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及发光法检测浓度和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BsAg时间关系。方法:化学发光法是使用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BsAg含量;胶体金法是采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及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分析技术。用胶体金法检测经化学发光法从4323人中筛选的342例临床标本模式如下:①HBsAg浓度大于21ng/ml的261例;②6.4~21ng/ml的27例;③4.8~6.4ng/ml的22例;④0.51~4.8ng/ml19例;⑤0.16~0.5ng/ml9例;⑥小于0.15ng/ml但HBeAg和HBcAb阳性的4例。结果:化学发光法灵敏度0.05,阳性检出率98.4%;胶体金法10分钟内的灵敏度21.00阳性检出率76.3%;15分钟内的灵敏度6.4阳性检出率84.2%;20分钟的灵敏度为4.8阳性检出率90.6%;30分钟的灵敏度为0.50,阳性检出率96.2%.结论:胶体金法灵敏度不如化学发光法,受判读时间和人观察因素影响大,易漏检;而化学发光法灵敏度高,漏检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ELISA一步法和两步法检测HBsAg的差异.方法 经HBsAg中和试验确证的115份阳性样本和30份阴性样本,采用ELISA一步法试剂和两步法试剂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评价两种试剂的检测能力.结果 115份阳性样本,一步法阳性检出率68.7%,两步法阳性检出率76.5%;30份阴性样本,一步法阴性检出率93.3%,两步法阴性检出率96.7%;对等评估指标比较结果,两步法均优于一步法,其中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样本检测值S/CO,两步法高于一步法(P〈0.001);阴性样本检测值(S/CO),两试剂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ELISA两步法检测HBsAg的能力高于ELISA一步法,且能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试溶血、脂血、黄疸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的影响。方法将不同程度溶血、脂血、黄疸HBsAg含量为5ng/ml的标本用HBsAg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同时将HBsAg含量为5ng/ml、2.5ng/ml溶血、脂血、黄疸三项指标正常的标本作为对照,通过仪器检测OD值来比较三者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TBiL为80mmol/L、TBiL为160mmol/L和TG为2.56mmol/L,HBsAg含量为5ng/ml的标本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影响不明显(P〉0.05);TG为3.68mmol/L,HBsAg含量为5ng/ml的标本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影响较明显(P〈0.05);Hb为5g/L、10g/L和20g/LHBsAg含量为5ng/ml的标本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影响显著(P〈0.01)。结论溶血和严重脂血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的影响较大。黄疸对HBsAg胶体金法检测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HBsAg的有效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胶体金法(GIA)与酶联免疫法(EIA)对18638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HBsAg检测,并且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8638例标本中有1例HBsAgEIA阴性而GIA阳性;13例HBsAgEIA阳性或OD值为临界值的样本,GIA结果为阴性;其余的标本EIA和GIA对于HBsAg阴性及阳性的标本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两种方法对HBsAg检测的特异性相近。两种方法若联合检测应用于临床,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本久置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的影响。方法筛选HBsAg强阳性45例、弱阳性45例及阴性标本30例,用ELISA法对同一标本进行当天和隔日检测,并进行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HBsAg阴性标本和HBsAg强阳性标本,当天和隔日血清检测结果(阴性或阳性)全部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BsAg弱阳性标本,隔日检测出现2例假阴性,当天和隔日血清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久置会使HBsAg的免疫活性减弱,从而遗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保证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阳性结果报告的准确性,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结果用胶体金法(GICA法)复检。两者不符时分析原因,再次用ELISA法复检,最后确定结果。结果用ELISA法检测的1087例HBsAg阳性标本,用GICA法复检,其中6例HBsAg为阴性,分析原因,再次用ELISA法复检,确定5例为假阳性,而1082例为阳性。结论为保证HBsAg阳性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将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的标本用GICA法复检,两者不符时,分析原因,再次用ELISA法复检,最后确定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实验(GICA)、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EI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标本的结果符合率,以了解四种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等诊断指标。方法用四种方法平行检测ELISA法测定HBsAg阳性的血清,并相互比较。结果 ELIS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94.3%;GIC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76.6%。GICA与ELISA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4.3%。阳性组HBV-DNA定量检测阳性率为94.7%,平均拷贝数为5.63×106,HBsAg弱阳性率14.3%,平均拷贝数为〈5.0×102。结论 GIC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4%和81.4%,较ELISA和MEIA低,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和误诊率,只能起筛查作用。遇到HbsAg弱阳性的血清标本必须与ELISA法并用,实行双检;ELISA较MEIA灵敏度和特异性略低,当测定标本为弱阳性建议用MEIA复检。PCR法检测HBV-DNA的结果与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献血者HBsAg检测中的应用、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方法利用ELISA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初检、复检两次检测;实验结果0.7≤s/co<1的标本,使用原试剂进行双孔复试。结果 13796份血液标本,HBsAg阳性共24份;0.7≤s/co<1的标本57份,经双孔复试,阳性标本2份。结论应重视OD值接近临界值标本的复核工作;加强对血液标本、仪器设备及检测试剂的质量管理,规范实验操作,提高重复性;建议生产二步法试剂,避免产生高值钩状效应,提高血液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勇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24-125
