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替莫唑胺(TMZ)与福莫司汀(Fotemustine)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首次术后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TMZ组和福莫司汀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放疗,2Gy/d,5d/w,共持续6-7w,射线总剂量60-66Gy。放疗结束后1周开始化疗。TMZ组在放疗期间每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口服TMZ(150-200)mg/(m2.d),5d/w,每5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28天为1个治疗周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给药4-6个周期。福莫司汀组给予100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3周,停药5周,维持期治疗每3周静脉注射1次,共4-6次。结果:TMZ组近期疗效(CR+PR)明显优于福莫司汀组(78.6%vs 50%,P<0.05);TMZ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1.4%(20/28)、39.3%(11/28)、28.6%(8/28),中位生存期22个月。Fotemustin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57.1%(16/28)、32.1%(9/28)、17.9%(5/28),中位生存期12个月。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TMZ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程度明显低于福莫司汀组(P<0.001),而急慢性脑损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MZ比福莫司汀可更明显地缩小肿瘤体积,提高近期疗效,有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趋势,不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新型口服烷化剂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38例年龄为18~65a,通过立体定向活检技术进行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复发性脑恶性胶质瘤(Ⅲ、Ⅳ级)复发前2mo内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病人,给予替莫唑胺每天150~2mg/m^2,连续空腹口服5d,28d为1个周期。本组病人接受化疗2~6个周期。每1个周期均随访检查病人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判断病人能否耐受。替莫唑胺治疗第2、3及6个周期末施行相应的增强CT或MR检查,与化疗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判断肿瘤实体变化情况。结果 有效率52.6%:CR1例,PR6例,SD13例,PD18例;平均无进展存活时间和总存活时间分别为2.2mo和4.1mo,生存最长者已达10.2mo;化疗期间病人的不良反应及骨髓毒性较轻微。结论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安全而有效,病人耐受较好,是一有良好前景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何洁  张大鹏  何静 《现代肿瘤医学》2015,(17):2420-2423
目的:探讨与其他传统化疗药物相比,替莫唑胺用于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00例,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35例,给予替莫唑胺治疗;B组31例,给予司莫司汀治疗;C组34例,给予尼莫司汀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A组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37.14%和45.71%,B组患者分别为0、12.90%和12.90%,C组患者分别为2.94%、23.53%和26.47%,A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传统化疗药物相比,替莫唑胺用于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效果更好,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可得到明显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替莫唑胺作为首选的药物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联合放射治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56例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其中III级患者为32例,IV级患者为24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TMZ联合放疗(TMZ-RT)组(30例)和单纯放疗(RT)组(26例)。TMZ-RT组患者采用放疗联合TMZ化疗(75 mg·m-2·d-1)治疗6周,放疗后继续给予TMZ序贯/辅助(150200 mg·m-2·d-1)化疗2200 mg·m-2·d-1)化疗24周。RT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84周。RT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83Gy/d,部分患者接受超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603Gy/d,部分患者接受超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6075 Gy。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近期疗效。结果影像学结果显示,TMZ-RT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0例,进展3例;RT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8例,进展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Z-RT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80.0%和56.7%。RT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1%、30.8%和11.5%,两组患者的2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RT组和RT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23.1±8.7)个月和(15.8±8.9)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RT组和RT组患者化疗后KPS评分别为(89.8±9.7)分和(65.4±10.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RT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高于RT组患者(P<0.05)。结论 TMZ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相当,但TMZ联合放疗能够显著提高2年和3年的生存率并延缓复发时间。TMZ联合放疗治疗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6.
