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梁君  杨士彬 《淮海医药》2001,19(5):358-359,F003
目的 分析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手术前行血管栓塞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0年1月-1999年10月收治的7例“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前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局部药物灌注、栓塞术。结果 全部患儿经介入治疗后1周内行“患侧肾脏切除术”。手术视野清晰,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患儿术后精神状况及饮食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行血管造影,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时发现变异情况;行选择性肾动脉药物局部灌注和栓塞术,可在短期内使瘤体缩小、缺血坏死,防止瘤细胞血行转移,减少手术中大量出血,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有效地防止、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1977年至2003年经治的32例颈动脉体瘤和10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诊疗体会。结果 手术治疗42例,共43侧。经过充分准备和正确围手术期处理,虽然术中有18例修补、结扎甚至切除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除1例死亡外术后均未发生脑缺血、偏瘫等严重颅脑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3月-20年,愈后良好。结论 正确的困手术期处理:术前精确诊断,必要时行颈动脉压迫训练建立确实的大脑血管侧枝循环;术中妥善处理颈总、颈内动脉;术后严密观察,正确及时可靠的处理,能够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2004~2009年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54例。其中23例行术前血管介入栓塞,后行手术切除创面修复,31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术中均进行周边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电凝止血等辅助手段。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到4年,31例单纯行手术切除治愈26例(83.8%),复发5例;23例术前介入栓塞者治愈21例(91.3%)复发2例。平阳霉素注射后未见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选择性血管介入栓塞,术中间断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电凝止血等有效的止血方法配合进行手术、术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综合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一种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1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4mm或瘤颈与瘤体比≤1/0.75)患者,采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结合电解脱弹簧圈(GDC)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半年~1年。结果10例宽颈动脉瘤均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或球囊保护对动脉瘤进行了成功栓塞,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经临床随访行MRA或CTA复查,无动脉瘤复发。结论球囊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手术方式及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对不同分期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我科31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方式,其中经腭进路8例;鼻内镜手术9例;鼻侧切开术7例;面中掀翻+LefortⅠ2例;面中掀翻+同侧上颌骨拆装2例;颅面联合进路患者3例。19例术前行超选择性瘤体供血动脉栓塞。结果术中出血量为200~3000ml,平均1060ml,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85ml,未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00ml。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复发1次2例,复发2次1例。结论术前行CT或MRI检查对于选择合理的手术进路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术前行血管栓塞对减少术中出血量;应以利于完整切除、创伤小、功能保护好和美容效果佳为原则,根据肿瘤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评价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将36例骶骨肿瘤术前行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直接行手术切除的骶骨肿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就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2例患者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明显减少,较栓塞前减少90%以上。全部病例均在栓塞后24h内手术,术中失血量为(1062±221.67)ml,手术时间为(158.26±47.83)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栓塞后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性变,部分肿瘤边缘有假包膜形成。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骶骨肿瘤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颈外动脉系统疾病的超选择性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卫  庞瑞麟 《云南医药》2000,21(3):251-252
目的 分析鼻咽颌面外部血循环特点,探讨安全有效的颈外动脉(ECA)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技术,提高栓塞治疗的疗效,减少并发症。资料和方法32例,包括鼻咽纤维血管瘤、颌面血管畸形、上颌窦血管瘤、右眶内骨折出血、颈静脉球瘤、颈静脉球瘤并颈动脉体瘤、脑膜瘤、颅底硬脑膜动脉静瘘及不明原因鼻出血。均经ECA及其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21例其行26支ECA及分支栓塞治疗。结果 均取得好转或治愈疗效。其中  相似文献   

8.
黄景香  吴伯娟  王宁  李博 《河北医药》2011,33(9):1432-1433
脊柱转移瘤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采用术前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electivearterialemboli-zation,SAE)技术,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所有患者在术前2~5d行肿瘤血管栓塞术,不仅能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组、腹腔镜组各30例,药物治疗组在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每日空腹顿服米非司酮12.5mg,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复查B超,比较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肌瘤数量及体积的变化;子宫动脉栓塞组,经股动脉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剂治疗,术后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腹腔镜组,手术剔除肌瘤。结果:药物治疗组子宫和肌瘤体积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子宫动脉栓塞组治疗后瘤体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成功率〉80%);腹腔镜组子宫肌瘤剔除率达98%,术中、术后流血少,对机体损伤小。结论:3种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药物保守治疗可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妇女避免手术,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或瘤体较大者可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0.
