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浊病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血浊病.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脉道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地减少和...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各归其所,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病而为浊病(血浊病——高脂血症)。浊邪是高脂血症最基本病理产物,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体内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出,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混杂复合物在心络壁沉积,形成斑块状脉络"癥积",致心络管腔狭窄,心络阻塞而致心络(动脉)粥样硬化。浊毒与痰瘀聚集郁而化热,热邪积聚于局部而致心络壁溃烂和糜烂,致使心络平滑肌细胞凋亡,斑块纤维帽衰竭,纤维帽厚度变小而致斑块溃疡,致使稳定斑块变为易损斑块,斑块破裂合并血栓形成,心络腔闭塞,而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大法为益气,袪浊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高脂血症)。浊邪是高脂血症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体内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除,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混杂复合物在心络壁沉积,形成斑块状脉络“症积”,致心络管腔狭窄,心络阻塞而致心络(动脉)粥样硬化。浊毒与痰瘀聚集积郁日久化热,热邪积聚于局部而致心络壁溃烂和糜烂,致使心络壁平滑肌细肌凋亡,斑块纤维帽厚度变小,形成斑块溃疡,致使稳定斑块变为易损斑块。斑块破裂合并血栓形成,心络腔闭塞,而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大法为益气(健脾补气),祛浊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4.
张玉栋 《光明中医》2012,27(2):217-219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高脂血症).浊邪是浊病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蕴积体内过多可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混杂复合物沉积于破损的经脉壁上,浊毒与痰瘀聚集积郁日久化热,邪热与“浊毒与痰瘀聚集物”演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脉络症积)的形成.郁热致使AS斑块局部温度升高和斑块破裂,若病变部位在心脏血管(心络),导致血栓形成,心络(冠状动脉)腔闭塞,而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大法为益气(健脾补气),祛浊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5.
对浊、浊邪、浊病的概念做出介定,讨论浊邪、浊病与蛋白质、浊毒,痰瘀混杂形成实邪与器官纤维化蛋白质异位沉积之间的病理的联系,指出浊病与器官纤维化之间有着特异性联系,建议深入挖掘,系统整理中医学关于"浊"的认识和经验,使其概念明确,体系完整,疗效确切,以提高中医学"治末病"水平,并明确提出器官纤维化主要病机为"气虚浊留",治疗大法为"扶正排毒,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化浊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本虚标实、痰、瘀为患的基本病机已得到认同,热毒学说也已得到重视.而近年提出的"浊邪"致病的新观点,其论述没有超出火(毒)、湿(浊一痰)、瘀血的传统认识范畴.本文则从"痰瘀化浊"病机角度对浊邪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浊邪"是痰瘀胶结、得热腐而化生之阴邪,既有痰、瘀之特点,又有别于痰、瘀之邪.治疗时,单化痰不能去瘀血之结,独活血不能去痰之滞,故当痰血同治、以泄浊邪为要;且浊邪多兼火毒,浊得火腐而易生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因此,泄浊必兼清火是治浊防变之关键.  相似文献   

8.
气虚浊留     
依据祝谌予的气虚浊留科学宝贵经验,提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转输布散饮食精微(脾不散精),精微蓄积过多而为浊。气虚鼓动无力,而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痰湿瘀血滞留脉道,阻碍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致使饮食精微蓄积亦为浊。如是,健脾益气活血是降浊之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病机理论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祝谌予老先生提出的瘀血阻络、痰浊不化与糖尿病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发,认为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演变过程中,浊是最基本的病理产物,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血液葡萄糖浓度过高,反映在中医理论中就是浊阴、浊气的转输、布散过程发生障碍,进入到脉道中的质地较为稠厚、富含高营养物质的水谷精微不能被正常输布、不能被机体有效地利用而留滞于脉道当中,成为浊邪。痰和瘀血在浊邪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和演化。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学病理机制在于痰浊瘀血阻滞于经脉和络脉系统,这些有形之邪在脉道蓄积留滞的过程中不断沉积,导致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沉积物对脉壁进行刺激,对脉壁组织产生侵蚀、灼伤等病理作用,最终导致脉壁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陈银玲痰浊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瘀血则是气血失调,血行不畅或血离经脉所酿成,由于津血同源,津血输布运行均赖气的推动,故而痰瘀同源。痰浊、血瘀各自有相应病证,同时痰瘀可互化并见,如气滞致血瘀,脉道阻塞,津血运行不畅,即是瘀血生痰...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病虚实夹杂病机及证治特点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老年疾病病机和治疗原则进行探讨,认为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代谢产物蓄积化生痰浊、痰瘀等内生实邪,实邪又导致疾病发生。治疗应补泻兼施,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肝病(ALl))的发病机制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水、湿、痰、瘀等病理因素全面解释。