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64年美国人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人类真正开始对HBV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尽管目前对HBV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但慢性乙型肝炎(CHB)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传染病,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随着研究的逐步深人,人们发现HBV的前-S1抗原(Pre-S1)在HBV感染与复制、CHB诊断治疗与预防免疫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为HBV血清免疫学检查的五项指标[1]。传统观点认为HBV血清五项指标全为阴性表示无既往感染史,可排除HBV感染。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HBV血清五项指标全阴性患者并不能排除HBV感染[2-4],而且HBV表面标志物不能直接反映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及传染程度,亦不能提示其与乙型肝炎发生和发展过程间的联系,尤其是器官移植、输血、献血、怀孕、医务人员的意外刺伤等,仅以HBV血清五项指标结果不能准确判断血清中有无HBV感染[5]。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PS1TP1)的启动子DNA结合蛋白,进一步阐述PS1TP1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GenBank中的PS1TP1启动子DNA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PS1TP1启动子的DNA片段,并通过亚克隆方法构建真核报告载体pCAT3-PS1TP1p后转染HepG2细胞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以验证所获得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将PS1TP1启动子DNA片段进行固相化,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将所获得的噬斑裂解液进行PCR扩增,测序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生物信息学搜索.结果 pCAT3-PS1TP1p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中CAT表达活性是对照组(pCAT3-Basic空载体)的32.9倍,是pCAT3-promoter的4.2倍,提示所获得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经4轮筛选共得到阳性克隆18个,经PCR扩增、测序,并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筛选出PS1TP1的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编码基因共15个.结论 PCR扩增后所获得的PS1TP1启动子DNA片段具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作用,为研究PS1TP1启动子功能奠定了基础;噬菌体展示筛选结果提示PS1TP1可能参与了细胞周期调节、MAPK信号转导通路,并且有可能在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发育和B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43例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疮肾炎(lupusnephritis,L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文献报道LN肾穿刺组织HBAg的检出率为48%~63.8%[1,2]。我们对43例LN肾穿刺材料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观标记技术,部分病例辅以Southem印迹杂交,探讨LN肾组织HBAg及HBVDNA的阳性情况及其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43例LN肾穿刺组织标本选自1994~1996年间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儿科医院和上海八五医院肾内科住院病例。选用同时期血清及肾组织HBV感染标志物附性的30例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25例,局灶节段性肾炎3例,…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是病毒的外膜结构蛋白多肽,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后4~7周就能从血清内检测到HBsAg,但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以往临床一直将HBsAg作为HBV感染的一个指标;近年来,随着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开展相关的研究,人们对HBsAg定量与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疾病转归以及疗效预测的关系逐渐变得乙型肝炎病毒清晰起来,HBsAg这个“古老”的指标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趋势和分布变化.方法 系统分析3次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结果 乙肝疫苗使用前后,HBsAg流行特征发生了改变,1~14岁儿童HBsAg流行率呈大幅度下降,城市儿童下降最显著.目前中国HBsAg高流行区依然集中在青藏高原、长江流域、沿海地区.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预防接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HBsAg高流地区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求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1971年combers等首次报道了1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发生肾病的患者,此后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认为HBV感染与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有关。1989年我国在北京召开了有关该病的专题研讨会,对该病有了一个比较清楚和一致的认识,并将此病统一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即指血清HBV标记物阳性,患。肾小球肾炎并除外狼疮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且在肾组织中找到HBV抗原的这样一类肾小球肾炎。HBV-GN是肝肾2个系统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应用抗病毒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西医结合、对症支持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核酸的检出率,探讨二者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2例尿检异常的乙型肝炎病人肾组织标本,(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BsAg和HBcAg;(2)巢式PCR定性检测HBV-DNA。结果:52例免疫组织化学25例阳性(48.1%),52例巢式PCR28例阳性(53.8%)。结论:肾组织中HBV核酸标志物检出率高,应该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肝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不利于移植肝功能恢复且导致预后不良,其防治问题是当前内、外科医师研究的焦点。目前的病毒抑制策略不能完全根除HBV,也不能完全预防HBV在未来复发感染。本文旨在探讨肝移植术后HBV再激活的分子机制,以期更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流式细胞分析术对精子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定性、定量检测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62例乙型肝炎患者精液标本,制备成精子细胞单细胞悬液,用荧光标记的小鼠抗HBcAg单克隆抗体与标本细胞充分反应后,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并制定诊断标准。