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北医药》2012,34(6)
目的 查明承德市急性胃肠炎暴发原因,确定病原体.方法 采集患者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病毒抗原,对ELISA结果阳性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并通过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并与参考株做同源性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确定发病原因.结果 21份粪便标本中,6份标本诺如病毒抗原阳性,核酸扩增和测序表明为诺如病毒GⅡ型,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片段序列与GⅡ/12亚型诺如病毒序列相似性最高.结论 证实该起胃肠炎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胃肠炎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已知从感染者粪便中排出的病毒有120多种,有的致病,有的不致病,其中包括肠道病毒。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病毒是急性腹泻的最主要原因。在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中,约半数为病毒性胃肠炎,以轮状病毒为主。 1973年Bishop在婴幼儿胃肠炎患儿粪便  相似文献   

3.
《家庭医药》2008,(1):I0015
验方马齿苋茶方药:鲜马齿苋30克。用法:将鲜马齿苋洗净晾干蒸5分钟,捣烂取汁,加适量白糖和温水饮用。每日1~2剂,分2次温服,代茶饮。  相似文献   

4.
5.
2005年6月22日,某村部分村民因进食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牛肉引起细菌性痢疾暴发,调查结果如下:1发病经过该村于6月22日下午宰杀一头牛,将肉卖给本村村民,当晚有村民265人食用,食后即有发病,到30日为止,共发病232例,发病率为87.5%,急性典型病例181例(78.0%),非典  相似文献   

6.
对急性胃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急性胃肠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以胃复安(以呕吐程度决定)及VitB6200mg,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静滴。同时给以654-210mg(0.3mg/kg.次)快速静注,根据患者腹痛情况,每5-10分钟可重复应用,直至腹痛消失或阿托品化为止。结果大多数患者治疗一天内,发热及全身情况明显好转,呕吐、腹痛、腹泻消失,且不易复发。结论急性胃肠炎是内科常见疾病,有自愈的倾向,如何尽早缓解症状,治愈疾病值得临床医生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监测分析合川区5岁及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的常见病原体及流行病学特征,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采集合川区人民医院、合川区妇幼保健院、合川区宏仁医院就诊的5岁及以下腹泻儿童大便调查,避免采集脓血便、大便常规白细胞数量超标的粪便,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大便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等会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16份0~5岁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检出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状星病毒共133例,总检出率为42.09%(133/316)。其中肠道腺病毒检出率为8.54%(27/316),诺如病毒Ⅱ型检出率为8.23%(26/316),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3.92%(44/316),札如病毒检出率为5.70%(18/316),星状病毒检出率为5.70%(18/316),未检出新型冠状病毒。结论 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是合川区5岁及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体,感染的高峰期均出现在冬春季,男童和女童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1一般资料1999年5月,嘉祥县满硐乡发生麻疹暴发流行,疫情波及全乡30个村庄,累计报告病例56例,发病率为11 2/万,无死亡病例。本次暴发流行的首例患者为中学生,该患者于4月27日出现头痛、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4月30日耳后及咽部出现密集不均的淡红色斑丘疹,麻疹在校内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81岁,因急性胃肠炎于1995年8月入院。该患入院前1天出现腹泻,入院当天腹泻稀水便数次,恶心,剧烈呕吐,并抽搐一次,轻度头痛。既往震颤麻痹病史。查体:体温37℃,血压13.3/10.7kPa,神志消醒表情淡漠,或侧鼻唇沟稍浅,咽部充血,心肺正常,左下腹压痛,走路慌张步态,无病理反射,头部 CT 检查:明显脑动脉硬化改变,左侧基底节区见一点状出血灶。分析出血原因:一是年龄大,有脑动脉硬化病理基础:二是剧烈呕吐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小肠支血管破裂出血.抽搐可能是出血原因,也可能是  相似文献   

10.
<正>2006-01驻济某部军营发生一起流行性感冒暴发流行,疫情流行快,营区内感染率高,在驻济部队尚属罕见。现将疫情情况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方五指柑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试验方法,治疗组120例口服复方五指柑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120例口服复方五指柑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 d。观察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个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8.32%、98.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8.32%、98.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可显著改善便次改变、便质改变、排便异常、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等主症,两组的主症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五指柑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炎宁糖浆联合头孢克肟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急性肠胃炎患儿82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头孢克肟干混悬剂,1.5~3 mg/k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肠炎宁糖浆,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均经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PCT)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4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PC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炎宁糖浆联合头孢克肟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肠胃炎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维生素K1联合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维生素K180 mg联合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为3 d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4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显效率89.6%,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5例,无效9例,显效率为70.8%,总有效率81.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K1联合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效果显著,进一步研究需大样本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猴耳环消炎片联合法莫替丁片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肠胃炎患者84例,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片,2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猴耳环消炎片,0.96 g/次,3次/d。两组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血清学指标。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0.95%,显著低于治疗组(97.62%,P<0.05)。经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改善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胃肠炎患者给予猴耳环消炎片和法莫替丁片共同治疗不仅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还有利于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奥美拉唑结合替硝唑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行替硝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呕吐、腹痛、腹泻、发热)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呕吐、腹痛、腹泻、发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IL-6、TNF-α、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替硝唑治疗急性肠胃炎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发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构建腺病毒感染患儿发生急性胃肠炎表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腺病毒感染患儿144例为训练集,其中40例(27.8%)为急性胃肠炎表型,104例(72.2%)为呼吸道表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发热天数、扁桃体渗出情况、结膜充血状态、入院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细胞介素(IL)-6、乳酸脱氢酶(LDH)、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急性胃肠炎表型的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Brier评分分别评价模型的判别能力和校准能力。另选取35例腺病毒感染患儿对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与呼吸道表型组相比,胃肠炎表型组患儿年龄偏小,女性比例、ALT水平较高,发热天数较短,IL-6、LDH水平较低(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发热天数、LDH是急性胃肠炎表型的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小、发热时间短、LDH降低是儿童HAdV感染胃肠炎表型的危险因素。纳入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95% CI:0.923~0.984),敏感度为82.50%,特异度为95.19%。外部验证集中,35例患儿中8例为急性胃肠炎表型,AUC为0.925(95% CI:0.821~0.998),敏感度为75.42%,特异度为95.9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适用于腺病毒感染患儿出现急性胃肠炎表型的早期诊断,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丸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武汉航运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90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餐后1 h口服磷酸铝凝胶,20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藿香正气丸,9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9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腹泻、呕吐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丸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急性胃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抗诺如病毒性胃肠炎药物靶点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诺如病毒是致病毒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目前尚缺乏针对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近年来,在诺如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RNA复制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进展为抗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如:通过多糖受体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抑制病毒蛋白酶和多聚酶作用和抑制病毒复制等方面。该文就主要的抗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少见疾病。发病机理尚未明确,自1937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仅有300余例报道,且报道的病例特点不一,具有临床多样性,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就嗜酸性胃肠炎的诊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