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内脏异位患者解剖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极易造成误诊及手术误伤,给手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行腹腔镜手术时,要求术者具备精确的空间方位感和全面的解剖知识。现对我院全内脏异位行腹腔镜胆囊及阑尾联合切除术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异位胆囊在临床中很少见,在异位胆囊中尤以左肝位较为罕见,而左肝外叶异位胆囊且不伴有内脏全反位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标准术式,临床医师已熟练掌握,但对于异位胆囊,极大地增加了术中不确定因素及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概率.本文对1例左肝外叶异位胆囊且不伴有内脏全反位患者行L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CT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CTA检查并经3D后处理的2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的患者,观察其心内及心外异常结构。结果20例患者中,左心房异构3例(3/20,15.00%),左肺两叶、右肺三叶2例,双肺两叶1例;单心室2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大动脉异位2例,肺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闭锁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例。右心房异构17例(17/20,85.00%),均为双肺三叶;单心室9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心内膜垫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卵圆孔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8例;大动脉异位14例,肺动脉狭窄16例,肺动脉闭锁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永存左上腔7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2例。结论 CTA可很好地显示心脏、大血管及胸腹腔内的结构,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异位胆囊的腹腔镜手术对策(附2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异位胆囊的腹腔镜手术对策。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所遇21例异位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原则和技巧。结果 肝右后叶胆囊1例;全内脏反位,胆囊位于左肝下2例;肝左外叶胆囊2例;肝内胆囊16例。经必要的术前准备及术中相应处理,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异位胆囊给LC带来困难,应根据胆囊位置的具体变异,采取适当措施,从而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改良Fontan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完成改良Fontan术的17例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10(4.7±2.5)岁,体重10.6~27.0(16.6±4.9)kg。17例患者中2例患者接受一期改良Fontan术,15例行分期手术,在行改良Fontan术前接受了双向Glenn等单心室矫治系列手术。结果无住院死亡,末梢血氧饱和度由73%±12%升高到91%±5%,无血管栓塞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出现。随访4个月至6.5年,死亡1例,近中期死亡率5.9%(1/17)。结论单心室矫治是治疗内脏异位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食道)回肠错误吻合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早期诊断和治疗该当。方法 对11例胃,食道与回肠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经再手术治疗,8例痊愈,3例分别死于笛手术后吻合口瘘,MOF,肺部感染。结论 胃(食道)回肠错误吻合的发生与术者粗心大意或经验不足有关;麻醉不满意,切口选择不当及先天内脏畸形或异位与错吻也有一定关系。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钡剂检查。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内脏脂肪与胰腺癌关系相关研究的进展。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内脏脂肪的蓄积、内脏脂肪与胰腺癌关系的潜在机制、内脏脂肪的测量以及内脏脂肪与胰腺癌预后方面相关研究的文献予以综述。结果 内脏脂肪的蓄积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年龄、性别及性激素、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等,它分泌的多种脂肪因子在胰腺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多种不同信号通路发挥促肿瘤和抗肿瘤效应。结论 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在不影响患者病情进展的条件下,通过调整饮食、体育训练等方法降低内脏脂肪量,同时干预各种脂肪因子的作用路径,以此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脏大神经切断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 方法: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ANP模型组(模型组,n=8);ANP模型+双侧内脏大神经阻断组(内脏大神经阻断组,n=8)。ANP模型采用胰管内注射5%牛黄胆酸钠及胰蛋白酶法诱导,内脏大神经阻断组于造模后即行双侧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后动态监测各组血清胰淀粉酶(AMY),血清钙,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7 d后处死全部动物行病理观察。 结果:重复测量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内脏神经阻断组术后AMY明显升高,血清钙水平明显下降,HCRP,TNF-α,IL-10均明显升高(均P<0.01);模型组与内脏大神经阻断组间AM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内脏神经阻断组HCRP,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血清钙和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大体与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与内脏神经阻断组均有典型ANP病理改变,但内脏大神经阻断组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 结论:切断内脏大神经能减缓犬ANP病理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AA)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约占全部内脏动脉瘤的60%,仅次于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位于腹部动脉瘤第3位[1].脾动脉起源变异合并脾动脉瘤甚罕见.自2002年9月至2009年9月我们共收治脾动脉瘤13例,其中有4例脾动脉瘤的脾动脉异位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AA)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约占全部内脏动脉瘤的60%,仅次于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位于腹部动脉瘤第3位[1].脾动脉起源变异合并脾动脉瘤甚罕见.