCI的患者进行BAEP检查,并选择5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检查,测量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潜伏期(IPL).结果:BAEP总异常率为78%,其中内耳型10例,脑干型39例,混合型13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与对照组比较,PCI患者的Ⅰ、Ⅲ、Ⅴ波的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EP为后循环缺血的病情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纯音电测听(PTA)在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0例甲减患者进行BAEP及PTA检测,并分别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 BAEP 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 及Ⅰ-Ⅲ、Ⅲ-Ⅴ、Ⅰ-Ⅴ的波间潜伏期(IP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缩短(P<0.01),其中Ⅰ、Ⅲ、Ⅴ波有一个以上波的PL缩短或治疗前波形消失者占72.5%; Ⅰ-Ⅲ、Ⅲ-Ⅴ、Ⅰ-Ⅴ中有一个以上的IPL缩短者占85%; Ⅴ波波幅增高并且Ⅴ/Ⅰ大于0.5或双侧Ⅴ波的潜伏期侧差(IDL)小于0.3 ms、Ⅲ-Ⅴ IPL小于Ⅰ-Ⅲ IPL的占68.5%.PTA检测在治疗前后听阈检测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PTA检测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利于甲减患者治疗结果的观察随访,BAEP可客观的反映听觉系统和脑干功能状况,因此可以代替PTA检测,并可用于对甲减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耳外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改变及特点。方法 :对 72例耳外伤患者中 91只患耳进行BAEP检测 ,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 (PL)、峰间潜伏期 (IPL)、两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 (ILD)等数值。结果 :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IPL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提示其损害主要为蜗前传导障碍。结论 :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 ,对于评价耳外伤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小儿轻型非典型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轻型非典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BAEP检测,与正常组对照,分析BAEP各波峰潜伏期(PL)、峰间期(IPL)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小儿轻型非典型病毒性脑炎组异常率为59%。表现为波形分化欠佳,Ⅰ、Ⅲ、Ⅴ波PL及Ⅰ-Ⅲ、Ⅲ-Ⅴ、Ⅰ—ⅤIPL延长。结论:BAEP有助于判定轻型非典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脑干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患者及直系亲属视觉诱发电位 (VEP)、体感诱发电位 (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变化。方法 :对 10例Wilson病患者及其 18名直系亲属进行VEP、SEP及BAEP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5例患者双侧和 2例患者单侧VEP的P10 0潜伏期 (PL)延长。 1例患者双侧和 3例患者单侧SEP的N13-N2 0的波间潜伏期 (IPL)延长。 1例患者双侧和 2例患者单侧BAEP的Ⅲ -Ⅴ的IPL和Ⅰ -Ⅴ的IPL延长。提示Wilson病患者视觉、躯体感觉及听觉神经传导通路有不同程度的电生理活动障碍。 18名直系亲属中有 4名双侧和 3名单侧VEP的P10 0PL有不同程度的延长 ,2名亲属单侧BAEP的Ⅲ -Ⅴ和Ⅰ -Ⅴ的IPL延长。结论 :Wilson病患者的VEP、SEP及BAEP有明显的变化 ,提示Wilson病患者早期即有感觉通路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及其对PD的诊断意义。方法:PD组患者67例,并选择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观察两组BAEP的差异。比较PD患者不同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的不同评分、Hoehn—Yahr(H—Y)的不同分期的BAEP的异同。结果:PD患者BAEP总异常率为23.9%,以Ⅰ-Ⅲ波间期(IPL)异常为主。PD组患者Ⅲ波、V波潜伏期(PL)、Ⅰ-ⅢIPL、Ⅲ-ⅤIPL、Ⅰ—ⅤIPL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PD组中,病程≥5年的患者Ⅰ—ⅤIPL较病程〈5年的患者明显延长,UPDRS得分≥36分的患者波ⅢPL较UPDRS得分%36分的患者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H—Y分期患者BA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患者听觉传导通路存在异常,随着病程延长,UPDRS评分增高,BAEP更容易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巴塞尔指数、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以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血清NSE水平、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V波PL与其GP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BAEP各波的改变与病灶部位有关,V波PL改变客观反映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桥小脑角区肿瘤(CPA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CPAT患者24例行BAEP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听力异常18例(75%),其中听神经鞘瘤16例(100%)异常,脑膜瘤3例中2例(67%)异常;5例胆脂瘤患者均无听力改变。