背景与目的:高级别脑胶质瘤(HGG)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开发新的化疗药物成为目前这种疾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观察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加单药辅助化疗治疗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替莫唑胺一线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获益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60Co对18例HGG患者进行全脑(DT 40 Gy/20 f)加局部小野(DT 20 Gy/10 f)照射DT 60 Gy/30 f×6周,放疗期间每日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给予替莫唑胺标准5 d方案辅助化疗6个周期,每一周期28 d.第1周期用量150 mg/m2,连用5 d,无明显血液毒性后,从第2周期起剂量增至200 mg/m2.结果:18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位随访12.5个月,11例出现复发或进展,5例死亡.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9.8个月(95%CI,6.1~9.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个月(95%CI,8.5~19.5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55.6%,6个月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81.8%.替莫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轻度血液毒性为主.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加后续单药辅助化疗治疗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疗法安全性好,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不同服药方案法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57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标准组31例患者采用替莫唑胺剂量为150~200 mg/(m2·d),一日一次,连用5天,每28天为一个周期;对照组26例患者应用替莫唑胺剂量为75~100 mg/(m2·d),一日一次,连用21天,每28天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估两组之间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标准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肿瘤完全缓解3例(9.67%),部分缓解11例(35.48%),稳定12例(38.70%),进展5例(16.13%),疾病控制率为83.87%;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例(7.69%)、9例(34.62%)、11例(42.31%)、4例(15.38%)及疾病控制率为84.62%,两组完全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随访结果表明,标准组31例PFS为2~14个月,中位PFS为8个月,OS为4~21个月,中位OS为13个月;对照组26例患者PFS为3~12个月,中位PFS为7个月,OS为5~19个月,中位OS为12个月。两组PFS及OS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损害为主,但两组之间比较骨髓抑制有差异。结论:替莫唑胺不同服药方案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患者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两种方案对患者的远期生存影响无明显差异,其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在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同时进行常规基础和个体化方案的30例恶性脑胶质瘤病人进行护理。结果 3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方案,副反应较轻。结论 对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的恶性脑胶质瘤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很有必要,会很大程度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50 mg/(m^2·d)替莫唑胺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卡氏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均未见治疗性死亡患者,主要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为中轻度白细胞计数减少、放射性脑水肿、恶心呕吐、发热、骨髓抑制及贫血等症状(P>0.05)。实验组患者1年随访生存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复发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是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替莫唑胺治疗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均接受替莫唑胺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生活质量Kamfosky功能状态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观察组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Kamfosky功能状态评分为(74.25±3.77)分,观察组为(86.32±4.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9.0%,观察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替莫唑胺治疗脑原发性恶性胶质瘤的临床中,明显降低了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联合放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 HGG)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HGG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采用TMZ联合放疗治疗初诊HGG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治疗,患者放疗期间均同步口服TMZ,剂量为75 mg/(m2·d) ;放化疗结束后,再行TMZ辅助化疗,方案为(150~200)mg/(m2·d),连续服用5天,28天为1周期。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手术至放疗开始间隔时间、放疗技术及TMZ辅助化疗周期数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1.4月(6.6~57.5月),28例患者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22例患者死亡;全组1、2和3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5.8%和71.8%、54.9%和44.2%及51.2%和44.2%。服用TMZ期间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并伴有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但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病理分级及辅助化疗周期数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及辅助化疗周期数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MZ联合放疗治疗初诊HGG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KPS评分、手术方式、病理分级及辅助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内脑胶质瘤治疗情况,并与当前所用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和甘肃省肿瘤医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胶质瘤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的分布特征及手术、放化疗方案等治疗情况。结果 共收集脑胶质瘤病例105例,治疗方案均为手术和放化疗,化疗方案有TMZ和VP方案。其中59.0% (62/105)的患者接受化疗,69例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中,有72.6%(45/69)的患者接受了化疗,而接受化疗的HGG患者中仅有40.0%(18/45)采用TMZ方案,60.0%(27/45)的患者采用VP方案(χ2=2.583,P<0.05),而指南中强烈推荐术后应行辅助放化疗。结论 当前甘肃省内胶质瘤在化疗方案上与指南中推荐差异甚大,建议临床医生在我国指南的指导下,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治疗,规范化实施”。  相似文献   

13.
