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骨髓超微结构改变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代偿期(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失代偿期组)肝炎肝硬化各13例共26例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及三系血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骨髓造血微环境损害,三系血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病态造血,血清LDH活性升高。结论血清LDH活性升高与骨髓超微环境损害呈相关关系,对预测全面生存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11,rhIL-11)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儿骨髓巨核系祖细胞(megakaryocyte progenitor)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17例CITP患儿及14例AA患儿骨髓,对照组为骨髓检查三系造血功能正常、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儿童10例。无血清培养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培养体系中包含血小板生成素(TPO)、可溶性补体结合(SCF),IL-3,rhIL-11,或TPO,SCF,IL-3。培养第14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1^+细胞率,CD41结合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nti—alkaline phosphatase,APAAP)桥联酶标技术鉴定半固体培养的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megakaryocyte colony forming unit,CFU—MK)和巨核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egakaryocyte burst forming unit,BFU—MK)。结果rhIL-11联合TPO等细胞因子,可促进对照组、CITP组CFU—MK和BFU—MK生成(P〈0.01),提高CD41^+细胞率(P〈0.01);但对AA组,CFU—MK和CD41^+细胞率无明显的作用(P〉0.05)。结论rhIL-11联合TPO等细胞因子,可促进CITP患儿骨髓巨核系祖细胞在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的增殖,提示rhIL-11具有治疗CITP的潜在价值,但对AA患儿的骨髓巨核系祖细胞生成并无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对肝病评估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223例肝病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HITACHI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运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SRB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型肝病组血清R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无黄疸期和慢性肝炎重度期血清RBP含量降低极为显著(P〈0.01),随病情好转,RBP含量有所上升。肝病患者RBP与前白蛋白PA呈正相关(r=0.83,P〈0.01)。结论血清RBP的水平与肝功能的损害相关,随肝病的加重逐渐下降,可作为评估肝脏损害程度指标之一,对肝病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化验室检查在诊断亚临床肝肾综合征(preclinical HR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肾动脉(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测量各节段动脉管腔内径,检测患者尿中NAG活性。以上各指标与正常健康者对照。结果代偿组各节段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组肾动脉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组以上各血流指标及管腔内径与对照组和代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组尿NAG值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NAG值大于对照组-x±3s为亚临床肝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失代偿组中70%可诊断为亚临床肝肾综合征,并RI值均〉0.7;而RI〉0.7的患者中63.6%可诊断为亚临床肝肾综合征。结论肝硬化患者在病程进展中,肾动脉管径逐渐变细,阻力逐渐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发生异常变化。多普勒超声联合化验室检查结果能敏感、客观地反应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亚临床HR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骨髓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常规、血清铁(Fe)、铁蛋白(SF)、叶酸(FA)、VB12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三系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的分别占46.2%、38.5%、23.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占92.3%;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Fe、SF、VB12分别为30.9±0.4μmol/L、386.4±6.9μg/L、538.6±15.6 pmol/L及26.4±0.8μmol/L、348.8±6.2μg/L、507.5±21.4 p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骨髓造血微环境损害,三系血细胞出现病态造血。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骨髓病态造血可以反映肝硬化病情的轻重和肝脏损害程度,病态造血程度与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白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部分性脾栓塞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合并脾脏显著增大,采取经肝动脉肝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并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移植并部分性脾栓塞术后3个月,ALT、TB和P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SE术后外周血WBC和PLT均显著上升(P〈0.01)。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腹水减轻的占75%(15/20),乏力好转的占85%(17/20),食欲改善的占95%(19/20)。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结合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效果明显,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观察患者肝眭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性脑病53例,发生率为44.17%(53/120)。肝性脑病患者MELD评分为(21.69±9.22)分,非肝性脑病患者MELD评分为(9.32±4.6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随MELD评分的增高而增加(P〈0.01)。MELD评分预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最佳临界值是14.13分(敏感度86.05%,特异度88.37%),MELD评分≥14.13分患者3个月内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MELD评分〈14.13分患者[63.16%(48/76)比11.36%(5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2,P〈0.01)。