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药物不能控制或已行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失败而接受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手术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8例(48眼)。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8眼眼压<21mm Hg,19眼联合降眼压药物点眼眼压<30mm Hg。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31眼(64.58%),新生血管较术前明显减少17眼(35.42%)。术后视力提高14眼(29.17%),视力不变27眼(56.25%),视力下降7眼(14.58%)。术后并发症:早期多数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出现眼球萎缩1例。结论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能有效降低眼压,使部分患者得以保留原有视力,少数有所提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过泡及眼前段反应等。随访6~12月。结果随访时50例术后眼压6~21mm Hg(89.28%),5例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 Hg;1例手术失败。本组病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50例。占89.28%。术中有4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浅前房2例,无眼球萎缩。结论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云 《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07-108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睫状体冷冻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20例(20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成功17眼(85% ),17眼眼压从术前平均57.23 mm Hg降至22.56 mm Hg.术后视力:无光感4眼,光感8眼,数指3眼,0.01~0.05者4眼,0.1者1眼.11眼(55% )无变化,9眼(45%)视力有所提高.结论 采用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既眼压降低显著(P<0.01),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对保护患者残存视力,特别降低眼压、维持眼压稳定有明确效果,不失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朱光 《淮海医药》2007,25(2):107-108
目的 探讨窦、小梁、巩膜床切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12例12眼,年龄12~75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窦、小梁、巩膜床切开术,并进行追踪观察,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10.6个月.结果 所有术眼早期前房形成良好、滤床平坦,在不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正常,眼压由49.12±7.97 mm Hg降至随访末期的15.68±3.26 mm Hg(t>3 P<0.01),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窦、小梁、巩膜床切开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光眼引流阀与综合性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9例(39眼)NVG患者随机分3组进行治疗。A组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加视网膜光凝术,B组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加丝裂霉素加视网膜光凝术,C组行小梁切除加丝裂霉素加虹膜烧灼加睫状体冷冻加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10~24个月,观察术前与术后的眼压、视力、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眼压平均(62.58±1.34)mm Hg,术后各组眼压均明显较术前下降(P<0.01),A、B组术后长期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视力20例提高,14例无变化,5例下降,无视力丧失;虹膜表面新生血管B、C组全部消退;A、B组患者术中、术后早期均有前房积血,C组4例前房出血,无前房消失、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和综合性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的两种手术方法,后者具有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更经济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2009年01月至2011年0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00例80眼,术前视力:眼前数指26眼,光感39眼,无光感15眼.术前眼压:(48.53±5.24)mm Hg.根据相关适应证,对80例眼进行手术方法的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术后视力:视力0.1~0.2有28眼,眼前数指38眼,光感12眼,无光感2眼.100例患者80眼中73眼控制,眼压为(10.28±3.49)mm Hg,手术治疗有效率91.25%;5眼需要局部使用2种降低眼压的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30 mm Hg以下;2眼手术后眼压不易控制在理想压力,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结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要注意手术方式的正确选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与小梁切除加睫状体及全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至2009年28例(28眼)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其中,对15例(1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行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13例(13眼)NVG患者行小梁切除加睫状体及全周视网膜冷凝术。结果术后1周和2个月冷冻组炎症明显重于青光眼阀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两组眼压〉21mm Hg的患者分别为青光眼阀组28%,冷冻组2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两组视力变化比较,青光眼阀组明显优于冷冻组(P〈0.01)。结论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NVG即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提高视力是治疗NVG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小梁切除+睫状体及全周视网膜冷凝术是治疗NVG的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复合小梁切除术和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对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15例)和睫状体光凝手术组(17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患者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睫状体光凝手术组患者行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患者术前眼压为(42.2±7.3)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周眼压为(30.1±3.5)mm Hg,术后1个月眼压为(26.2±2.1)mm Hg。睫状体光凝手术组术前眼压为(44.3±6.7)mm Hg,术后1周眼压为(22.2±2.1)mm Hg,术后1个月眼压为(18.3±1.4)mm Hg。两组术前眼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体光凝手术组术后1周、1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发生早期浅前房2例,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轻度前房积血3例,经治疗后吸收;术后出现高眼压2例,经药物治疗及局部按摩后眼压控制正常。睫状体光凝手术组术后发生早期浅前房0例;术后发生轻度前房积血1例,经治疗后吸收;术后出现高眼压1例,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睫状体光凝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67%显著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的1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睫状体光凝术操作简单,方便学习和掌握,对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可以得到与其他手术效果相同的结果,是治疗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0例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例。