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以及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分为2组,各112例,Ⅰ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Ⅱ组为静脉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变化不明显。Ⅱ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R)明显低于术前。而且Ⅱ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苏醒期不良反应也多于Ⅰ组患儿。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相比,患儿更容易接受,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在小儿疝修补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随机将患儿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组,B组为单纯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C组为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MAP、HR、SpO2),比较三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均优于A组和B组患儿(均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事件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小儿下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下腹部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组和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儿麻醉手术期间的生命体征、诱导苏醒时间、术中肢体运动、喉痉挛、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七氟烷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七氟烷组BP、HR比较平稳,而氯胺酮组BP、HR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中肢体运动、喉痉挛、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下腹部短小手术中应用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具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完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七氟烷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手术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6月我院择期行斜疝或隐睾、鞘膜积液手术的2~5岁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观察组)与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呼吸、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可缩短诱导时问和苏醒时间,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麻醉(C)组及氯胺酮麻醉(K)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MAP、HR、RR、SpO2,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C组MAP、HR、RR都比较平稳.K组手术开始后MAP、HR与麻醉前相比显著增高增快(P<0.05),与C组相比明显增高增快(P<0.05).C组比K组术后清醒快(P<0.01),躁动呕吐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肢手术安全,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七氟烷吸入加辅助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疝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我院接受腹部疝手术的患儿分为:研究组,33例,应用肌肉注射氯胺嗣6mg/kg;对照组,33例,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所有患儿均给予辅助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躁动反应以及患儿在麻醉诱导、术中、术后10min的SpO2、HR、MAP波动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反应均明显较低(P<0.05),而各时间点的SpO2、HR、MAP波动明显较小(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加辅助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疝手术麻醉效果理想,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7.
项雪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23-2925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吸入或氯胺酮加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行疝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吸入七氟烷待患儿入睡后置入喉罩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给予阿托品0.01 mg/kg静脉注射,再行髂腹神经阻滞;Ⅱ组肌内注射氯胺酮(4 mg/kg)基础麻醉后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给予阿托品针0.01 mg/kg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待患儿入睡再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分别记录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时间、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时间和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Ⅰ组从清醒到意识消失时间、术后清醒的时间显著短于Ⅱ组(P<0.05);两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过程中均无体动反应;Ⅰ组MAP、HR无明显变化,Ⅱ组MAP、HR明显上升(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不良反应多于Ⅰ组(P<0.05).结论 七氟烷吸入加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手术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静脉输注在小儿会阴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会阴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骶管阻滞组(Ⅰ组)和氯胺酮静脉全麻组(Ⅱ组),每组各30例。Ⅰ组应用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静脉全麻,Ⅱ组应用氯胺酮静脉全麻。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后10min、切皮时、术中10min、手术结束时及手术结束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病例数及苏醒时间。结果Ⅰ组麻醉诱导后各时点的MAP、HR、RR、SpO2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麻醉诱导后各时点的MAP、HR显著升高(P<0.05),RR、SpO2显著降低(P<0.05)。Ⅰ组苏醒时间比Ⅱ组短(P<0.05)。Ⅰ组发生不自主肢动、呼吸抑制、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比Ⅱ组少(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会阴部手术临床效果确切,呼吸、循环稳定,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燕敏 《江西医药》2011,46(7):653-655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下腹部、会阴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下腹部、会阴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下行骶管阻滞,B组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间断静注氯胺酮维持。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清醒时间,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与麻醉前相比MAP、HR显著增高,RR显著增快(P〈0.01),而A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术后清醒时间短,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下腹部、会阴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3岁以下患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80例<3岁患儿进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组(KPS),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噪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组麻醉前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而KPS组麻醉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PS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噪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氯胺酮与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56例小儿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每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生命体征及麻醉效果,记录诱导和清醒时间。