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热凝治疗对我国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8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内蒙古鄂托克县、山西省襄垣县和阳城县)和城市地区(深圳)建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符合标准的20~6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HPV阳性且接受热凝治疗(166例)或未接受任何治疗(2 ...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局限于宫颈上皮内,具有不同组织学改变的非浸润性癌前病变。这些变化总是发生于或接近于宫颈移行带的部位,不仅可以累及表面上皮,而且可以伸入宫颈腺体。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筛查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癌是居于第二位的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目前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逐渐发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度)→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1967年Richart提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的癌前  相似文献   

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有吉 《当代医学》2002,8(4):42-44
40年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曾作为宫颈浸润癌进行治疗。现今,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已逐步了解其发生发展的一些特点,并形成一套适度治疗的方案。文章对其病因研究、临床表现、自然转归、诊断及治疗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上皮内瘤变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组织检查确诊332例下生殖道HPV感染及43例上皮内瘤变。结果:HPV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HPV感染发生上皮内瘤变主要集中在31~40岁年龄段(P〈0.05),下生殖道各部位的HPV感染均可并发上皮内瘤变,以宫颈最显著(P〈0.01)。结论:早期诊断下生殖道HPV感染,可减少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对于宫颈癌前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薇 《广西医学》2004,26(10):1413-1415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 a ,CIN)是与子宫颈浸润癌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 ,能反映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从CIN发展为宫颈癌 ,有一个较漫长的时间(大约 10年 )。因此 ,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的癌前阻断至关重要 ,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贵州省遵义地区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患者90例,分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36例、宫颈癌组24例及对照组30例.三组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HPV阳性2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量与宫颈内瘤样病变(CIN)的关系.方法:372例病人按照细胞学和活组织检查的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CIN 1级、CIN 2级和CIN3级4组.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方法检测宫颈拭子中的HPV DNA负荷量,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与病变组HPV阳性率分别为20.5%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②正常对照组、CIN 1级、CIN 2级和CIN 3级组的HPV DNA负荷量分别为 (2.84±0.26) ×10 copy、(4.04±0.52) ×10 copy、(22±2.3) ×10 copy和(39.8±2.3) ×10 copy,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负荷量亦随之增加.结论:HPV负荷量与CIN病变程度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检测HPV DNA负荷量对于指导CIN的处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CIN的患者共263例,均对其检测HPV分型。HPV分型的检测采用PCR扩增、基因芯片探针杂交分型检测法。结果 HPV感染率随着CIN级别进展逐渐升高。CINⅠ级主要为LR-HPV感染;CINⅡ-Ⅲ主要为HR-HPV感染,尤其是HPV-16、18。HPV-16、18感染率在CINⅠ与CINⅡ、CINⅡ与CINⅢ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V感染率随着CIN级别的增高而上升,HPV感染的基因型决定了CIN病变的级别,LR-HPV主要引起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当于CINⅠ级,HPV基因型主要为HPV-11、6。HR-HPV主要引起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当于CINⅡ-Ⅲ,HPV基因型主要为HPV-16、18、58。因此,对有性生活的女性开展HPV分型检测,结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法(TCT)检查,发现阳性及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时有效地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并进行干预治疗,能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张磊  毕庆庆  陈文  牟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42-2046
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女性肿瘤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恶性病变的直接原因。了解特定地区女性群体中HPV基因型分布情况,对于宫颈癌的筛查和疫苗预防策略的制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HPV基因型流行率和归因率。方法 收集2012—2015年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和青岛市肿瘤医院就诊确诊为CIN和宫颈癌的患者共1 664例,其中CIN1级376例,CIN2级408例,CIN3级336例,宫颈鳞癌440例,宫颈腺癌10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23种HPV基因型检测后,分析HPV基因型在不同分级CIN和宫颈癌患者中的流行率、归因率。结果 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阳性率、单一基因型感染、2种基因型感染、3种基因型感染、4种及以上基因型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1级患者中,HPV52(19.1%)是流行率最高的基因型,随后依次是HPV16(17.4%)、HPV58(8.7%);在CIN2级和CIN3级患者中,流行率排在前5位的HPV基因型依次为HPV16、HPV52、HPV31、HPV33、HPV58;在宫颈鳞癌患者中,最常见的HPV基因型是HPV16(43.1%),随后依次是HPV52(16.3%)、HPV31(8.9%)、HPV58(7.3%);在宫颈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HPV基因型是HPV18(57.1%),随后依次是HPV16(28.6%)、HPV52(14.3%)。30.7%的CIN2级和43.3%的CIN3级归因于HPV16;49.1%的宫颈鳞癌和65.1%的宫颈腺癌归因于HPV16和HPV18。在CIN和宫颈癌患者中,除HPV16外,HPV52的归因率最高。结论 青岛地区的HPV疫苗接种计划和宫颈癌预防策略,在关注HPV16和HPV18的同时,也应当关注HPV52、31、58、33。探究HPV基因型流行率和归因率有助于临床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浸润癌患者中的感染状态.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及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  相似文献   

13.
