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规律抗结核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观察组予以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随时对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均为3HREZ/15HRE,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常规体质适当增减剂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末以及疗程结束观察组痰涂片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关键在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磺脲类降糖药与黄连素二甲双胍联合疗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8月该院接诊的120例糖尿病病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A、B、C 3组,各组40例。患者都常规应用磺脲类降糖药,A组加用黄连素,B组加用二甲双胍,C组加用黄连素和二甲双胍。综合分析各组用药后FBG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 C组治疗后的HbA1c等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A、B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的CP和INS水平明显优于A、B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黄连素和二甲双胍积极用于糖尿病常规治疗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相关指标的改善,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永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122-1123
目的对比不同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A和B组,分别接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并同期选择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和痰菌转阴等指标。结果 B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病灶显效率、空洞闭合率及痰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P〈0.05)。A、B组在6个月与12个月组间比较痰转阴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尽早首选胰岛素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不同强化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和单纯口服降糖药联合强化治疗对患者血糖、血脂、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48例空腹血糖(FBG)7.0~11.0 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12例)实行单纯胰岛素治疗,第2组(20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第3组(16例)接受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分别在诊断初和强化治疗3个月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脂,15例患者加测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B细胞功能均明显改善;单纯胰岛素治疗组HbA1c降低更为显著。结论3个月后3组强化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B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敏感性,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方案使糖代谢异常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经优泌林70/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经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 h PG、Hb A1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低血糖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血糖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87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3例.两组均控制饮食、餐后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期间观察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PG、2 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1、3年与B组同期比较,FPG、2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T2DM患者的血糖、HbA1c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能减少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胰岛素皮下注射组(A组)34例,胰岛素泵皮下输入胰岛素组(B组)32例,口服降糖药组(C组)32例,A、B、C组患者分别使用胰岛素泵,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结果 A组的治疗效果最好,B组次之,C组最差。结论综合临床症状好转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等方面因素,得出的结论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该首选注射胰岛素作为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龙  张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4):223-224,239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与单用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控制急性脑梗死( ACI)应激性血糖增高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方法:114例AC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n=40,予胰岛素皮下注射+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降糖药组(n=34,口服格列齐特控制血糖),胰岛素组(n=40,单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用控制空腹及餐后高血糖的疗效。方法将136例单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国产甘精胰岛素(长秀霖),B组采用进口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两组在用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均分别与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联用,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和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周时FPG、2hPG及HbA1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但仍未达标。两组患者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格列奈,治疗后4周时FPG及2hPG水平均已达标,HbA1C水平于治疗2个月时达标。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2%和4.6%,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甘精胰岛素分别与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联用,能较好控制FPG、2hPG及HbA1C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均较低,临床疗效相近。因此,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联用是控制FPG、2hPG及HbA1C水平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免疫治疗肺结核临床观察--2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母牛分支杆菌 (M.vaccae)菌苗免疫治疗缩短初治菌阳肺结核化疗疗程及对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14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和46例耐多药肺结核,配对随机分为M.vaccae菌苗免疫治疗组和单纯化疗对照组。初治治疗组 (A组)采用M.vaccae菌苗深部肌肉注射6次及4个月化疗,初治对照组 (B组)采用6个月化疗而不行免疫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C组、D组)均给予18个月化疗,但治疗组 (C组)给予M.vaccae菌苗免疫治疗6次,对照组 (D组)单用化疗。M.vaccae菌苗免疫治疗结束,A组痰菌阴转率为95.8% (68/71),B组为97.2% (69/71),P>0.05;C组和D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34.8% (823)和4.7% (123),P<0.05。本文对疗程结束痰菌阴转且未失访的141例病人进行了2年随访。结果 A组2年复发率为6.3% (464),B组为4.5% (366)P>0.05,C组、D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11.1% (1/9)和50.0% (1/2),P>0.05。结论 M.vaccae菌苗免疫治疗可将初治菌阳肺结核的化疗疗程缩短为4个月,痰菌阴转率、2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耐多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明显提高,复发率与对照组无差异。因此,M.vaccae菌苗免疫治疗可缩短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程,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评价化疗并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 (微卡菌苗 )治疗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 191例初、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 A、B、C、D组 ,A、C组 (各 5 0例 )分别采用 2 HRZS/ 4 HR和 2 HRZES/ 6 HRE加微卡菌苗方案治疗 ;B组 (46例 )、D组 (45例 )单纯用 2 HRZS/ 4 HR和 2 HRZES/ 6 HRE方案治疗。