结果术中心率(HR)及血压(BP)A组大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B组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手术麻醉中诱导及清醒时间较为迅速,且患儿生命体征更为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李文辉  胡小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794-2795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下髂腹部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小儿斜疝手术,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用氯胺酮加髂腹部神经阻滞,对照分两组,一组单用氯胺酮,另一组用氯胺酮加骶管阻滞。结果:实验组在切皮时及术中与单用氯胺酮组比较,患儿MAP、HR升高明显(P〈0.01),SpPO2下降更低(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单用氯胺酮组,与用氯胺酮加骶管阻滞组比较,患儿MAP、HR、SpO2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但是骶管阻滞操作难度大,可致阻滞失败,也可致阻滞平面过宽引起并发症增多。结论:基础麻醉下髂腹部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斜疝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对婴幼儿肛瘘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行肛瘘手术的6个月~3岁患儿共4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为七氟烷+骶管组:七氟烷诱导后将0.25%布比卡因按0.5 ml/kg缓慢注入骶管腔内,术中七氟烷维持1.0~1.2 MAC值;B组为七氟烷组:七氟烷诱导后用0.25%布比卡因肛周局部阻滞,术中七氟烷维持1.3~1.5 MAC值,两组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患儿入室时(T_0)、切皮时(T_1)、苏醒时(T_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时的躁动发生率。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术后2 h、8 h分别进行儿童疼痛行为(FLACC)量表评分。结果 A组T_1时HR、MAP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_2时HR、MAP与T_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_1、T_2时HR、MAP高于T_0时(P<0.05);B组T_1、T_2时HR、MAP高于A组(P<0.05);A组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较B组缩短(P<0.05);A组术后2 h、8 h FLACC评分优于B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尿潴留病例。结论七氟烷麻醉下行骶管阻滞应用于婴幼儿肛瘘手术,术中循环更加平稳,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7岁以下患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7岁以下患儿进行下腹部择期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组(ks组)各50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和术后躁动、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氯胺酮的用量。结果两组比较麻醉期间MAP、HR、术毕清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麻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骶管麻醉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5岁以下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骶管麻醉组(KDS组)各40例.术中全程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氯胺酮用量、麻醉效果并记录清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KDS组在肌注氯胺酮5分钟后MAP、HR与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静注咪唑安定及骶管麻醉后MAP、HR逐渐降低,但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K组患儿切皮及手术开始10分钟所测MAP、HR处于较高水平,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切皮与术中相比患儿呼吸有统计学差异,P<0.05.SPO2两组间及各组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胺酮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骶管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也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清醒质量高,围术期安全性高,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是小儿腹部以下手术的一种理想麻醉.  相似文献   

16.
周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39-2141
目的 探讨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阑尾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阑尾切除术治疗,麻醉采用七氟烷诱导及维持,观察组在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对照组术前30 min口服安慰剂,比较两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躁动程度、躁动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PETC02、SpO2、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躁动程度轻于对照组、躁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HR、MAP大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能够显著减少心儿阑尾切除术后的躁动程度,且不良反应少,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骶管麻醉复合七氟醚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某院收治的下腹部手术患儿80例,临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术,记录各时段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对比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各时点MAP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除手术结束时,两组各时段HR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时应用骶管麻醉复合七氟醚效果明显,对患儿影响小,躁动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并与氯胺酮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手外伤,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K组),每组20例,记录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S组患者术中SpO2变化不明显,而K组术中SpO2变化明显,S组患者术中HR、RR变化均不显著,K组HR、RR均明显升高,S组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均较K组缩短,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七氟醚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科手术的方法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鼾症手术围拔管期的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小儿鼾症手术40例,年龄5~8岁,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Ⅰ组)和生理盐水组(Ⅱ组),所有患儿均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患儿围拔管期从MAP、HR、术后躁动、术后30min VAS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围拔管期的MAP、HR均显著低于Ⅱ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且术后30min的VAS镇痛评分低于Ⅱ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预防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鼾症手术围拔管期躁动发生,MAP、HR更平稳,不延长麻醉清醒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闭手术中的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且拟行腹股沟斜疝嵌闭手术的患儿86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在其他操作均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应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研究组应用七氯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两组围术前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麻醉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在麻醉前、切皮时以及手术结束时,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MAP、HR虽有所差异,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离开PACU时间明显更短,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出现相关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研究组出现相关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闭手术中应用七氯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不仅能够保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而且其麻醉诱导迅速,术后患儿苏醒和恢复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