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镇痛方法对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分别观察两组产妇镇痛前后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缩宫素使用率、VAS评分、产后出血量以及分娩方式等。结果①两组孕产妇在镇痛后均使子宫收缩持续时间缩短。C组在镇痛后15-30min出现宫缩间隔时间延长(P0.05)。②两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均较镇痛前明显下降(P0.05),且C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1)。③两组产妇镇痛后缩宫素使用率均较镇痛前明显增高(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虽然对子宫收缩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通过使用缩宫素进行调整,正确认识分娩镇痛对产妇子宫收缩的影响,有利于分娩镇痛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娩全程硬膜外镇痛对产程、子宫收缩和母婴安全的影响,评估分娩全程硬膜外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7例,产妇按实施分娩镇痛时宫颈扩张的程度分为活跃期镇痛组(18例)和全程镇痛组(19例),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镇痛,全程镇痛组潜伏期使用舒芬太尼0.5μg/ml恒速输注,两组产妇活跃期均使用0.1%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0.5μg/ml的混合液作为镇痛药液,全程镇痛组镇痛延续至分娩后24h。观察两组疼痛评分、子宫收缩变化规律,记录分娩过程及产后24h使用缩宫药物总用量,第二、三产程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结果:两组的VAS评分、第二、三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min及5min时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5例行剖宫产,将其纳入剖宫产组。全程镇痛组与剖宫产组在实施镇痛后30min时宫缩强度降低(P〈0.01),但前者在镇痛2h后恢复至与镇痛前相近,而后者比其他两组宫缩强度低(P〈0.01)。与其余两组相比,剖宫产组宫缩间隔时间与持续时间未随产程进展而改善(P〈0.05)。结论:分娩全程硬膜外镇痛可使产妇获得更舒适的分娩过程,对子宫收缩及第二、三产程无明显影响,对新生儿及产妇均安全。  相似文献   

3.
翁如林  陈叙  蓝扬  刘北涛 《广东医学》2006,27(3):367-368
目的观察分娩镇痛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子宫收缩正常、无产科合并症且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为观察组(A组),同期随机选择不同意实行分娩镇痛的同类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B组)。A组在产妇宫口开3 cm时行L2-3间隙硬膜外穿刺,给予负荷剂量后接一次性硬膜外镇痛泵行患者自控镇痛。记录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别测定产妇镇痛时(T1)、镇痛后1 h(T2)、宫口开全(T3)和T2-3(T2-3期间每半小时测定一次,取其平均值)时宫腔压力、宫缩间隔时间及每次宫缩持续时间;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T1-3时VAS评分低于B组(P<0.01);T1及T2-3两组产妇宫缩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组T2时宫腔压力和宫缩持续时间低于B组,宫缩间隙时间较B组延长(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性高,镇痛效果好;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力的一过性下降,但对分娩过程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全程硬膜外镇痛术对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随机分配40例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I组为常规分娩镇痛组,Ⅱ组为全程分娩镇痛组。对两组产妇行硬膜外阻滞,分别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总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血气分析,体重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Ⅱ组在实施镇痛后30min时子宫收缩力抑制最明显(P〈0.05),但过后可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共5例需行剖宫产,剖宫产产妇的宫缩加强情况与两组中阴道分娩产妇宫缩加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第二、三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阿氏评分、体重、脐静脉血气分析及新生儿转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全程硬膜外镇痛无延长第二、三产程时间,对新生儿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哌替啶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方法:将接受阴道分娩的582例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1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单独的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研究组产妇接受哌替啶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宫缩持续时间、宫缩间隔时间。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后10 min、15 min、30 min、60 min、宫口全开时的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10 min、15 min、30 min、60 min的宫缩持续时间均低于镇痛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痛后60 min的宫缩间隔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替啶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阴道分娩镇痛中能从一定程度上缩短宫缩持续时间,延长宫缩间隔时间,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利于阴道分娩顺利实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子宫收缩和产程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以下简称分娩镇痛)的子宫收缩(以下简称宫缩)和产程特点,为分娩镇痛产程观察与处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自然临产宫口开大3cm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213例,由专人在分娩镇痛前和镇痛显效后30、60、120min时,应用美国惠普公司M1351A型胎儿监护仪,分别监测宫缩周期、持续时间、强度、宫缩曲线类型,研究分娩镇痛的宫缩特点。(2)比较分娩镇痛421例与非分娩镇痛237例产妇第1产程活跃期、第2和第3产程时间的差异,研究分娩镇痛的产程特点。结果(1)镇痛前与镇痛显效后不同时间段宫缩各项客观指标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镇痛后宫缩减弱有统计学意义;(2)镇痛后不同时间段宫缩各项客观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镇痛组平均第1产程活跃期短于对照组(P<0.05),严密监测下合理使用催产素,平均第2、3产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分娩镇痛组产钳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对宫缩和产程有一定的影响,正确认识分娩镇痛的宫缩和产程特点、进行积极有效的产程处理是分娩镇痛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产妇6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产妇蛛网膜下腔推注5μg舒芬太尼+1.5mg罗哌卡因共2.5mL,B组推注罗哌卡因3mg。