自2002年9月至2009年9月我们共收治脾动脉瘤13例,其中有4例脾动脉瘤的脾动脉异位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将山莨菪碱应用于156例严重烧伤病人,旨在探讨其对严重烧伤内脏并发症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治疗组内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其内脏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治愈率提高。提示山莨菪碱对烧伤内脏并发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内脏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内脏动脉瘤患者行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检查,19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用屏气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图像减影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43例共50个内脏动脉瘤,涉及脾动脉32个(其中5例脾动脉异位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占64%;肠系膜上动脉7个(14%),腹腔动脉干5个(1例为腹腔系膜干),肾动脉4个,肝动脉2个.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并在立体直观显示动脉瘤及其与周围血管脏器关系方面优于DSA.43例中,行栓塞治疗15例,手术9例,保守观察19例.结论 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能尤创、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所提供的三维解剖细节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作为内脏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重建术后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1994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修复重建患者共1005例,其中随机选择Ficat和AlertX线分期Ⅲ、Ⅳ期患者74例(A组),观察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与随机从465例同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选取80例(B组)的异位骨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B组术后均获随访2-10年,平均6.5年。修复重建术组发生异位骨化4例,异位骨化率5.4%;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发生异位骨化18例,异位骨化率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重建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低,适用于青壮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4.
异位妊娠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在异位妊娠的病因中,输卵管炎症是主要病因。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可能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有关。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宫颈分泌物中与输卵管黏膜组织中的CTDNA,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以期分析异位妊娠与生殖道沙眼原体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枢神经损伤与异位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述近阶段国内外有关中枢神经损伤后异位骨化研究的新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中枢神经损伤与异位骨化研究的文献,综述神经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及预防治疗。结果 神经性异位骨化可能的机制与骨形成蛋白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关。超声、肌酸磷酸激酶、C-反应蛋白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检测异位骨化的发生。秋水仙碱和罗非考昔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异位骨化。结论 神经性异位骨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前列环素与门静脉高压症内脏高动力循环关系的实验研究于建军,孙格非内脏高动力循环在门静脉高压症(PH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有实验证实外源性前列环素(PGI_2)能引起正常机体内脏的高动力循环表现。本实验通过动态观察,发现PHT内脏高动力循...  相似文献   

17.
异位急性阑尾炎并发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治教训张训臣,王竹平一般来说,阑尾与盲肠的关系是固定的,但多种原因可致盲肠的位置改变,加之阑尾的长度及其尖端指向亦无特定规律,因此阑尾可能发生异位。异位的阑尾,一旦发生急性炎症,诊断常有困难,而异位阑尾炎并发阑尾周围...  相似文献   

18.
膀胱外翻合并肠异位(附九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对膀胱外翻合并肠异位的认识及提高诊治效果,报告自1972~1995年收治各型膀胱外翻80例中合并肠异位者9例,占11%。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2.9岁。完全型膀胱外翻6例,部分型1例,隐型2例;片状肠异位6例,管状肠异位3例。病理结果:大肠5例,小肠2例,肠粘膜2例。9例均采用切除异位肠组织行膀胱外翻功能修复术。结果:控制排尿6例,部分失禁2例,完全尿失禁1例。认为膀胱外翻合并肠异位是介于泄殖腔外翻与膀胱外翻之间的胚胎发育异常。应采用切除异位肠组织再行膀胱外翻功能性修复。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道喂养对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胃粘膜损害是严重烧,创伤最常见的内脏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可能与胃粘膜缺血,感染,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烧,创伤早期肠道喂养是安全可行的。早期肠道喂养对胃粘膜的局部效应,以及在整体2水平上改善了腹部多内脏血流灌流与功能,阻断内脏源性有害介质产生。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等诸多综合的有效效益,对AGML产生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辅助药用于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时抗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4组,行T8-10硬膜外腔穿刺注药,当阻滞平面固定及血压稳定后,分组应用氟哌啶与哌替啶、氟哌啶与芬太尼、咪唑安定与哌替啶、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及欧贝4种联合用药,观察用药后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抗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结果: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及欧贝合剂对呼吸循环影响小,且抗内脏牵拉反应效果与哌氯合剂相似而优于氟芬合剂。结论: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及欧贝合剂抗内脏牵拉反应效果确切,副作用小,是硬膜外阻滞下行腹部手术时的较好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