以浊邪理论研究ALl)。使其病理机制更为深入和细化,也与现代相关研究认识更相符。基于中医学浊邪理论审视ALD的发病机制,可以发现,浊邪可以因饮酒而产生,进而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与痰、湿、毒、瘀等相搏结为患。ALD的三种病理表现,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可以认为是浊邪蕴结,与痰、湿、毒、瘀等相互影响,戕害机体脏腑的功能和结构.病变不断演化加重的过程。治疗上,应重视化浊、泄浊法则的运用。以“浊”立论为辨治现代病之需要。浊邪概念及内涵的明确,有利于深入探讨ALD等复杂性病证的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从痰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临床上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补肾的基础上 ,从痰瘀论治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个人的体会介绍如下。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是肾虚 ,如《石室秘录》中所指出的“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 ,而以肾虚致渴 ,则无不同”。肾虚日久 ,脏腑功能不足 ,不能帅血 ,致血流缓慢 ,瘀阻脉道而为血瘀 ;肾虚不能主水 ,水湿内停 ,则聚而成痰。瘀血、痰浊由肾虚而发 ,为继发因素。痰浊形成后 ,随气血流行 ,停留于所过之处 ,必影响气血运行 ,而致瘀血 ;瘀血内阻 ,血不行则为痰。故痰瘀互生 ,结而不解 ,百变丛生。在糖尿病周围神…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中医病机新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浊与毒的病理特性及其在糖尿病病机过程中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糖尿病早期阶段的病机多为饮食情志等因素引发机体气机代谢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反生壅滞之气内瘀血分而生成病理产物--血浊,而浊邪胶着黏滞之性又决定了其蕴于阴血之中则极易酿致毒性,既由浊致毒.由于两者常相生相助为虐而变生他疾,因此浊毒又是变生多种变证的核心所在.从临床指征、现代成因、实践启示及相关现代研究进展论证了浊毒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产生糖、脂毒性等病机发展是由浊致毒的过程,血浊内瘀为高血糖之启动之因,而浊毒损害则是糖尿病病机转变之要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中风在发病前既已形成瘀血阻滞、脉道不利的病理基础,并贯穿疾病全程。自脑脉破裂、血溢脉外后,出现瘀停脉外、神机失用,内风旋动、风火相煽,血行不畅、痰水形成,诸邪化毒、损伤脑髓等一系列急性期病机变化。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则以精亏髓减、正虚邪藏为病机,不及时医治则有痴呆及复中风风险。  相似文献   

16.
祛浊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脂血症是血浆中一类或几类脂质水平超过正常的病症。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降脂治疗是冠心病(CHD)一、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的黄丽娟主任是全国的名老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治疗30余年,她认为: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范畴。人或饮食不节,或好逸少动,或脾虚失健,均可导致膏浊壅滞不去,而凝聚浸淫血脉,是为高脂血症的病机关键。而浊邪凝聚,脉道不利、阻碍气机,导致瘀血内生,痰瘀互结,沉积血府是高脂血症发展为循环系统疾病病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现将近年来UA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任建勋等[1]指出UA最常见于痰瘀互结证。李振中等[2]认为气虚不仅导致脂质在脉道蓄积过量而为浊邪,而且气虚鼓动无力导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吴以岭[3]强调“络脉瘀阻或瘀塞日久,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沉积于心络壁形成心络“癥积”,致使“络道痹阻,而致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病机为浊痰瘀血集聚融合物阻痹络道。王阶等[4]发现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并且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肾阴虚,心脾两虚为UA的基本证型。林钦等[5]研究发现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痰阻心脉证28例(26.67%),心血瘀阻证23例(21.90%),而具有血瘀证表现的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共41例(39.05%),血瘀证加痰浊证共69例(65.72%)。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阳虚寒凝,血瘀痰浊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8.
顽固性高血压与气虚、血瘀、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瘀痰毒论治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根据顽固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痰浊、瘀血、毒邪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整个病理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要注意三者常胶结为病,阻滞损伤脉络,而"络以通为用",故祛痰通络、化瘀通络、解毒通络等通络方法可有效祛除脉络中的痰、瘀、毒邪,指导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从痰浊瘀血理论论述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因、病机,确立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则。文章通过研究名老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文献中关于痰浊瘀血与老年性痴呆的论述,运用中医学理论系统论述痰浊瘀血与老年性痴呆形成与发展的关系,指出脏腑气血阴阳俱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痰浊瘀血是老年性痴呆的直接原因。痰瘀之邪上蒙清窍、阻痹脑络,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神志方面的一系列疾病,故应重视痰瘀理论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