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3.
麻黄汤源于《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传统用于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所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等症。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学家以现代医学观点对该方及其加减方进行了药理药效及临床运用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九味羌活汤方出自张洁古《此事难知》,又名冲和汤。由羌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九味药物组成。功能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疾病常用方剂。特别对于风寒外束,寒重热轻无汗,取效甚捷。近年来该方的药效学及临床运用有明显的研究成果。1药效学研究1.1解热作用邱赛红等[1]用7%酵母混悬液按3 mL/kg给大鼠皮下注射,造成大鼠体温升高模型,然后分别给九味羌活袋泡剂10、5 g/kg、九味羌活丸10 g/kg灌胃,给药1 h后就降温至注射酵母前的水平。许俊杰[2]采用五联疫苗或酵母所致家兔发热动物模型,将九味羌…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经方麦门冬汤现代研究与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门冬汤药效学和临床运用文献研究表明,该方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状态,明显加速胃排空、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有抗炎、改善呼吸道过敏、气道清除和抑制其分泌作用;对肿瘤化疗药物有明显的增效和降低其副作用.目前,麦门冬汤主要用于消化、呼吸和肿瘤系统疾病,对中医学辨证津亏燥热所致的某些杂症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芩汤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汤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杨燕飞关键词伤寒论黄芩汤临床应用药理研究黄芩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方由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组成,主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现将此方临床应用情况及其机理概述于下。1临床应用本方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小鼠模型的药效,并探究黄芩汤在CAC中调节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异常增殖,延缓或抑制CAC形成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黄芩汤高、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均给予2次腹腔注射10 mg·kg-1氧化偶氮甲烷(AOM),1.5%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7 d,正常饮水2周,“DSS-饮水”重复2个循环。在给予DSS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纯水等剂量灌胃;美沙拉嗪组小鼠给予150 mg·kg-1·d(-1)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黄芩汤高、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黄芩汤18、9 g·kg-1·d(-1)灌胃;各组均每日给药1次,直至3个循环结束。干预结束后,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记录小鼠结肠肿瘤数目,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4、IL-10及胃肠道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进行造模,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4.55,9.1,18.2 g·kg-1)5个组。造模同时给予灌胃给药,连续7 d,第8天实验结束时采集标本测量结肠长度、质量,计算结肠质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生化试剂检测小鼠血清铁离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髓过氧化物酶(MPO)等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中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SH-Px4),铁蛋白重链(FTH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蛋白53(P53),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MPO,铁离子含量,ACSL4蛋白阳性表达及P53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SOD,CAT,GSH含量,GSH-Px4,FTH1蛋白表达及SLC7A1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干预后,小鼠血清MPO,铁离子含量,ACSL4蛋白阳性表达及P53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血清SOD,CAT,GSH水平,GSH-Px4,FTH1蛋白表达及SLC7A1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且以高剂量组差异明显(P<0.05,P<0.01)。小鼠一般状态、结肠长度、肠重指数及HE染色结果表明,黄芩汤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小鼠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以上结果表明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铁死亡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药效,并探究黄芩汤在UC中是否能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屏障保护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汤高(20 g·kg-1)、中(10 g·kg-1)、低(5 g·kg-1)剂量组、菌群干扰组、菌群干扰模型组、菌群干扰黄芩汤组(黄芩汤,20 g·kg-1)。灌胃抗生素(杆菌肽200 mg·kg-1、万古霉素200 mg·kg-1)8 d构建菌群干扰模型,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构建UC模型,黄芩汤给药治疗7 d。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血、结肠及粪便,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病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基于实验及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芩汤是否可联合卡铂用于子宫内膜癌化疗及其具体机制。方法:构建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当瘤体体积达100 mm3左右时,将24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芩汤组(3.5 g·kg-1)、卡铂组(50 mg·kg-1)、联合组(黄芩汤3.5 g·kg-1+卡铂50 mg·kg-1),每组6只。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00μL灌胃,每日灌胃2次。每2日测量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及裸鼠的体质量。给药20 d后取裸鼠血液做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测,并处死裸鼠取瘤称质量。结合实验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芩汤联合卡铂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的结合部位。结果:黄芩汤组、卡铂组、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8.87%、50.33%(P<0.05)、64.66%(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铂组裸鼠体质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肌酐及尿酸明显上升(P<0.05);与卡铂组比较,联合组裸鼠体质量、白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上升(P<0.05),肌...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