结论MELD评分有助于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孙希平  赵利 《现代保健》2009,(19):11-13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l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7例,对照组38例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白蛋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39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d。观察两组患者ALT、TBIL、ALB、PTA、HBVDNA定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Child—Pugh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和存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ALT、TBIL、ALB及HBVDNA水平12周后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Child—Pugh评分下降92分者12例(10%),治疗3年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年后肝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累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率87.1%(34/39),明显高于对照组60.5%(23/38)(P〈0.05)。结论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直径,改善门静脉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住院治疗的14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治疗1年以上。结果 治疗组在服用阿德福韦酯1年后,乙型肝炎DNA转阴率为87.1%,HBeAg转阴率为18.2%,肝功能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减轻或阻止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从而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BO血型及胱抑素C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4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家族史、乙型肝炎病毒标记、肝功能分级、门静脉高压及并发症与ABO血型分布情况,比较胱抑素C与肌酐水平差异及其与肝功能分级关系,并与681例健康人群进行对比。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A型血发生率最高。各年龄组中ABO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型血患者中有乙型肝炎家族史、门静脉宽度〉1.5cm、食管静脉曲张、有并发症及肝功能分级Child-PughC级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血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胱抑素C水平随着肝功能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血的人群具有肝硬化的高危因素,AB型血的肝硬化患者其病情发展较其他血型者更严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胱抑素C水平与尿素氮、肌酐相比明显高于健康者,胱抑素C水平随肝功能分级升高而呈升高趋势,同时胱抑素C具有成为肝功能分级的良好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的防护作用,为SI应用于抗电离辐射药物和功能食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辐射补充0.5%SI组,喂养2周后,后两者给予4.0Gyγ射线照射。照射后7d处死小鼠,分离双侧股骨,观察骨髓细胞(BMC)形成细胞集落的能力。体外实验取正常组小鼠的股骨,制成BMC单细胞悬液,4.0Gyγ射线照射,测定BMC的细胞周期和3H-TdR掺入量。结果辐射使小鼠BMC的粒-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明显减少,辐射补充SI组BMC的CFU-GM〔(26.0±6.9)个/105BMC〕和CFU-F〔(23.4±8.6)个/106BMC〕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相应为(17.3±4.4)个/105BMC和(15.6±4.9)个/106BMC)(P0.0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辐射使细胞周期的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S和G2-M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的3H-TdR掺入量明显减少;补充SI组与辐射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S和G2-M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细胞的3H-TdR掺入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革皮氏海参皂苷(saponin of Pearsonothuria graeffei,PGS)对骨髓抑制模型小鼠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PGS低、高剂量组。剂量组小鼠灌胃不同浓度PGS(10和30 mg/kg),正常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16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于首次PGS后第7d,连续3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建立骨髓抑制小鼠模型。于末次给药后,分别制备小鼠肺条件培养液(LCM)、脾条件培养液(SCM)和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PMΦCM),采用MTT法检测其对正常大鼠骨髓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单层半固体培养法检测对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和巨核系祖细胞(CFU-Meg)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和血小板生成素(TPO)mRNA的表达。结果经PGS体内诱导所制备的LCM、SCM、PMΦCM条件培养液能显著促进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增加CFU-GM、CFU-E和CFU-Meg祖细胞的集落形成,上调骨髓细胞GM-CSF、EPOR和TPO mRNA的表达量。结论 PGS通过诱导造血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骨髓粒单系、红系与巨核系造血的恢复。[营养学报,2012,34(6):599-604]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革皮氏海参(Pearsonothuria graeffeii)皂苷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损伤模型小鼠造血的调节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革皮氏海参皂苷分别灌胃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损伤模型小鼠,采用实验血液学技术和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和网织红细胞(RET)数,骨髓有核细胞(BMNC),骨髓造血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和巨核系祖细胞(CFU-Meg)数。结果革皮氏海参皂苷能提高小鼠外周血像中WBC、RBC、PLT、Hb和RET的数量,提高骨髓有核细胞数,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骨髓中CFU-GM、CFU-E/CFU-E和CFU-Meg的集落生成。