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吸虫病的研究近年来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免疫方面。既往血吸虫病免疫学的研究都致力于免疫诊断。近年来对杀童虫的免疫机理和免疫病理均有较多的了解。本文主要讨论血吸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病理——虫卵肉芽肿形成和免疫复合物肾病。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抗体抗日本血吸虫病免疫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分子和免疫寄生虫学研究室曹建平,吴观陵,管晓虹血吸虫感染宿主的肝、肠等器官后虫卵肉芽肿(Gr)形成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研究Gr形成的调节机理和寻找外源性调节因子,有助于抗病疫苗的研制。本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血吸虫病患者的脾脏中提取的血吸虫病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S-iRNA),前文业已初步证明S-iRNA在体外具有传递免疫的功能。iRNA注入机体后,可通过淋巴细胞诱生特异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Barr等报道疟疾特异性iRNA,具有保护小鼠对柏氏疟原虫致死量的攻击,且使鼠体内疟原虫数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恒河猴的实验业已证明,血吸虫病获得性免疫机理是通过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而发挥效应的。本文试用S-iRNA注入家兔,观察其传递免疫的功能及抵抗血吸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危害仅次于疟疾。中国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国家之一。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宿主对虫卵可溶性抗原(SEA)的持续刺激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以虫卵肉芽肿、组织损伤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发生,最终引起肝纤维化,严重可导致死亡。本文从细胞水平(Th2细胞、肝星状细胞、肝巨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关键信号通路(IL-13/STAT6IL-13、TGF-β1/smads、IL-17、IFN-γ、其他通路)、microRNA的调控作用等方面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其致病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 血吸虫病的病理过程除细胞免疫参与外,体液免疫也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它也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近几年来对曼氏血吸虫病实验动物的免疫学研究表明,血吸虫能分泌一种抑制因子(SDIF),抑制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患者的血清中也存在一种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抑制因子,因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减低,体液免疫功能增高,特别是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患者更是如此。所以对晚血患者除进行病原  相似文献   

6.
本文第一部分初步证明血吸虫病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S-iRNA)在体外能将免疫信息传递给正常人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白胞细;第二部分动物实验证明,家兔注射S-iRNA后能诱发特异性细胞与体液免疫反应,当再在接种血吸虫尾蚴后成虫发育率较对照组显著地减少,故认为S-iRNA对动物血吸虫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现将第三部分用S-iRNA治疗晚期血吸虫病20例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共20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形成及其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肝脏虫卵肉芽肿及其纤维化。在血吸虫病的各个阶段 ,肝脏和血清中的纤维化相关物质如透明质酸 (hyaluronicacid ,HA)、胶原蛋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而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调节过程中细胞因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CD4+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D4+ T细胞可分为Th1细胞和Th2细胞 ,Th1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有 :INF γ、IL 2、IL 1 2、TNF α、IL 1 8等。Th2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有 :IL 1 0、IL 1 3、IL 4、IL 5。这两类细胞因子对细胞外基质的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血吸虫病的免疫研究有很大进展,国内外均有报道晚期血吸虫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因之设法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将是有益的,对此已有使用转移因子而收益。iRNA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无转移因子的种间限制,已用于肿瘤与乙型肝炎等的治疗。本文报道从血吸虫病巨脾患者的脾脏中,提取血吸虫病特异性免疫RNA(S-iRNA);用白细胞粘附抑制(LAI)试验,测定其活性并观察其对正常人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白细胞传递免疫现象。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免疫调节系统失衡,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参与其发病机理.不同病理类型的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治疗上也有所差异,其发生可能与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免疫应答有关.现就IgA肾病临床病理与Th细胞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25例血吸虫病患者用聚乙二醇沉淀物组份分析法进行了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血靖分补体C_3等项目的检测。发现:(1)晚血患者的各种CIC(IgGco、IgMco、IgAco)的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其中腹水型的均值明显高于肝脾肿大型,而一般慢血患者则在正常范围。(2)慢血患者的IgGco、IgMco、C_3co的均值较正常人轻度升高,未能检出IgAco,而晚血患者的IgGco、IgMco、IgAco、C_3co的值皆显著高于慢血患者和正常人,且以其中的腹水型增高得尤为显著。(3)晚血的血清C_3均值略低于正常人,C_3的降低率明显高于慢血,而C_3co的水平则与正常血清C_3相反,其均值显著高于正常人。上述结果不仅表明变态反应参与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而且证实了有补体参与的第Ⅲ型变态反应在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起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血吸虫病患者CIC的检测对于研究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病情的判断诸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林有坤  潘乐泉 《广西医学》2001,23(5):1118-1120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发病原因是自身免疫异常 ,或自身免疫异常是造成病理损伤主要原因的疾病 ,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皮肌炎 (DM )、多发性肌炎 (PM)、天疱疮 (PP)、类开疱疮 (BPP)、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等多种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确切病因、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 ,治疗上仍然十分困难。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细胞调亡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密切联系 ,可望通过对细胞凋亡调节机理的研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因此 ,近几年对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1,2〕。1 细胞凋亡的概念、意义及检…  相似文献   

