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年龄≥60岁急性脑卒中患者148例,分为肺炎组90例,无肺炎组58例,分析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学情况。结果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吸烟、长期卧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3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吞咽障碍、机械通气、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是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肺炎组死亡33例(36.7%),无肺炎组死亡4例(6.9%),肺炎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炎组(P<0.01)。结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是脑卒中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肺部感染,直接导致病死率增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肺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老年急性脑卒巾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对2003~2005年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调查分析,结果132例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33例,感染率为25%。中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脑卒中性质、意识障碍、临床时间有关,应以积极治疗原发病,切断感染途径、缩短卧床休息时间,鼓励咳嗽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肺部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18例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135例,感染率为26.06%。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年龄、脑卒中性质、意识障碍及卧床时间有关。并发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应以积极治疗原发病,切断感染途径,缩短卧床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动起立床训练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增加2周电动式起立床训练。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有效31例(96.88%),CPIS由治疗前(6.10±1.23)分降至治疗后(2.34±1.05)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控制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的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并发泌尿系感染的原因,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62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逐一记录患者的易导致脑卒中后患者发生泌尿系的感染的相关因素等,并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年龄、性别、有排尿障碍、医源性操作不当、长期卧床不行走、抗生素不正当的使用、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家属护理不当都易导致脑卒中后发生泌尿系的感染。经过综合护理等一系列干预措施,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剑刚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519-1519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1997~2007年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肺部感染回顾性分析。结果257例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70例,感染率27.2%。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及卧床时间有关。并发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应以切断感染途径,缩短卧床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手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2006—05胸部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有2例于手术当天,1例于术后12h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经抗凝治疗痊愈。2例分别于术后第7日、第8日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休克,溶栓治疗无效而死亡。结论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以及止血剂的应用等是诱发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肺动脉栓塞一旦确诊应积极接救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建立《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调查量表》,收集2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住院病史,根据量表内容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最后有效病例2034例,并发应激性溃疡126例,发生率为6.21%。男性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60岁患者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GCS评分5—3分患者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10-6分和15~11分患者,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90d患者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90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影响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因素为:男性、年龄〉60岁、病变性质为脑出血、病变位于脑干或小脑、预防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90d。结论急性脑卒中出现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男性、0CS评分〈5分、病变位于脑干及小脑、高血压脑出血、病前曾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9.
庞家武  黄杰安 《内科》2008,3(3):362-364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白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86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86例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者35例(40.7%);腹水细胞数符合诊断标准者(PMN≥0.25×10^9/L)者69例(80.2%);腹水细菌培养53例阳性8例(8.39%),药敏试验均对头孢三、四代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抗菌治疗选用头孢三代及左氧氟沙星,有效率70.9%。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要综合分析;符合诊断标准者或疑诊者,选用头孢三代和左氧氟沙星抗菌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卒中后肺炎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水平相近,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病人98例,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点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RP、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及炎症控制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未增加,是治疗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贫血并发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贫血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血管状况、治疗及预后。结果 6例病人均有中、重度贫血,4例血小板计数增高。4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有高脂血症,1例心脏彩超发现卵圆孔未闭。影像学方面5例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分水岭区脑梗死,1例表现为后循环脑梗死。结论中重度贫血在常规脑卒中危险因素致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可因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及贫血性缺氧导致脑终末动脉氧供下降诱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摄食管理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预防。方法脑卒中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摄食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治疗期间发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人数、发生率及相关痰液病原种类患病人数。结果两组治疗前吞咽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0 d吞咽功能评级比较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4例发生肺炎,对照组9例出现肺炎,两组肺炎发生率较低,且观察组患病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炎感染患者经病原学检查发现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结论吞咽-摄食管理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相关肺炎起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脑卒中后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艳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595-159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分析4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统计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65岁、住院时间>3周,有脑卒中、慢性肺病史,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等均为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临床特点,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5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胸闷、心前区疼痛、气促、呼吸困难为主,34例可见ST缺血改变,10例可见病理性Q波,有43例cTnI高于正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病情危急,临床表现多样,及时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肺炎患者171例和无肺炎患者159例。结果高龄(OR=2.586)、吸烟史(OR=2.353)、慢性心力衰竭(OR=2.062)、意识障碍(OR=2.319)、鼻饲(OR=4.708)、完全卧床(OR=2.471)及低白蛋白血症(OR=2.388)是脑卒中后遗症期肺炎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OR=0.34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期肺炎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多。  相似文献   

16.
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因运动障碍、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原因,极易并发褥疮.据报道,70岁以上的老年卒中瘫痪患者褥疮发生率为70%[1].长期以来,国内将褥疮的预防重点放在加强基础护理上,对预防褥疮发生缺乏定性定量分析,常使护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为降低脑卒中瘫痪患者褥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褥疮发生的主动性.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2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褥疮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32例重症肺炎、老年肺炎并发MOD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肺炎并发MODS病例中,治愈19例:治愈率59.4%,死亡13例,占40%。结论针对重症肺炎并发MODS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注意观察肺炎本身的表现外,还要特别注意观察呼吸衰竭、心血管循环系统、胃肠道肾脏、肝脏和脑等症状表现,为早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早期治疗、加强护理,积极预防控制和纠正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症(MODS),有助于控制病情和促进康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05-01—2010-05-31脑梗死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均为脑梗死并发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和发热。胸部X光检查表现为吸入部位的浸润影。治疗后72例好转,6例死亡。结论吸入性肺炎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和影响其功能恢复的最重要原因,必须重视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阻断吸入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晚期并发肾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病理及长期随访资料。结果:例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脏病理表现为膜性肾病,符合典型cGVHD相关肾病表现。例2临床表现为血尿合并蛋白尿,肾脏病理证实为IgA肾病。例3主要表现为血尿,临床诊断出血性膀胱炎,肾脏病理为膜性肾病,提示存在隐匿性cGVHD相关肾病。3例患者对抗cGVHD治疗反应良好,长期随访均未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GVHD可累及肾脏,临床表现可多样,肾脏病理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有效,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 入选常住居民中2个月前因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患者325例,在常规治疗、生活干预的基础上,随机、单盲分配到以贝那普利为降压基础治疗的(贝那普利组)178例,以氨氯地平为降压基础治疗的(氨氯地平组)178例,主要观察所有脑卒中的复发率、脑卒中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总死亡等,观察时间8~72个月,平均46个月。结果: 氨氯地平组的脑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27.8% vs. 34.0%,P<0.05),其它心脑血管事件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优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