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郁山  姚春  曾绍球 《中医药学刊》2004,22(8):1541-1542
经络学说的形成,起初可能是以血管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指导,然后加以抽象概括而成。经络大都联系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从针剌的临床过程来看,作用点是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及产生循经感传等现象。综合《内经》的理论,认为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一对一的特定的物质结构,那就是血管。由气血通道组成的经络系统和由此引申而成的腧穴理论已经自成体系,渐趋完整和成熟,它们同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象、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运气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而且互相阐释,互根互用地对中医针灸临床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作者在针灸经络方面的研究体会,认为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经络实质的揭示,而针灸经络的研究在穴位结构功能特异性、穴位效应与疗效的特异性、经络作为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生理学机理和经络作为气血运行通道的物质基础等方面如有突破,将推动整个中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经络与血管关系纵横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络学说的形成,起初可能是以血管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指导,然后加以抽象概括而成.经络大都联系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从针刺的临床过程来看,作用点是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及产生循经感传等现象.综合<内经>的理论,认为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一对一的特定的物质结构,那就是血管.由气血通道组成的经络系统和由此引申而成的腧穴理论已经自成体系,渐趋完整和成熟,它们同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象、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运气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而且互相阐释,互根互用地对中医针灸临床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太阴经脉气血分布多少的问题,历来颇有争议。辨析其经脉气血多少对于传承和发展针灸经络传统理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入手,综合考虑脏腑功能、经络分布特点、与他经联系以及腧穴主治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管窥太阴经脉气血之多少。  相似文献   

5.
陈力 《中国气功》2001,(1):12-13
中医经络理论与气功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互为渗透,互为补充、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探讨经络与气功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经络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气功的实践和临床应用。气功的修炼,在经络学说形成之初,已在社会上相当流行。现代实验也证明:气功入静可诱发循经感传现象。经络的发现离不开气功。练功者,通过练功,激发和活跃了体内的经气,结合返观、内视,便可体察“经络”之存在。气功的修炼与经络活动有密切关系,传统的周天功,就是通过修炼以疏导贯通全身经络的功法。完成此功,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可使人健康长寿。在练功中意使发气,气行经中,意不离气,气不离经,意气经三者结合为一体,方能产生强大的功力,取得满意的祛病强身之效果。气功修炼的过程,也就是疏通经络气血的过程,疏通经络的程度越高,气功的功力也就越深,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也就越佳。在临床上经络与气功紧密结合,如意气针灸,意气合一针法。气功针法等。练功中的气感与针刺得气都可以疏通经络中的气血,保持阴阳平衡。气功与经络相互关系的研究,不仅在其本身,而且对中医、气功的其它理论的探讨,如气的本质、气化理论、整体观、天人相应观等,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络实质的揭示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作者在针灸经络方面的研究体会,认为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经络实质的揭示,而针灸经络的研究在穴位结构功能特异性、穴位效应与疗效的特异性、经络作为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生理学机理和经络作为气血运行通道的物质基础等方面如有突破,将推动整个中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王品山  王明章 《中医药学刊》2006,24(8):1440-1441
在体表局部经络穴位反应的俞穴过敏压痛、淫痒、酸楚、麻木、隐疹、皮丘、皮下结节等经络变异现象。都与疾病证候有关。作为针灸临床的经络辨证,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具有指导针灸临床诊断、治疗的现实意义。“经络所通,主治所在”。力求针灸刺激量对疾病证候的相适应,得气则补,得气则泻,是针灸临床的诊治规律。在于掌握病机,明确部位,施用手法,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当然用医药方式进行临床针灸治疗具有实践意义。但离开了切循经络信息反应变异现象的客观指征,就失去了经络指导针灸临床辨证的理论核心。必需象外科手术一样,有手术指征,才能升华为科学理论医学。但愿继往开来,把针灸学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经络辨证对针灸临床实践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在临床上此法的运用日趋淡化,甚至有被脏腑辨证取代的趋势。本文在分析《内经》经络辨证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古今的问诊、望诊、切诊法,现代经络穴位电、热学等失衡现象的测定法及其临床应用,旨在强调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穴位诊断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原理,以穴位痛觉过敏等阳性反应为依据,探索经络、脏腑病变关系的一种新的诊断技术。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在病理条件下,阴阳失和,营卫壅滞,经络和穴位便会在肌腠、皮肤出现压痛等阳性反应。因此,穴位压痛,是一种疾病状态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功能障碍;这也说明经络是脏腑的反应带,而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体表压痛和脏  相似文献   

10.
卢六沙 《中国针灸》1997,17(7):423-424
经络运行气血辨卢六沙(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长沙410007)主题词经络生理,气血运行本文是《经络实质探析外’的续篇之一,拟从运行气血的角度对经络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经络是细胞、细胞群(脏腑)生存的生理环境,它的物质基础是在生命期间处于胆自相液...  相似文献   