脑胶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40%~50%,由于胶质瘤呈恶性浸润性生长,且多生长于脑重要结构,不仅手术难以全切,而且术后易复发。长期以来,单纯手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5年生生存率〈25%。但术后合理的放疗、化疗和其他综合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和延缓复发。化疗作为颅内恶性胶质瘤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已为广大临床医生所接受。替莫唑胺作为一种新型的烷化剂,对恶性胶质瘤辅助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就替莫唑胺应用于恶性胶质瘤的发展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国外已有同期放,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成功经验。本研究观察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加替莫唑胺同步和辅助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1例高级别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2.0Gy/(次·d),5d/周,总剂量60~70Gy],替莫唑胺同步化疗6~7周+辅助化疗3~6疗程。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有效率为81.0%。6个月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76.2%(16121),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52.4%(11/21),1年生存率为71.4%(15/21);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呕吐和乏力。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近期疗效良好。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好,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表达对恶性脑胶质瘤替莫唑胺(泰道胶囊)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的33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根据P53表达情况分成高表达组(17例)和低表达组(16例)。结果患者性别、年龄、Karnofsky生活状态( KPS)评分及肿瘤切除情况在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突变型P53低表达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36),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7)。结论突变型P53表达情况可能会影响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miR-181b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并参与调节多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研究发现miR-181b在胶质瘤中具有起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可作为胶质瘤的独立预后指标。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恶性胶质瘤中miR-181b表达的临床意义及miR-181b对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标本,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中miR-181b的表达,分析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患者恶性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并分析其与miR-181b表达的关系。结果:miR-181b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伊〈0.051.miR-181b的表达水平分别为:正常脑组织3.69±0.477,WH0I级2.56±0.354.WHOⅡ级0.81±0.222.WHOⅢ级0.42±0.130.WH0 Ⅳ级0.21±0.067。miR-181b表达低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0±37天.而miR-181b表达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93±60天(P〈0.05)。在高级别胶质瘤中,miR-181b的表达与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呈正相关(r=-0.576,P〈0.001)。结论:miR-181b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呈负相关.而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与高级别胶质瘤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和单纯放疗对恶性胶质瘤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2003年收治的3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胶质瘤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2例)在放疗的同时采用替莫唑胺化疗,随后进行6个周期的化疗;对照组(16例)仅行放疗。长期随访,观察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的生存时间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97±6.14)月,对照组为(6.20±3.68)个月(P<0.05)。实验组总的生存时间为(14.89±10.08)个月,对照组为(8.26±4.80)个月(P<0.05)。常见的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和乏力等,仅有两个病人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经过对症处理和药物减量后病情好转。结论替莫唑胺和放疗联合治疗胶质瘤的效果要好于单纯放疗,病人可以较好的耐受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原发性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且预后较差的肿瘤,本文旨在研究替莫唑胺是否可以通过改变TGF-β2表达水平来抑制U251细胞侵袭。方法:MTT法检测替莫唑胺对U251增殖力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U251细胞侵袭能力.Real-time RT—PCR检测替莫唑胺作用后U251细胞中TGF-β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2蛋白表达。结果:替莫唑胺抑制U251细胞侵袭力,MTY试验证实替莫唑胺(50μmol/L)在24小时内对U251细胞存活力无影响。Realtime RT—PCR和ELISA法证实替莫唑胺降低了U251细胞中TGF-β2表达。通过引入TGF-β2抗体,发现替莫唑胺通过抑制TGF-β2表达降低了U251细胞的侵袭作用。结论:替莫唑胺可以通过抑制TGF-β2表达来降低U251细胞的侵袭作用,因此替莫唑胺不仅可以应用在化疗领域,而且还可以运用到生物治疗领域.从而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ferase,MGMT)是一种能将鸟嘌呤DNA第六位氧氧原子上的甲基加合物移除和修复损伤DNA的酶,临床上能影响甲基化类化疗药物的疗效。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被认为是胶质瘤复发的根源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MGMT在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与替莫唑胺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自胶质瘤细胞株U251、SKMG-4、SF295、SKMG-1、U373、U87、MGR1和MGR2中富集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相关分子标志;裸鼠移植瘤试验检测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的成瘤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中MGMT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替莫唑胺对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和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分别自8个胶质瘤细胞株中成功富集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U251G、SKMG-4G、SF295G、SKMG-1G、U373G、U87G、MGR1G和MGR2G。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高表达CD133、Nestin和Sox-2等干细胞标志,而且低表达GFAP和TUJ1。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均能在裸鼠移植成瘤。MGMT在8株胶质瘤细胞及U87G、MGR1G和MGR2G中为阴性,而在U251G、SKMG-4G、SF295G、SKMG-1G和U373G中为阳性表达。替莫唑胺对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和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与胶质瘤亲代细胞相比更加耐药(P<0.05)。另外,替莫唑胺对MGMT阳性及MGMT阴性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IC50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MT阴性表达的胶质瘤细胞经干细胞样培养后,MGMT表达可转为阳性;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较胶质瘤亲代细胞更耐受替莫唑胺;MGMT的表达与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对替莫唑胺的耐受之间无明显关联,提示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对替莫唑胺的耐药可能还有MGMT以外的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