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12月38例眼压控制在1.60~2.70kPa有效率达85.6%,优于单纯睫状体冷冻术和单纯全视网膜冷凝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球结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低眼压等。结论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COHER- ENT公司生产Novus2000氩激光机进行视网膜光凝,一月后进行睫状体冷凝术.结果:冷凝术后1月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随访6月~24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无1例发生眼球萎缩.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是治疗搪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56眼)术前视力:<0.01者26例、0.1 ~0.2者23例、0.3 ~0.5者6例、>0.05者1例,术后6个月视力分别为:4例、11例、21例、18例,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4,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为(15.26±3.37)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34.60±3.85)mm Hg,(t=28.29,P<0.05).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为(3.27±0.64)mm,明显大于术前前房深度(1.58±0.39) mm(t=16.90,P<0.05).所有患者均有滤过泡形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有效地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小粱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82例(82眼青光眼患者,均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前房、眼压、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 82例(82眼)患者术后1 d前房开始形成,术后1~5 d, 14例患者出现Ⅱ度浅前房,经调整缝线后恢复。术后1周内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 10眼,眼压11~20 mm Hg 50眼,眼压6~10 mm Hg22眼,行眼球按摩, 77眼眼压维持在12~18 mm Hg, 5眼眼压≥21 mm Hg。术后视力保持不变29眼,提高1~3行50眼,视力下降2~3行3眼。术后前房出血5眼,虹膜睫状体炎3眼,经药物保守对症治疗1周内消退。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较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210-212
目的对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月来我院应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80眼)的手术方法、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变化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50例(80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中,术前视力≥0.1合计48眼(A组),其余术前视力0.1合计32眼(B组)。其中A组术后视力改善35眼,无明显变化12眼,视力下降1眼。B组术后视力改善24眼,视力下降3眼,无改善5眼。术前所有患者的平均眼压(13.4±2.1)mm Hg,术后1周眼压升高,达(19.8±2.3)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所有患者的眼压均恢复正常,平均眼压为(14.1±1.7)mm Hg。术中5眼在剥膜时发生医源性裂孔,术后5眼眼压一过性升高,经药物治疗后缓解;术后3眼角膜水肿,3~7d无特殊治疗自行恢复。8眼术后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补充视网膜光凝。1眼未能及时随诊7个月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睫状体冷凝眼压正常。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使眼压恢复正常水平,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氩绿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氩激光对虹膜及前房角小梁网新生血管进行直接覆盖光凝,观察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0.2mg/ml MMC,术后观察降眼压效果、结膜滤过泡情况、眼前节炎症反应及其它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24个月。结果 28例术后第1周平均眼压(10.52±3.16)mm Hg较术前平均眼压(48.36±5.87)mm Hg明显降低(t=14.86,P=0.000),随访时眼压控制良好,平均(17.48±3.23)mm Hg,仅3例需用药物控制,术后眼压较治疗前有显著意义的降低(P<0.01)。23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4例较为扁平,1例结膜切口II期愈合;6个月后功能性滤过泡存在有21例(21/28)。术中6例少量前房出血,术后2例继发少量前房出血。新生血管在术后早期全部消退,3月后出现3例(3/28);余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加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选取43例(48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5眼在24 h内形成前房,3眼在24~48 h内形成前房;7眼出现不同程度浅前房;术后2周末,无需配合药物眼压〈21 mm Hg (1 mm Hg=0.133 kPa)者42眼(87.5%);视力提高28眼,视力恢复不明显者19眼,视力下降者1眼;角膜反应发生率41.67%,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14.58%,前房出血10.42%。结论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控制眼压,促进视力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手术效果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35例(3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房角新生血管。结果术后1年,复查平均眼压(17.69±.59)mmHg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力提高19眼(52.78%);35眼新生血管均完全消退。结论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能有效降低眼压,保护残存视力,是治疗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睫状体视网膜冷冻术。结果 19例患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次手术眼压控制,9例患者眼压控制不佳,其中7例患者1个月后再次行冷冻手术控制眼压,2例失访。结论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4例伴屈光间质浑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完全丧失视功能和手术失败者给予睫状体加全视网膜270度冷凝术,对存在部分视功能者给予180度睫状体和全视网膜冷凝,加二期小梁切除术,既可以减少房水的生成,又可以促使房角与虹膜新生血管退化。使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结果本组病例在冷凝术后10日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小梁切除时有6眼发生小量前房出血,无一例严重球内出血影响手术进行者。手术有效率63%。结论采用部分睫状体冷冻和视网膜冷凝加二期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等综合方法,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一难治眼病的治疗,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10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患者采用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降眼压治疗。随访并记录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视力、眼部症状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未用药时平均眼压(40.3±4.61) mm Hg,平均随访时间(14±5.3)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3±3.85)mm Hg、(16.4±4.39)mm Hg、(15.2±3.09)mm Hg和(15.3±3.35)mm Hg,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术后视力提高者3眼、无变化者7眼。术前所有患者的眼部胀痛等不适症状术后均缓解,随访中未发现眼球萎缩等并发症。结论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安全有效,可作为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玻璃体脱出、虹膜脱出无法还纳等并发症,未见恶性青光眼发生.术后眼压控制≤21 mm Hg 32例,用抗青光眼药局部点眼可控制5例,再次手术治疗3例;术后视力提高21例,视力不变11例,视力下降8例.术后瞳孔区渗出7例,出现浅前房6例,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9例,上述患者经保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的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