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李世忠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18-1019
甲状腺未分化癌是高度恶性的肿瘤,约占甲状腺癌的7%~8%,通过对25例甲状腺未分化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岁,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经期延长伴下腹痛。3例均行肿瘤减灭术,1例术后1个多月死亡;1例术后给予放化疗;1例拒绝进一步治疗,失访。结论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分化差,预后差,应重视术前、术中诊断,对可疑者结合细胞学及影像学检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3.
原发于肾脏的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UPS)在临床上少见,症状不明显,辅助检查无特异性,主要依赖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手段主要是早期手术治疗。对于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需要病例数量的积累和长期的观察随访。本文报道了经手术治疗的肾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63岁。2016年1月因反复上腹痛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胃镜+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胃早癌,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遂于该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胃窦小弯侧早期胃癌,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层内,符合腺癌,低分化,手术两切端未见癌浸润,清扫淋巴结、大网膜均未见转移癌。术后病情稳定,定期复查胃镜、上腹部CT等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具有发病迅速、侵袭性强、远处转移率高以及预后极差等特点,及时准确的诊断在ATC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ATC的准确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资料等综合考量。另外,对ATC患者实施充分的预后评估可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及医疗资源的浪费,且Nomogram的应用将进一步优化ATC患者的风险分层和个性化管理,为医患双方进行合理的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未分化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却极高,多见于老年女性,表现为迅速增大的颈部肿块,有明显周围组织受累症状,易发生早期转移.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组织学特点取决于梭形细胞、鳞状或上皮样细胞、巨细胞三种成分的构成,细胞多形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表现为肉瘤样、表皮样甚至鳞样形态改变,或其他罕见形态变异型.肿瘤细胞通常表达角蛋白和PAX-8,而甲状腺球蛋白(Tg)及转录因子(TTF-1)阴性.分子遗传学改变主要包括信号转导通路上关键节点的突变、染色体异常以及表观遗传学改变.未分化癌的组织学起源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可能是分化好的甲状腺癌去分化的终末阶段.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126例,将搜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即Log Rank法)和多因素分析(COX比例模型法)。结果 126例患者中的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3.8%、31.2%和27.5%,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年龄<50岁、接受术后放疗且肿物最大直径<6cm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预后效果相对较好;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9个/L、原发灶最大直径等是决定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因素为白细胞计数及原发灶最大直径等,且大多数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预后较差,肿瘤病灶局限于患者腺体内是影响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人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细胞株 HTh‐74生长抑制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率;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克隆形成情况;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Annexin Ⅴ/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相关X蛋白(Bax )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对H T h‐74细胞有显著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P<0.05或P<0.01)。辛伐他汀处理后可抑制细胞克隆形成、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Caspase‐3剪切体和Bax蛋白表达量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Bax/Bcl‐2比值增加,且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或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诱导人 ATC 细胞株HTh‐74凋亡,其可能机制是与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以及Caspase‐3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8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至2000年本院收治的44例甲登腺未分化癌,其中28例手术后加放疗,16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结果 单纯手术组术后3年、5年存活率分另9为50%、31.3%;手术加放疗组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75%,67.9%。结论 甲状腺未分化癌手术加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8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至2000年本院收治的44例甲状腺未分化癌,其中28例手术后加放疗,16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结果 单纯手术组术后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50%、31.3%;手术加放疗组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75%,67.9%。结论 甲状腺未分化癌手术加放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并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LR)在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DRO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DRO中TLR1-9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TLR1-9蛋白表达的情况,免疫荧光共聚焦对上述结果进行再次验证.结果 三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DRO细胞表达TLR4、TLR5、TLR7和TLR9 mRNA和蛋白.结论 DRO细胞表达部分TLR,其表达谱与其他肿瘤部分相同.研究DRO细胞TLR表达情况对理解其恶性行为和寻找可能存在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未分化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癌.索拉非尼可通过多途径发挥抑癌作用,索拉非尼联合用药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显示出相对积极的结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本文将对索拉非尼联合用药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体内外研究探讨大蒜素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0、20、40、80μg·mL-1)作用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 24 h、48 h、72 h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经大蒜素处理后FRO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Anne...  相似文献   

16.
17.
在软组织肉瘤中脂肪肉瘤是很常见的。脂肪肉瘤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为三类:一是高分化脂肪肉瘤;二是粘液性脂肪肉瘤和小圆形脂肪肉瘤;三是多形性脂肪肉瘤。其中以第一类高分化型脂肪肉瘤最为多见,且能进展为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是高分化脂肪肉瘤的发展结果。充分认识高分化脂肪肉瘤对脂肪肉瘤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笔者在近两年中遇到的高分化脂肪肉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6例滑膜肉瘤中5例为双相型,1例为单相型。组织病理学观察表现为具有一定程度上皮分化的间叶组织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上皮和间质标记阳性。结论滑膜肉瘤是一种临床和遗传学上独特的病变,确诊需要常规病理学观察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19.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又称肝未分化肉瘤或恶性间叶瘤,一般认为是原发于儿童的恶性肿瘤。Yedibela等于2000年报道,50年来成人UES全球仅报道18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搜集1997年以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28例uSpA患者,均符合1991年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所(ESSG)的诊断标准,并对此进行临床分析及5年随访分析。结果 uSpA患者症状轻,男性平均年龄较女性轻,男性病程较女性短,均无腰部活动受限。普通X线及CT诊断骶髂关节炎分别占69.5%及86.7%。HLA-B27阳性率较低为44%。其中72例uSpA患者在5年随访中,有20例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AS),2例发展为赖特综合征(RS),1例发展为银屑病性关节炎(PA),27例患者经治疗3个月至2年症状完全消失且停药半年以上未复发。结论 uSpA是一组常见病,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早期诊断、治疗及其转归还有待于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