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咽舒复方不同配伍水提液对3种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咽舒复方不同配伍水提液中3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山豆根、黄芩相互配伍有效成分含量远大于相应单味药。组方越大,黄芩苷溶出越少,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受组方影响不大。结论:复方配伍对有效成分含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酒黄芩与生黄芩不同提取工艺对黄芩苷煎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据文献记载黄芩的根为清热解毒常用中药,从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20多种成分。其中黄芩苷是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与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共存的有黄芩酶,其在适宜条件下可酶解黄芩中的苷,而导致黄芩苷含量下降。在制剂工艺中由此而导致的含量不合格屡见不鲜。为验证酒炙黄芩在制剂提取工艺中的投料方法,我们制备了酒黄芩、生黄芩热水投料、冷水投料的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黄芩苷含量进行了研究,为制剂中的煎煮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7,(5)
目的对双黄连系列制剂的制备工艺进行再评价。方法以黄芩苷转移率为指标,采用对比试验优选黄芩静置工艺和黄芩中间体制备工艺;以绿原酸、连翘苷转移率为指标,采用对比试验判定浸泡工艺对绿原酸,连翘苷转移率的影响,优选浓缩液的精制工艺,判定醇沉液浓缩工艺对绿原酸和连翘苷转移率的影响;以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每日用量加权平均值为指标,对剂型进行评价。结果静置工艺对黄芩苷转移率无明显影响,黄芩苷中间体制备工艺对黄芩苷转移率有明显影响,浸泡工艺对绿原酸、连翘苷转移率无明显影响,浓缩液精制中醇沉次数对绿原酸、连翘苷转移率有明显影响,醇沉液浓缩工艺对成分转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双黄连系列制剂制备工艺对指标成分转移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液固压缩技术使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快速溶出的机制。方法:采用液固压缩技术制备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比较其与原料药及市售片的溶出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接触角测定仪等探讨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的速释机制。结果: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溶出50%,仅需要6.4min。DSC表明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中无黄芩苷的特征峰,黄芩苷固体自微乳粉末的接触角比原料药及市售片明显变小。结论:采用液固压缩技术制备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可改善药物润湿性,增加药物溶出时的有效表面积,使难溶性药物快速溶出。  相似文献   

5.
蒡芩慢咽宁滴丸中黄芩苷的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蒡芩慢咽宁滴丸中黄芩苷进行了溶出度测定,以考察其内在质量。方法:应用转篮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蒡芩慢咽宁滴丸中黄芩苷的含量为指标,对蒡芩慢咽宁滴丸中黄芩苷进行溶出度测定。结果:以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蒸馏水溶液为溶剂,转速100r·min-1,经45min,溶出度为标示量的70%以上。结论:溶出度测定是控制中药复方制剂内在质量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芩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制备黄芩苷的固体分散体,并对其体外溶出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黄芩苷的固体分散体;并考察载体的种类和比例对体外溶出的影响。结果:确定以尿素为载体,制成黄芩苷-尿素(1∶6)固体分散体;与原料药相比,其溶出度提高了4倍,溶解度提高了200倍;紫外光谱结果表明黄芩苷和尿素之间没有新的物相产生。结论:黄芩苷-尿素固体分散体极显著地提高了黄芩苷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7)
目的:为提高黄芩苷在固体制剂中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设计筛选了黄芩苷自乳化系统的处方并评价其在胶囊剂中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黄芩苷自乳化系统处方进行优化,以乳化速度、粒径及透光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处方。结果:正交法筛选出黄芩苷自乳化系统的最佳处方用量(质量)比为:黄芩苷∶聚山梨酯80∶橄榄油∶甘油=0.15∶1∶1∶1.5。结论:按最佳处方制备的黄芩苷自乳化系统可明显改善黄芩苷的溶解性能,有效地提高了黄芩苷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8.
苦参在复方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苦参为对象,研究了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含苦参的复方,制作成制剂时,受水、加热等因素及与共存的还原性成分,如原儿茶醛等作用,使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逐渐降低直到消失,苦参碱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工艺过程中质量标志物的传递规律,并提出关键环节的优化策略。方法 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例,腺苷、菊苣酸、紫堇灵、黄芩苷、汉黄芩素为质量标志物,考察工艺过程中其含量、转移率变化。结果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有效成分损失集中在前处理阶段的浓缩、醇沉环节,前者在7.42%~24.09%之间,后者在13.52%~17.82%之间。黄芩酸沉环节损失较大,黄芩苷、汉黄芩素损失率分别为21.07%、13.83%。制剂成型阶段冷藏静置环节损失较大。结论 浓缩、醇沉、冷藏静置为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成分损失的共性环节,并且本研究同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增溶技术和优化策略,可为其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口康宁颗粒,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水提醇沉工艺制备口康宁颗粒,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口康宁颗粒的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有关要求,所采用的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黄芩、黄连、黄芩苷进行准确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结论该制剂的制备方法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标准能有效地控制口康宁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寻找一种能调节黄芩中的黄芩苷与黄芩素比例的提取方法.方法 利用黄芩药材中共存酶特性,运用正交设计筛选酶解参数,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和黄芩素,并计算其收率.结果 控制酶解条件,可制备黄芩苷与黄芩素按预设要求的黄芩提取物.结论 在设定的酶解条件下,可以平衡提取黄芩中的黄芩苷与黄芩素.该研究为灵活提取黄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纯度黄芩提取物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黄芩提取物制备过程中除杂方法及变色关键工艺参数,制备高纯度黄芩提取物,为工厂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芩苷纯度与黄芩苷转移率为指标,比较了黄芩提取物纯化过程中4种除杂方法的效果与不同浓缩液浓度对黄芩提取物颜色的影响。结果:黄芩提取物纯化过程中最佳除杂方法为硅藻土助滤除杂,同时浓缩液浓度变化是黄芩提取物颜色变化的关键原因。结论:黄芩提取物纯化过程最佳除杂方法的建立以及过滤液浓度等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高纯度黄芩提取物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甘露饮合剂的制备、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制剂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麦冬、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该制剂的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标准严谨可行。  相似文献   