所有患者连接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电子泵。记录镇痛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胎心率(FHG)、宫缩持续时间等。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产程、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镇痛后的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后5min时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当宫VI开至7-8cm、宫口开全时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首次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两组产程、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及瘙痒、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蛛网膜下腔阻滞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比较。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镇痛效果确切完善,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子宫收缩及产后血浆催乳素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倒,观察组为有分娩镇痛要求且无麻醉禁忌症的单胎足月的初产妇,对照组为同期选择拒绝接受分娩镇痛的同类产妇。观察组在产妇宫口开3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照组未行硬膜外镇痛,记录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T1)、第二产程(T2)及第三产程(B)的疼痛及宫缩情况;放免法测定产前产后24h(T4)、48h(T5)的血浆催乳素的浓度。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rrI和B时宫缩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T2时观察组宫缩压力与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宫缩间隔时间较对照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n比较,两组PRL在T4、R时均显著升高(P〈0.05),T4时,观察组PR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达到理想的分娩镇痛要求,可引起子宫收缩力一过性下降,且能早期增加血浆催乳素的分泌,但对分娩过程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游敏吉  翁晓华  代虹  吴继敏  刘志平 《浙江医学》2023,45(23):2526-2530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疼痛递质和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DPE镇痛。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点(镇痛前、镇痛30min、宫口开全和分娩)宫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产妇分娩情况;分娩前和分娩24h产妇疼痛递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和应激反应指标[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前宫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30min、宫口开全和分娩宫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镇痛持续时间、自然分娩率及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24h血清PGE2、SP、NE、Cor和ACTH水平均高于分娩前(均P<0.05),观察组分娩后24h血清PGE2、SP、NE、Cor和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DPE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可抑制疼痛递质释放,减轻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SEA)行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分娩镇痛(镇痛组)和自然分娩(对照组)的足月初产妇(ASAⅠ~Ⅱ级)各50例。镇痛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2μg,硬膜外腔置管,接自控镇痛泵,30min后硬膜外给予0.1%罗哌卡因和2μg/mL芬太尼混合液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持续量5mL/h,自控量每次3mL,锁定时间为10min。比较镇痛前后产妇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宫缩程度及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镇痛组行PCEA前后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宫缩强度及双下肢活动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镇痛评级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镇痛组第二、三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效果满意,母婴安全,是分娩镇痛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晏桂华  高勇  许桂荣  万华  许斌 《右江医学》2013,(6):804-806,809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及对母婴影响.方法按照ASAⅠ~Ⅱ级、单胎、足月(≥37 W)、无妊娠合并症、无明显头盆不称等标准,选择阴道试产失败而中转剖宫产的290例产妇,根据有无镇痛需求选取分娩镇痛失败后中转剖宫产产妇(173例)为镇痛组,同期未行镇痛因试产失败而中转剖宫产产妇(117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期间缩宫素的使用情况、剖宫产指征、胎方位(枕前位、枕后位、枕横位),术中出血、羊水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结果 导致分娩镇痛患者中转剖宫产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持续性枕后/枕横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对头盆不称.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显著升高(P<0.01),胎方位为枕前位的产妇显著减少(P<0.01).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可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但可对产妇子宫收缩产生一定影响,增加胎方位异常风险.缩宫素的有效合理使用,是保证分娩镇痛成功、降低剖宫产率的基础,但不增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辅助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单胎足月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n=20):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局麻药(0.125%罗哌卡因与芬太尼1.5μg/mL)10mL后实施PCEA,单次剂量4mL,锁定时间15min,背景剂量4mL/h;D组(n=20):常规硬膜外阻滞外辅助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μg/(kg·h)。监测ECG、RR、BP、SpO2,视觉模拟评分评估镇痛效果并观察记录产程进展、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第一、二产程组间VAS评分D组优于C组(P〈0.05),各组新生儿各时点Apag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产程C组的时间延长(P〈0.05);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及胎心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优化传统无痛分娩模式,减少PCEA用药量,产妇在分娩时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13.