观察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情况。结果 第 2月末痰菌阴转率 :A、B组分别为 96 .0 %和 78.3% ;C、D组分别为 92 .0 %和 6 8.9% ;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 A、B组分别为 98.0 %和 87.0 % ;C、D组 96 .0 %和 77.8%。疗程结束胸片改善有效率 A、B组96 .0 %和 84 .8% ;C、D组 92 .0 %和 73.3%。空洞闭合 A、B、C、D组分别为 83.33%、5 2 .6 3%、78.5 7%、4 5 .0 0 %。结论 微卡菌苗能提高痰菌阴转率 ,促进病灶吸收 ,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T2DM患者予以胰岛素联合艾塞那肽的治疗,观察艾塞那肽对T2DM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B组在A组方案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治疗,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血脂、体重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B组A2hPG低于A组(P<0.05),△2hC-P、△HOMA-β则高于A组(P〈0.05)。另外,B组患者BMI、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使用艾塞那肽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50例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喷丁、链霉素,乙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案为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肺结核治疗效果、肝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乙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两组相比,甲组患者更优(P0.05);甲组患者肝功能经治疗后15例肝功能恢复正常、8例轻度肝损伤、2例中度肝损伤,乙组患者肝功能经治疗后10例肝功能恢复正常,7例患者肝功能轻度损伤,5例患者中毒肝损伤,3例患者重度肝损伤。两组相比甲组患者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在不良反应类型上也无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采用异烟肼、利福喷丁、链霉素三联抗结核药物合并丙肝病毒清除药物及保肝药物效果较好,可为临床应用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门静脉注射与肌肉注射胰岛素原转基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1)分别用门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的方法将含有大鼠胰岛素原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CMV/胰岛素原DNA裸质粒导入糖尿病大鼠模型以观察其血糖的变化.门静脉注射治疗组(A组)及肌肉注射治疗组(C组)每只大鼠分别接受pCMV/胰岛素原DNA 100μg,门静脉对照组(B组)和肌肉对照组(D组)则分别以同样方法给予同等剂量pCMV空载质粒DNA.同时设立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2)采用超敏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转基因治疗前后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后大鼠肝脏、骨骼肌等组织胰岛素原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接受重组质粒pCMV/胰岛素原DNA裸质粒的两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显著下降.其中,门静脉组大鼠血糖下降约7 mmol/L,且能维持3~4周,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且可持续表达4周;肌肉注射组大鼠血糖下降约4 mmol/L,且能维持1~2周,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表达2周.(2)门静脉治疗组大鼠的肝脏及肌肉注射治疗组大鼠的骨骼肌分别能够检测到大鼠胰岛素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对照组则显示阴性结果.结论 裸质粒门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方法均获得了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原基因的有效表达和血糖水平的显著降低,是糖尿病基因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同期选取 5 4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A组 )与6 0例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 (B组 ) ,以同一抗痨方案治疗 ,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胸部 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1、A组较 B组起病急、症状重 ,以干酪病灶为主 ,病变范围广 ,易于溶解形成空洞 ,痰菌阳性率高 ,起病进展恶化快。 2、A组痊愈率、好转率、痰菌阴转率均低于 B组 (P<0 .0 5 )。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加强抗痨治疗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任艳 《临床肺科杂志》2006,11(2):154-155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对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1998年11月~2003年1月沈阳市胸科医院住院20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不同降糖方案,比较不同方案对肺结核治疗的影响。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个月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痰菌阴转等指标。结果应用有胰岛素治疗组比口服降糖药组病灶吸收、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明显(P<0.05,P<0.01,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用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甘精胰岛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采用甘精胰岛素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1例围术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胰岛素泵给予基础量降糖治疗和静脉胰岛素输注降糖治疗;比较治疗后3组控制血糖时间、日平均血糖、血糖波动程度、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日平均费用. 结果 甘精胰岛素组与胰岛素泵组在控制血糖时间、日平均血糖、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波动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静脉胰岛素输注组(P<0.05).甘精胰岛素组在降血糖的日平均费用上显著低于胰岛素泵组(P<0.05). 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其疗效及安全性与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相似,但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此类患者的早期发现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56例,其中初治耐药患者93例,复治耐药患者56例,初治敏感患者182例。对患者的耐药率、耐药种类、任一耐药率、耐药谱、耐药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35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41.9%,耐多药率达12.9%。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中,以单耐药和多耐药患者为主,耐单药前三位为耐SM、INH和利福类,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1.8%,耐多药患者组合耐药谱以耐HRSEPto+二线注射剂为最多(38.1%)。与初治敏感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体重下降者占多数(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的耐药率较高,以单耐药和多耐药为主,体重下降是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许华 《糖尿病新世界》2020,(3):13-14,17
目的观察分析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该院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12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1例)与观察组(n=61例),分别给予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法。对照组行胰岛素常规注射治疗,观察组行胰岛素泵持续注射,比较两组糖尿病的临床有效率、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应用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61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率96.7%大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8,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率3.4%小于对照组的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应用剂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给药,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可更好的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可减少低血糖率,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