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误诊原因和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1例被误治为其他疾病的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误诊误治经过和影像学(x线摄片、cT扫描)特点。结果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咳痰,x线表现致密浸润阴影、斑片状阴影,cT扫描大片状致密阴影和小结节影等。9例患者被误诊为局灶性肺炎,2例被误诊为肺结核,经抗炎、抗结核等治疗无好转,后经反复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纤支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措施确诊。结论肺炎型肺癌极易误诊为局灶性肺炎,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纤支镜活检、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收集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结果男性15例,女性6例。有基础疾病4例,无基础疾病17例。肺部症状不典型,有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等;其影像学表现常见结节影、块影、片影等,可伴有空洞、毛刺等;孤立结节影6例,病灶累及双肺15例。初期误诊为肺癌行手术切除7例,误诊为结核4例,误诊为普通肺炎7例。17例抗真菌治疗有效,4例抗真菌治疗后行肺叶切除。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无明显免疫缺陷者也可发病,常误诊为肺癌、肺结核、肺炎,确诊多依赖病理活检。多数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少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无基础疾病的肺隐球菌性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基础疾病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常用的确诊方法。方法回顾2006年至今我科确诊的无基础疾病的肺隐球菌性病1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及确诊方法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10例病人均青壮年,无基础疾病,男性7例,女性3例,其中1例为体检发现,其余9例仅有轻微的咳嗽、咳痰症状,体格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影像学表现为:肺结节肿、块型、肺炎型其中1例有空洞形成,2例可见“晕轮征”。8例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的,2例行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诊断。8例病人给以氟康唑治疗,2例给以伊曲康唑治疗病灶均明显吸收。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增高,特别是无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应提高诊断意识,避免误诊,并应积极开展经皮肺穿刺活检及TBLB检查,避免开胸活检。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确诊方法、疗效等。结果①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男6例,女4例,有基础疾病者2例,有临床症状者8例,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型1例,肺炎型4例,混合病变型5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②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和(或)氟康唑治疗。1例行手术切除后口服氟康唑,另9例均行氟康唑治疗,治愈6例,好转4例,有效率100%,疗程1~12月不等。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应积极行肺活检以协助诊断,肺隐球菌病单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肺隐球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肺隐球菌病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14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气急.其余3例体检发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肿块结节型或片状渗出影.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17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其中14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疗程2至6月,15例患者治愈或显效.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较高.本病确诊依靠病理,同时应优先考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经病理证实的7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75例BA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BAC患者男女比例为1∶1.34,平均年龄56.9岁,吸烟者占12%; CT检查58例表现为孤立结节型,8例为弥漫结节型,9例为炎症浸润型;26例患者行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2例获得确诊,9例行支气管镜检查,仅1例确诊,52例为手术后组织活检确诊.结论 BAC的临床特征不同于其他类型肺癌,CT检查有助于BAC的诊断,而经皮肺穿刺活检则能提高BAC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癌的继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PDLBCL)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对收治的9例初诊为肺癌,后经病理确诊的SP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4。既往否认吸烟史。6例既往无免疫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气喘、胸痛、声音嘶哑,主要体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音减低及肺部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6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8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CT发现肺部肿块7例(1例多发),6例可见周围磨玻璃影,3例可见支气管狭窄,3例可见胸腔积液,6例可见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多发结节2例,位于双肺,1例可见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行增强CT检查,1例未见强化,1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确诊方式:4例行淋巴结活检,3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2例行气管镜,经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确诊为SPDLBCL。结论SPDLBCL临床少见,临床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当患者血LDH升高,而CT检查肺内结节肿块边缘不规则,不均匀强化,伴周围磨玻璃影的出现,提示SPDLBCL可能,最终确诊需结合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顾晨鹃  项轶  李敏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5):1150-1153