BAEP异常21例(88%),主要为患侧Ⅰ、Ⅲ、Ⅴ波消失(67%),患侧Ⅰ、Ⅲ、Ⅴ波潜伏期(PL)延长(57%),对侧Ⅲ-Ⅴ波间期(IPL)大于Ⅰ-ⅢIPL(76%)。异常者中,听神经鞘瘤16例(100%)异常,胆脂瘤5例中2例(40%)异常,脑膜瘤3例中2例(67%)异常。结论:BAEP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方法,在CPA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特征,为临床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老年性耳聋患者采用美国产VIKING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结果:90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100%,主要表现在仅V波可见39只耳,Ⅰ、Ⅲ、Ⅴ波未引出6只耳,Ⅰ波缺失2只耳,Ⅰ、Ⅲ、Ⅴ波分化差34只耳,Ⅰ波峰潜伏期延长56只耳,Ⅰ~Ⅴ峰间期延长15只耳,Ⅰ~Ⅲ峰间期延长7只耳,Ⅲ~Ⅴ/Ⅰ~Ⅲ〉1 21只耳,两耳间波峰潜伏期与峰间期之差大于0.3ms10只耳。结论:老年性耳聋患者不仅有耳蜗功能的损害,也可有蜗后的病变。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6水平与脑血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脑病(HIE)新生儿血清IL-6水平和脑血流变化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关系。方法采用ELXLA法对41例HIE患儿和14例对照组新生儿血清IL-6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技术观察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变化、阻力指数(RI)等的变化。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重度组增高尤其明显。中、重度组Vd,Vs低于对照组,RI指数重度组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6水平与脑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872,P〈0.01)。结论检测血清IL-6和脑血流变化对于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的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动态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三种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急性脑卒中致昏迷65例患者进行EEG、SEP、BAEP检查。EEG按Young标准分为Ⅰ—Ⅴ级;BAEP分析Ⅰ、Ⅲ、Ⅴ波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及双侧波幅差,结果按Cant标准分为Ⅰ-Ⅲ级;SEP分析N20波,结果也分为Ⅰ-Ⅲ级。预后分为清醒、持续植物状态和死亡三种情况。结果:65例患者,EEG、BAEP、SEP均为Ⅰ级的15例患者中,死亡3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清醒10例;EEG、BAEP、SEP均为Ⅱ级的13例患者中,死亡5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清醒6例;属EEGⅢ级及其以上、BAEP及SEPⅢ级的37例患者中,死亡24例,持续植物状态9例,清醒仅4例。结论:EEG、BAEP和SEP的分级高低(异常程度)与昏迷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分级越高病死率越高。EEG、BAEP和SEP相结合,可以提高判断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CPA占位病人,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监测三叉、面、迷走、副神经的神经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术后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60例术中行颅神经的神经电图监测的患者中,56例患者达到了面神经解剖学保留(93%),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I-Ⅱ级者31例,Ⅲ-Ⅳ级者10例,V-Ⅵ级者8例;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7例,大部切除者2例。60例患者术中均行健侧BAEP监测,结果以I—V、Ⅲ-V峰间潜伏期(IPL)变化最大。结论:颅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对CPA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学及术后功能保留有重要参考价值,BAEP监测可及时反映术中脑干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偏头痛伴癫患者和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EEG)α波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对39例成人伴癫的偏头痛患者和32例成人偏头痛患者进行脑电图和TCD检测。结果:伴癫偏头痛的TCD显示所检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较偏头痛患者快(P0.01);EEGα波波幅明显较偏头痛患者高(P0.01);偏头痛伴癫患者的TCD平均血流速度与EEGα波波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CD血流速度和EEGα波共同检测对了解单纯的偏头痛,偏头痛和癫共患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