结果该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精子细胞HBcAg定性阳性检出率即敏感度为96.77%,对10例健康对照标本HBcAg定性阴性检出率即特异度为100%,阳性、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准确度97.22%。该方法精子细胞中HBcAg含量以精子细胞HBcAg指数(SHBcI)表示。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SHBcI分别为(5.8777±8.9114)和(0.2800±0.1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病毒载量(HBV DNA≥106拷贝/ml)组SHBcI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HBV DNA106拷贝/ml)组;24例拉米夫定治疗者,治疗后SHBcI明显下降,分别为(8.49±5.13)和(4.18±3.17)。结论该方法能够对精子细胞HBcAg定性兼定量进行诊断,该方法建立对于预测乙型肝炎父婴传播以及阻断治疗都将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可引起各种类型肝脏疾病,包括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自从1967年首次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以来[1],HBsAg从最初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定性诊断指标逐渐发展为目前广泛应用的HBsAg定量诊断及检测指标。HBsAg是HBV的结构蛋白,很少发生转阴。HBsAg血清学转换是病毒清除、病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HBsAg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中,以指导抗HBV疗效分析。当前利用HBsAg在临床治疗抗HBV中意义愈加重要,本文就HBsAg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慢性HBV感染根据自然病程一般可划分为4个期, 临床上慢性HBV感染的不同自然分期的判定对于患者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避免错过抗病毒时机进展为肝硬化至关重要, 但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鉴别对于临床医师仍具有挑战性。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作为新型HBV相关标记物, 其定量检测对于慢性HBV感染的分期的鉴定有重要价值。本文就HBcrAg在评价慢性HBV感染不同分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研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演变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BV-DNA复制程度,将41例HBV-GN患者分为3组,分别测定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肌酐;检验其中35例膜性肾病病理分期与病毒DNA复制高低相关性以及病毒复制水平与治疗总有效率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血清HBV-DNA定量的增加,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水平随着血清HBV-DNA定量的增加也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随着血清HBV-DNA定量增加,35例膜性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病变逐渐加重,DNA定量水平与病理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③随着血清HBV-DNA定量增加,HBV-GN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血清HBV-DNA定量增加,HBV-G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表现加重,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其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IgA肾病(IgAN)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经免疫组化检测证实的肾组织HBV抗原阳性组26例和阴性组59例Ig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肾病综合征者多见,血红蛋白、血IgA水平和肌酐清除率显著下降,免疫荧光以IgA+IgG+IgM型者多见,肾组织病理损害以Ⅳ级为多,肾小球硬化、肾小管病变、间质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显著严重。两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改变及预后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组临床病理改变更严重、预后更差。结论两组是性质相差较大的病变,对阳性组进行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有3.5亿~4亿感染者,其中20%~25%出现肝脏损伤,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每年因HBV感染死亡的人数为100万~200万。我国有56.7%的人口感染过HBV,慢性携带者占9.75%。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是我国的高发病,我国人群中感染率达6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HBsAg携带者有1.3亿以上,10%以上转为慢性肝炎,部分演变为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因此,对乙肝病毒在体内是否有复制的准确判断及抗病毒治疗后的准确监测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以及预后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的浓度变化能否对乙型肝炎疗效起动态监测作用?能否使医生对患者病情作出合理的判断并指导治疗?这是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发地区,动物实验证实HBV具有泛嗜性可引起多种器官损伤,肾脏是除肝脏以外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HBV感染与肾脏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临床常见病,也是我国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对159例HBV慢性感染者HLA-DR基因型及血清TNFα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34例。HLA-DR基因型检测采用PCR-SSP法,TNFα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三组间HLA-DR1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和HCC组均高于CHB组(P0.01),LC组和HC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HLA-DR基因型在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血清TNFα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LC组和HCC组均高于CHB组(P0.01),LC与HCC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携带HLA-DR13基因者与非携带者间血清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HBV慢性感染者中,HLA-DR13基因和血清TNFα高水平可能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易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