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3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及8名肿瘤科责任护士为40例肿瘤接受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实施PDCA管理,比较实施PDCA管理前后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率、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施PDCA前后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率由实施管理前的4.8%提高到13.9%,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由原来的33.3%降低到3.6%。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高肿瘤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及维护中能提高化疗患者置管率,降低置管及带管期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正>自我管理指的是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自我管理能力是指PICC置管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导管的防护、带管运动的管理、日常导管的观察、导管异常情况应对、导管维护信息获取、维护依从性管理、使患者树立PICC导管管理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静脉高营养及化疗、中心静脉压的测量等患者。近年来,PICC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ICC导管不断改进,PICC置管技术也不断改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也越来越多,使并发症显著减少,置管时间延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志娟  徐文藻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96-3197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中长期(5d至1年)静脉输液的患者。但PICC置管在长期留置过程中易出现导管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和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了解输液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12月本科336例行IVAP植入术患者和214例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的病例资料,对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周期、导管维护操作时间、置管期间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和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IVAP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周期、导管维护操作时间、置管期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PICC组(P<0.05);IVAP组导管相关并发症为穿刺点血肿,无穿刺点感染、皮疹、静脉炎及静脉血栓;PICC组导管相关并发症为穿刺点血肿、穿刺点感染、皮疹、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等,IVAP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AP安全有效,简单可行,能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PICC置管以其使用安全、维护简便、可长期留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它为需进行长期治疗的患者,特别是使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了舒适且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但成功的置入PICC不仅需要置管护士有丰富的经验,对于患者的血管也有一定要求.传统的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14—16G穿刺针,需要在静脉可视,暴露明显的条件下穿刺,部分高龄患者或者是已经有化疗史、刺激f生药物输注史的患者,因其肘部血管条件差,传统方法无法置入PICC导管。我科室PICC小组在没有血管B超的情况下,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使用非B超引导下改良型赛丁格(MST)技术置入为133例肿瘤患者实施了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置管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专科小组全程管理对于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乳腺癌行周期化疗患者12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入组患者均给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对照组患者由本院具有PICC资质专科护理人员操作,置管后管理由护理单元所属人员完成。研究组患者由PICC护理专科小组完成置管,置管后日常管理由PICC护理小组全程监督、指导、执行、评价、改进,完成PDCA管理循环。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PICC导管头端定位正确率、置管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发生率。分别与置管前、后,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以及免疫荧光定量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PICC导管头端定位正确率明显增加,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培训、全程跟踪的护理专科小组管理可以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临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加强置管后各种规范管理,显著减少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定期监测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有助于提示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以及血栓形成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经肘前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中心静脉处的导管,可以较长时间留置使用[1].肿瘤患者长期输液,PICC可防止反复穿刺的痛苦,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PICC非计划性拔管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过程,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非计划性拔管为PICC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2],患者预期的治疗未完成,并未达到预期将导管拔出.本文对我科2012年以来行PICC置管患者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410例,对照组5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置管、维护方法,改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六步洗手法洗手、专职护理人员在超声引导下,在PICC维护门诊置管、维护,穿刺部位选在肘关节以上;对比改良前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PICC置管环境、穿刺方法等干预措施,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感染率,对保障输液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例双侧肘部无可视静脉,不能触及静脉但需要进行HCC置管的晚期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结果 20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PICC术,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PICC置管术后导管堵塞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ICC导管具有保护外周静脉,避免因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相对传统的CVC,减少穿刺危险性和后遗症,同时它属于非手术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掌握的可由护士操作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1].  相似文献   

13.
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肿瘤科自2001年12月至今开展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患者及医生护士的认可.此方法由护士床旁操作,直视下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可带管活动,保证了化疗药物及高渗、高营养药物及时、准确地输入静脉,避免了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所造成的外周静脉纤维化、静脉炎、血管塌陷及沿血管走向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及药液外漏,同时也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对外周静脉的机械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PICC)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常规的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易致周围静脉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困难。PICC置管减少了患者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39例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即在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导管,将导管的尖端置于右心房的正上方。PICC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式PICC)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隧道式PICC是一种通过建立皮下隧道,使导管出口位置远离穿刺位置的置管方法,本文将对隧道式PICC的穿刺静脉、导管出口位置、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近年来,Seldinger技术在疑难置管患者PICC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2]。我院烧伤科收治1例全身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因全身瘢痕增生无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在超声引导下MST穿刺成功置入PICC导管并顺利完成治疗,先将PICC置管及维护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应用广泛。但PICC置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导管头端异位。导管头端异位可明显增加PICC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液体渗漏、肢体肿胀、疼痛等,导致不能完成治疗而拔导管,有时需要重新置管。我们对乳腺癌患者床边  相似文献   

18.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指通过外周静脉,将导管插入到锁骨下静脉,或者上腔静脉的置管方法,也称之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1].由于高龄患者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住院时间长,疾病反复发作,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部麻醉及缝线等优点为其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管道,有效保护了血管.但也出现一些并发症,据国外文献报道置管后堵管发生率10%以上,做好护理尤其重要.本科室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有35例高龄患者使用PICC导管进行输液,有11例出现导管不同程度堵塞.本文对这些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术后出现导管堵塞的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贾克俭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78-3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的维护和护理。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通过PICC置管术进行静脉滴注的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中,静脉穿刺成功率达100%,置管过程中.4例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维血流显示技术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导管阻塞、穿刺部位渗血、机械性静脉炎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给药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应用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导管的正确维护,加强临床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剌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摩擦刺激引起的变态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