目的 分析肺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 报告1例经肺活检病理确诊的肺透明细胞癌病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诊断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为女性,45岁,以反复咳嗽2个月为首发症状,胸部CT示两肺多发结节灶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镜下肺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肺透明细胞癌病例仅27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5±1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16/27)、胸痛(12/27)、咯血(10/27).影像学表现以周围型单发结节或团块影多见(22/27),病灶直径0.5~11 cm.该病罕见,属大细胞癌的变异型;确诊多依赖开胸肺组织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结论 肺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以肺部单发结节或团块影多见,亦可为两肺多发和弥漫型;确诊依赖肺组织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提高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的认识和诊断治疗能力。方法对2例病理诊断明确的COP病例进行总结并复习文献,探讨COP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结果两例COP均为老年患者,亚急性起病,以发热伴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均被误诊为CAP,影像学示:肺部呈多叶病变,病变呈游走性,形态多样,有实变影,磨玻璃影及索条影,临床症状与肺部体征及影像学严重程度不符,反复痰病原学检查无阳性发现,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均行肺穿刺活检而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随访示预后好。结论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COP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经皮肺活检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诊断COP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肺部CT表现:61.9%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23.8%表现为肺部浸润实变影,15.7%为混合病灶。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呈阳性。确诊患者11例,其中开胸手术确诊2例,TBLB确诊1例,CT引导肺穿刺活检确诊7例,穿刺液培养阳性1例;临床诊断10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在接受氟康唑和氟胞嘧啶治疗3月后,所有患者肺部病灶均明显吸收。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应优先考虑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组织;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反应可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肺部表现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有肺部表现的3例MPA患者的诊断过程、误诊原因和胸部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MPA患者都有肺部损害,以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胸部影像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状或大片磨玻璃样和实变阴影。3例MPA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确诊前曾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间质性肺炎等。确诊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临床症状及肺部表现近期内迅速好转。结论肺是MPA的常见累及脏器之一。误诊原因主要是对本病及其肺损害的特点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肺淋巴瘤18例临床和影像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表现、病理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7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肺淋巴瘤18例,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和影像学特点、诊断手段、治疗方法及预后.生存时间按月记录,以手术日至患者最后一次就诊时间为准.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8例中男6例,女12例,年龄17~71岁,中位年龄47.5岁.外科肺活检确诊15例(其中1例曾行经支气管镜活检发现肿瘤细胞,但未能明确病理类型),经皮肺活检确诊1例(1/6),经皮肺活检及经支气管镜活检标本共同确诊1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l例(1/10).病理结果为霍奇金淋巴瘤2例,其中混合细胞型和结节硬化型各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9例,滤泡性淋巴瘤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2例外院切片我院会诊后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症状为咳嗽(11/18)和发热(6/18).18例中影像学表现为肺内结节或团块影14例,片状浸润影11例,实变影5例.胸腔积液和肺不张各5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空洞病变1例,病灶内液化1例.11例曾被误诊.3例手术完全切除病灶,8例单纯化疗,6例在肺叶切除术后化疗,1例放疗及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10 d至205个月),目前存活13例,失访4例,死亡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白细胞异常升高与疾病进展(预后不良)相关,预后不良组中位数为25.1×109/L(18.1~39.1)×109/L,预后良好组中位数为6.7×109/L(5.48~8.41)×109/L,u=0.000,P<0.05.结论 PPL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时行外科肺活检获取组织病理标本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建东  孔晓梅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44-1445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特征,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通过对10例经病理确诊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胸部X线、支气管镜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肺炎型肺癌的X线表现为渗出性病变,但缺乏肺部感染的常见临床特征,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无效。结论 :肺炎型肺癌胸部X线表现大片状或斑片状阴影,但其临床特点、血常规、细菌学检查及对治疗反应不符合一般感染性疾病特征,应积极获取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4.
