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直径≥4.0mm的冠状动脉金属裸支架6个月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日本京都桂病院心脏血管中心从2003年1月—2003年12月接受管径≥4.0mm金属裸支架置入(心肌梗死、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以及再狭窄病变除外),并获得6个月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47例患者(147个病变)。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其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糖尿病组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9.0%vs6.7%,P<0.05)。结论:对管径≥4.0mm的冠状动脉支架,糖尿病也是增加再狭窄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支架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支架内再狭窄仍无法避免,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近年来,对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与基础医学领域的热点,本文就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7年Sigwart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用于临床以来,在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接受支架置入患者数目的增多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以及血管内超声(IVUS)等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仍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且成为制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用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西罗莫司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临床治疗上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已成为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药物洗脱支架的问世给这一临床难题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对目前广为关注的洗脱支架涂层药物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性的回顾。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支架(CS)术后再狭窄的关系,寻找 CS 术后再狭窄可能的全身性危险因素,选择年龄、糖尿病、空腹胰岛素等11项观察指标,对成功行 CS 术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病人19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单因素分析探讨了上述观察指标与再狭窄的关系及高胰岛素血症与 CS 术后狭窄程度的关系,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高胰岛素血症对 CS 术后无再狭窄发生率(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选的191例的217支血管中,共置入263枚支架,其中有54例的68处原支架内发生再狭窄,靶病变的再狭窄率为25.9%(68/263)。191例中空腹胰岛素&;gt;15 mU/L 者为69例(36.1%)。在再狭窄组高胰岛素血症的病人比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48.1%比31.4%,P&;lt;0.05)。高胰岛素血症组未发生再狭窄的比率(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血清胰岛素组(62.94比76.9%,P&;lt;0.05)。结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 CS 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高浓度胰岛素促进 CS 术后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本院作冠状动脉复查的2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中随机选取无再狭窄病例45例(无狭窄组),与发生再狭窄的45例患者(再狭窄组)比较术前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血脂情况、是否吸烟)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吸烟、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分析(P<0.05);年龄、血脂水平、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男性、吸烟者、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应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占总死亡的50%和25%[1].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在药物基础上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在国内外普遍开展.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6个月再狭窄率高达20%~30%;即使应用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亦达10%左右[2],使远期疗效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对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异同。方法入选112名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重建237枚支架,评估再狭窄情况。结果 237枚支架中发现33例再狭窄;256层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为93.94%,特异性为91.18%,阳性预测值为63.27%,阴性预测值为98.94%,其中植入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内支架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植入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内支架。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尤其可作为植入于左主干、前降支近中段内的单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置入支架的冠状动脉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选择了年龄、冠心病易患因素、靶病变长度,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等17项观察指标,对成功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coronary stent,CS)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81例病人(106条靶血管、122枚支架)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各种临床因素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表明,81例中有27例33处原支架内发生再狭窄,靶病变狭窄率为27.0%(33/122)。单因素分析发现:再狭窄组病人中空腹血清胰岛素>15mU/L、血管病变长度≥15mm、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3.0mm的比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分别为59.3%比33.3%,P<0.05;63.6比38.2%,P<0.05;54.5%比29.2%,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3.0mm、靶病变长度≥15mm、空腹血清胰岛素>15mU/L是CS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较小、靶病变过长、高胰岛素血症是CS术后再狭窄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狭窄对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张岩 《天津医药》1993,21(4):226-227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 (ISR) 与磷酸化c-jun、 血小板CD40配体 (CD40L)、 血浆组织因子(TF) 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冠心病患者200例, PCI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 根据冠脉造影有无ISR分为ISR组 (27例) 与对照组 (17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测定2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裂解液中磷酸化c-jun和血清TF、 TFPI水平,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小板 CD40L荧光强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磷酸化c-jun、 血小板CD40L荧光强度、 TF、 TFPI及TF/TFP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1)。