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医药》2012,38(7)
目的 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 对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按WHO 2008年《造血和淋巴 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32例(41.6%),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0例(2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1例(14.3%),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9例(11.7%).结论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发生的亚型是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其次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其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对 较好.  相似文献   

2.
<正>原发于鼻腔鼻窦的NK/T细胞淋巴瘤是来源于NK细胞或T细胞的结外非霍杰金淋巴瘤。据统计,鼻腔恶性淋巴瘤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鳞状细胞癌,居第二位。由于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回顾笔者所在科2008-01—2012-11收治首诊误诊的鼻腔恶性淋巴瘤6例,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鼻腔是结外常发生淋巴瘤的部位之一.为探讨鼻腔淋巴瘤的形态学改变及临床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及临床随访对42例鼻腔恶性淋巴瘤进行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治疗方法和预后的研究.结果:发现鼻腔恶性淋巴瘤以NK/T细胞淋巴瘤为主(21例),其次是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9例),以及其他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粘膜相关淋巴瘤(3例),浆细胞肉瘤(1例),粒细胞肉瘤(2例).结论:鼻腔可发生的淋巴瘤种类较多,其生物学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各类淋巴瘤其免疫表型各有其特点,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和鉴别诊断要点,同时是临床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对16例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中均行放疗及化疗治疗。结果16例患者有4例经1次病理活检确诊,其余12例经2次或2次以上病理活检确诊,7例误诊为其他疾病,随访6例,均在6~30个月内死亡。结论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容易被误诊,必须根据临床病史、经验、影像及病理学等检查,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NHL)的临床特点。方法8例CT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全身扫描。观察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情况、误诊情况、治疗情况。结果8例患者血红蛋白均较正常值下降,平均下降(26.0±2.7)g/L;乳酸脱氢酶均增高;4例患者肺功能及弥散功能障碍。4例单纯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4例患者双肺磨玻璃影伴实变,其中2例伴有小叶结节影,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2例患者经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例患者经胸腔镜肺活检确诊。病理表现:肺泡间隔及肺泡内淋巴细胞浸润2例,肺泡内含铁血黄素沉积3例,肺血管内淋巴细胞浸润2例。8例患者均被误诊,4例误诊为过敏性肺炎,3例误诊为肺部感染,1例误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随访时间3~7个月,平均随访(5.3±0.9)个月,6例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病情缓解,2例T细胞淋巴瘤合并肺部感染未进行化疗,分别于5个月和7个月后死亡。结论CT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出现并发症之前易被误诊。对于肺非霍奇金淋巴瘤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主要包括观察、病灶切除,广泛转移采用化疗和放疗等。  相似文献   

6.
康文喜  樊静  岳秀杰 《医药世界》2010,(9):1126-1127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类型特殊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诊断有时非常困难,极易造成误诊。本文收集鼻腔NK/T细胞淋巴瘤25例,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及病理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影像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道淋巴瘤临床资料,比较其发生部位、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MSCT征象.结果 弥漫大B淋巴瘤20例(60.6%),黏膜相关淋巴瘤7例(21.2%),T细胞淋巴瘤4例(12.1%),burkitt淋巴瘤1例(3%),套细胞淋巴瘤1例(3%).发病部位:大肠22例,其中回盲部10例,结肠12例;小肠13例;多节段肠管受累11例,累及胃部3例,腹腔2例;生长方式:弥漫浸润型10例,局部增厚型9例,肿块型4例,混合型4例,其中浸润型伴肠管扩张6例.结论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病理分类以弥漫大B淋巴瘤最常见(P<0.05);原发肠道淋巴瘤的MSCT具有一定特征,典型生长方式为肠壁弥漫增厚,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肠管“动脉瘤样扩张征”或腹膜后淋巴结融合呈“三明治征”,有助于淋巴瘤诊断.  相似文献   