12.
近来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在免疫病理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资料,但其免疫状态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尚乏报道,为此于1978年10月至1979年11月进行了下列三方面工作:①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免疫状态的观察。②慢性血吸虫病(简称“慢血”)患者治愈前后免疫功能的动态观察。③难愈性血吸虫病与免疫状态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免疫状态的观察经粪便毛蚴孵化证实为慢血患者59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9例;16岁以下10例,17~50岁40例,大于51岁9例。晚血病人22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AR)是IgE介导的,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发病的重要免疫学基础是Th1与Th2细胞之间的失衡,主要表现为Th2细胞优势。文章就AR的Th1与Th2失衡机理,相关细胞因子与血清IgE水平的相关性,中药治疗AR前后血清IgE、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药物治疗的免疫学机理。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AR)是IgE介导的,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发病的重要免疫学基础是Th1与Th2细胞之间的失衡,主要表现为Th2细胞优势。文章就AR的Th1与Th2失衡机理,相关细胞因子与血清IgE水平的相关性,中药治疗AR前后血清IgE、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药物治疗的免疫学机理。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将免疫看作是机体识别并排斥异己抗原的反应。但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免疫不仅是识别非己,还需要识别自己,而且,识别自己还是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基础。免疫概念的这个变化,推动人们进一步探讨和重新认识免疫机理,包括免疫应答、免疫调节机理和免疫病理机理,也必然会影响到免疫学的实际应用方面。一、细胞表面标志和自我识别有两类细胞表面标志(主要指表面抗原)与免疫的自我识别关系密切。其一是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的抗原,它是各免疫细胞相互识别的自身标志。其次是白细胞分化抗原,它是区别功能不  相似文献   

16.
<正> 免疫识别与免疫逃避是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及防治中的关键矛盾,它决定着免疫反应的有无和强弱。在重建免疫识别的方法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lells,DC)负载肿瘤相关抗原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 DC的来源及分类 Steinman和Cohn1973年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来一种新型细胞,根据其最初从淋巴器官分离,且具有树状突起而被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寄生虫病,其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是很明确。microRNA是一种内源性小分子RNA,通过在转录后调控基因的功能,从而广泛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目前,miRNA在血吸虫病中的功能研究是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包括虫源mi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宿主miRNA在疾病进展中的功能研究、血清miRNA表达谱研究以及胞外囊泡mi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血吸虫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并有望转化为血吸虫病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作用靶点。本文对miRNA在血吸虫病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免疫荧光抗体试验(DFA和IFA),观察了不同时期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组织内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定位情况及其动态变化。以了解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组织内免疫物质与日本血吸虫病变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9.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LSAB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大肠慢性血吸虫病细胞DNA含量及花生凝集素(PNA)受体的变化,以探讨血吸虫病与大肠癌的关系。结果表明,42例大肠慢性血吸虫病(包括18例血吸虫卵息肉)细胞DNA含量及PNA受体均无明显异常,而12例血吸虫病合并大肠癌和11例单纯大肠癌及其癌周粘膜在以上两方面亦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本组资料未能证实慢性血吸虫病肠道病变具有癌前病变的性质,血吸虫病与大肠癌可能为伴存关系。  相似文献   

20.
检测了14例慢性血吸虫病(下称慢血)和25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外周血自发性抑制性T细胞(STs)功能,对所有慢血患者和15例晚血患者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慢血和晚血患者STs功能均显著增高,CD~+_3(全T细胞)百分比和CD~+_4(辅助性T细胞)/CD~+_8(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比值明显降低,CD~+_8细胞百分比升高,CD~+_8细胞百分比和CD~+_4/CD~+_8比值分别与STs功能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对STs功能和T细胞亚群在慢性血吸虫感染免疫调控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