叶枫  )  谢佳星  )  李少强  )  曾庆思  陈国勤  顾莹莹  )  苏丹虹  钟南山  )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81-86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2年6月本所确诊的110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肺部隐球菌病以中青年(62例.56.4%)男性(82例,72.7%)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67例,60.9%)、咳痰(43例。39.1%)、发热(21例.19.1%)、胸痛(21例,19.1%)、气促(21例,19.1%)、消瘦(11例,10.0%),亦可无症状(28例.25.5%)。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肿块影(26例,23.6%)、多发结节影(20例,18.204)、斑片实变影(33例,30.0%)、结节影与斑片影共存(31例,28.2%)。病变分布晕下肺多于中上肺(60.0%vs18.2%)、右肺多于左肺(39.1%vs32.7%)的特点.31例(28.2%)双肺均有病变。45例行血清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29例(64.4%),弱阳性2例(4.4%),阴性14例(31.1%)。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或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结论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无基础肺疾患的男性中青年.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改变多样性,易被漏诊、误诊。疑似病例应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手术切除及足疗程的抗真菌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大肠结核2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大肠结核临床表现的复杂性,误诊原因和诊断策略,方法:对20例术前被误诊的大肠结核的临床资料,诊断难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痛、腹块和大便习惯改变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大肠结核易误诊为大肠肿瘤、克罗恩病和阑尾周围脓肿,17例剖腹手术者术中仍有10例(58.8%)被误诊为肿瘤和克罗恩病,即使术后在病理学报告前仍有多数不能确诊。3例其他方法诊断。全消化道造影,结肠镜及细针抽吸细胞学(FNAC)和腹腔镜等检查将能提高其诊断率,剖腹探查检是最后采用的诊断方法,但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结论:大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全面认识是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环节。只要诊断明确,治疗上并不困难;若能术前确认,则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手术,对于大肠结核,不论病灶切除与否,6个月的抗痨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非疫区感染的肺球孢子病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确诊的肺球孢子菌病8例.结果 8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球孢子菌病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2.87±4.93)岁,7例患者无基础疾病,HIV均为阴性.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干咳3例,咳痰5例,胸痛3例,气喘1例,发热3例,头晕、头痛1例.症状轻,体征不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出现异常者3例,痰培养均未见到球孢子菌生长.影像学表现:边缘模糊的结节状密度增高影6例,片状模糊影2例,多出现单侧肺叶,以下肺多见,2例结节见毛刺,4例病变内空洞.病变CT值在30~60 Hu,增强后均无明显强化.病理学表现: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伴多核巨细胞反应,内见球状真菌孢子.PAS染色阳性者6例,6-氨银染色阳性者5例.治疗及转归:1例失访,4例予氟康唑抗感染,2例氟康唑合用两性霉素B雾化吸人治疗,1例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1个月后,病变均有吸收.结论 非疫区可能发生肺球孢子菌病,临床表现轻微,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早期通过肺穿刺活检可助确诊.该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不动纤毛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经电镜证实存在纤毛超微结构异常的4例原发性不动纤毛综合征(PCD)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 4例PCD中男性1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0~10岁,确诊年龄15~53岁.临床表现:4例均有咳嗽、咳痰,鼻窦炎、喘息各3例,内脏反位2例,不育和不孕、中耳炎各1例;实验室检查:4例中低氧血症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伴有弥散功能减低2例,肺功能正常2例;胸部高分辨率CT示支气管扩张4例,双肺弥漫分布的微结节影3例,肺部斑片状影2例;电镜下可见动力臂缺失4例,纤毛稀少2例,微管排列异常或中央微管移位2例.结论 不合并内脏反位的PCD易被漏诊.对幼年发病,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支气管扩张或弥漫树枝出芽征样微结节的患者,需要鉴别PCD.可通过电镜观察纤毛超微结构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习羽  朱晖  刘敏  郭小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11-1212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HRCT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4例ABPA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结果 24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9例,中位年龄40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24例,咳痰19例,喘憋17例,咯血7例,均行胸部HRCT检查,中心性支气管扩张19例,斑片状渗出影或实变影3例,支气管粘液栓6例,其中5例见高密度钙化。结论 ABPA具有相对特征性的临床及HRCT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9.
原发于肺的淋巴瘤六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原发于肺的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地总结算1989年-2000年收住北京协和医院的原发于肺的淋巴瘤6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支气管镜下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原发于肺的淋巴瘤为少见的淋巴瘤,临床表现不特异,很难确诊。原发于肺的淋巴瘤主要症状为咳嗽(4/6)、发热(2/6)等。影像学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或团块影、实变影等,早期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支气管狭窄,慢性炎症或大致正常。最终确诊需通过开胸手术、胸腔镜及经皮肺穿获取病灶组织,并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预后取决于淋巴瘤的恶性程度。结论:原发于肺的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时行必要的有创检查获取组织病理标本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肺炎型肺癌的认识,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通过报导1例典型的肺炎型肺癌并进行文献复习,分析和讨论本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肺炎型肺癌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渗出性病变,但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结论肺炎型肺癌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影像学表现酷似肺炎或肺结核,极易被误诊误治,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