8.
赵伟  陈陆俊  田波  谈炎  鲁常青 《江苏医药》2012,(7):812-814,740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对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按WHO 2008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32例(41.6%),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0例(2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1例(14.3%),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9例(11.7%)。结论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发生的亚型是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其次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其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张可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89+192-189,19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2月诊治的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发生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1例,回肠3例;B细胞型5例,T细胞型1例;临床分析:ⅠE期1例,ⅡE期2例,ⅢE期2例,ⅣE期1例;临床表现:腹痛3例,腹胀2例,腹部包块1例。结论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不易确诊,多经术后病理证实;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杨金晶  韦炜  刘影  邓克学 《安徽医药》2018,22(11):2108-2110
目的 分析鼻腔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16例患者中10例仅接受CT扫描,其中5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接受CT平扫;4例仅接受磁共振(MR)扫描,其中3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MR平扫;2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MR平扫及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单侧肿瘤8例,双侧肿瘤8例。病灶局限性于鼻腔前中部6例,中后部3例,弥漫分布于整个鼻腔7例。16例NK/T细胞淋巴瘤中10例出现轻度骨质吸收,骨质改变轻微。肿瘤浸润鼻前庭、 鼻翼、 鼻背或邻近面部软组织11例。病灶与鼻中隔、鼻甲或鼻窦壁间存有小气泡11例。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密度, 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均轻中度强化。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6例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复习其临床资料,并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及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其中2例为中大细胞型,4例为小细胞型。结论肠道T细胞淋巴瘤较少见,尤其是中大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其临床病理表现较特殊,预后差,可能与EB病毒密切相关,临床诊断较困难,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炎、鼻息肉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病理学检查确诊的59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及分析。结果 59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有鼻炎、鼻息肉病史,所有患者均有EB病毒(EBV)感染或感染史,50例(84.75%)患者诊断鼻炎时间大于1年,23例(38.98%)大于5年。21例(35.59%)患者诊断鼻息肉时间大于1年,2例(3.39%)大于5年。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与鼻炎、鼻息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为临床少见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现总结1例误诊的PBL,通过系统的临床病理分析及相关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前确诊原发性胃淋巴瘤,其余7例术前诊断为胃溃疡或胃癌.除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外,其余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全部采用辅助化疗或放疗,病理均确诊为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较难,术前诊断和分期主要靠胃镜和CT.手术加术后辅助化、放疗是治疗早期期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前确诊原发性胃淋巴瘤,其余7例术前诊断为胃溃疡或胃癌.除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外,其余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全部采用辅助化疗或放疗,病理均确诊为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较难,术前诊断和分期主要靠胃镜和CT.手术加术后辅助化、放疗是治疗早期期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前确诊原发性胃淋巴瘤,其余7例术前诊断为胃溃疡或胃癌.除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外,其余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全部采用辅助化疗或放疗,病理均确诊为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较难,术前诊断和分期主要靠胃镜和CT.手术加术后辅助化、放疗是治疗早期期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前确诊原发性胃淋巴瘤,其余7例术前诊断为胃溃疡或胃癌.除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外,其余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全部采用辅助化疗或放疗,病理均确诊为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较难,术前诊断和分期主要靠胃镜和CT.手术加术后辅助化、放疗是治疗早期期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前确诊原发性胃淋巴瘤,其余7例术前诊断为胃溃疡或胃癌.除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外,其余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全部采用辅助化疗或放疗,病理均确诊为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较难,术前诊断和分期主要靠胃镜和CT.手术加术后辅助化、放疗是治疗早期期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前确诊原发性胃淋巴瘤,其余7例术前诊断为胃溃疡或胃癌.除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外,其余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全部采用辅助化疗或放疗,病理均确诊为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较难,术前诊断和分期主要靠胃镜和CT.手术加术后辅助化、放疗是治疗早期期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前确诊原发性胃淋巴瘤,其余7例术前诊断为胃溃疡或胃癌.除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外,其余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全部采用辅助化疗或放疗,病理均确诊为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较难,术前诊断和分期主要靠胃镜和CT.手术加术后辅助化、放疗是治疗早期期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