目的分析乙肝五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常见影响因素。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表面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标本其S/CO值小于4.0大于1.0的289例标本再用免疫荧光分析的方法检测的两种HBsA。AXSYM免疫荧光分析仪为美国雅培公司产品;HBsAg免疫荧光试剂盒为美国雅培公司产品,HBsAgELISA试剂盒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按常规方法检测。HBV-DNA定量以1.00×103copies/mL为判定阳性的标准,〈1.00×103copies/mL判为阴性,〉1.00×103copies/mL判为阳性。结果采用ELISA法HBsAg阳性234例(80.96%),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55例(19.03%),S/CO阳性平均值3.78,阳性率100%;免疫荧光分析法HBsAg阳性202例(69.89%),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34例(11.76%),S/CO阳性平均值14.98,阳性率81.66%。结论乙肝五项是乙型肝炎治疗依据的重要指标,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做好室内质控、室间评价是保证检测质量,杜绝假阳、假阴性结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胶体金免疫法和化学邻甲苯胺法进行大便潜血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2~12月消化科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取新鲜大便标本,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法和化学法(邻甲苯胺法)进行大便潜血检查.结果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化学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免疫法阳性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免疫法阳性检出率为100%,高于化学法阳性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均为0.结论 胶体金免疫法和邻甲苯胺化学法各有利弊,2种检验方法应同时开展,相互对照补充,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HBeAg低值血清,评价ELISA方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IrMA)的检测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至6月我院HBeAg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门诊和住院受检人群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HBeAg结果为1.00~29.99 S/CO区间内的低值血清样本81份,采用ELISA和IFMA法进行复孔检测.结果 HBsAg阳性人群的HBeAg检测结果与HBsAg呈正相关(r=0.680,P<0.01).HBeAg阳性样本占HBsAg阳性样本的32.69%,HBeAg低值样本占HBeAg阳性样本的39.35%,均主要分布于青中年人群.HBeAg阳性率随HBsAg阳性人群的年龄增高而降低(x2=386.041,P<0.01).ELISA和IFMA法检测HBeAg低值样本的阳性率分别为60.49%和45.6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69,P>0.05).两种方法在检测1.00~4.99S/CO、5.00~29.99 S/CO水平的阳性率分别为25.64%、92.86%(ELISA)和10.26%、78.57%(IFMA).相关性分析中,ELISA和IFMA法检测HBeAg低值样本的结果与CMIA方法检测结果均呈明显正相关(r=0.868和0.858,P<0.01).结论 由于方法灵敏度方面的原因,ELISA和IFMA法在检测HBeAg低值样本时存在较高比例的漏检情况,因此上述两种方法不适用于检测HBeAg低值样本以评估受检者感染HBV的疾病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常见模式及ALT的关系分析,探讨前S1抗原(PreS1)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sAg阳性血清449例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所有标志物均阴性的血清55例,采用ELISA法进行前S1抗原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检测,血清ALT用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结果: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HBsAg(+)加HBcAb(+)3种模式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3.8%,71.6%.76.9%。318例preS1-Ag阳性患者血清ALT≥46/L者占34.9%,而131例HBVpreS1-Ag阴性患者ALT≥46U/L者仅1.53%。结论:PreS1配合ALT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肝功能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子宫螺旋动脉,与孕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相结合,分析子痫前期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和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0例子痫前期孕妇及38名健康孕妇,在未经任何药物治疗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子宫螺旋动脉,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VEGF含量。结果①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搏动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之比值(S/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VEGF含量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子痫前期血清VEGF水平分别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I(r=-0.79,P<0.01)、RI(r=-0.78,P<0.01)、S/D(r=-0.83,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①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可以预测子痫前期严重程度。②子痫前期孕妇血清VEGF表达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分析HBV—DNA与乙肝5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502份,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和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9份HBV—DNA阳性。