解皓  李海涛  刘保良 《河北医药》2007,29(6):575-576
目的 评价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28例骶骨肿瘤行术前化疗栓塞,随机选择直接行手术切除的骶骨肿瘤23例作为对照组,就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8例化疗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明显减少,较栓塞前减少90%以上,28例均在化疗栓塞后2~4 d内手术,术中失血量(1 376±190) ml,手术时间(162±38) min.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化疗栓塞后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并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骶骨肿瘤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行患侧颌内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例鼻咽血管瘤患者术前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患侧颈外动脉造影诊断以及超选择行患侧颌内动脉栓塞。3d后行鼻内镜手术切除。并对2例患者的手术过程以及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栓塞造影造成患侧颌内动脉远端完全栓闭;外科手术中出血量少(〈80ml)、视野清晰,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和降低手术风险。结论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术前患侧颌内动脉栓塞对临床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切除的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对2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颈总动脉压迫训练,术后病情观察,保持正确的体位及呼吸道通畅、做好伤口护理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5例患者全部痊愈,术后出现一过性的偏头痛及左侧面部麻木感1例,出现声嘶、吞咽困难、呛咳1例,经综合治疗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准确的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继军  秋楠  杨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88-1189
目的 回顾总结了脑膜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其效果。方法 52例幕上脑膜瘤术前行超选择颈外供血动脉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栓塞后3~5d开颅脑膜瘤切除。结果 肿瘤单纯颈外供血25例,颈内、颈外均参与供血27例(其中颈内为主8例)。肿瘤全切除48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 单纯颈外供血或主要颈外供血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少.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延髓背侧血管母细胞瘤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处理要点,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4例延髓背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分别位于颈2以及颈4水平脊髓背侧,4例于延髓背侧和肿瘤之间可见薄层囊变间隙.肿瘤最大径3~6.5 cm.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MRI检查,9例术前行脑血管造影检查,6例行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死亡3例,其中围手术期因严重灌注压突破死亡1例,死于晚期呼吸衰竭2例.其余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显微技术熟练应用以及术后人工辅助呼吸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我院1995-02~2003-12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畸形56例,其中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2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联合Nd押YAG激光照射;24例行单纯手术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手术治愈率92.9%。其中行术前动脉栓塞和术中激光照射的32例均治愈;单纯手术切除治愈20例,手术失败1例,术后复发3例。结论沿着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血管畸形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畸形,选择手术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或术中Nd:YAG激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脾动脉瘤病人11例的临床资料,通过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将可控弹簧圈(Boston Scientifc interlock)单纯瘤体填塞6例,行瘤体、入瘤动脉及流出道填塞2例,行瘤体及流出道填塞3例。结果 术中出现脾动脉夹层1例,经脾动脉中段弹簧圈栓塞后夹层消失。其余10例经弹簧圈栓塞的脾动脉瘤病人术后影像学效果满意,术后出现右下肢腘静脉血栓1例,经给予抗凝治疗4 d后超声复查示腘静脉通畅。术中、术后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未出现手术穿刺区域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所有病例未见瘤体进一步增大或复发。结论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是治疗脾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肝癌患者资料,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65例,术前未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照组)65例。比较术后1、2、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变化,评价可切除肝癌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作用。结果1、3年复发率两组无差异,2年复发率TACE组为31.2%,对照组为59.2%,TACE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TACE组为54.1%,对照组为32.3%,TAC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切除肝癌术前严格掌握条件选择性TACE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肾癌手术情况的影响,评价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患者20例为术前介入组,同期类似大小肿瘤单纯手术切除患者20例为单纯手术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介入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介入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83.4-24)rnl,平均输血量(176±38)ml,平均手术时间(92±7)min,均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479±70)ml,平均输血量(413±66)m1,平均手术时间(122±10)min](P〈0.05或P〈0.01);术前介入组术中见肿瘤体积缩小,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分离;瘤体标本切面见大面积肿瘤组织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单纯手术组瘤体表面血管怒张,与周围粘连,分离容易出血。结论中晚期肾癌患者术前介入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64排VCT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8例,术前均行64排VCT血管造影,注射流率采用4.5~5.0ml/s,有效层厚0.625mm,获得图像用adw4.3工作站进行VR、MPR、MIP、SSD、血管分析等后处理。结果18例颈动脉体瘤中右侧8例,左侧6例,双侧4例;其中16例肿块外周见多发滋养血管;15例显示颈动脉分叉夹角增大呈杯口状。平扫显示肿瘤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病灶迅速强化且显著。结论颈动脉体瘤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内及周围,多围绕颈总动脉和颈内、外动脉生长;VCT可以清楚有效地显示颈动脉体瘤位置、大小、范围及累及血管的程度,在手术方案制定上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8例9个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包括瘤体剥脱(4个)、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1个)、肿瘤切除后行大隐静脉移植颈内动脉重建(3个)、颈内动脉转流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1个).结果 8例均痊愈,术后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1例,随访后恢复正常,无复发.结论 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较重要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