14.
黄芩苷的药物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目的 :研究黄芩苷药物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方法 :中药化学与现代仪器分析相结合。结果 :从口服黄芩苷的人尿液中 ,发现并鉴定了 3个主要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结论 :黄芩苷苷元是主要药物代谢产物的中间体 ,他们在体内共存 ,构成黄芩苷的药效。  相似文献   

15.
小儿炎咳舒口服液由麻黄、黄芩、大青叶、蝉蜕、地骨皮、桑白皮等 14味药材加工而成 ,是青岛市儿童医院研制的用于治疗小儿咳喘的新制剂 ,其中麻黄、黄芩为君药。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炎咳舒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1 仪器与试药SP880 0液相色谱泵、SP845 0可见 -紫外检测器 ,SP82 90色谱数据处理机。黄芩苷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 ) ,小儿炎咳舒口服液 (青岛市儿童医院制 ) ,甲醇为色谱纯。2 方法与结果2 .1 色谱条件KromasilC1 8分析色谱柱 ( 4.6mm× 2 5 0mm ,粒径 5 μm) ;柱温 :室温 ;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舒咽康分散片,确定工艺流程。方法根据药物性质确定提取工艺,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筛选舒咽康分散片的制备工艺,以片剂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分析。结果采取醇水两提法得舒咽康稠膏,按20%比例加入微晶纤维素充分混合,60℃烘干,粉碎,过60目筛,得干浸膏粉,然后外加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和0.3%微粉硅胶,混匀后进行粉末直接压片,控制片剂的硬度为3~4kg·cm-2。所制分散片可在3min内完全崩解并且全部通过2号筛,符合《中国药典》对分散片的要求。结论本品达到分散片要求,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柴胡大青叶糖浆中黄芩苷的含量,以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标准,达到控制该制剂质量的目的。方法:以黄芩苷为指标,用HPLC法对制剂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芩苷进样量在1.283~25.6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黄芩苷平均回收率99.33%,RSD=1.26%,,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均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严红梅  张振海  蒋艳荣  丁冬梅  孙娥  贾晓斌 《中草药》2013,44(20):2841-2844
目的 拟制备黄芩苷-Eudragit L100-55肠溶固体分散体,考察黄芩苷肠溶制剂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黄芩苷-Eudragit L100-55 (EL) 肠溶固体分散体,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结果 DSC和XRD分析结果显示黄芩苷以无定形形式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FTIR结果表明黄芩苷与EL之间存在非共价键作用。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黄芩苷-EL比例达到1∶6时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黄芩苷在pH 1.2的稀盐酸溶液中2 h的释放量小于3%,在pH 6.8的磷酸缓冲液中,2 h累积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 所制备的肠溶固体分散体能够达到黄芩苷在人工肠液中的快速释放和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的目的,从而改善黄芩苷的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黄芩苷不同亲和力和选择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评价。方法以黄芩苷(Baicalin,BA)为模板分子,分别通过沉淀聚合、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聚合和介孔分子筛表面聚合法合成不同的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透射电镜对印迹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方法合成的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结果不同结构的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成功且介孔分子筛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黄芩苷具有最强的吸附能力。结论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为从复杂样品中高效分离富集黄芩苷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1 成分研究苦参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 ,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等多种黄酮类成分 ,另含氨基酸类成分 ,挥发油类成分 ,糖类成分 ,有机酸类成分 ,内酯类成分等。苦参所含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研究表明其能相互转化 ,主要是氧化苦参碱易受人体肠内菌、水、热共存的还原性成分等的影响 ,易被还原为苦参碱。陆蕴如等〔1〕以苦参为对象 ,研究了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 ,含苦参的复方 ,制作成制剂时 ,受水、热等因素及共存的还原性成分 ,如原儿茶醛等作用 ,使氧化苦参碱的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