11.
探讨经络气血盛衰理论。现有解释气血盛衰的理论有阴阳论、脏腑论、按脉搏动论、经脉流注说、五行八卦论等,在现有基础上提出以标本从化论解释经络气血盛衰,以期补充相关理论,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经络气血盛衰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刺研究》2021,(1):44-44
经络穴位作为生命系统的中医重要理论实践基础,针灸作为一种在经络穴位上操作相对容易、但机制复杂的传统治疗技术体系,既亘古永恒,又历久弥新。随着针灸学科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不同观点及争鸣,见仁见智,同时也出现了对于针灸认识相互矛盾甚至冲突的现象,已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理论或模型去解释。如何认识经络穴位及针灸、把握针灸学科整体发展动向、探索针灸基本规律和相对应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针灸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已成为针灸领域亟需综合多学科知识体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生物压电效应探讨经穴实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向谊  翁恩聪 《中国针灸》1996,16(5):47-49
本文根据人体生物压电效应及其逆效应,运用当代电子技术及中医针灸基础理论和若干实验结果探讨经络与穴位的实质,认为各穴位有各自的穴位电压,因此,必然会有电流沿经络线从穴位电压高处流向穴位电压低处,从而伴生有人体生物磁场。结合穴位与经络实质研究结果,文中详细叙述了针刺疗法的机理。文中对“得气”快慢等临床现象也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丰富经络学说的理论内容。方法:通过整理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理论的相关经典文献,结合临床,分析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探讨十二经脉气血多少对经筋病的指导作用。结果:十二经气血濡润、营养着经筋,而经筋也反过来影响着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结论:引入十二经气血多少理论,完善了经筋病的针灸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在体表局部经络穴位反应的俞穴过敏压痛、淫痒、酸楚、麻木、隐疹、皮丘、皮下结节等经络变异现象,都与疾病证候有关。作为针灸临床的经络辨证,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具有指导针灸临床诊断、治疗的现实意义。“经络所通,主治所在”。力求针灸刺激量对疾病证候的相适应,得气则补,得气则泻,是针灸临床的诊治规律。在于掌握病机,明确部位,施用手法,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当然用医药方式进行临床针灸治疗具有实践意义。但离开了切循经络信息反应变异现象的客观指征,就失去了经络指导针灸临床辨证的理论核心。必需象外科手术一样,有手术指征,才能升华为科学理论医学。但愿继往开来,把针灸学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经络和穴位既沟通内外联络肢体,又运行气血营养周身、防御疾病,所以经络的作用不仅是治“已病”,更能治“未病”。通过调理经络和穴位,保持人体各个脏腑功能的平衡、协调,使气血畅通,“经气盛则邪气不入”,从而提高对外来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7.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取类比象,对立统一、对立转换的二元思维结构是最基本的思维模式,被广泛地用于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靠经络联系在一起的,天人相应也是由经络实现的。还原古代经络学说的文化内涵,明确人体经络与自然界的相通之处。针灸通过对经络气血功能的调整,实现对机体异常状态的调节,使脏腑机体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产生临床疗效的目的。由此可见,经络气血是实现针灸调整功能的基本途径和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经络诊察是通过“审、切、循、扪、按”的诊察方法判断经脉的异常,是针灸临床中的基石,八纲辨证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个辨证纲领。本文通过经络诊察法联系到八纲辨证的表里、寒热、虚实,从经络诊察角度辨别疾病的病位之深浅、病性之寒热、邪正之盛衰,通过经络诊察不仅可以明确疾病过程中敏化或者是特异性的穴位,同时可以通过经络诊察之审、扪分寒热,循、按分表里、切分虚实,以及察任督分阴阳,隐含了完美的八纲辨证体系,为临床针灸的施针、取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西方医学的气血运行学说从古埃及开始就建立在尸体解剖的基础上,随着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然而,中医学有关气血运行的经络学说并不是通过解剖学和生理学方法 建立起来的,因而产生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还是虚幻的?"之争论。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人数众多的各个学科的学者们花费了不计其数、无法计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经络的本质,探寻经络系统实体化和实质化,并未取得突破性成果。在针灸镇痛和针刺麻醉的可靠效果基础上开展的机制和原理研究获得了毋庸置疑的成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专门召开"关于针灸的公认发展"会议,确认了针灸镇痛的效果,从而使古老的中国针灸疗法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运用。所以,针灸镇痛的实验研究为针灸机制和经络本质的研究,乃至其他中医理论的研究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20.
人体经络的实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谢浩然 《中国针灸》2000,20(10):603-605
为阐明经络实质,根据古代经络文献的有关论述。结合现代经络研究的有关成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络结构是三个层次的间隙结构。气血运行是卫气营血的物质运行,气血通道是卫气营血的两种通道。结论:经络实质是间隙结构的液气通道。人体经络可分为狭义广义两种。狭义经络是循经感传的卫气通道。广义经络是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