其中123份1.3.5阳性(大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2.48%;113份1.4,5阳性(小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48.09%;12份1.5m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40.00%;11份1.3.4.5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78.57%,大三阳的阳性率与PCR—DNA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M与HBV—DNA两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有不同、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临床判断其传染性及治疗效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优越性.方法 首先选择200份质控品对两种方法检测的准确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然后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HCV样本2000例,分别采用ELISA法与CMIA法对患者血清中抗-HCV进行测定、分析,并对比两种方法对抗-HCV的阳性检测率.结果 质控品试验结果:CIMA法与ELISA法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8.50%与93.00%,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率为93.00%;对两种检测方法下反馈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行分析,CIMA法检测抗-HCV阳性结果为100.00%,占总样本数的1.50%,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结果为92.86%,占总样本数的6.50%.2000例抗-HCV样本检测结果:ELISA法阳性检测率为1.00%,CIMA法阳性检测率为2.10%,两种方法抗-HCV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IA检测抗-HCV的准确率、特异性以及灵敏度均明显优于ELISA法,更适合用于丙型肝炎的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EB病毒VCA-IgA和Rta-IgG抗体在筛查鼻咽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201例体检人群的血清,将血清统一编号后,依序列测定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所有人检测VCA-IgA抗体,将VCA-IgA抗体阳性的193例血清再进行Rta-IgG抗体的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比较血清学检查结果中VCA-IgA抗体单项阳性与VCA-IgA和Rta-IgG抗体双项阳性鼻咽癌检出情况,评价联合检测EB病毒抗体在筛查鼻咽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这193例VCA-IgA抗体阳性血清中,Rta-IgG抗体阳性32例。依照血清号查找其体检结果,VCA-IgA抗体阳性中有鼻咽癌4例,VCA-IgA和Rta-IgG抗体双阳性中有鼻咽癌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序列测定获得的双项阳性血清中筛查到的鼻咽癌比率高于单项VCA-IgA阳性血清。联合VCA-IgA和Rta-IgG更适用于鼻咽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检测限的问题,防止漏检弱阳性标本,建立本实验室的空白限(LOB)、检出限(LOD)及定量限(LOQ)。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发布的《确定检测低限和定量检测限的方案》(EP17-A)文件,将HBsAg的空白样本及一系列的低浓度样本进行ELISA检测,对得到的结果根据其分布状态,采用百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建立ELISA法检测HBsAg的空白限、检出限及定量限。结果空白限为0.117μg/L,检出限为0.317μg/L,定量限为0.500μg/L。结论参考CLSIEP17-A文件建立的检测限比常规方法建立的检测限科学合理,更能满足临床实验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ELISA在HBsAg检测中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和ELISA两种检测HBsAg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用国产HBsAg胶体金纸条和ELISA试剂同时检测血清标本,结果:与ELISA相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7%,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ELISA相比特异性基本一致,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灵敏度稍差,结论:国产HBsAg胶体金纸条与ELISA试剂相比有较高的符合率,但灵敏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reS1和HBcAg(均为HBV核酸相关抗原,nucleic acids related antigen,HBVNRAg)在慢性乙肝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486例正常对照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进行DNA定量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preS1和HBcAg(结果以HBVNRAg表示)的联合检测,同时检测HBV DNA、HBV—M、ALT、AST。结果:在56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中,HBV NRAg检出率为98.3%,HBeAg的检出率为37.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4份血清标本中,HBVNRAg阳性组较阴性组,ALT、AST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reS1和HBcAg的HBVNRAg在筛选HBV感染及判断HBV复制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以便针对不同病原进行相应治疗,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方法对35例EB病毒EBV-VCA-IgM、EBV-VCA-IgA阴性而诊断为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n)、腺病毒抗体(ADV-IgM)、柯萨奇病毒抗体(CBV-IgM)、弓形虫抗体(Tox-IgM)、微小病毒抗体(B19-IgM)、乙肝病毒(HBsAg)等,并与同期住院的25例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临床体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5例传单综合征患者MP-IgM大于1:80阳性12例(34.3%),CMV-IgM阳性5例(14.3%)、ADV-IgM阳性2例(5.7%)、CBV-IgM阳性1例(5.7%)、微小病毒抗体(B19-IgM)阳性1例(5.7%)、乙肝病毒(HBsAg)阳性3例(7.9%),传单综合征组与传统的传单组在淋巴结肿大、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和异常淋巴细胞比例改变明显(P〈0.05)。结论MP与CMV是引起传单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及早明确病原并相应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支原体治疗和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