李云芬 《中外医疗》2012,31(36):67-68
目的研究并探讨联合使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观察,以及采用这种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在2011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对这些患者联合使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观察,并将所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经过联合应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治疗后的效果显示可知,病理组织阳性的有96例,敏感率为95.95%,假阴性率为4%。结论联合使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不但可以提高检出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假阴性率,该方法是一种目前有效的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FOXP3在HR-HPV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黏膜HR-HPV负荷量间的关系。方法取HR-HPV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组织标本120例,其中CINⅠ、CINⅡ、CINⅢ各40例,HPV阴性的正常宫颈组织30例为对照组。HR-HPV负荷量采取HC2法检测,FOXP3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livision二步法)检测。结果 FOXP3不仅表达于CIN宫颈间质的淋巴细胞,而且表达于CIN宫颈上皮细胞;FOXP3在CIN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级别密切相关,而在CIN宫颈间质中的表达与病变级别无明显关系;FOXP3在CIN上皮组织和间质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黏膜HR-HPV负荷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是:0.601、0.386,均P<0.001)。结论转录因子FOXP3可考虑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重引物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18型聚合酶键反应(PCR)技术检测74例新疆南疆、北疆部分地区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CA)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其中在南疆检测出CA17例,CIN Ⅲ级20例,在北疆检测出CA22例,CINⅠ~Ⅲ级2例,CINⅢ级13例.结果:总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94.1%、90.0%、90.9%、86.7%.CIN与CA患者的HPVDNA检出率在地区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南、北疆患者CA组织中HPV6b、11、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89.7%、12.8%、5.1%.CIN组织中HPV6b、11型检出率为0%,HPV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65.7%、20%.提示CA与HPV6b、11型感染有关,CIN则与HPV16、18型密切相关.并且在南、北疆CA与CIN患者所感染的HPV亚型无地理分布差异(P>0.05).CIN组织中,HPV16、18型检出率较国内外报道高,值得重视;CA组织中,检出HPV高危型(HPV16、18型)7例,其中1例伴宫颈不典型增生Ⅰ~Ⅱ级,这些病例应继续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衬垫式介入治疗并发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CINⅢ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伴有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CINⅢ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治疗组LEEP术后当天及第7、14、21天均行宫颈创面消毒,彻底擦拭干净消毒液后放置壳聚糖宫颈抗菌膜1枚于创面,并使抗菌膜紧贴创面,再向阴道内填塞带线棉球以防止抗菌膜脱落,12 h后取出。对照组术后未给予上述治疗。术后第7、14、21天均对两组患者复诊,观察阴道分泌物、阴道流血及创面愈合等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宫颈行LCT及阴道镜检查。结果:术后第7、14、21天,治疗组阴道分泌物、阴道流血的综合评分和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HPV感染转阴率为50.00%,治疗组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阴道镜检查显示对照组慢性炎症转化率为55.27%,治疗组为3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衬垫式介入治疗伴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CINⅢ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宋芳  吴玉梅 《医学综述》2014,(14):2622-2625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48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均以阴道残端细胞学异常就诊。既往病史中,宫颈癌病史26例(54.17%),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22例(45.83%)。共发现VaINⅠ17例(35.42%),VaINⅡ18例(37.50%),VaINⅢ13例(27.08%)。VaIN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者45例(93.75%),阴性者3例(6.25%)。VaIN发生于阴道上1/3的患者41例(85.42%),其他部位者7例(14.58%)。43例(89.58%)患者病变呈多灶性分布,5例(10.42%)呈局灶性分布。VaIN的治疗方法有CO2激光汽化治疗31例、局部药物治疗13例、局部切除3例和腔内放疗1例。治疗后病变近期局部控制率为100%,4例(8.33%)VaINⅢ患者复发,再次激光治疗后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断困难,最常发生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常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病变多位于阴道上1/3,呈多灶性分布。激光治疗及局部用药均可有效控制VaIN,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由于VaIN的易复发性,需进行长期严密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半乳凝素9(galectin-9)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galectin-9在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2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包括低度病变和高度病变)41例和浸润癌组织30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0%正常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具有galectin-9蛋白的免疫活性,在子宫颈低度上皮内瘤变(LGSIL)、高度上皮内瘤变(HGSIL)(包括原位癌)和浸润期子宫颈鳞癌(ISCC)各组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8.8%和38.7%。随着病理学级别的进展,galectin-9的表达逐渐下降,正常子宫颈上皮>LGSIL>HGSIL>ISCC(P<0.05)。结论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galectin-9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galectin-9表达缺失发生在子宫颈癌发生的早期,可能在子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CIN 患者221例,采用 LEEP 手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前 CIN 级别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评价术前、术后1年和3年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率,术后并发症。结果:221例 CIN 患者术前检查和术后病例确诊 CINⅠ级的符合率达83.4%,CINⅡ级和 CINⅢ级的符合率达90.4%;病理结果示一次性切除病变组织189例(85.5%),补切周边手术32例(14.5%);1年和3年随访时 HR-HPV 感染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3年 HR-HPV 感染者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术后1年随访时未复发110例(49.8%),随访3年未复发51例(23.1%)。结论:LEEP 手术是治疗 CIN 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的129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一步接受阴道镜检查5078例,阴道镜下取活检1571例。结果宫颈光滑及宫颈糜烂不同分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程度不会因为宫颈糜烂分度加重而升级,两者间并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