结论革皮氏海参皂苷对骨髓损伤模型小鼠有促进造血的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诱导机体产生多种造血细胞因子,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向粒单系、红系和巨核系祖细胞分化,恢复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素(T4)、铜蓝蛋白(C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7病例分成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T4、Cp、AFU和P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病例组AFU、PT和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AFU明显低于其他两个病例组(P<O.01);各病例组PT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T。高于其他病例组(P<0.05);重型肝炎组cp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病例组(P<0.05),但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cp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T4,Cp,ALT和PT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和鉴别诊断、病情判断以及疗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晴翼 《中国校医》2014,28(12):890-892
目的探讨临床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相关活动性患者在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校附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就用药48周前后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改变进行分析观察,在治疗前后对比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LL)与透明质酸(HA)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较好的病毒及生化学答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TT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TTV(N22)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Semi—nested PCR)方法,对309例7种不同人群血清检测TTV DNA。结果TTV在非甲一非戊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健康人群中感染率分别为75.00%(15/20)、75.00%(27/36)、61.90%(13/21)、58.06%(18/31)、52.78%(38/72)、45.61%(26/57)和38.89%(28/72)。肝硬化患者及非甲非戊型肝炎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也明显高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21~30岁年龄组TTV感染率(39.06%)显著低于51~60岁年龄组感染率(68.75%)(P〈0.01),其他年龄间无差异。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性别之间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TV在河北地区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中有较高的感染率,TTV感染与不明原因ALT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IL-12)对急性辐射病小鼠的最佳防护剂量。方法 84只BALB/c小鼠均给予60Co γ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rmIL-12 5、10、20、40、60 μg/kg治疗组,治疗组分别于照后1 h及此后每3天一次分别腹腔注射5、10、20、40、60 μg/(kg·d)的rmIL-12,共5次,每天2次观察小鼠一般情况,3天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数,分别于照射后14天和28天收集骨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结果 rmIL-12治疗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对照组改善;血小板最低值高于对照组(13.9%~21.5% vs 8.1%,P < 0.01),恢复速度快于对照组,20 μg/kg最佳;治疗组白细胞恢复速度快于对照组,20 μg/kg最佳;治疗组血红蛋白最低值高于对照组(62.9%~68.3% vs 49.9%,P < 0.01);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示rmIL-12治疗组CFU-Mix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0μg/kg治疗组优于其他治疗组(P < 0.05)。结论 rmIL-12 5、10、20、40、60 μg/kg治疗均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功能,尤其是巨核系的恢复,20 μg/kg治疗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RAIL作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体外净化剂的可行性。方法常规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以PE—DcR1、PE—DcR2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观察TRAIL诱骗受体DcR1和DcR2在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定位。200ng/ml的TRAIL作用骨髓单个核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系18h,FI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凋亡率,并将经上述处理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行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培养。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Jurkat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混合经200ng/ml TRAIL作用24h,在GM—CSF和EPO作用下行集落培养,第7天计数Jurkat细胞所形成的荧光集落及骨髓单个核细胞所形成的非荧光集落数CFU—GM和BFU—E。结果TRAIL诱骗受体DcR1和DcR2在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胞浆和胞膜。200ng/mlTRAIL作用18h,骨髓单个核细胞、Jurkat细胞系凋亡率分别为(5.95±1.23)%、(33.42±2.2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IL组每4×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CFU—F集落数为235.67±33.56,与对照组249.33±42.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ng/mlTRAIL明显抑制Jurkat细胞所形成荧光集落,但基本不影响骨髓单个核细胞CFU—GM和BFU—E的形成。结论TRAIL能选择性地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而对骨髓单个核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可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体外净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戊型淤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用苦黄注射液,其他保肝药物两组相同,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49%(32/37),对照组有效率63.89%(2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2,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5);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其他保肝药物治疗戊型淤胆型肝炎退黄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