相关分析提示ISR组磷酸化c-jun水平与血小板CD40L荧光强度、 TF及TFPI水平均呈正相关 (rs 分别为0.766、 0.496、 0.540, 均P<0.05)。血小板CD40L荧光强度与TF、 TFPI水平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652、 0.702, 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高血小板CD40L荧光强度和TF/TFPI 是发生ISR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 炎症标志物磷酸化c-jun、 CD40L及TF高表达可能促进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姜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43-3044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冠脉造影资料较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89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其再狭窄情况,分析再狭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支架性质。结果多支病变占73.9%。89例复查冠脉造影,发现再狭窄率为23.5%;其中,裸支架组的再狭窄率35.2%明显高于药物洗脱支架组。狭窄与无狭窄患者的年龄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糖尿病病例数量、支架长度以及支架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糖尿病、支架总长度、多个支架、支架性质为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冠脉内支架植入术(ICS)治疗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41例(47支狭窄的冠脉,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之后置入支架50枚,均为denovo支架植入。结果 84%A型病,14%B型病变,2%C型病变,50枚支架全部植入成功,无一例发生支架血栓形成和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4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支架部位无狭窄。为支架远端血管病变加重所致。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de novo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内支架术(CASI)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适应症及其血运重建疗效。方法 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受累血管93支共计126例狭窄,对其中60支病变血管施行PTCA和CASI,单纯PTCA8例11支血管,CASI37例49支血管,共植入内支架56株。另3例术中因出现剧烈的心绞痛等并发症而改行其它方法治疗。结果 单纯PTCA仅4支血管狭窄程度改善>50%,达到标准,另7支均不足50%;而CASI全部获得成功,术后经造影证实血运重建效果满意。结论 CASI可有效预防或矫治PTCA的并发症,补偿PTCA后疗效的不满意,近期血液动力学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PTCA。  相似文献   

15.
孙静  石丽媛  康美丽 《安徽医药》2023,27(11):2190-2193
目的 探讨血清二肽基肽酶4(DPP4)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病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220例CAD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CAD病人PCI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无ISR组(n=188)和ISR组(n=32)。比较ISR组、无ISR组一般资料及血清DPP4、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AD病人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DPP4、CRP对CAD病人PCI术后发生ISR的预测价值。结果 ISR组CAD病人支架直径小于无ISR组[(2.82±0.46)mm比(3.38±0.51)mm,P<0.05],支架长度长于无ISR组[(25.85±3.21)mm比(23.43±3.15)mm,P<0.05];ISR组CAD病人血清DPP4、CRP水平高于无ISR组(P<0.05);支架直径是CAD病人PCI术后发生ISR的保护因素(P<0.05),支架长度、DPP4、CRP是CAD病人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共9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有106支血管115处病变,其中A型19处,B1型37处,B2型31处,C型28处,植入支架7种121只,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术后常规口服阿斯匹林和抵克力得,对于部分病人酌情选用抗凝治疗。结果 121只支架全部植入成功,血管平均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75%-100%降低到术后-10%-10%。术后随访5-9个月复发心绞痛10例,7例经CAG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无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是公认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而PTCA术后有较高的再狭窄率,在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过度增殖和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是导致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的重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再狭窄的形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药物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再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除药物治疗之外。迄今为止主要有两大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应用于临床,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自1977年应用以来再狭窄问题一直影响着PTCA的远期疗效,尽管后来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率,但也有10%~50%的病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问题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为降低再狭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为数众多口服药物试验研究,但均未获得满意效果。放射疗法被认为较有效的方法,但同样由于存在疗效与安全性问题而未普及应用。近年来随着再狭窄机制逐渐明了。附着各种药物涂层的支架应运而生,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7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CHD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136例。入院当日详细记录2组患者病史,进行体格和血常规检查;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对2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吸烟:63.9%(55/86)比48.5%(66/136),高血压:77.9%(67/86)比64.7%(88/136),糖尿病:50.0%(43/86)比22.8%(31/136),白细胞计数:(8.8±1.2)×10^9/L比(7.1±2.5)×10^9/L,C反应蛋白:(15±26)mg/L比(7±16)mg/L,纤维蛋白原:(3.6±0.8)g/L比(3.3±0.9)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细胞、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传统危险因素吸炯、糖尿病、高血压明显影响PCI术后炎症的恢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