金豪杰  陈兰凤  高宝斌 《浙江医学》2013,35(19):1748-175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选择120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穿刺置管拟行分娩镇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15%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1组)、0.12%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2组)、0.10%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3组)及0.08%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F4组)。监测镇痛过程中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发生情况、VAS、缩富素使用增加例数等。结果F1、F2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的例数多于F3、F4组(P〈0.05)。F1组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多于其它3组(P〈0.05)。不同罗哌卡因浓度比较,F4组起效时间最长,明显长于F1、F2、F3组(P〈0.05)。F4组给药后30、60、90min时的VAS明显高于F1、F2、F3组,停药时的VAS明显高于F1组(P〈0.05)。F4组镇痛后30min内第3次宫缩开始每次宫缩对应的VAS明显高于F1、F2、F3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1ug/ml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时,010%是最佳有效浓度,镇痛效果好,运动阻滞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采用硬膜外麻醉对自然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入我院妇产科的112例经硬膜外麻醉的初产孕妇为治疗组,以同期未经分娩镇痛的105例初产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阴道分娩率、缩宫素使用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疼痛程度小,第一产程缩短,阴道分娩率较高,缩宫素使用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下肢运动阻滞。结论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进行硬膜外麻醉可促进孕妇的自然分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在镇痛分娩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2011年5月~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单胎头位且足月的初产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3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剂量为2μg(A组)、4μg(B组)和6μg(C组)。于L2~3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鞘内注射各组拟定剂量的舒芬太尼和2.5mg的罗哌卡因。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并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A泵)。记录各组首次用药持续时间、药物起效时间、鞘内注射给药后VAS疼痛评分、罗哌卡因总用量、运动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等。结果 3组镇痛效果均良好,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舒芬太尼B组和C组较A组首剂给药后作用持续时间长、药物起效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舒芬太尼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为(22.37±6.33)mg明显高于B组的(15.79±5.64)mg和C组的(14.76±5.17)mg(P<0.05);在运动阻滞发生情况方面,A组发生轻度运动神经阻滞明显多于B组和C组(P<0.05);3组在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在镇痛分娩术中均安全有效,且4μg舒芬太尼联合2.5 mg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在镇痛分娩术中的剂量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的成功率,并分析比较两组试产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的相关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产程中行镇痛分娩30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及无镇痛分娩3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试产分娩的成功率,分析比较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剖宫产术指征、催产素使用率、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情况.结果 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274例,成功率为91.3%,无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173例,成功率为57.7%.两组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均为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等,其中镇痛分娩组试产失败原因中以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而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的发生率低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催产素使用率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改剖宫产术中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多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结论 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风险,但对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术者其子宫收缩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催产素使用率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硬外组5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实行分娩镇痛,联合组50例则采用腰硬联合方法。监测血压、脉搏、氧分压、心电图,比较镇痛起效时间、VAS评分、运动功能情况、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镇痛起效时间联合组明显短于硬外组;在镇痛方面,联合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硬外组。两组在运动功能、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腰硬联合法优于硬膜外麻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